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2885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docx

匝道现浇箱梁计算书分解

汕湛高速揭博项目T11标项目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文件名称:

九和互通D匝道桥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

文件编号:

SLQL-QEO-C-SZ-复核人:

版号:

A/O审核人:

受控状态:

批准人:

编制人:

生效日期:

 

九和互通D匝道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

一、箱梁概况及支架设计概况

1、箱梁概况

端头断面图

标准断面图

图箱梁横断设计概况图

2、支架设计概况

1)满堂式碗口支架

满堂式碗扣式支架适用于第一联的NO.1~3孔,和第四联的NO.10孔现浇箱。

采用规格为φ48*3.5mm标准杆件进行搭设。

支架间距设置为:

1 沿横桥向箱梁腹板范围内立杆按间距0.6m布置,底板范围内立杆间距按0.9m布置,翼板下立杆间距按0.9m+1.2m设置;

2 沿纵桥向立杆间距除中横隔板位置均按0.9m布置,中横隔板下两排按纵距60cm布置;

3 横杆步距按1.2m设置。

采用落地满堂碗口支架的立杆下部设置螺旋调整底座,底座与地基间摆放一层起分布荷载作用的垫木,垫木厚5cm,按横桥向放置;采用混合支架的立杆直接置于22b#工字钢上。

支架顶部设螺旋调整顶托,顶托上按顺桥向设置纵梁,纵梁采用10#槽钢,连接处设在顶托上,“[”向放置,重叠长度≥20cm。

纵梁上均布10cm*10cm方木,间距30cm。

2)钢管碗扣式混合支架

钢管支墩采用φ630mm钢管,壁厚为6mm,高度为9.0m,顶部焊接10mm厚钢板,钢板尺寸为80cm*80cm,并用1cm厚的三角钢板进行加固。

两端排设置三根钢管及其钢管桩基础跨径为4.0m+4.0m布置,中间排采用6根钢管柱和基础,跨径为2.2mn+3.6m+2.2m布局,钢管支墩与基础之间通过钢板焊接连接,焊接时必须保证支墩的垂直度。

横向钢管两侧之间采用[10"x"字连接,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具体见附图图号SZJB-11-D7。

钢管支墩顶部横桥向设双拼I25工字钢作为主承重梁,长度980cm,纵向采用单层双排贝雷梁直接架立在工字钢上,定位后贝雷梁两侧设置钢板挡块进行限位固定。

贝雷架上部顺桥向按间距90cm或60cm放置I22b工字钢作为次承重梁,长度600cm。

(详见施工图)

二、支架计算内容

1、在上构施工荷载工况作用下,施工支架的内力和应力情况;

2、在上构施工荷载工况作用下,支架地基验算;底模主横梁的挠度和应力情况;

3、在上构施工荷载工况作用下,底模体系(包括主横梁、主纵梁、面板)挠度和应力情况;

三、支架计算

1.受力验算原则:

该桥现浇箱梁梁高均为1.5m,为保证支架设计的总体安全,并根据支架高度不同设计两种不同类型支架,验算必须清晰,本次支架验算按以下原则进行:

1)现浇箱梁施工时,箱梁梁端伸缩缝处90%以上荷载由盖梁墩柱承担,横隔梁位于墩顶处时,90%以上荷载由墩柱直接受力,故此两处受力在验算时不再考虑。

2)第二、三联每跨跨中均设置了横隔梁,受力验算时选择以下断面进行:

1 第一种:

跨径线0.6m,为标准断面,下为碗扣式支架;

2 第二种:

跨径线0.6或1.0m,为标准断面,下为钢管墩+贝雷梁+碗扣式组合支架。

2.第一种支架受力验算

1)荷载计算

1 梁体钢筋砼自重

根据《杆件受力计算及分布图》(图号SZJB-11-D8附后),(含筋率为2.14%>2%,取容重为26KN/m3)

A)当横向杆件间距为0.6m时,腹板下杆件3-4区间的砼自重最大,即G=19.26KN/m,则

GA=19.26/0.6=32.1KN/m2

B)当横向杆件间距为0.9m时,底板下2-3杆区间的砼自重最大,即G=14.94KN/m,则

GB=12.23/0.9=16.6KN/m2

另外注意:

考虑中隔梁位置实心段,高1.5m,砼自重最大:

G’=1.5*0.9*26=35.1KN/m

则GB’=35.1/0.9=39.0KN/m2

C)当横向杆件间距为1.2m时,翼板下5-6区域的砼自重最大,即G=5.47KN/m,则

GC=5.47/1.2=4.56KN/m2

2 施工人员及机具:

q1=1.0KN/m2

3 倾倒砼:

q2=2.0KN/m2

4 振捣混凝土:

q3=2.0KN/m2

5 木模板自重:

q4=1.0KN/m2

根据荷载的分项系数,②、③、④项动载取安全系数1.4,①、⑤项静载取安全系数1.2,则总荷载为:

QA=(②+③+④)*1.4+(①+⑤)*1.2=(1+2+2)*1.4+(32.1+1)*1.2=46.72KN/m2

用于立杆横向距离0.6m验算(腹板)

QB=(②+③+④)*1.4+(①+⑤)*1.2=(1+2+2)*1.4+(16.60+1)*1.2=28.12KN/m2

QB’=(②+③+④)*1.4+(①+⑤)*1.2=(1+2+2)*1.4+(39+1)*1.2=55.0KN/m2用于立杆横向距离0.9m验算(底、翼板及中隔梁底板)

QC=(②+③+④)*1.4+(①+⑤)*1.2=(1+2+2)*1.4+(4.56+1)*1.2=13.67KN/m2

用于立杆横向距离1.2m验算(翼板)

2)木模板受力计算

3)箱梁砼直接支承于木模板上,木模板下为10cm×l0cm方木横向分配梁,沿顺桥向布设间隔0.3m,根据《杆件受力计算及分布图》,则方木净间距为0.2m,单块模板尺寸为1.22m×2.44m,单块模板可覆盖8条方木,按5等跨连续梁受力考虑,取2.44m长度,0.3m跨度进行复核,受力见下图:

所有底模中,中隔梁处荷载最大QB’=55KN/m2,模板上每米宽度上承受的线性荷载:

q=55.0KN/m2*1.0m=55.0KN/m

考虑方木宽度的影响,按5等跨连续梁进行受力验算,取净间距L=0.3m,跨中弯矩:

Mmax=0.078*ql2=0.078*(55.0*0.32)=0.3861KN.m

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表8-6得木材允许拉应力[σ]=12MPa,模板截面模量W=Mmax/[σ]=0.3861/(12*103)=3.22*10-5m3

根据w、b得厚度h

hmin=

故模板最小厚度应大于9mm,选用模板厚度为15mm的木模板。

取长度为2.44m,厚度15mm的模板挠度复核:

模板弹性模量:

E=9×106KPa

惯性矩:

模板挠度:

结论:

采用15mm厚模板作为底模,其抗弯刚度与挠度均满足要求。

4)横桥向10cm*10cm分配梁计算

横向分配梁采用10cm*10cm方木,根据支架横向间距布置情况,间距有0.6m、0.9m、1.2m三种,从受力情况分析,可知腹板位置受力最大。

以支点断面为计算模型,在此分别验算。

a.在腹板位置横向方木跨径0.6m,取横向方木跨径0.6m复核。

因横向方木直接与模板接触,荷载视为均布荷载,按最不利的简支结构计算:

(查表得木材允许承压应力和弯应力[σ]=12MPa)

采用的是10cm*10cm方木,得:

则方木:

据上,方木抗弯刚度符合要求。

挠度复核:

木材的弹性模量:

E=9.0*103MPa=9*106KPa

惯性矩:

方木挠度:

结论:

10cm*10cm方木挠度符合要求。

b.在底板、翼板位置,及跨中隔梁处横向方木跨径0.9m,取横向方木跨径0.9m复核。

最大荷载为跨中隔梁,故取隔梁处复核。

采用的是10cm*10cm方木,得:

则方木:

据上,方木抗弯刚度符合要求。

挠度复核:

木材的弹性模量:

E=9.0*103MPa=9*106KPa

惯性矩:

方木挠度:

结论:

10cm*10cm方木挠度符合要求。

c.在翼板位置横向方木跨径1.2m,取横向方木跨径1.2m复核:

采用的是10cm*10cm方木,得:

则方木:

据上,方木抗弯刚度符合要求。

挠度复核:

木材的弹性模量:

E=9.0*103MPa=9*106KPa

惯性矩:

方木挠度:

据上,10cm*10cm方木挠度符合要求。

结论:

横桥向横向分配梁10cm*10cm方木抗弯刚度、挠度均符合要求。

d.墩顶位置受力横向方木跨径60cm,取横向60cm跨径复核:

墩顶实心段受力计算:

梁高1.5m,墩顶宽度2.0m横向宽度4.5m,该处

G=1.5*4.5*26=175.5KN/m

G’=175.5/4.5=39KN/㎡看出墩顶处受力情况与跨中隔梁实心段一致,本项b)条中,方木跨径为0.9m计算抗弯刚度、挠度均符合要求,其跨径调整到60cm,故横向方木无需再次计算复核与计算。

墩顶处由于只有30cm高度,纵向分配槽钢按照其他梁体一致布设,槽钢下面采用C30砼块卸落,拆除底模时,凿除砼块即可。

5)纵桥向纵向10#槽钢受力计算

纵向分配梁采用10#槽钢,间距为0.9m(或0.6m,腹板处),横向分配梁的间距为0.3m,横向分配梁直接放置于纵向分配梁上面。

因每根槽钢长度为6.0m,按集中力计算,取最不利布置腹板位置计算纵向槽钢的抗弯刚度与弯矩,按五等跨连续梁、支点间分布二个集中荷载计算。

10#槽钢截面特性如下:

截面抵抗矩:

Wx=39.4×103mm3

惯性矩:

Ix=198.3cm4=1.983×106mm4

弹性模量:

E=2.1×l05MPa=2.1×105N/mm2

单个集中力为:

抗弯刚度验算:

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附表2-11表,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最大弯矩发生在边跨,则

弯矩:

应力:

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8-7表弯应力查应力[σ]=145MPa

挠度计算:

在集中荷载下,最大挠度在边跨,则:

结论:

纵向10#槽钢分配梁经受力计算,受力符合要求。

6)碗扣架受力计算

立杆采用外直径φ48mm,壁厚3.5mm,截面积A=4.89cm2,惯性矩I=12.15cm4,回转半径r=1.59cm的钢管。

a.取箱梁中横隔梁位置复核:

按纵、横杆间距为0.6m×0.9m验算,并取纵横分配梁的自重为2KN/mm2,砼截面高度为1.5m,静载安全系数取1.2,动载安全系数取1.4。

单根立杆承受力:

按照强度计算钢管受压应力:

按照稳定性验算立杆受压应力:

根据碗扣架的搭设,其步距为1.2m,碗扣架的长细比

查《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表A.0.5得稳定系数

=0.75

结论:

根据上述验算,当支架横向间距为0.6m,纵向间距为0.9m,步距为1.2m时,碗扣支架在腹板、中横隔板位置均符合要求。

b.当支架横向间距为0.9m,纵向间距为0.9m,步距为1.2m时,验算如下:

单根立杆承受力:

按照强度计算钢管受压应力:

按照稳定性验算立杆受压应力:

根据碗扣架的搭设,其步距为1.2m,碗扣架的长细比

查《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表A.0.5得稳定系数

=0.75

结论:

根据上述验算,当支架横向间距为0.9m,纵向间距为0.9m,步距为1.2m时,碗扣支架在腹板、中横隔板位置均符合要求。

c.支架横向间距为1.2m,设置在翼板处,受力更小,故不再验算。

7)地基验算

考虑地基表面的排水沟按横向布置,碗扣支架置放底托,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力分散效果,在底托下铺设木板,木板按横断面方向铺设,木板尺寸2m×0.2m×0.05m。

每块木板上承受3个立杆,选取横隔梁位置的立杆进行验算,则总重量:

考虑搭设满堂支架位置均为挖方段,土质和承载力较好,挖平碾压后采用10cm石渣+10cm厚C20砼作为整体基础,选取扩散角为30°。

地基承载力:

N---脚手架立杆传至基础顶面轴心力设计值;

Ad---为立杆底座面积,面积Ad=15cm*15cm=225cm2;

K---调整系数,砼基础系数K=1.0。

考虑搭设落地满堂支架段落全部为开挖段,地质条件较好,在地基整平后用20t压路机碾压密实,再铺设10cm硬质石渣,碾压密实,后浇10cmC20砼,试验室进行静力触探,必须承载力大于150KPa。

