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83749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韵文选讲义.docx

先秦韵文选讲义

第四課 漁父    屈原

一、寫作背景

  漁父是屈原被流放至沅、湘流域這段時間所作。

因為屈原的最後行程是從沅入湘而自沉於汨羅,所以文中才說「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一說:

從「屈原既放」、「屈原曰」的「第三人稱敘事觀點」,認定是屈原去世後,楚人根據屈原的生平、人品,所寫成的悼念屈原之作)詩歌中透過漁父的「問答」,屈原作出了最終抉擇,呈顯出屈原不願隨波逐流、耿介特立的高貴人格。

二、作者介紹──屈原

名、字

屈原,是楚國貴族。

名【 平 】,字【 原 】。

「平」是像天一樣公正無私,「原」是像地一樣均調萬物。

離騷: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正,平;則,法。

靈,善;均,平。

「正則」、「靈均」都是用來形容「平」、「原」之美。

二度

放逐

上官大夫靳尚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自誇:

「只有我會訂定法令」。

懷王一怒,將屈原流放到漢水之北。

屈原感嘆方正不被容納,讒諂蒙蔽君王,滿懷憂愁而作離騷。

在懷王攻秦慘敗,失去漢中後,將屈原召回。

昏庸的頃襄王即位,仍然採取親秦政策,屈原再度受到讒毀,被放逐至沅、湘流域,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舉兵攻破楚國都城郢,屈原不忍親見國家危亡,作懷沙而懷石自沉。

作品

漢書載屈辭二十五篇:

離騷、遠遊、天問、卜居、漁父各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

文學

成就

1.屈原的作品,直接繼承詩經而跨進一大步,楚辭幾乎是以屈原一個人的作品便代表了一個新的詩歌時代。

自古以來,詩、騷並稱,同為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典範。

2.屈原的作品,感情濃郁、想像豐富、文辭瑰麗。

3.史記: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語譯:

國風中的詩描寫男女戀情,卻不至於過度;小雅裡的詩反映百姓誹謗抱怨朝政,卻也不至於公然叛亂;至於屈原的離騷,可以說兼有兩者優點。

……他的文辭簡約,託意深微;他的心志高潔,行為廉正。

他所運用的辭彙雖然簡易,但是旨意博大;所舉雖然是眼前習見事例,但寄託意義卻極深遠。

)屈原的作品不獨開兩漢辭賦之盛,亦啟六朝駢儷之基,其後詩詞,也多蒙其霑露。

文學

影響

後代

1.新的詩歌形式:

楚辭的句式較詩經更為自由且富變化,能抒發複雜、激烈的情感。

楚辭詞語繁複,很重視的美感,擅於渲染、形容,影響「漢賦」的產生。

2.浪漫精神:

屈原作品的浪漫精神,一是感情熱烈奔放,二是透過幻想、神話等創造一幅幅雄偉壯麗的圖像。

如離騷中的天界之游;天問、九歌中的神話。

3.象徵手法:

離騷中以香草象徵忠貞,以惡禽臭物象徵讒佞,以美人象徵君王……

三、國學常識

(一)楚辭

定名

繼詩經之後,戰國時在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產生的新詩歌形式。

因為有濃厚的楚地民歌色彩──「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因此稱為「楚辭」。

內涵

1.詩歌體裁名稱:

屈原在楚國民歌基礎上,發展出的新詩歌形式。

2.詩歌總集名:

劉向收集屈原、楚人宋玉、景差,漢代賈誼、東方朔等人,以這種詩歌形式來創作詩篇的詩歌總集名稱。

異稱

1.楚辭最重要的作者是屈原,後人常以屈原代表作離騷來代稱楚辭,稱楚辭體為「騷體」。

2.由於楚辭的長篇鋪敘形式,開「漢賦」先河,所以後人合稱「辭賦」。

形式特色

1.句式長短參差,多駢語,以六、七言為主(不算語氣詞「兮」字)。

2.常用語氣詞【 兮 】字。

3.篇幅較詩經為長,雖是韻文,但與詩經形式有別。

風格特色

有別於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生活,風格樸質而寫實;楚辭以抒發個人的情志與幻想為多,文字鋪張美化,具浪漫神祕的氣息。

