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866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docx

框架小桥安全方案

DK38+325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铁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及《武冈城际铁路项目工程施工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

(2)武冈城际铁路总监办监理规划及监理程序文件。

(3)武冈城际铁路箱涵施工设计图、设计交底及现场情况。

(4)工程承包合同文件。

(5)建设部颁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交通部颁发《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及当地安全生产相关法规。

二、工程概况

DK38+325框架桥是一座2-3.0×1.3m钢筋混凝土框架小桥,位于鄂州市段店镇,本小桥用途为交通兼排水。

设计时速200km/h。

施工图号为《DK38+321.002-3.00m钢筋混凝土框架小桥》[武冈施(小桥)-01-1~-3],框架桥基底采用CFG桩加固处理,结构主要尺寸:

顶板厚0.75m,底板厚0.85m,边墙厚0.7m,框架总高3.4m,框架长23.02m,框架宽11.9m。

工程开工日期2010年12月20日,2011年1月26日完成框架身基础施工,计划2011年3月30日完成框架身主体工程,4月20日完成剩余附属工程并组织验收。

三、主要技术指标

1、出入口翼墙基础和墙身、泄床、帽石、框架桥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

2、顶撑、框架身均采用C35混凝土;本桥内大小里程侧各设一条0.5×0.5m侧沟加盖板,侧沟墙身采用与框架身相同标号混凝土并与框架身一起浇筑施工。

3、顶面防水层用M20水泥砂浆做底,保护层采用4cm厚的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4、桥体前后设置M10水泥砂浆砌片石锥体边坡,路面防磨层为30cm厚C30混凝土。

5、Φ10及以上钢筋均采用H335螺纹钢筋,Φ10以下钢筋均采用Q235光圆钢筋。

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

6、主筋90度弯折时,N1N8弯曲半径R为6d,其余均为12d;主筋45度弯折时,弯曲半径为12d。

钢筋弯钩采用标准弯钩。

四、施工方案

1.框架桥施工工艺

1.1.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1.1.1钢筋加工施工工艺

1.1.1.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1.1.1.2钢筋可用机械调直。

调直后地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

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

Ⅱ级钢筋不宜大于1%。

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Ⅰ级钢筋制作。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腿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网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

1.1.1.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筋。

1.1.1.4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cm,涵节始末端可适当调整始末排钢筋间距,使其净保护层为4~5cm。

钢筋接长当纵向打磨加工有困难时应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主筋90度弯折时:

N1、N8弯曲半径R为6d,其余均为12d,主筋45度弯折时,弯曲半径为12d,弯钩采用标准弯钩。

1.1.2钢筋绑扎与安装施工工艺

1.1.2.1底板钢筋

1.1.2.1.1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扎成八字形绑扎(左右绑扎)。

1.1.2.1.2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向上,不应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1.1.2.2涵墙钢筋

1.1.2.2.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1.1.2.2.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

1.1.2.2.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底板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钢筋)要防止被踩下。

1.1.2.2.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1.1.2.2.5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要求应符合下表:

 

表1.1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高于C25

Ⅱ级钢筋

35d

30d

25d

月牙纹

HRB335牌钢筋

45d

40d

35d

注:

1、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规定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300mm,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mm。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HRB335牌钢筋的搭接长度按上表中C20数值相应增加10d,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d。

3、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

4、当有抗震要求时,对抗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时应增加5d。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1.3钢筋施工工艺控制如图1.1

 

钢筋组装

 

图1.1钢筋施工工艺控制图

1.1.4钢筋施工注意事项

1.1.4.1从事钢筋加工和焊接的的操作人员均续持证上岗,上岗前先由工区组织培训,正式焊接前,在现场条件下进行焊接性检查,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正式上岗作业。

1.2.模板施工工艺

1.2.1模板施工工艺

模板的制作

框架涵模板采用钢模板。

在框架涵内侧采用排架支撑系统,外侧采用三角支撑直接支撑在开挖后的边坡上。

模板尺寸为1500mm×1200mm。

加固用钢管三角支撑。

模板的拼装

内模施工

内模采用整体大平面模板制作,顶模和倒角模采用斜支撑固定,表面要求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封胶条。

框架桥分三次浇筑。

外模施工

顶板钢筋底垫双峰式垫块,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

外模采用普通钢模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φ16拉杆内外对拉,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顶。

1.2.2模板工艺流程的程序控制如图1.2

 

 

 