3.第二种支架受力验算

1)上部碗扣支架验算同第一种支架,不再重复验算;

2)荷载计算

1 梁体钢筋砼自重

根据《杆件受力计算及分布图》(图号SZJB-11-D8附后),每根22b#@90cm工字钢需承担箱梁断面一半的重量,箱梁现浇部分的断面面积为4.54m2,总宽度为8.5m,则箱梁混凝土自重为(含筋率为2.14%>2%,取容重为26KN/m:

2 施工人员及机具:

q1=1.0KN/m2;

3 倾倒砼:

q2=2.0KN/m2;

4 振捣砼:

q3=2.0KN/m2;

5 木模板自重:

q4=1.0KN/m2;

6 分配梁自重:

q5=1.0KN/m2;

7 碗扣架自重:

q6=2.0KN/m2;

根据荷载的分项系数,②、③、④项动载取安全系数1.4,①、⑤、⑥、⑦项静载取安全系数1.2,则总荷载为:

Q=(②+③+④)×1.4+(①+⑤+⑥+⑦)×1.2

=(1+2+2)×1.4+(13.88+1+1+2)×1.2=28.46KN/m2

3)22#工字钢验算

22#工字钢置放在贝雷梁上,跨径为4.0m,上承6根杆件,间距如下图所示

根据《杆件受力计算及分布图》(图号SZJB-11-D8附后),每根杆件的受力均不一样,为了简化计算,以均布荷载进行计算。

22b#工字钢自重为36.5Kg/m,即0.365KN/m,截面特性如下:

截面抵抗矩:

Wx=3.26×105mm3

惯性矩:

Ix=3.58×107mm4

弹性模量:

E=2.1×105MPa=2.1×105N/mm2

每排工字钢的间距为0.9m,根据荷载计算,22b#工字钢的线性荷载为:

抗弯刚度验算:

按照简支梁计算,据上图可知:

弯矩:

应力:

挠度验算:

符合要求

结论:

22b#工字钢按间距0.9m,跨径4.0m,净跨径3.55m进行布置,结构受力符合要求。

4)贝雷梁桁架受力验算

贝雷梁桁架采用单层双排贝雷片组装进行支承,每跨纵向三片,间距4.0m,由于该现浇箱梁半径过小(R=90m),贝雷梁的长度均不相同,取贝雷梁长度18m,最大跨径为9.0m+9.0m。

按两等跨均布荷载进行计算。

上部荷载由3排纵向贝雷梁承载:

左双拼贝雷梁+中间排双拼贝雷梁+右双拼贝雷梁型式,贝雷梁上22b#工字钢共n=21排,根据工字钢的支点反力,则中间排双拼贝雷梁的承受重量最大,故选它为验算对象。

其承受的重量为:

G=2Rb*n=(49.33×2)×21=2071.86KN

贝雷梁桁架标准节段长3m,高1.5m,重约270kg/节,则贝雷片总重量:

G=270×10×12=32.4KN

则贝雷梁自重线性荷载:

查《装配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桁架容许应力表,单排单层允许弯矩[M]=788.2KN.m,剪力[Q]=245.2KN。

抗弯刚度验算:

弯矩:

考虑贝雷梁位置调整,经反算,最大允许跨径L=10.15m。

中间排贝雷梁剪力也是最大,其剪力:

由于本桥处于R=90圆曲线和与之相切的缓和曲线上,内弧、外弧不可避免的有支点位置未处于有竖杆节点位置,本方案考虑在支点处采用双背靠背槽钢“][”包夹腹杆支承在上下弦杆上,上下采用短钢管焊接牢固,形成“H”形状,槽钢截面计算如下:

剪力差值:

F=657.6-490.4=167.2KN

钢材容许应力[σ]=145Mpa

截面积=167.2/145=1153.1mm2

查型钢手册,选取12.6#热轧普通槽钢2片,截面积为1569*2=3138mm2,即可满足要求,槽钢加强如下图。

挠度复核:

贝雷梁弹性模量:

2.1×105MPa,惯性矩I=1154868.8cm4

挠度最大位置发生在跨中

贝雷梁由6节组成,则贝雷梁非弹性挠度(销孔间隙产生)