文學地位

1.戰國時代南方文學(長江流域)的代表,屬貴族文學。

2.繼詩經之後第二部詩歌總集,四庫全書列為集部之首(詩經列入「經」部)。

金聖嘆錄

為第二才子書。

3.辭賦之祖,開漢賦的先河。

成書與

注疏

1.西漢劉向將屈原及其弟子宋玉與景差的作品,以及漢人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賈誼、嚴忌及劉向自己摹仿屈原的作品共十六卷,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但已亡佚。

2.東漢王逸又加入自己的作品九思,共十七卷,並作注釋,命名為楚辭章句。

是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本。

宋代洪興祖有楚辭補注,朱熹有楚辭集注。

(二)詩經、楚辭比較

詩經

楚辭

名稱

詩經,別稱詩、毛詩、詩三百、三百篇

西漢劉向定名為楚辭

成書

孔子以前已流傳,經孔子重編後,遂為定本

西漢劉向取屈原、宋玉、景差、賈誼等人的作品合為一集,定名為楚辭

作者

【 平民 】文學為主。

非一人一時一地的作品,作者少數可知

【 貴族 】文學。

作者為屈原、宋玉、景差、賈誼、東方朔等人

時代

周初至【 春秋 】中葉五、六百年間之作品

【 戰國 】時代〔包括漢朝以後之仿作〕

地域

【 黃河 】流域(北方文學)

【 長江 】流域(南方文學)

形式

1.字數:

( 四 )言句較多。

四言古詩代表

2.字句:

多短句疊字,句子長短比較一致

3.篇幅:

篇幅較短,章句迴環複沓

4.虛字:

無特定虛字

1.字數:

【 六、七 】言句較多

2.字句:

長句、駢語多,句式長短參差

3.篇幅:

篇幅較長,章句較少重疊

4.虛字:

使用「兮、些、只」等虛字

作法

【 賦、比、興 】

除了賦、比、興外,進一步運用【象徵】

風格

1.【 寫實 】精神:

反映當時的百姓生活、思想情感,社會情況

2.質樸自然,溫柔敦厚

1.【 浪漫 】精神:

感情熱烈奔放,充滿幻想、神話

2.鋪張華美,神祕浪漫,熱烈奔放

題材

取材於社會生活

抒發個人情志,充滿幻想、神話

地位

1.韻文之祖,純文學之祖

2.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3.屬【 經 】部,六經之一,十三經之一

1.辭賦之祖

2.開漢賦之先河

3.屬【 集 】部,四庫全書集部之首

注疏

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宋朱熹詩集傳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

(三)辭賦簡介

發源

源於【 詩經 】,興於【 楚辭 】,盛於【 兩漢 】。

名稱

1.「賦」的名稱源自於詩經六義中的「賦比興」,其中「【 賦 】」意指鋪陳直敘,屬於詩的一種作法,而非體裁和文類。

2.「辭賦」又簡稱為「賦」,由於屈原首創的楚辭篇章開啟了賦體的先河,因而後世常將「辭」、「賦」並稱,並且名之為「辭賦類」。

3.楚辭中洋溢著來自楚國的浪漫想像與鋪張排比、問答抒情的韻文風格,被尊為「辭賦體」的始祖。

4.最早以「賦」為篇名的,是荀子簡潔有韻的賦篇,描述「禮」、「知」、「雲」、「蠶」、「箴」(即「針」)等,採用問答方式,韻散相間。

特色

1.為半詩半文的韻文體裁,可誦而不可歌。

2.內容多為假設虛構之詞,重在託物以諷諭。

3.形式上常常呈現主客問答的情境,鋪陳排比的結構。

流變

時代

名 稱

說 明

漢賦

(大賦)

(古賦)

漢代的主流文學。

結構宏偉鋪陳,歷時久遠,又稱「大賦」或「古賦」。

詞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生字,艱澀難解。

代表作:

西漢(賦聖)司馬相如長門賦(相傳為陳皇后阿嬌所作)、子虛賦、上林賦,揚雄甘泉賦,東漢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

