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房导游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420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房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十七房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十七房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十七房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十七房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七房导游词.docx

《十七房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房导游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七房导游词.docx

十七房导游词

导游词(讨论稿)

【路线】门楼——祈福拱桥——祈福文化广场——郑氏宗祠——游客服务中心——源茂拱桥——源茂房——鼎丰房——后堂楼小院(金松房)——后堂楼——立房——丰溢房(望益堂)——栈房——兴房——典当房——湖区周围看表演及到各个商铺购物

 

【郑氏十七房的源头及其名称的由来】

大家好!

欢迎来到郑氏十七房做客。

或许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

这儿为什么叫郑氏十七房——是这里有十七幢房子?

还是十七个族房?

甚至是主人曾娶过十七房姨太太?

呵呵,告诉大家,都不是呵。

那为什么叫十七房呢?

这还得从十七房郑氏家族的渊源开始讲起——

也就是在七百多年前,一只乌篷船自京杭大运河悠悠南下,从当时的余杭、即现在的杭州,转道向东,沿古海丝路的杭甬运河和姚江,来到明州,然后又经甬江,越过古水关化子闸进入镇海内河,悄悄地抵达这里的塘路沿海岸,船上坐着的人就是十七房郑氏家族的始祖——靖侯公及其家眷。

塘路沿就是今天的蟹浦这个地方。

那么,郑氏先祖为什么会选择到了塘路沿这个地方呢?

因为那时正是南宋王朝面临金兵侵略,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的时期,靖侯公为躲避战乱,从河南荥阳,不远千里,举家南迁。

传说,要他迁居至此,事先是请一个很灵验的风水先生事先掐算好的,那风水先生要他“檡山之阳而居(注:

有很多版本的介绍材料写“择山”,据考,应为“檡山”,檡,zhai二声)”,意思是讲,要他们到一个叫择山的向阳地方居住。

于是靖侯公就带着家眷,一路寻访,历尽辛苦,才找到了这儿。

靖侯公上岸一看,啊,这择山真是个好地方呀——山虽不高也不大,可其东瞰大海,南连平原,北望凤凰山,西拥龟山、鹿山,水灵川秀,草青树绿,气候宜人,是个适居之地啊。

嗨,说来也真巧,当时另有一个外地识宝客人,也刚刚到过这里。

这位识宝客见此山酷似一只匍伏的大蟹,又见山下正中有一个水塘,便惊喜不已,认定这择山可能是只活蟹,但又不敢肯定。

正好他看到一个看牛小孩,面黄肌瘦,弓着身抖抖颤颤地经过,就说:

“小孩,来,我到山上去蹬三下,你看着有没有水泡从水塘里冒出来。

”那孩子父母双亡,以替人看牛度日,几乎天天吃不饱饭,现在正饿得肚子咕咕叫,见这识宝客身上带着很多干粮,就说:

“大伯,能向你讨个饼吃吗?

”谁知识宝客理也不理他,径上山顶去用力蹬了三脚,果然那水塘里冒出来了三大串水泡,他下来问那孩子有没有看到?

孩子正气他不给饼吃呐,就故意说:

“没看到!

”识宝客不信,吩咐那孩子:

“你上去用力跳蹬几下,我来看有没有水泡。

”孩子上山后只蹲三下,远远看去就像跳蹬一样,当然水塘里也就没冒水泡了。

识宝客摇着头说:

“要是这水塘能冒水泡,这就是只活蟹,谁将祖坟做在这里或在其阳面建屋而居,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可惜这只是只死蟹呀。

”自言自语着,他就离开了。

他前脚刚走,靖侯公一家后脚就到,见到这小孩走路摇摇晃晃地有点撑不住,忙拿出一大块麦饼让他吃,问他为何在水塘边转悠,小小的年纪可别寻短见。

小孩见他和霭可亲,就一边大口地吃着饼,一边将刚才识宝客的话讲了。

靖侯公听后半信半疑,其与家人一试果真如此,就在山南定居下来,并将看牛小孩收养在家,教他识字读书,待如亲子,据说长大后便成为了郑氏家族几辈人的大管家,极受郑家人的尊重,后高寿无疾而终。

而靖候公的家族自此也日臻兴旺,子孙繁衍,逐渐扩居,传到第六世孙郑鍷时,分居到了现在的十七房村。

因郑鍷排行十七,大家叫他十七太公,渐渐地,就把他的宅第叫十七房了。

这就是“郑氏十七房”家族和其名称的由来了。

 