图1.2模板工艺流程的程序控制

1.3.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施工工艺

1.3.1运输

1.3.1.1混凝土自拌合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现场。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到浇筑现场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1.3.1.2混凝土从拌合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宜超过下表。

表1.2混凝土施工时间及温度控制标准

混凝土强度等级

温度(℃)

≤25

>25

≤C30

210min

180min

>C30

180min

150min

1.3.2混凝土的浇筑

1.3.2.1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工作度(流动性)和运输混凝土的时间,防止产生离析现象。

1.3.2.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平整度,模板如有缝隙,应采取措施减少缝隙,例如:

重新调整模板、利用棉条填塞等。

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1.3.2.3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混凝土的倾落高度,一般不应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超过2m时应通过串、溜管设施下落,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的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1.3.2.4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为保证混凝土的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尽量连续浇筑,控制浇筑时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即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如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和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1.3.2.5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高处开始逐渐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表1.3混凝土的浇筑厚度

项次

捣实方法

浇筑层厚度(cm)

1

用插入式振动器

30

2

用表面振动器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5

3

配筋较密时

15

4

人工振捣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0

5

配筋较密时

15

注:

表列规定可根据机构物和振动器的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1、利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如分层浇筑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每处振动完毕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振动器,即“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不超过振动器长度的1.25倍。

应避免振动器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插入点要均匀排列,可排成“行列式”或“交错式”。

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以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为宜。

(一般用于振捣平板、地面、或预制楼板)。

3、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作用深度约250mm。

(使用于钢筋较密厚度较小以及不宜用插入式振动器的结构构件)。

混凝土必须振动到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振捣过程应严防漏振或过振发生,以免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休整、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护时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1.4.施工缝处理施工工艺

1.4.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但凿除时,处理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1.4.1.1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1.4.1.2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1.4.2用水将凿毛后的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之前,对垂直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应铺一层厚度为1-2cm的水泥砂浆。

1.4.3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安放连接钢筋;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1.4.4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1.4.5施工缝处理后,必须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

 

 

图1.3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的程序控制

1.5.混凝土的养护施工工艺

1.1.1一般塑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对于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

养护用水应与拌合水相同。

混凝土表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1.5.2混凝土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可根据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

每天洒水数次,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用塑料薄膜或化学浆液等保护层时,可不洒水养护。

1.5.3当结构物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天内不受水的冲刷侵袭。

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天内、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蚀。

1.5.4混凝土达到2.5mpa前,不得使用其承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载。

 

图5框架涵施工顺序图

2.施工注意事项

2.1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太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筑时,新旧接缝范围内的混凝土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接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超过2.5mm,填封应根据钢筋的密集程度选择石子的粒径。

2.2露筋

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的间距要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较密,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时必须到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2.3麻面

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脱模剂。

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应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涂满脱模剂,浇筑前要对模板浇水湿润。

2.4孔洞

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浇筑的厚度;按操作规程使用振动器。

2.5接缝及夹渣

原因:

施工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

预防措施:

浇筑前对施工缝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等。

2.6综合接地

框架桥综合接地钢筋要求距混凝土表面不小于10cm,接地钢筋采用Φ16钢筋,也可采用结构物内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但要注意将相邻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使总截面不小于200mm2的要求并不得改变结构钢筋的间距。

接地钢筋具体布置形式见施工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保证措施、质量控制及检验

3.1质量目标

对完工的框架桥施工施工的质量自检检测率达到100%。

框架桥施工施工工后沉降达到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的要求,主体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

3.2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等,并逐级落实到相关施工队、施工班组、作业人员,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确保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赋予质量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力。

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和程序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和同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开工前做好施工调查,认真复核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按要求精度完成复测和测量桩橛测设。

机械设备按先进实用的原则配备。

原材料严把采购、进场、使用、检验关,确保原材料检验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以上开工前工作与原材料检测内容及结果、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并自检合格及时上报驻地现场、试验监理进行报验,确认合格后方可施工。

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控制每道工序,实行工序三检制、复核签认制、“五不施工”“三不交接”等现场管理制度,做到层层把关,层层检查,使各项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加强工地试验、计量工作,严格技术标准,消灭无计量的施工行为。

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阶段的测量检查复核,坚决杜绝因测量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推行样板引路,开展群众性的创优活动。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创优的积极性、自觉性,使群众性的创优活动有序展开。