以上四位,稱為「漢賦四大家」。

魏晉

駢賦

(俳賦)

(小賦)

魏晉受到駢文興盛的影響而盛行,簡麗抒情,對仗唯美,別具特色。

如王粲登樓賦、江淹的別賦等。

律賦

唐代重視科舉,考試的詩賦限題、限韻,較乏情韻和深度。

(散賦)

(文賦)

(散文賦)

1.晚唐,部分作家採用駢散相間的句法作賦,另闢新徑。

如杜牧的阿房宮賦。

2.這類體式到宋代逐漸成熟,形成「散文賦」,將古文的精神化入辭賦之中,傳達深厚的哲思。

如歐陽脩秋聲賦、蘇軾赤壁賦,均為名篇。

明清

股賦

明、清因八股取士而製作的「股賦」,套用八股格式,重形式而輕內涵,因而少見佳構。

(四)集體創作之文學作品

年代

編撰者

編撰說明

內 容

課文取材

詩經

春秋

孔子刪編成定本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十五國風,二雅,三頌

秦風蒹葭

楚辭

戰國

劉向將屈原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

現存最早的楚辭是王逸所編楚辭章句

抒發個人情志,充滿幻想、神話

屈原漁父

戰國策

戰國

西漢劉向整理定名,北宋曾鞏重編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漢代以前已成書

國別史,寫策士游說諸侯之事

齊策馮諼客孟嘗君

禮記

漢朝時成書

孔門後學所記

戴聖編纂成書

漢文宣帝時,后蒼講禮記,定為180篇。

後戴德刪選為85篇之大戴禮記;戴聖另刪選為49篇之小戴禮記。

現流傳小戴禮記。

含多記有關於禮的單篇文章

禮運大同與小康

呂氏春秋

戰國

秦相呂不韋集門下客共同編寫

為統一學術思想、統一天下後的施政藍圖

十二紀、八覽、六論。

列雜家

世說新語

南朝宋

劉義慶集門下客共同編撰而成

劉義慶性好文學,喜召募文士,編集圖書

為東漢到魏晉名士的言行軼聞

世說新語選

資治通鑑

北宋

司馬光主撰,劉攽、劉恕、范祖禹助編

為宋朝皇帝治理國事之借鏡

上起戰國,下迄五代,編年體通史

四、課文深究

主旨

全文採用第【 三 】人稱的口吻敘寫,凸顯屈原志潔行芳、孤介特立的高尚品格。

脈絡

(第1段)屈原痛苦、悲憤,形容枯槁,行吟澤畔。

→(第2、3段)詩歌主體。

屈原遇上漁父,問答對話,表明心志。

→(第4段)→漁父鼓枻而去,並歌「滄浪之水……」,結尾耐人尋味。

筆法

1.假設問答:

本文通篇以假設問答來寄託屈原心志,將主題藉由不同人生態度的兩人間的對話呈顯,主題集中,筆法精鍊。

並開創後世以主客對答形式寫賦的傳統。

2.對比:

漁父與世推移、明哲保身的應世態度;屈原秉持自我理想,堅貞執著的淑世情懷。

3.對偶、排比:

記敘對話多用對偶、排比手法,加強了作品的氣勢和感情色彩,讀來音韻鏗鏘。

4.韻散相間:

在散體中,多用駢偶句,參差有致,富於旋律美。

文意探索

1.對話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通過問答,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想。

2.文中的漁父,是個具有【 道 】家思想的隱士,他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的處世哲學,與老子「和其光,同其塵」、莊子「虛與委蛇」的主張一致。

3.「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漁父無法說服屈原,仍然不慍不怒,保持著隱者的超然風度。

4.「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歌聲中既傳達了漁父處世的「與世推移」,同時也提醒屈原:

政局清明,不妨投入;政局汙濁,不如急流勇退,保有心靈的自在。

無論水清(世清)、水濁(世濁),都「不凝滯於物」,無往而不適。

用韻

全篇用韻十二字,凡換韻六次:

1.清、醒(耕部)

2.移、波(歌部)

3.釃、為(支部)

4.衣(微部)、埃(之部)—「微、之」通韻

5.清、纓(耕部)  

6.濁、足(屋部)

五、難句精解

1.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可見屈原內心承受極大的悲苦。

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表現屈原對貪鄙、昏聵世俗的不滿,以及對自我操守與理想的堅持。

3.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漁父認為聖人不困辱自身,而能隨俗方圓。

4.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潔身自好」的意思。

5.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不拘於物,與世推移」、「用行舍藏」的意思。

六、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句末疑問語氣詞,呢(ㄨㄟˊ)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第四冊‧屈原‧漁父)

夫子何命焉「為」(第三冊‧墨子公輸)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

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

其他「為」之形音義比較,見第十四課宋詩選

2.

