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0454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docx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

 

徐州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地点:

南主楼经济管理实验中心C714实验室

2014年09月至2014年12月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师忠凯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09月15日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主要功能。

实验要求:

(1)选取任一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均可)进行操作演练。

要求在报告上写明系统名称。

实用单位类型。

(系统来源:

本机、因特网等不限;系统规模不限)

(2)了解该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运行环境。

要求至少截取并粘贴四幅图片记录操作演练过程,并在图片下方用文字简要说明。

(3)了解该系统基本功能。

要求将基本功能及功能之间的联系写在报告上。

(4)通过操作演练,思考总结该系统的组成、实施条件和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在报告上。

实验内容:

系统名称: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系统简介: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简称,数字化校园核心业务系统之一,集和技术于一体,涉及教务、教学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大型集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充分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支持学分制下的弹性修读年限、培养方案体系、教学任务管理流程、课程排选模式、考试管理、收费方式、辅修专业管理等管理工作,涵盖了教务、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现了结构化的培养方案体系、受控的先选后排模式,先修读后注册的辅修模式等强大功能;为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适用单位:

各大高校

研究对象: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入口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登录界面

实验内容:

系统目标: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中突出了教务数据的地位,从而能够充分保证学校教务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系统还提供了与其他系统标准、清晰的数据接口,这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继承性等特性都得到大大提高。

保持与其他业务系统交换数据的时候的平滑、顺畅,最终使形成的教务历史数据也更加规范和便于维护。

主要功能:

信息通知、个人管理、选课管理、教学评估、考务管理、教学资源、综合查询。

(1)在信息通知中,使用者可以选择概览、查看消息、常用文件下载。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通知

(2)在个人管理中,使用者可以通过不同选项来管理个人信息以及查看学籍异动情况。

使用者同时可以在个人管理中查询到自己毕业设计的情况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个人管理

(3)在选课管理中,使用者可以选择课程,也可以查看课程安排。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选课管理

(4)在教学评估中,使用者可以查看评估公告、教学评估、毕业生评估等评估。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评估

(5)在考务管理中,使用者进行考试报名、考试查询。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考务管理

(6)在教学资源中,使用者可以查询教学资源和自习安排。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

(7)在综合查询中,使用者可以查询成绩、课程、培养方案等一系列问题。

徐州工程学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查询

实验总结:

运行环境:

在系统技术架构上,“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采用和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整体系统,同时满足管理与信息服务的要求。

该系统面向学校领导、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类型的用户,各种用户对系统的数据处理要求、部署要求各不相同。

对于使用场所固定、数据处理量大、数据处理量大、数据处理复杂、数据处理时间长的教务管理人员功能采用技术实现。

对用户使用分散、并发操作量大、访问频繁的教师和学生访问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技术实现。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方式中选用支持跨平台的技术,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J2软件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运行性能,同时,也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增强了系统界面的友好性。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方式中,采用先进、开放、可自动升级的三层客户端软件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系统维护的复杂度,而且引入了模块化的客户端软件开发技术,并广泛采用先进的人机工程理论。

系统优点:

(1)促进了教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基础。

同时,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的正确性使我们建立了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保持了教学过程的畅通,使教学过程达到了协调化、高效率与最优化,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使学校具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实用的信息操作平台,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真正实现了信息公开、程序透明、管理规范化。

(2)保障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学分制的实施势在必行,特别是对新建的本科院校,更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学分制的实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有弹性的学习生活,但是对管理人员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共享,让我们借鉴了成熟院校的成功经验。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要求设置不同的权限,依据不同的权限建立不同的环境,大大的扩大了管理的灵活性。

(3)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减员增效

大学教学一切为学生服务,以教学为中心,行政管理岗位的设置都有严格的限制。

而日益扩大的教学规模却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势必需要投入更大的劳动力。

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则使教务人员从以前繁杂的教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例如,选课管理模块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综合查询模块能将成绩信息快速、准确的反馈到领导和学生手中等。

系统改进:

(1)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网的建设,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统一数据标准并加强信息数据的共享力度,降低劳动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增强安全意识。

(2)进一步深化教务管理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学科结构,重点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3)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并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网络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必将成为未来教务管理的核心组件,也会成为数字校园的核心应用支撑系统。

 

实验项目:

硬件软件技术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09月22日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

实验要求:

(1)将你本人实验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列一清单。

要求包含常用的硬件性能指标,请尽可能详细。

(2)任意选取两种常用来作为服务器的机器,要求由不同厂家生产。

将所选的服务器型号、主要硬件性能指标分别详细列出。

(3)将你本人实验用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的与有关的应用软件逐一列出。

尽可能详细。

(4)查阅资料,了解当前常用来作为开发的软件工具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写在实验报告上。

(5)写出“软件工程”的大致工作流程。

实验内容:

(1)实验选取联想G480作为实验对象。

电脑概览:

电脑型号:

联想G480笔记本电脑

操作系统:

7旗舰版32位1(11)

处理器:

英特尔第三代酷睿i5-3210M@2.50双核

主板:

联想(英特尔)

内存:

4(海力士31600)

主硬盘:

希捷9500325(500/7200转/分)

显卡:

610M(1/联想)

显示器:

033C(14英寸)

光驱:

索尼7740H刻录机

声卡:

@英特尔

网卡:

鈺硕8162/联想

硬件性能:

主板:

主板型号:

联想

芯片组:

英特尔

序列号:

00071591

联想536(V3.02)

处理器:

英特尔第三代酷睿i5-3210M@2.50双核

速度:

2.50(100x25.0)

处理器数量:

核心数:

2/线程数:

4

核心代号:

一级数据缓存:

2x32,8,64

一级代码缓存:

2x32,8,64

二级缓存:

2x256,8,64

三级缓存:

3,12,64

硬盘:

希捷9500325

大小:

500

转速:

7200转/分

缓存:

8

数据传输率:

300秒

内存:

海力士316004

型号:

351S68N0

模块位宽:

64

模块电压1.5V

显卡:

英特尔

显存:

1300

版本:

驱动版本:

8.15.10.2696

主显卡:

610M

显存:

1

驱动版本:

8.17.12.9673

显示器:

033C

屏幕尺寸:

14英寸(31厘米x17厘米)

显示比例:

宽屏16:

9

分辨率:

1366x76832位真彩色

最大分辨率:

1366x768

2.20

光驱:

索尼7740H刻录机

缓存/固件:

1024/A842

声卡:

@英特尔

网卡:

鈺硕8162

无线网卡:

9285

电池:

新普0241231-41167锂电池

电池损耗:

0.06%

完全充电容量:

4749

出厂设计容量:

4752

其他:

键盘2标准键盘

鼠标2兼容鼠标

摄像头:

联想

传感器温度:

45℃

显卡温度:

39℃

主硬盘温度:

31℃

(2)

(3)

(4)常用来作为开发的软件工具有数据库,包括或 或;开发工具包括2008,,;开发推荐,使用集成开发环境。

2008提供了的即时编辑和套用的功能。

还提供了和一样的 ,也就是可以开一个分割视窗,同时看到设计画面和原始码。

它支援对的除错与,功能,内建,不需另外安装。

使用,数据库处理方面比较方便,数据视图控件很方便。

容易上手,开发简单。

(5)软件工程主要包括以下7个过程:

①开发过程②管理过程③供应过程④获取过程⑤操作过程⑥维护过程⑦支持过程

软件工程流程图软件需求分析就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它是一个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理解,然后把它用软件工程开发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等方法。

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软件分解成模块是指能实现某个功能的数据和程序说明、可执行程序的程序单元。

然后进行模块设计。

软件编码是指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即写成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

充分了解软件开发语言、工具的特性和编程风格,有助于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保证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以较小的代价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

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设计一套出色的测试用例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套出色的测试用例,关键在于理解测试方法。

不同的测试方法有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两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白盒法,测试对象是源程序,依据的是程序内部的的逻辑结构来发现软件的编程错误、结构错误和数据错误。

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

维护是旨在已完成对软件的研制工作并交付使用以后,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一些软件工程的活动。

即根据软件运行的情况,对软件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新的要求,以及纠正运行中发现的错误。

 

实验项目:

数据库及通信技术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09月28日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库及通讯技术知识与技能

实验要求:

(1)请使用软件或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软件(从网上下载安装),将本实验共享的镜像文件“演示光盘”加载为电脑光驱,并根据光盘中“软件安装说明”的提示,将演示软件安装到电脑上。

以上过程请选取至少四个界面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并在图下配以简单文字,简略说明你的操作过程。

(2)应用“练习系统”(演示B2),完成以下操作:

①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②查询所有年龄在19岁以下的学生姓名、性别和年龄

③查询选修课程号为“T10101”的学生姓名和成绩

要求将以上三项操作使用的语句及执行结果(可以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3)运行“数据文件合并”软件(演示C8)。