大力开展克服质量通病活动,把克服质量通病作为质量管理和创优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本工程特点编制下发《常见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结合工程实际对照实施,把克服质量通病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3.4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3.4.1钢筋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3.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必须符合设计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有关规定。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

对桥涵所用的钢筋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3.4.1.2冷拉冷拔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4.1.3钢筋表面必须清洁。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禁止使用。

3.4.1.4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4.1.5钢筋焊接接头的焊接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规范要求。

3.4.2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接头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3.4.2.1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宜绑接。

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

3.4.2.2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HR500钢筋必须采用闪光对焊)。

当缺乏闪光对焊条件时,可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

钢筋的交叉

连接,无电阻点焊机时,可采用手工电弧焊。

各种预埋件T形接头钢筋与钢板的焊接,也可采用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只适用于坚向钢筋的连接,不能用做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

钢筋焊接的接头型式、焊接方法、适用范围应符合现行钢筋《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

质量验收标准见《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4.2.3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3.4.2.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3.4.2.5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3.4.2.6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

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3.4.2.7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的技术规定及电弧焊中的坡口焊、窄间隙焊、熔槽帮条焊和钢筋与钢板焊接的技术规定可参考《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执行。

3.4.2.8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3.4.2.8的规定。

表3.1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

接头形式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受拉区

受压区

主钢筋绑扎接头

25

50

主钢筋焊接接头

50

不限

注:

①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

500mm,绑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

②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

③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

④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⑤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对受拉钢筋应至少为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1.5倍且不小于375mm;对受压钢筋为无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1.0倍且不小于250mm。

3.4.2.9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3.4.2.10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等设施。

3.4.2.11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3.4.2.11的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

表3.2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

C20

C25

高于C25

Ⅰ级钢筋

35d

30d

25d

月牙纹

HRB335牌号钢筋

45d

40d

35d

HRB335牌号钢筋

55d

50d

45d

注:

①当带肋钢筋直径d不大于25nun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采用;当带肋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增加5d采用。

②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挑动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

③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④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I级、HRB335牌号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C20的数值相应增加10d。

⑤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当抗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时应增加5d。

⑥两根不同直径的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的钢筋直径计算。

3.4.2.12受拉区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约,HRB335牌号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

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可不做更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表3.3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序号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1

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2

冷拉冷拔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

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拉记录

3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禁止按原规格使用。

观察检查

4

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形状、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观察或尺量检查

3.4.3钢筋加工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

3.4.3.1钢筋的技术条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表面应洁净,不得有锈皮、油渍、油漆等污垢。

3.4.3.2钢筋必须顺直、调直后表面伤痕及锈蚀不应使钢筋截面积减少。

3.4.3.3钢筋弯曲成型后,表面不得有裂纹、鳞落或断裂等现象。

 

表3.4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测方法

范围

点数

1

冷拉率

不大于设计规定

每根(每一类型抽查10%,且不少于5件)

1

用尺量

2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10

1

3

弯起

钢筋

弯起位置

±20

1

弯起高度

±20

1

4

箍筋尺寸

±5

2

用尺量

3.4.4混凝土内实外光

3.4.4.1模板拼装时,对接缝进行处理,可将模板的接缝内夹塞胶条,模板安装完毕后,用刀将突出的胶条割平。

也可用肥皂将模板接缝抹平。

墩台施工中为保证模板与下部结构的接触部位紧密不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用2-3cm厚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堵严,防止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漏浆,导致墩身产生麻面影响外观。

3.4.4.2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应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涂满脱模剂,浇筑前要对模板浇水湿润,禁止涂抹废柴油或机油的废油料。

3.4.4.3保护层也影响到结构物的外观,保护层过薄将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与钢筋骨架相类似的网状痕迹,严重的将导致漏筋。

因此钢筋垫块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的间距要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较密,使钢筋挠度减少。

3.4.4.4为保证结构物的外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同种规格和品质的水泥、砂石料等,防止结构物外部颜色不一致。

并按钢筋的间距选择合理的粗骨料直径。

3.4.4.5按设计及施工方案,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对坍落度的要求。

为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混凝土厂家按规定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水剂。

3.4.4.6由于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进行现场验收,使混凝土的和易性符合施工的要求,混凝土计量应准确,拌合应均匀,禁止不合格的混凝土投入到施工中,影响结构物的强度和外观。

3.4.4.7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按规定进行,落差应小于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超过2m时应通过软管、串筒或溜槽等设施下落。

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的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