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159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6年修订版)

 

 

路口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五月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6年修订版

文本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总则1

第一节 规划目的1

第二节 规划任务1

第三节 规划编制依据1

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2

第二章规划背景3

第一节 区域概况3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3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3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5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5

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5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

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6

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7

第三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7

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8

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8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8

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8

第四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措施9

第六章 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9

第一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9

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10

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0

第七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12

第八章 生态环境建设和地质环境评价14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14

第二节地质环境评价及压覆矿产资源查询14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5

第十章 附则18

附表

附表1路口镇主要控制指标表19

附表2路口镇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20

附表3路口镇2006-2020年耕地保有量规划表21

附表4路口镇2006-2020年土地整治规划表21

附表5路口镇2006-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22

附表6 路口镇2020年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23

附表7路口镇2006-2020年重点建设用地项目规划表24

前言

《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自批准实施以来,对加强路口镇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及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建设用地,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应对长沙县行政析置后的南城北乡格局,立足区域融城与城乡一体发展,结合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现行规划》与路口镇社会经济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与用地布局等方面的矛盾逐步凸显,亟需对《现行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现行规划》修改以《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为基础,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4]47号)等文件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路口镇自身的土地利用特点以及近几年来土地管理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引导路口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以便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理作用,更好的服务于路口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 规划目的

进一步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落实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制度,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有效控制新增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路口镇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二节 规划任务

根据现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类用地矛盾,确定各类用地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以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

第三节 规划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

6、《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二、国家和湖南省的有关政策文件及批复

1、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41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14号)

4、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湘政发〔2011〕29号)

5、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2〕10号)

6、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4]47号)

7、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长政办函发[2015]30号)

8、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办公)会议纪要(第6号)(2016年5月16日)

三、相关规划及规程

1、《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路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长沙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

4、《长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5、《长沙县功能分区体制机制创新实施规划(2013—2020)》

6、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7、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009)

8、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09)

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长沙县路口镇,土地总面积8828.02公顷。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规划修改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二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路口镇位于长沙县北部偏东,东接浏阳市的沙市镇,南与春华、果园为邻,西与安沙接壤,北与青山铺、福临、高桥搭界。

镇政府驻地距黄花国际机场2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广福站3公里,距省会长沙45公里,距县城星沙40公里。

镇域内黄兴大道北延线、S207线南北向穿镇而过,京珠高速、107国道从镇域外围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路口镇境内地势东部和西南略高,中部地势平坦,属典型丘陵地区。

路口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丰足,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为1400mm,全年无霜期284天,年有效积温5000至6500℃,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

境内水资源丰富,有金井河、麻林河由北向南从境内流过。

全镇有小I型水库3座,即向桂水库、汀家水库和全兴水库。

路口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山冲森林公园、麻林温泉等。

大山冲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80%,有430多种树木,50多种特种动物,水流清澈,公路通达,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

经省地矿局402队勘查,麻林温泉含硅酸、硫化氢等20种微量元素,是氢型医疗矿泉水。

2014年,路口镇总人口达到3.02万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7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118.00万元。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根据湖南省发改委批复的《长沙县功能分区体制机制创新实施规划(2013—2020)》,长沙县充分考虑全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按照两型发展导向,将县域国土空间划分为了6大功能区,对不同功能分区的发展实施差异化的管理和政策引导、支持。

其中路口镇划入长沙现代农业区。

路口镇已初步形成双轴(黄兴大道北延线,S207)、二带(麻林河、金井河风光带)、两心(麻林集镇、路口集镇)、三区(东菜西粮中部果)的战略格局。

“十三五”期间,在长沙县“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的新征程中,路口镇将紧紧围绕这一发展主线,全力推进“四个路口”建设,努力打造“富北”中心特色镇。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全镇农用地776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98%,其中耕地2409.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30%;建设用地875.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2%;其他土地185.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详见表1-1)。

 

表1-1 2014年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表

单位:

公顷、%

地类

面积

比重

土地总面积

8828.02

100.00

农用地

耕地

2409.75

27.30

园地

59.17

0.67

林地

4616.57

52.29

其他农用地

681.24

7.72

农用地合计

7766.73

87.98

建设

用地

城乡

建设

用地

城镇用地

49.40

0.56

农村居民点用地

685.87

7.77

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13.11

0.15

小计

748.38

8.48

交通水利用地

126.83

1.44

其他建设用地

0.16

0.00

建设用地合计

875.37

9.92

其他

土地

水域

120.77

1.37

自然保留地

65.15

0.74

合计

185.92

2.11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一、战略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开展麻林温泉小镇的打造,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用地建设。

努力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更好地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战略重点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资源质量,引导农用地向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集中。

2、优先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

积极改造现有道路,提升道路等级,为加快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4、根据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和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集中,引导工业用地向集镇内工业小区集中。

5、科学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向集镇、中心居民点或基层居民点集中,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

三、区域产业发展定位

1、农业方面,以优质粮、无公害蔬菜、稻田蘑菇、优质板栗、无公害优质梨和有机茶等六个农业技术示范基地为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2、依托麻林温泉和大山冲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城郊生态休闲旅游。

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0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233.00公顷;2006-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90.95公顷。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81.51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46.59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00.43公顷以内;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73.91公顷以内,其中占用农用地控制在257.38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78.59公顷以内。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具体见表3-1。

表3-1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表

单位:

公顷

指标名称

2005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总量目标

耕地保有量

2363.52

2400.00

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457.1

2233.00

约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782.45

881.51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726.19

746.59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52.02

200.43

预期性

增量目标

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

273.91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257.38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78.59

约束性

补充耕地任务量

90.95

约束性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

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安排耕地、园地、林地等各类用地。

2020年农用地7775.30公顷,比2005年净减少83.30公顷。

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89.02%调整到2020年的88.08%,减少0.94个百分点。

一、耕地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结合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确保耕地保有量目标得以实现。

耕地由2005年的2363.52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2451.51公顷,净增加87.99公顷。

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26.77%调整到2020年的27.77%。

二、园地

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挖掘现有园地的生产潜力。

调整园地生产布局,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发展。

加强对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推进特色园地规模化和基地化。

园地由2005年的71.71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53.80公顷,净减少17.91公顷。

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0.81%调整到2020年的0.61%。

三、林地

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生态林地;重点加强主要公路沿线防护林地保护和建设;加强低效林地的改造,加快受损林地的恢复和重建。

林地由2005年的4679.29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4564.97公顷,净减少114.32公顷。

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53.00%调整到2020年的51.71%。

四、其他农用地

保障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必需的其他农用地面积。

其他农用地由2005年的744.08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705.02公顷,净减少39.06公顷。

其他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8.43%调整到2020年的7.99%。

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实现建设用地与人口协调增长,提高建设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根据县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优先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满足必需的城镇建设用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需求;结合新农村建设,满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必需的村庄建设用地需求。

2020年建设用地881.51公顷,比2005年净增加99.06公顷。

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8.86%调整到2020年的9.99%,增加1.12个百分点。

一、城乡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726.19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746.59公顷,净增加20.40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8.23%调整到2020年的8.46%。

其中:

城镇用地由2005年的41.96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174.65公顷,净增加132.69公顷。

城镇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0.48%调整到2020年的1.98%。

农村居民点用地由2005年的674.17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546.17公顷,净减少128.00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7.64%调整到2020年的6.19%。

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10.06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25.77公顷,净增加15.71公顷。

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0.11%调整到2020年0.29%。

二、交通水利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由2005年的56.10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129.36公顷,净增加73.26公顷。

交通水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0.64%调整到2020年的1.47%。

三、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0.16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5.55公顷,净增加5.39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0.01%调整到2020年的0.06%。

第三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020年其他土地171.21公顷,比2005年净减少15.76公顷。

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2.12%调整到2020年的1.94%,下降0.18个百分点。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数据具体见附表2。

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按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

一、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强化对城乡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

通过严格的供地政策,制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评价和论证,建设项目选址必须把减少占用耕地作为比选的重要因素。

2006-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78.59公顷以内。

二、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必须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湖南省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三、落实耕地保有量

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00.00公顷,主要分布在路口村、上杉市村、长春村、明月村、麻林村和麻林社区等。

四、加大耕地管护力度

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推广节水抗旱技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移土培肥”等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

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的间隔功能。

五、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评价,从数量和产能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

严格执行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耕作层,用于新开垦耕地的质量建设。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一、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

结合长沙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和路口镇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调整基本农田布局。

规划至2020年,全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232.00公顷。

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加强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建设。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优先整理、复垦,经培肥达到中等以上耕地质量后调整为基本农田。

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集中连片、配套设施齐全、高产稳产、抗灾能力优异、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围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整村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在新增耕地的同时,做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化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全镇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90.95公顷。

第四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一、耕地保护措施

1、保护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或间接用于农业生产服务,不得擅自改变区内土地用途;

2、大力改造区内中低产田,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3、非农建设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4、耕地不得闲置、荒芜;

5、严禁一切不利于水土保持的活动;

6、不得在保护区内擅自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等;

7、开发本区域的耕地后备资源,应根据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严禁破坏生态环境。

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保护区内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2、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建坟、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3、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六章 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充分发挥土地的调控作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和总量

严控建设用地总量,用好建设用地增量,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创新土地利用模式,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81.51公顷之内。

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3.91公顷之内。

二、引导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

遵循“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节约挖潜、集约高效”的原则,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城镇工矿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合理调整城镇工矿用地供应结构,调整居住、商业、工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保卫生等用地的比例,切实提高生态用地比例,促进城镇、工矿和谐发展。

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三、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搞好村镇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逐步形成既保持湖湘传统特色、又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用地格局;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禁止超标准占地建房,逐步解决现有宅基地超标问题;引导和规范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转,农民新建住宅用地指标采取等量置换的办法,并优先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其他土地。

四、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整合交通用地,严格项目用地管理,大力推广节地技术,促进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

新建公路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有关规定核定用地指标。

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加大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力度,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确保部分沿河风光带、防洪堤加固和防汛设施等水利设施项目用地。

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一、城乡建设用地

(一)城镇用地

规划期内安排新增城镇用地132.69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24.97公顷,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53.29公顷以内。

新增城镇用地主要分布于麻林社区、上杉市村、路口村等村。

到2020年,全镇城镇用地规模为174.65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546.17公顷以内。

2006-2020年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77.91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12.57公顷以内。

路口镇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引导农民向城镇、中心居民点和基层居民点集中,形成层次鲜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体系。

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控制下,在农村居民点集中过程中,各中心居民点和基层居民点布局可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