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098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行星()

A.距离恒星太近B.大气层太薄C.距离太阳太远D.水域面积大

【答案】1.B2.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仅40光年”,这表明这颗恒星不是太阳,但距离地球、太阳都比较近,因此,它属于与太阳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判断,是由于恒星距离太阳太近,故选A。

【点睛】本题组考查天体与天体系统、生命存在条件。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定地域的自然环境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气候要素主要位于哪个圈层()

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

4.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形成有关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岩石、生物B.土壤、气候C.气候、水文D.水文、地貌

【答案】3.B4.A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主要位于大气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煤为地质时期的植物遗体,石油为地质时期的生物残骸,经过地质的掩埋后形成的,故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形成有关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岩石和生物。

故选:

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关知识。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6.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③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D.大气圈是内外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答案】5.D6.B

【解析】

【分析】地球外部圈层,最上面是大气圈,位于最下面的是岩石圈,跨三个圈层的①是生物圈。

②是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5题详解】

图中所示的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最上面是大气圈,位于最下面的③是岩石圈,跨三个圈层的①是生物圈。

②是水圈,D对。

A、B、C错。

6题详解】

①圈层是生物圈,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A错。

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对。

③圈层是岩石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水圈,C错。

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活动范围,D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记录显示:

2017年9月6日晚,太阳连续爆发两次“闪焰”。

专家表示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谷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闪焰”所指的太阳活动类型和发生的圈层为()

A.黑子光球层B.耀斑色球层

C.日珥日冕层D.太阳风日冕层

8.太阳活动谷年()

A.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会增大B.大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C.太阳黑子和耀斑较少D.可能出现“磁暴”现象

【答案】7.B8.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太阳出现的“闪焰”爆发是指色球爆发,即色球层出现的耀斑,因此“闪焰”所指的太阳活动类型和发生的圈层分别为耀斑、色球层,B符合题意;从形态判断,“闪焰”不是太阳黑子、不是日珥、不是太阳风,排除ACD。

故选B。

【8题详解】

太阳活动谷年,太阳活动频率低,太阳风的强度低,因此由太阳风引起的极光现象出现的范围和频率会减小,A错误;太阳活动谷年,太阳活动释放出现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射电强度小、数量少,对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干扰少,因此大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的可能性小,B错误;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标志,太阳活动谷年太阳黑子和耀斑较少,C正确;太阳活动谷年,太阳活动释放出现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射电强度小、数量少,对磁场的干扰小,不可能出现“磁暴”现象,D错误。

故选C。

【点睛】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B.温暖、湿润C.寒冷、湿润D.温暖、干燥

10.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答案】9.D10.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燥明显。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盛;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海平面较低;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地质历史的有关知识。

在地质作用下,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是青海黄河乡东南黄河堆积阶地实测剖面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冰川堆积D.海浪侵蚀

12.图示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T1、T3、T2B.T2、T3、T1C.T1、T2、T3D.T3、T2、T1

【答案】11.A12.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形,A正确。

故答案选A。

【12题详解】

河流的多层阶地形态是河流多次运动的结果。

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离河流越远)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因此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T3、T2、T1,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貌,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雅丹地貌的主要形成过程为()

①地壳抬升②风力侵蚀③流水堆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14.右图为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为()

A.风力堆积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地壳抬升

【答案】13.D14.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貌,其形成过程为先由流水沉积形成水平岩层,再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由风力沿着裂隙侵蚀形成。

③①②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雅丹地貌的有关知识。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示意图表示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逆温层D.高层大气

16.图中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吸收可见光B.距太阳远近差异C.地面是主要直接热源D.臭氧吸引太阳紫外线

【答案】15.B16.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示意图表示的大气层分布在12千米至50千米的高度,而且该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可以判断为平流层,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示意图表示的大气层分布在12千米至50千米的高度,而且该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可以判断为平流层,平流层离地面较远,受来自地面的热量影响小;该层有大量的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该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某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B.半沙漠地区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

C.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D.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

18.①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答案】17.B18.A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绿洲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变化比半沙漠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变化和缓,说明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小,A错误;图中显示,半沙漠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B正确;结合图中两条曲线的数值判断,两者气温较高,最低气温均高于0℃,而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应低于0℃,因此不可能是冬季,C错误;太阳辐射最强时是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即地方时12时,而图中表明,绿洲和半沙漠地区的气温最高出现在12时以后,因此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不一致,D错误。

故选B。

【18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时间段半沙漠的温度高于绿洲的温度,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半沙漠地区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绿洲垂直方向是下沉气流,形成高压,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即由绿洲吹向半沙漠,结合指向标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我国新疆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

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20.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答案】19.A20.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