放逐、驅逐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第四冊‧屈原‧漁父)

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第四冊‧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距楊墨,「放」淫辭(孟子滕文公下)

亡失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孟子告子上)

「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子上)

亡失的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放縱、任由

自「放」山水之間(第二冊‧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放」歌

依據【ㄈㄤˇ】

「放」於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

至【ㄈㄤˇ】

「放」乎四海(孟子離婁下)

摩頂「放」乎(孟子盡心上)

3.

古代對男子的美稱【ㄈㄨˇ】

尼「父」

野老的通稱

【ㄈㄨˇ】

漁「父」(第四冊‧屈原‧漁父)

盡父親的責任

父「父」子子

親戚中的長輩

諸「父」、伯「父」、舅「父」

4.

是以「見」放(第四冊‧屈原‧漁父)

「見」笑大方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蘇軾‧留侯論)

「見」重於世

代詞性助詞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

敬請「見」諒

范進道:

岳父「見」教的是(第三冊‧吳敬梓‧范進中舉)

都督「見」委,自當效勞(羅貫中‧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他人「見」問,固不言(第三冊‧杜光庭‧虬髯客傳)

5.

「舉」世皆濁我獨清(第四冊‧屈原‧漁父)

行為

深思高「舉」(第四冊‧屈原‧漁父)

扛、抬

吾力足以「舉」百鈞(孟子梁惠王上)

推薦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提出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論語述而)

興起、發動

「舉」兵

生育、養育

一「舉」得子

6.

形容

形體容貌

「形容」枯槁(第四冊‧屈原‧漁父)

描寫

難以「形容」

7.

顏色

臉色

「顏色」憔悴(第四冊‧屈原‧漁父)

姿色

小女具有幾分「顏色」(吳承恩‧西遊記)

色彩

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吳敬梓‧儒林外史)

厲害手段

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ㄍㄨˇ

淈泥揚波

ㄐㄩㄝˊ

崛起、挖掘、倔強

ㄅㄛ

玻璃、淈泥揚波

ㄅㄛˇ

簸揚、跛足

ㄅㄛˋ

簸箕

ㄅㄟˋ

公孫布被(故示儉樸,欺世盜名)

ㄅㄧˋ

曲學詖行(做學問不入正道,行為歪斜不正)

ㄆㄛ

山陂、陂陀(傾斜貌)、山坡

ㄆㄛˊ

婆娑

ㄆㄟˋ

鳳冠霞帔

ㄆㄧ

披襟當風(敞開衣襟迎著風)、被髮左衽(披散頭髮,衣襟向左開。

指被蠻族統治)、被堅執銳(披上堅甲,手執銳利兵器)

ㄆㄧˊ

陂塘、疲於奔命、皮裡陽秋(嘴裡不說好壞,而心中自有褒貶)

ㄐㄩㄣ

皸裂(皮膚凍裂)

ㄌㄧㄢˊ

怯怜怜

ㄌㄧㄥ

手上拎著水果

ㄌㄧㄥˊ

泠泠水聲、聆聽、伶官(樂師)、囹圄(監獄。

圄,ㄩˇ)、羚羊、箭翎

ㄌㄥˇ

冷水

ㄌㄧㄥˋ

令名(美好的名聲)

ㄧˋ

鼓枻、泄沓(怠惰緩慢的樣子)

ㄨㄣˋ

汶水、抆淚、紊亂、文過飾非

ㄅㄨ

晡時(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逋逃(逃亡)、餔糟歠釃(與眾同醉,隨俗酣樂)

