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442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docx

地理七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答案讲课稿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材助读

一、1.球体,麦哲伦,赤道2.6371,4万,5.1亿

二、1.形状,比例2.颜色,符号,文字3.地轴,南极,北极

质疑探究

探究一:

1.麦哲伦船队成功绕地球航行一周2.月食3.站在海岸边看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看到船身4.站得高,看得远5.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探究二:

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有着其内在规律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肤浅的、主观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2.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要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3.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

当堂检测1.B2.B3.D4.D

基础训练题1.A2.D3.C

综合训练题1.C2.B3.D4.A

拓展训练题地球仪是标准的球体,而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理事物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度和经纬网;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实际上地球却没有这个地轴。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教材助读

一、1.赤道,纬线①平行,圆圈②赤道,南北两极③东西2.赤道,0°,90°,0°~30°,30°~60°,60°~90°

二、1.纬线,子午线①相等,半圆②南北③南北极点④平分2.格林尼治天文台

三、1.赤道2.20°W,160°E

质疑探究

探究一:

项目

纬线

经线

形状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相等

标度范围

0°~90°

0°~180°

划分度数的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

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度数表示方法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半球界线

赤道(南、北半球)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

探究二:

问题1: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了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问题2:

如果给出已知点的地理坐标,要注意看经度。

①若经度<2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位于东半球。

②若经度>16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位于西半球。

③若经度在20°~160°之间,是东经则位于东半球,是西经则位于西半球。

当堂检测1.A2.C3.C4.B5.D6.C

基础训练题1.D2.C3.C4.A5.B6.A

综合训练题1.B2.A3.A4.A5.B6.D7

(1)A:

60°W,60°N

B:

0°,0°C:

40°E,40°S

(2)B,B和C,A(3)B

拓展训练题1.D2.A3.A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教材助读

1.经线,纬线2.⑴南北,东西

质疑探究

探究一:

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我们可以判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A

点和B点在同一条经线上,A点在B点的正北方向;

B点和C点在同一条纬线上,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

A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

探究二:

A、B两点经纬度的确定,可以通过画辅助线的方法,即画出赤道和本初子午线,赤道应位于两条10°纬线之间,然后确定A点纬度为10°S,B点纬度为10°N,本初子午线应位于两条10°经线之间,然后确定A点经度为10°W,B点经度为10°E。

C、D两点经度的确定,可以先画出180°经线,其位于两条170°经线之间,注意180°经线向西为东经,向东为西经,判断出C点经度为170°E,D点经度为170°W,C、D两点的纬度则分别为20°N和0°。

探究三:

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即向东度数逐渐增大即为东经,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即为西经,向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北纬,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南纬。

同时,还应注意,任何一点的位置均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此题的答案为A、C、B、D

当堂检测1.

(1)北半球,西半球

(2)80°W,40°N(3)东北2

(1)A(40°N,120°E)B(40°S,30°W)C(40°S,170°E)

(2)略(3)西,西,北,南

基础训练题1.D2.A3.C4.C5.B6.B

综合训练题1.B2.C3.C4.D5.C6.D7.

(1)A(40°N,60°W)B(40°S,20°E)

(2)略(3)C(4)B、D

拓展训练题1.B2.A3.C4

(1)①30°W,30°S②0°,0°③30°N,30°E④30°W,30°S⑤60°N,90°E

(2)③⑤,②③⑤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材助读

一、1.地轴2.自西向东3.24小时4.昼夜更替,时差

质疑探究

探究一: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探究二: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部分为白天,未被照亮的地方为黑夜,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

随着地球的自转,对于某一地点来说,就会经历由白天—黑夜—白天—黑夜……昼夜出现了更替现象。

探究三:

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时刻要早。

在图中可见,当北京是清晨的时刻,纽约是傍晚,因此问候上会有时间的差异。

举例:

1.一些世界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转播的时间和当地的时间总是有差异。

2.山东学生早上上学的时间总是比新疆学生上学的时间早

3.同学到加拿大上学,彼此联系总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

4.父亲出差到美国后需要调表。

当堂检测1.A2.C3.B4.D5.B

基础训练题1.B2.A3.C

综合训练题1.B2.C3.A4.A5.C6.A7.