要求改用编写该程序段,实现相同的功能。

请将调试成功后的程序及所有相关文件打包,命名为“数据文件合并”,独立于实验报告文档另外保存。

(4)验证“网上传输演示”(第二版演示3.1)。

应用于其“信息录入”及“查询”功能,自拟输入数据(必要时参阅源程序),验证软件的性能。

要求分别将“信息录入”及“查询”两功能执行后的状态各自截取一幅图片粘贴在实验报告中以说明软件运行后的情况。

(5)查阅资料,总结出以下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题不需用演示光盘):

服务器

主机

客户机

终端

工作站

实验内容:

(1)操作过程:

第一步:

从网上下载安装软件

软件安装界面

第二步:

从网上下载演示光盘并用作为打开方式安装

演示光盘安装界面

演示光盘安装完成

第三步:

将镜像文件“演示光盘”加载为电脑光驱

添加演示光盘

第四步:

打开《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演示软件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演示软件

(2)练习

①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②查询所有年龄在19岁以下的学生姓名、性别和年龄

<=19

③查询选修课程号为“T10101”的学生姓名和成绩

"T10101"

 

(3)用编写程序段,见“数据文件合并”

 

(4)验证“网上传输演示”

执行信息录入:

①首先录入股票基本信息。

②录入信息后,单击“保存”按钮,且所使用的流程已经用红色加粗直线标注出来。

 

执行查询:

选取0003号股票作为查询对象,在代码后的单元格中输入“0003”,单击“查询”按钮,上方表格显示查询结果,且所使用的流程已经用红色加粗直线标注出来。

(5)查阅资料,总结出服务器、主机、客户机、终端、工作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伴随着主机(Host)和终端(Terminal)这两个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当时的主机通常指大型机或功能较强的小型机,而终端则是指一种计算机外部设备,现在的终端概念己定位到一种由CRT显示器、控制器及键盘合为一体的、能与主机进行通信的专用设备,它与我们平常称谓的(微型)计算机的根本区别是终端没有自己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也没有自己的内存,其主要功能是将键盘输入的请求数据发往主机(或打印机)并将主机的运算结果显示出来。

  工作站(Workstation)和服务器(Server)都是独立的计算机。

当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向其它计算机(工作站)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数据、文件的共享等)时,它就被叫作服务器。

而那些用于访问服务器资料的计算机则被叫作工作站。

  客户机(Client)是伴随客户机/服务机(Client/Server)的数据访问模型的兴起而被提出来的,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它和工作站—服务器概念没有本质的区别。

严格说来,客户机/服务机模型并不是从物理分布的角度来定义,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网络数据访问的实现方式。

  通过上面比较可以看出,终端不是一台计算机,而现在的主机不仅指大小型计算机,同时也包括运行主机服务程序(如Unix,Xenix等)的微型计算机,所说的工作站和服务器是在网络中角色不同的计算机而己。

 

实验项目:

小型软件的系统分析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11月03日

实验目的:

通过对既有小型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熟悉和初步掌握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建设小型的“系统分析”阶段相关技能和知识。

实验要求:

请从网络、图书资料、光盘等任意渠道人任选一小型或微型的完整开发案例,学习、熟悉其开发过程。

因本次实验与后续的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实验有紧密联系,所以请务必尽量选取系统开发三阶段相对较完整,相关资料较完备(比如包含源程序等)的案例来体验。

要求将所有软件的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相关内容粘贴在实验报告上,不适合粘贴的请独立于实验报告文档另外打包压缩并适当命名。

(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的描述等。

可以更加丰富,不同系统并不要求完全一样)

实验内容: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

 

实验项目:

小型软件的系统设计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11月10日

实验目的:

通过对既有小型开发过程中“系统设计”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熟悉和初步掌握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建设小型的“系统设计”阶段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验要求:

在上次“小型软件的系统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沿用所选择的小型的完整开发案例,学习、熟悉其系统设计过程及创建的相关文档资料。

本次实验与后续的“系统实验”有紧密联系,所以请采用系统开发相关资料完备(比较包含源程序等)的案例来体验。

要求将所选软件的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相关内容粘贴在实验报告上,不适合粘贴的请独立于实验报告文档另外打包压缩并适当命名。

(如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模块功能于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设计报告等,名称及具体内容可以有所变动或精简,不同系统并不要求完全一样)

实验内容: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

 

实验项目:

