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96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35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品味白话经典》教案

第五单元 品味白话经典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白话语汇,正确理解语意。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3.在了解作者信息的基础上把握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1.弄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2.要把人物的分析讨论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切忌泛泛而谈,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3.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

  4.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的人物的习惯,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1.领略古典小说的魅力,获取审美的享受。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的文章是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名段节选,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记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

故事情节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

  《杨修之死》选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有虚构。

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缘由和经过。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勾勒了一幅绝妙的讽刺画,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围绕着范进命运的变化写出了世态炎凉。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广泛而深入地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2.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3.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激发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要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的人物,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智取生辰纲》用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学习用双线索巧妙组织故事情节,在复杂的矛盾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了解背景,分析作者刻画杨志这个封建小军官性格的意义。

欣赏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杨修之死》用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了解背景,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范进中举》用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学习对比的写法,了解背景,分析人物的形象,归纳主旨。

  《香菱学诗》用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了解背景,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2课时

第18课 杨修之死

1课时

第19课 范进中举

2课时

第20课 香菱学诗

1课时

写作

1课时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1.易错字

趱行(zǎn) 嗔(chēn) 虞候(yú) 朴刀(pō) 恁地(nèn) 聒噪(ɡuō) 尴尬(ɡānɡà) 厮(sī) 怨怅(chànɡ) 兀的(wù) 怄死(òu) 面面厮觑(qù) 忒(tuī) 舀酒(yǎo) 罗唣(zào)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勾当(ɡòudànɡ)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艰苦

艰难困苦。

适用范围广,既可以形容客观上的各种艰难困苦,也可以形容主观上的坚忍刻苦。

客观困难用“艰难”;

主观也苦用“艰苦”。

艰难

困难。

侧重于形容客观事物,使用范围窄。

5.词语释义

晓事:

明白事理。

寻思:

思索;考虑。

忍气吞声: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

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

出现和隐藏。

分说:

分辩。

勾当:

事情。

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端的:

真的,确实。

干系:

责任。

雨汗通流:

即汗流如雨,或汗流浃背。

面面厮觑:

互相望着发愣。

逞辩:

卖弄口舌。

趱行:

赶路。

嗔:

怒。

尴尬去处:

容易出麻烦的地方。

恁地:

这样地,如此。

省得:

知道,懂得。

搬口:

搬弄口舌。

怄:

使人生气。

无千无万:

成千成万,不知多少。

喏喏连声:

恭敬地连连答应。

计较:

文中指计策。

生辰纲:

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施耐庵(1296-约1371),本名彦端,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

著有《水浒传》。

  【文题解说】

  “生辰”,生日。

“纲”,旧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题目中的“生辰纲”是指运送为蔡家祝寿的大量礼品。

“智取”点出了夺取的方式。

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

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故事背景】

  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担财宝送上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

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

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阮氏三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与白胜等八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财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本文通过对杨志与众军汉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细致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晁盖、吴用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生动地塑造了农民英雄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记叙了杨志受大名府梁中书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抗贪官的斗争形式。

文章紧扣“智取”来写,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构思极为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

  本课为2课时。

  1.积累基础知识。

  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3.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

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4.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5.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点拨法。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课时

  1.积累基础知识。

  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3.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

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4.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重点】

  掌握用环境烘托表现人物的手法。

  【难点】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歌曲导入⇒讲解背景及作者⇒明确字音、词义⇒赏析关键词句⇒整体理解⇒分析重点内容⇒课堂小结

 

导入一:

歌曲导入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引入课题: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

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导入二:

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 设疑激趣,引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

“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说:

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

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导入三:

简介内容导入

  [设计意图] 内容简介,了解概貌,激起学习兴趣。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

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一、快速阅读,夯实基础

  1.简介作者、题目及故事背景。

  [设计意图] 利于课文的理解学习。

  〔明确〕 见备课资料。

(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以上方面的知识,课上展示,学生相互补充,不足部分,教师补充。

  2.自读课文,标注不会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词语。

  [设计意图] 扫除字词障碍。

  〔明确〕 见备课资料。

(不会的,生与生或小组间解决,最后由师补充,标记课下注解中应掌握的词语。

  3.一分钟速记字、词比赛。

  [设计意图] 夯实基础。

  〔明确〕 先小组内考字词,后速记不会的字词。

  4.边读边标注段落,巩固字词。

  [设计意图] 标段,速读,巩固字词。

  〔明确〕 标段在段首,巩固不会的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二、诵读活动,理解词句

  1.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设计意图] 理解关键词语能力。

  

(1)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

  

(2)杨志跳起来喝道:

“那里去!

且睡了!

却理会!

”众军汉道:

“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

”杨志大骂道:

“你们省得甚么!

”拿了藤条要打。

  (3)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

  (4)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

  (5)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明确〕 

(1)神态描写,既写出了天气的炎热,又表明了众军汉与杨志的矛盾很大。

  

(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志急躁、粗暴的性格,也暗示了一行人的内部矛盾。

  (3)“自去一边”,用得准确精当并且传神,形象地传达出了杨志自此已是脱离了集体,成了孤家寡人的信息。

由此推出杨志任务失败已是势不可挽。

  (4)“痒”形象地写出了众军汉眼见贩枣客吃酒无任何危险,心中渴望吃酒的急躁心理。

  (5)“眼睁睁”形象地写出了杨志一行人明白上当,却浑身无力,无法挽回败局的无可奈何的情形。

“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充分表明了这些人的痛苦、急迫,又无可奈何的心理,与上文喝酒时的情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

  [设计意图] 赏析关键句的能力。

  

(1)杨志道:

“你等小本经纪人,偏俺有大本钱!

”杨志又问道:

“你等莫不是歹人?

  

(2)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3)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

“你这客官好不晓事!

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4)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