(1)A

(2)昼夜更替,自西向东,白天

拓展训练题1.C2.D3.C4.B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教材助读

一、1.太阳2.自西向东3.一年4.倾斜,北极星5.产生四季的变化、划分了五带6

(1)略

(2)北回归线,夏至,多,夏7.

(1)纬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略(3)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质疑探究

探究一:

问题1:

位置

直射纬线

日期

节气(北半球)

A

北回归线

6月21或22日

夏至

B

赤道

9月22或23日

秋分

C

南回归线

12月22或23日

冬至

D

赤道

3月20或21日

春分

问题2:

季节变化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相反

探究二:

问题1:

不一样高,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升得高一些,冬季比较低。

问题2:

不一样长,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较长,冬季较短。

探究三: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气温最高,为一年中的夏季;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气温最低,为一年中的冬季。

拓展延伸:

这是因为决定地球上某地接受太阳热量多少的因素是太阳光的照射时间和太阳辐射的强度。

其中,决定太阳照射强度的太阳高度起决定作用。

烈日当空,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同样的太阳光束,照射在范围较小的地面上,并且,这时太阳光透过大气的路程较短,被大气吸收和散射的程度较小。

所以,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较多。

当极昼现象发生时,虽然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很长,但是因为这时太阳高度很低,太阳辐射强度很小,使得两极地区比照射时间短但太阳高度大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寒冷。

当堂检测1.D2.C3.B4.A5.D

基础训练题1.D2.C3.C4.B5.B6.A

综合训练题1.D2.C3.A4.B5.B6.D

拓展训练题1.

(1)C

(2)D2.

(1)一年,D

(2)12(3)北回归线,昼长夜短,B(4)D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

教材助读

1.⑴图上,实地⑵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⑶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线段式⑷大,小⑸250千米2.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⑵北方⑶南北,东西3.⑴符号⑵文字,数字

质疑探究

探究一:

比例尺形式统一时可直接比较大小,形式不统一时,先转化成统一形式再比较大小。

对于数字式比例尺,分子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对于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小,则比例尺越大。

题中的三个比例尺统一成数字形式分别为①1/5000000②1/500000③1/1000000,按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可以判断②最大,③其次,①最小

探究二:

 

判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首先把指向标平行移动到B点,箭头所指为北,另一端为南,画一垂直于指向标的线段,然后遵循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确定出东、西方向。

结论:

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拓展提升D

当堂检测1.B2.C3.C4.B5.B

基础训练题1.C2.B3.C4.A5.C6.B

综合训练题1.D2.A3.B4.D5.B6.

(1)指向标

(2)西南,正南(3)东南,西北(4)从西南向东北,从西北向东南

拓展训练题1.B2.A3.B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

教材助读

1.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图,工业图2.⑴导游图⑵交通图⑶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⑷小,详细,大,简略⑸小,大

质疑探究

探究一: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中国地图

简略

北京地图

详细

小中国地图大北京地图

当堂检测1.C2.C3.A4.D5.D6.B

基础训练题1.B2.D3.D4.D5.C

综合训练题1.C2.B3.D4.C5.A

拓展训练题1.A2.D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材助读

1.⑴海平面⑵垂直距离2.⑴海拔⑵深度3.等高线4.山峰,山脊,陡崖5.

(1)相等,等高距

(2)①山峰,盆地②山脊,山谷③鞍部④陡崖(3)缓,陡

质疑探究:

1.⑴、高峰低盆。

等高线中部高的为山峰,B处中间高为山峰。

等高线中部低的为盆地,D处中部低为盆地。

⑵、高谷低脊。

等高线由低向高处凸的为山谷,G处等高线由低向高是山谷。

等高线由高向低凸的为山脊,A处等高线向低凸为山脊。

⑶、顶间是鞍。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为鞍部,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为鞍部。

⑷、重则为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处为陡崖,E处有多条等高线经过为陡崖。

拓展提升

⑴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陡。

⑵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⑶在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当堂检测1.B2.A3.A4.A5.C

基础训练题1.B2.C3.B4.D5.C6.

