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667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docx

潮阳一中月考高三化学模拟题

潮阳一中2005年4月月考化学模拟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绿色奥运是指()

A.加大反恐力度,并讲求各国运动员的营养搭配,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比赛。

B.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

C.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D.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

2.“纳米材料”(1nm=10-9m)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所得物质一定是溶液②能全部透过半透膜③有丁达尔现象④所得液体可以全部透过滤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化学学科中经常使用下列物理量,其中跟阿佛加德罗常数(NA)无关的组合是:

①相对原子质量(Mr)②摩尔质量(M)③原子半径(r)④键能(E)⑤物质的量(n)⑥化学反应速率(v)⑦气体摩尔体积(Vm)⑧溶解度(S)⑨燃烧热(△H)⑩溶质的质量分数(w)()

A.①③⑧⑩B.②④⑤⑥⑦⑨C.①②③④⑤D.⑥⑦⑧⑨⑩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生成阳离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有电解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晶体加热完全失去结晶水后,将盛试样的坩埚放在实验桌上冷却

B.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加入待测液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稀释

C.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

D.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6.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

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

当温度达到750℃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  

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SO2

C.常温条件下单质硫为原子晶体

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即得S2

7.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Na2O

NaCl

AlF3

AlCl3

920

801

1291

190

BCl3

Al2O3

CO2

SiO2

-107

2073

-57

1723

 

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8.两瓶气体分别为NO2和Br2蒸气,外观均相同,某同学设计了各种鉴别法,①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②加少量NaCl溶液③加少量AgNO3溶液④加少量水后再加适量苯⑤一定条件下改变温度()

A.只能采用①③④B.只能采用②③④

C.能采用②③④⑤D.都可以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A.用50mL8mol·L—1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l8mol·L—1的硫酸中

C.向100mL3mol.L—1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10.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反应:

①NaHB==Na++HB-,

②HB-

H++B2-,③HB-+H2O

H2B+OH-且溶液中c(H+)>c(OH-),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NaHB为强电解质     B.H2B为强酸

C.H2B为弱电解质      D.HB-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水解程度

11.在常温下,在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2.5mol/L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K+、Ba2+、I—B.AlO2—、S2—、PO43—、Na+

C.NH4+、Fe3+、Br—、SO42—D.Fe2+、Cu2+、Mg2+、NO3—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B.向Fe(OH)3中加入氢碘酸:

Fe(OH)3+3H+==Fe3++3H2O

C.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

3Fe2++4H++NO3-==3Fe3++NO↑+2H2O

D.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苛性钠溶液:

Mg2++2HCO3-+2OH-==MgCO3↓+CO32-+2H2O

13.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Ca(OH)2的溶解平衡

14.根据等电子原理: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

以下各组微粒结构不相似的是()

A.CO和N2B.O3和NO-

C.CO2和N2OD.N2H4和C2H4

15.在25ºC时,将两根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当电路中有am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析出mgNa2SO4·10H2O晶体。

若温度不变,在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100%B.

×100%

C.

×100%D.

×100%

16.已知:

(l)

=H2O(g);△H1=akJ·

(2)

=2H2O(g);△H2=bkJ·

(3)

=H2O(l);△H3=ckJ·

(4)

=2H2O(l);△H4=d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B.b>d>0C.2a=b<0D.2c=d>0

17.现有Na2CO3、H2SO4、Ba(OH)2三种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都相等的溶液,若以不同顺序将它们中的两种混合起来,出现沉淀后过滤,再将滤液与第三种溶液混合起来,最终所得的溶液()

A.一定呈酸性B.可能呈碱性

C.可能呈中性D.一定呈中性

18.1.92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

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

A.504mLB.168mLC.336mLD.224mL

19.反应2NO2

N2O4(正反应放热),把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平衡后,若单独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的是()

A、通入NO2B、升温C、通入N2O4D、通入N2

 

第Ⅱ卷(选择题共8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0.(5分)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右图所示)。

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A

A→Cu

+0.78

B

Cu→B

–0.15

C

C→Cu

+1.35

D

D→Cu

+0.30

已知:

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

(1)(填字母,下同)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金属一定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2)若滤纸不用盐溶液浸润而改用NaOH溶液浸润,则在滤纸上能看到的蓝色沉淀析出的是(填字母)金属。

其对应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正极。

21.(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酸性不同的一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1配制浓度均为1.00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

2用   量取10.00mL1.00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两个锥形瓶中

3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ag,并系于铜丝末端,a的数值至少为   ;

4在广口瓶中装足量的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5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   ;

6反应结束后待温度恢复至室温,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前应     ,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mL。

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文字表述④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与观察方法         。

(2)本实验中应用    (填序号)的量筒。

A.100mLB.200mLC.500mL

(3)若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在实验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

Vm=   。

(4)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

      ;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2.(12分)

(Ⅰ)在FeCl3稀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呈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先往FeCl3溶液中加入一些NaF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则不呈红色,若再加入足够量FeCl3溶液.又会呈现红色.对这一现象有三种解释:

(1)F—能还原Fe3+,使之转化为Fe2+,

(2)F—能与Fe3+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3)F—能与SCN—反应,消耗了加入溶液中的SCN—。

对以上三种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理由是。

(Ⅱ)工业上为从4J29合金(铁钴镍合金)废料中提取钴和镍,一般先用硫酸溶解合金使其成为Fe2+、Co2+、Ni2+离子,再Fe2+把氧化成Fe3+,从而使Fe3+转化为某种沉淀析出,达到与Co2+、Ni2+分离的目的。

生产上要使Fe2+氧化为Fe3+,而不使Co2+、Ni2+氧化,使用的试剂是NaClO或NaClO3(均含少量H2SO4)溶液,反应式部分如下(A为还原剂):

NaClO+A+B=NaCl+C+H2O

NaClO3+A+B=NaCl+C+H2O

(1)完成上述方程式:

        ,

(2)实际生产上采用来氧化比较合算的理由是:

      

23.(10分)2004年7月30日,位于秦皇岛海港区涂庄的一化学试剂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泄露出的氯气迅速向周围的居民区蔓延,所到之处草木枯黄、大片蔬菜被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应该往哪里撤离?

(山坡上/低洼处)

(2)如果你在该厂实验室准备撤离时,应该准备什么样的简易“防毒面具”避免吸入较多的氯气?

(3)如果你当时在距离化工厂较近的居民家中,如何利用家中现成物质来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4)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处理,他们先把泄露的氯气钢瓶投入一盛有某物质水溶液的水缸中,该物质是

(5)对于弥漫在空气中没有散去的氯气,消防队员喷洒了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水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