ㄅㄨˇ

周公吐哺(比喻求賢心切)、逮捕、截長補短

ㄆㄨ

鋪天蓋地(形容聲勢大,威勢猛)

ㄆㄨˊ

胸脯、葡萄、菖蒲、酺宴(天子賜臣民歡聚飲酒)、匍匐

ㄆㄨˇ

平埔族、花圃、江浦(水邊)

ㄆㄨˋ

店鋪

ㄈㄨˇ

肉脯(肉乾)、簠簋(古代祭祀的器皿。

簋,ㄍㄨㄟˇ)、黼黻(古代禮服。

黻,ㄈㄨˊ)

ㄌㄟˋ

酹江月(酹,以酒灑地而祭)

ㄌㄧˇ

醴泉(甘泉)

釃酒臨江(釃,斟)

ㄌㄧˊ

餔糟歠釃、醨酒(薄酒)

八、修辭舉隅

例          句

映襯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兼用設問、類疊)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兼用設問、類疊)

設問

◆子非三閭大夫與?

何故至於斯?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激問)

對偶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九、成語集錦

呵壁問天

形容文人失意時的無奈憤懣(懣,ㄇㄣˋ)。

屈原被放逐,悲憤鬱結,看到神廟上的壁畫,就其所畫的內容,對天質問各種現象,而寫於壁上。

懲羹吹齏

被沸羹燙痛嘴,見到冷的齏菜也用口去吹。

比喻過分戒懼。

狐死首丘

喻不忘本或對故鄉的思念。

黃鐘毀棄

喻賢才不被重用。

瓦釜雷鳴

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

餔糟歠釃

比喻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的態度。

義近:

和光同塵、虛與委蛇(原指「隨物變化」,後指「敷衍應付」)

春秋代序

時間的推移(離騷)。

日薄崦嵫

比喻殘生將盡(離騷)。

彈冠振衣

拂除帽子上的灰塵,清潔服裝。

漁父中本比喻不願受世俗的汙染,後比喻準備出仕。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尺比寸長,但也有尺的短處;寸比尺短,但也有寸的長處。

意喻萬物各有其優缺及用處。

懷瑾握瑜

比喻懷有高貴的美德與才能。

刓方為圓

削去方形的稜角,使之成圓形。

比喻將忠直的性格改變為圓通世故。

刓,音ㄨㄢˊ。

蘭芷蕭艾

蘭、芷等香草變為蕭、艾等雜草。

比喻士人改變氣節(離騷)。

美人遲暮

美人衰老。

比喻年華逝去,盛年不再。

九死不悔

歷經多次極大的危險,也不後悔。

比喻意志堅定,絕不動搖退縮。

附:

濯纓濯足

比喻超脫於世俗之外。

或比喻受到尊重或輕蔑,均由人自取。

十、延伸學習

(一)屈原作品選讀

1.橘頌 屈原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

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說明:

本詩選自楚辭九章,應為作者年輕時作品。

全詩對橘樹作客觀描寫,藉橘樹的特質,象徵人的精神品格,被認為是詠物詩之祖。

「頌」本是在祭祀時歌頌神明或祖先的文體,後也用來歌頌時君,自本篇開始,擴展成頌美一般事物。

語譯:

橘啊,你這皇天后土孕育的美麗樹木,生下來就適應當地的水土。

你稟受天命堅貞不移,生長在江南國度。

你根深柢固不願遷移,那是由於你志向專一。

你身上綠葉襯著白花,繁茂的生命力讓人歡喜。

你身上枝枒層層,刺兒鋒利,長滿圓圓的果實。

你那果實青中帶黃,黃裡帶青,文彩燦爛奪目。

你外皮鮮明內裡潔淨,類似有德的君子懷抱著大道。

你長得枝繁葉茂又修飾得好,丰姿極其美麗。

橘啊,你天然的稟性(幼年的志向),就與眾不同。

你特立不移的性格,怎不使人歡喜。

你深沉固執不與世推移,心胸開闊無所私求。

你遠離世俗獨來獨往,立德矜持而不隨波逐流。

你固守本心從不輕率,自始至終不犯過失。

你秉持道德毫無私心,真可與天地相比。

我願與你同隨歲月而逝,與你永久結成知己。

你內外兼美而無邪,枝幹紋理多麼的正直,你的年紀雖小,卻可為人師表。

你操行清高可與伯夷相比,更可作我的榜樣。

2.卜居 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

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

「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

」詹尹乃端策拂龜,曰:

「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

「吾寧悃悃款款

朴以忠乎?