(1)鞍部,陡崖,山谷,山脊

(2)EF,等高线密集(3)600,300,西北,东北

综合训练题1.B2.B3.B4.D5.D

拓展训练题1.B2.D3.C4.C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

教材助读

一、1.高低形态,分层设色地形图2.高原,盆地,丘陵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高度

海拔在500米以上

海拔在200米以下

海拔在500米以上

海拔在500米以下

无一定标准

地面起伏程度

外围较陡,内部和缓

平坦开阔

起伏大

起伏较大

四周高,中间低

二、1.等高线地形图2.地势的起伏,坡度的陡缓

质疑探究

探究一:

⑴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山顶呈封闭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⑵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等高线较密集,弯曲部分较和缓,与山地相似。

⑶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⑷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⑸盆地:

海拔没有固定范围,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

探究二:

归纳总结(三步法)

第一步:

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

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

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探究二:

 

当堂检测1.B2.B3.A4.B5.A

基础训练题1.C2.C3.A4.B

综合训练题1.C2.C3.D4.B5.D6.B

拓展训练题1.C2.A3.B

第一章复习学案

知识体系构建

1赤道2球体3(6371)4(4万)5(5.1)6与赤道平行的圆圈7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8圆圈9东西10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的线11相等12半圆13南北14(0°~90°)15赤道(0°纬线)16.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17北纬N、南纬S18赤道(南、北半球)19(0°~180°)20本初子午线(0°经线)21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22东经E、西经W23(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24自西向东25一天(约24小时)26昼夜更替27时差28自西向东29一年(约365天)30(3月20或21日)31赤道32(6月21或22日)33夏至34(9月22或23日)35秋分36(12月22或23日)37南回归线38热带39图上距离40实地距离41数字式42线段式43文字式44大45小46上北下南47左西右东48北方49南北50东西51越小52详细53越大54简略55(500)56起伏平缓57(200)58(500)59大60(500)

61较大62密集63稀疏64山峰65低处66山谷67陡崖68平原69蓝色70雪线

单元综合练习

1.A2.B3.C4.A5.D6.D7.A8.B9.B10.B11.C12.B

13.B14.C15.B16.B17.C18.C19.C20.B21.C22.A23.C

24.D25.A26.C27.D28.A29.B30.C31.

(1)东 

(2)20ºW

赤道(3)C  (4)正西 (5)20ºN20ºE32.

(1)50000500

(2)东南(3)31500(4)海拔100(5)F(6)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材助读

一、1.71%,29%。

七分,三分。

2.很不均匀。

北,海洋;南,陆地。

二、1.大陆,岛屿。

亚欧大陆,格陵兰岛。

2.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太平、大西、印度、北冰。

太平洋。

4.苏伊士;巴拿马。

乌拉尔、乌拉尔、里、大高加索、黑、土耳其。

质疑探究

探究一:

1.

(1)A亚洲B北美洲C非洲D南美洲E大洋洲F南极洲G欧洲

(2)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2.

(1)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2)欧洲、北美洲;北冰洋,大西洋(3)南极洲,北冰洋;南极洲,北冰洋。

(4)亚洲,太平洋。

3.

 

当堂检测1.C2.C3.C4.A5.A

基础训练题1.

(1)71,29

(2)A太平洋E南美洲④大西洋(3)C;F。

③;②(4)巴拿马,苏伊士

综合训练题1.C2.A3.B4.B5.C

拓展训练题1.A.大陆B.半岛C.岛屿D.海峡E.海F.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教材助读

一、1.海陆,地壳升降,填海造陆。

海洋生物,古河道及水井2.魏格纳。

轮廓线;古老地层;动物。

二、1.板块。

六,运动,稳定,活跃。

交界。

2.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质疑探究

探究一:

问题1:

说明了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原来可能是同一块大陆。

问题2:

是有科学依据的。

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都能找到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吻合的证据。

问题3: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探究二:

问题1:

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形成山脉。

问题2: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问题3:

第一行:

越来越小不断增高不断增高第二行: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

当堂检测1.C2.D3.D4.B5.B

基础训练题1.A2.A3.B4.A5.A

综合训练题1.B2.A3.D4.A5.C

拓展训练题1.