小型软件的系统实施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11月17日

实验目的:

通过对既有小型开发过程中“系统实施”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熟悉和初步掌握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建设小型的“系统实施”阶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验要求:

在前面“小型软件的系统分析”、“小型软件的系统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沿用所选择的小型的完整开发案例,学习、熟悉其系统实施过程及创建的相关文档资料。

请尽量采用系统开发相关资料完备(比如包含源程序等)的案例来体验。

要求将所选软件的系统实施部分的主要相关内容(如程序框图、源程序、模拟运行数据、打印报表、系统使用说明书等,名称及具体内容可以有所变动或精简,不同系统并不要求完全一样)粘贴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内容:

用户登录界面代码清单如下(为使代码简洁易读,我们筛选了部分代码):

<>

<>

<>读者注册系统<>

<>

<〝1〞〝#0000〞〝#0000〞>

<〝5〞=〝华文彩云〞〝#0000〞>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1〞6300>

<〝〞>

<

()

〝〝〞〞

(())

〝请在读者帐号和密码中输入相应内容!

读者帐号必须是数字!

<〝〞〝〞〝〞>

<〝〞><〝隶书〞〝4〞>

读者帐号:

<〝〞〝〞〝12〞>

密码:

<〝〞〝〞〝12〞><>

<〝〞〝提交〞〝〞>;

<〝〞〝清除〞〝〞><><>

<>

<>

<>

 

读者留言界面代码清单如下(为使代码简洁易读,我们删除了部分

与布局有关的代码):

<>

<><>读者留言板<><>

<〝1〞>

<〝7〞〝华文彩云〞〝0000〞读者留言板<><>

<〝1〞6300><><>

<〝〞〝〞>

<〝〞>

<><〝4〞>

读者姓名:

<〝〞〝〞〝20〞><><>

读者帐号:

<〝〞〝〞〝20〞><><>

读者主题:

<〝〞〝〞〝20〞〝9〞>

留言内容:

<>

<〝〞〝6〞〝48〞><>

<〝〞〝提交留言〞

〞[查看留言]<>

[返回]<>

<〝〞〝重写留言〞〝〞>

<><>

<>

<><><>

 

实验项目:

开发工具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11月24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开发工具的基本功能;

(2)掌握  及 两种工具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1)先用文字描述某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的业务流程,再用画出对应的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然后用绘制相应的总体图。

(2)根据绘制的图设计成绩管理的数据库,用创建该数据库,在该数据库种要求包含:

学生信息表、课程信息表、成绩信息表等至少三个表,并且要求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

(1)整个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前端主要管理活动,包括系统管理终端,数据操作终端,多媒体查询终端;后台运行于 2000下的数据库,包含操作员录入的数据、系统规定的对数据的约束和限制、系统管理用数据,设计重点是在后台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程序模块。

各个模块的功能大不一样,涉及到的操作也不一样,但许多功能都是有相似之处的,除了多媒体查询终端以外,每个模块都有录入、修改、查询、删除、打印。

各模块均有登录机制、数据加密/解密,可将其做成公用模块。

本系统涉及到的业务工作主要是:

学生管理,系别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可以把整个系统划分为下面的子系统/功能模块:

 

D01学生成绩信息表(学号,姓名,各课成绩等); 

D02学生信息表(学号,姓名,籍贯等); 

D03课程信息表(学号,姓名,考试课程名)。

 

 

实验项目:

新应用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日期:

2014年12月01日

实验目的:

(1)了解最新发展状况

(2)了解新应用

实验要求:

(1)通过网络搜寻的最新发展与应用状况

(2)以一家企业为例,描述的最新发展状况与应用,分析未来的发展机会及阻碍发展的潜力问题。

实验内容:

(1)的最新发展与应用状况

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真正开始发展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且很快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开发了许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他模块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许多高校也先后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在研究生层次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就更多了。

如今,已经听不到“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昔日的高频词了。

上网输入“管理信息系统”关键词查询一下,就会出现,以往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流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几乎不见,更多的是国土、法院、水利、医院、学校等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1.全球化发展。

目前,每年都有许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术会议在世界各地举行,吸引着全世界的战略与经营模式、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和决策行为、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系统、信息技术实施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监管及政策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已在互联网上建起了自己的网站,关于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信息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获取和交流。

.

2.专业化发展。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基础之上的,计算机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已经成为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学科建设正在蓬勃发展。

3.技术继续进步。

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目的是互通信息、共享数据资源,使用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世界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