【游前印象】

中国人讲风水,成就了中华民族充满神秘色彩的风水文化。

十七房可说是一个风水宝地,依檡山之阳,得渤氵解(注:

“傍海曰渤,断水为氵解”。

断:

分开、阻隔)之通疏,有护城河水系环绕,大雨不涝,大旱不干,这就是不管下多大的雨,这里也不闹水灾;即使三年不下雨,这里的河水也不会干枯。

“北望中原关山阵阵萦阳梦,南临吴越甬水滔滔镇海潮。

”这里,地处浙东沿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舒适宜人。

它还是镇海蛟龙舞动的一个回旋,聆听着大海的声音。

它又是诗意江南的一角美丽,温婉动人。

而诗意江南之美,总是与诗人、诗歌联系在一起。

湖光山色,古村小弄,因诗人的吟唱而更迷人,更让人向往。

游之前,我先给大家吟诗两首,一首是清代十七房儒生郑荇芷创作的,一首是现代十七房诗人徐崇禧老师创作的。

请听:

“夜深灯火红如豆,风动筠帘绿漾波。

好是春朝新雨霁,隔墙声唤买花过。

再听:

“乌石青檐马头墙,月落莲池映花窗。

梦里寻她千XX,一枕难忘十七房。

前一首说:

深夜里,池塘水波荡漾,微风吹动窗帘,我房内灯火如豆。

不知不觉间,已是天明了,春雨刚停,隔墙弄里,卖花的小姑娘刚刚走过。

后一首说:

微黑的石头,淡青的屋檐,精致的马头墙下,月亮悄悄升起。

花窗里的她呵!

让人寻觅百次千次。

一切尽在不言中,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请大家带着这两首诗的心境,“跟我出发”吧!

 

【郑氏宗祠、文化广场、女祠】

(导游带领大家走到小桥上)

请大家看眼前的这条小河,这就是十七房村的护城河水系的组成部分。

刚才说过,这里无雨也不干,大雨不涝,环绕着整个村庄,连接着村中的每一户人家。

以前,十七房村中家家户户都有河埠头,族人可以从家门口直接划船到宁波,并直通京杭大运河。

除了交通,这条小河还有另一个功能——灭火。

发生火灾的时候,可以就近取水。

怎么样?

这一设计是不是很精巧呢?

在老百姓中流传着十七房三宝的说法,其中一宝就是十七房的护城河水系。

水脉就是财富,见水即见财。

其实它不仅仅是宝贝,它更是十七房魂魄的灵动,河水漾漾,凝结了祖神、建筑、文脉、财富、亲情、爱情、传奇、故事,让我们轻轻掬一把,就会沉浸在它遥远幻丽的梦境中。

十七房的祖先是楫舟浮水而来的,带着中原的凝重与质朴,融入了江南的濛濛雾霭中,十七房家族的一切似乎都与“水”有着不解的缘分。

十七房傍水而筑,因水而建,屋通水,水通屋,使之房内有水,房外有水,房前有水,房后有水,房上有水,房下有水,体现着我国古代建筑水居文化之精美细密。

十七房的文化如水般绵柔温和、润物细无声。

十七房的女儿有水的温柔可爱,有水的柔韧与聪慧。

呵呵!

我们还不能忘了一点,就是在十七房河水滋润之下的十七房男儿。

水脉即文脉、财脉,十七房河水不竭,则文脉、财脉不断,依存于这一水脉,十七房男儿傲视蛟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有诗赞道:

“一凤翔申沪,四恒振京都”。

可我现在只能讲这二句,但且留住话头,且听下回分解。

“水”就是十七房的灵魂,我们游完后,会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恣肆汪洋的水意,说不定连你的思考都沾上湿漉漉的水韵呢!

 

过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郑氏宗祠广场,这里是十七房景区的演艺中心,有轻舞飞扬的月亮仙子,有俯仰天地的澥浦船鼓,春节以后还将隆重推出精彩纷呈的《十七魅》表演。

欢迎大家观看在这里上演的各类民俗演艺、民间绝活,以及时尚大戏。

这绝对是一场不可错过的视听盛宴。

请跟我来,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郑氏宗祠。

(导游把游客带到祠堂照壁前)大家请看,这里是郑氏宗祠和它前面的照壁。

照壁官称影壁,古代称萧墙。

从建筑学上来说,它起到一种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使建筑增加层次感,增加住宅气势。

从建筑风水上来说,它又可起到阻挡外魔,驱逐内邪的作用。

这一照壁设计巧妙,雕工精美,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好了,请大家往北看,这里就是郑氏宗祠了。

宗祠,官称宗庙,宁波人通称祠堂,是每一个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先、祈求庇佑的一处极为神圣的地方。

按照惯例,族人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时节,要隆重地祭祀祖先,因此亦称为春祭和秋祭。

祭祀之日,全族放假,穿戴整齐,供上五牲福礼,族人按辈份排列一一叩拜,其场面极其隆重、肃穆和壮观。

这宗祠正厅屋脊两头,各被一条龙一样的动物含吞着,这龙一样动物是不是龙呢?