(1)B

(2)①③挤压(3)C

第2章复习学案

知识体系构建

1三2七3南4北5地壳的变动6海平面的升降7魏格纳8六9运动着10稳定11活跃12裂谷13海洋14山脉

单元综合练习

A2.C3.B4.C5.D6.D7.C8.C9.C10.C11.B12.C13.A14.C15.A16.

(1)左图为西半球,右图为东半球。

(2)略(3)略(4)略(5)亚洲,亚洲欧洲。

南极洲。

(6)大西洋太平洋

17.

(1)六。

A美洲,B南极洲,C印度洋,D非洲,E亚欧,F太平洋。

(2)稳定,活跃。

(3)E(4)南极洲、印度洋、亚欧、美洲。

(5)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材助读

一、1.短变化阴晴风雨冷热2.多年平均状况不大3.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天气与农业的关系天气与战争的关系略

二、1.略2.阴晴风气温

(1)准确预报危害

(2)陆地海洋云区厚阴雨区(3)天气状况(4)北方北

三、1.污染指数

(1)小有利大有害2.

(1)气压风力3.略

质疑探究

探究一:

天气

气候

不同点

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同点

大气的状况

探究二:

答案合理可行即可,没有固定答案

当堂检测1.D2.C3.B4.B5.D6.A

基础训练题1.B2.D3.D4.C5.D6.A

综合训练题1.B2.A3.B4.C5.C6.C7.B8.D

9.

(1)多云雨夹雪

(2)东北6(3)-729

10.

(1)居民区

(2)火电厂汽车尾气(3)A

拓展训练题

(1)交通

(2)健康和生命(3)植物动物(4)农业生产工业生产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教材助读

一、1.℃摄氏度2.8142023.午后2时左右日出前后

二、2.7182

质疑探究

探究一:

1、气象站测量和记录的气温是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一天4次。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2、

气温

一天中

一年中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最高气温

14时

7月

8月

1月

2月

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

1月

2月

7月

8月

探究二:

绘图略

当堂检测1.B2.C3.D4.C5.C

基础训练题1.A2.A3.B4.B

综合训练题1.A2.C3.B4.B5.B6.B

7.

(1)7261719北温

(2)10110

拓展训练题1.C2.D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教材助读

一、1.定义2.气温温差小气温温差大二、1.南北2.北南3.低纬高纬4.0.6

质疑探究

探究一: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2.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大陆气温高7月海洋气温高。

探究二:

1.24℃

当堂检测1.A2.C3.C4.低温5.B

基础训练题1.D2.B3.C

综合训练题1.B2.C3.B4.D5.B

6.

(1)北都是7月左右气温最高

(2)BCA(3)1-5℃725℃

(4)C33℃A

拓展训练题

(1)赤道两极

(2)纬度(3)南极洲(4)南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教材助读

一、1.雨雪冰雹2.降水3.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4.雨量器毫米

5.冬季多雨区常年湿润区6.各月降水量柱状

质疑探究

探究一:

在生活中,我们常遇的降水形式包括降雨、降雪、降冰雹等。

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探究二:

绘图略

当堂检测1.C2.A3.C4.C5.C

基础训练题1.B2.D3.B4.B5.B

综合训练题1.C2.B3.B4.

(1)B地形迎风背风

(2)21上升不容易少

拓展训练题1.

(1)C

(2)A400(3)8230-250(4)BDA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教材助读

一、1.等降水线图相等2.多少少多多少3.南北回归线附近和极地地区赤道附近地区

质疑探究

探究一: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200毫米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递减

当堂检测1.A2.A3.B4.D5.B6.

(1)B地;纬度位置因素;

(2)D地;海陆位置因素。

基础训练题1.C2.A3.D4.A5.C

综合训练题

(1)减少

(2)CE海陆位置因素(3)NM东西(4)南极洲

(5)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

拓展训练题1.B2.B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

教材助读一、1.气温降水2.地区差异3.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夏季短暂,降水稀少

二、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