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

寧誅鋤草以力耕乎?

將游大人以成名乎?

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

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

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

將哫訾

栗斯

、喔咿嚅唲

以事婦人乎?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

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

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

將氾氾

若水中之鳧

,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

寧與騏驥亢

軛乎?

將隨駑馬之跡乎?

寧與黃鵠比翼乎?

將與雞鶩爭食乎?

此孰吉孰凶?

何去何從?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說明:

卜指占卜,居為自處之。

第二段中每組問題上文為他願意做的,下文是他憎惡的,全文只是通過問卜形式,表現屈原不願與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語譯:

屈原被放逐了三年,不能再見到楚懷王。

他竭盡智慧效忠國家,楚懷王依然被讒言所蒙蔽。

他心煩意亂,不知該怎麼辦。

於是就去見太卜鄭詹尹,說:

「我有些猶豫不決的事,希望透過先生的占卜來決定。

」詹尹就擺正蓍草,拂去龜殼上的灰塵,說:

「先生,您有什麼指教呢?

屈原說:

「我寧可誠誠懇懇,樸實而忠誠呢?

還是到處敷衍應酬,就這樣一直混下去呢?

寧可鋤草開荒,努力耕種呢?

還是去同達官貴人交遊以成就自己的名聲呢?

寧可直率地把話講出來,毫不隱諱,而使自身受到危害呢?

還是迎合時俗,貪圖富貴,而苟且求生呢?

寧可遠走高飛而保全節操呢?

還是阿諛奉承,強顏歡笑,去侍奉婦人(鄭袖)呢?

寧可廉潔正直而保持自己的清白呢?

還是圓滑伶俐,像油脂那樣光滑,像熟牛皮那樣柔軟,去阿諛逢迎呢?

寧可氣概軒昂像千里馬呢?

還是像漂浮在水裡的野鴨,隨波上下,苟且保全性命呢?

寧可和駿馬並駕齊驅呢?

還是跟隨著劣馬的足跡呢?

寧可和天鵝比翼齊飛呢?

還是去和雞鴨爭食呢?

這些哪個吉祥,哪個不吉祥?

要如何選擇呢?

世道混濁不清,認為蟬翼是重的,千鈞是輕的;黃鐘被毀壞廢棄了,瓦鍋卻敲打得像雷鳴一樣;讒人趾高氣揚,賢士卻沒沒無聞。

唉!

不要說了吧,誰了解我的廉潔忠貞呢!

詹尹於是放下蓍草,表示歉意說:

「尺有它的短處,寸有它的長處;事物會有不夠的時候,智慧會有不明白的地方;卦數會有占卜不到的時候,神靈會有不通曉的地方。

用您自己的心意,去實行您自己的主張吧,龜殼和蓍草實在不能幫您作決定啊!

注釋:

悃悃款款:

誠誠懇懇。

悃,音ㄎㄨㄣˇ。

哫訾:

音ㄗㄨˊㄗ,阿諛逢迎。

栗斯:

故作戒懼小心的樣子。

嚅唲:

音ㄖㄨˊㄦˊ,諂媚的笑聲。

氾氾:

漂浮無定的樣子。

鳧:

音ㄈㄨˊ,野鴨。

亢:

同「抗」。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指君子道消,小人道長。

黃鐘:

聲音宏亮,其音合黃鐘之律的大鐘。

3.離騷(節錄) 屈原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

為此蕭艾

也?

……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

……亂曰:

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

語譯:

……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

……光陰似箭不停留,春秋不斷循環更替。

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即將兩鬢如霜!

……我曾經栽培了大片的春蘭,又種下了秋蕙百來畝。

……我真希望它們能夠綠葉成蔭、枝幹參天,到時候就可以收穫藏斂。

……清晨,我吮吸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