合f=fmax+f0=1.7+1.6=3.3mm<L/400=9000/400=22.5mm,挠度满足要求。

结论:

贝雷梁按双片单层共三排、跨径9m进行搭设,受力符合要求。

中间排钢管墩支点反力:

RA=0.375ql=0.375×116.9×9=394.5KN

RB=1.25ql=1.25×116.9×9=1320.4KN

同理进行边侧双拼贝雷梁支点反力计算

边侧贝雷梁均布荷载:

边侧贝雷梁其承受的重量为:

G=Ra*n=77.97×21=1637.37KN

贝雷梁桁架标准节段长3m,高1.5m,重约270kg/节,则贝雷片总重量:

G=270×10×12=32.4KN

可以看出侧排贝雷梁受力比中间排受力小,故抗弯强度和剪力、挠度不再验算,现计算支座反力如下:

RA=0.375ql=0.375×92.8×9=313.2KN

RB=1.25ql=1.250×92.8×9=1044.0KN

综合上述计算,绘制受力平面图如下:

5)承重主梁双拼工字钢计算

双拼25#工字钢沿现浇箱梁横断面方向两端放置在3根钢管墩上,中间排63a#工字钢放在6根钢管墩上,钢管墩顶焊接800mm*800mm*10mm厚钢板,两侧用三角铁焊接定位,现对双拼工字钢验算如下:

1 从支座受力分布图可以看出,对于两端头25a#工字钢,由于贝雷梁放在管墩顶部,工字钢只起力的传递作用,受力不再验算。

2 对于中间一排63a#工字钢,6个支点,验算如下:

采用迈达斯软件建模计算支座反力、弯矩如下:

支点反力

Ra=225.8*2=451.6KN,Rb=289.6*2=579.2KN,Rc=336.7*2=673.4KN

Mmax=246.4*2=492.8KN.m

双拼63a#工字钢自重为2*121.353Kg/m,即2.43KN/m,截面特性如下:

截面抵抗矩:

Wx=5.97×106mm3

惯性矩:

Ix=1.88×109mm4

弹性模量:

E=2.1×105MPa=2.1×105N/mm2

符合要求

挠度验算

按照最不利的简支梁集中荷载计算

符合要求

6)钢管墩受力验算

钢管支墩采用直径630mm,壁厚t=6mm钢管。

则复核中间最大反力墩的受力(最重部分)即可。

钢管相关参数:

A=3.14×(3152-3092)=11762mm2

回转半径为:

a.按强度计算钢管墩的受压

中间排钢管墩顶放置了双拼63a#工字钢,每条工字钢长9.8m,由一个断面横桥向的4个钢管墩承受则:

工字钢重量:

G=121.353×9.8×2×10=23785.2N

每一个墩承受工字钢自重:

N=G/6=23785.2*1.2/4=4.76KN

中间排四根直径630mm,壁厚t=6mm钢管,侧墩钢管受力最大,从支座反力a、b、c看出,Rc力最大=673.4KN,故选取该钢管墩受力计算如下:

墩N合=673.4+4.76=678.2KN

b.按稳定性计算受压应力

长细比:

查表A.0.6得

=0.937

结论:

钢管墩受力安全,符合要求。

7)钢管桩基础

经过受力计算,一孔梁分布12条钢管墩,按3根/排*2排+6根/排*1排,中间排钢管墩C墩受力最大为678.2KN,从拟建项目D匝桥地质图来看,土层分布如下,详见《D匝道桥地质纵断面图》(附后)。

第一层粉质粘土②1-2厚度0.5m,qik=50KPa;

第二层粉砂②3-2厚度2.0m,qik=30KPa;

第三层全风化粉砂岩⑦1-1厚度2.9m,qik=80KPa;

第四层强风化砂质泥岩⑦1-3厚度24.0m,fa0=1200KPa;

提供的摩擦力计算如下(5.4m计算):

承载力计算N=∑τiuhi

N=50×0.63π×0.5+30×0.63π×2+80×0.63×2.9

=627.1kN<Nmax合=678.2KN。

钢管桩有土塞效应,实际提供的摩擦力大于该计算值,安全起见,拟采用DZ-60振动锤,将钢管桩穿透软卧层进到持力层,桩端提供少掉的部分反力即符合要求。

4、计算结论:

综上所述,本支架设计经计算,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