民间有“一龙生九子,连娘十个姓”的说法,这便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官名蛮吻,俗称龙吞,它好上屋,好吞噬硬物,因此民间就将它塑在了屋脊上,来祈佑平安。

所以它似龙不是龙,不是龙又似龙,你们说好笑吧?

这里有两块石碑,分别是郑氏宗祠前厅和通德堂的遗址。

“咦!

怎么宗祠只有两块遗址呢?

郑氏宗祠在1942年的时候,遭遇台风,把前面的前厅和通德堂吹倒了。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未于修复,一拖至今。

为尊重历史原貌,这里只立了两块石碑,告诉人们这儿曾经的辉煌。

这是前厅遗址。

据记载,这里的左边供奉着捐谷助祠的族人,右边供奉着考取功名的族人。

这里曾经悬挂着二十多幅荣耀家族的匾额,“父子登科”、“进士及第”、“文魁”等等。

前面是正殿“通德堂”遗址,堂前明堂还该有一个建筑精美的戏台,两侧有看楼厢房,祭祀祖先后,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观赏徽班(京剧)、宁波滩簧(甬剧)、的笃班(越剧)、绍兴大班(绍剧)和南词、走书、木偶等地方民间艺人的精彩演出。

如果真有时间隧道的话,我还真想穿越个几百年,看看当时十七房子孙祭拜祖宗和在此观看演出的盛况呢!

呵呵!

现在,请大家跟我来,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十七房的女祠吧!

大家可能很少听说过女祠——必须向大家说明,在数千年漫长封建社会里,女人是不准进入宗祠的,她们只能在家里、在异地、在心里和在无尽的思念里,默默地祭拜着自己祖先的在天之灵,祈求着祖神的保佑。

直到明清代,一些开明士绅或望户大族,为解决本族女子祭祀祖先、思念亲人的愿望,便开创了女祠这一专供女子活动的场所。

郑氏十七房就开此风气之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女祠了。

目前在我国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几处,如安徽的“清懿堂”,潮汕地区的“婆祠”、“祖姑祠”,陕西铜川的姜女祠等。

我们首先来看洽礼堂的正厅,正厅前挂着“松龄柏节”的匾额,是说女子坚贞持家、忠于爱情和家庭。

后面堂上挂着“洽礼堂”的匾额,就是女祠一开始的名称了,堂上两边各是祖宗的牌位,下设垫子供子孙跪拜祖先时使用。

正厅左右各有凳子,大家可以坐一坐,感受一下这里几百年来的历史。

不过,十七房女祠比起其它地方的女祠来说,更温情,更开明,本族女子可以在这里识字读书、学习礼仪、攻习女红、看戏听书甚至于组织游乐活动等等,体现出江南水乡男女平等的早期的民主意识,也就更让人感动。

还有,其他地方的女祠都是和祖祠分离的,孤伶伶地呆在一边,没人疼,没人爱。

十七房女祠呢,它是整个郑氏宗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静静地躲在通德堂后面,犹如躲在男人的臂弯里,无风无浪,安稳乐生。

从这个女祠出来的十七房女性,不是小家碧玉,便是大家闺秀,个个端庄大方、知书达礼,温淑贤惠,为乡间或城里人所称道。

大家不要太感动了哦,因为还有一点更感动的。

其他地方的女祠都是在人死后,子孙追悼她们,才建了祠堂。

而十七房女祠,是在女人生着的时候就存在的,十七房女人清清楚楚地知道:

自己也可以进祠堂,也可以享受子孙的供奉。

这一“感动”,也让我们呼吸到了十七房“水”文化之魅力,它绵柔温和,使男女包容,使性别包容,这在男女等级对立分明的封建社会是多么难得呵!

 

好了,请大家跟我走。

我们现在绕到洽礼堂的后面,原来这里是厢房,是供人们休息使用的,民国时期,还曾作为孩子们上课使用的学堂。

现在呢?

它是一个十七房女性文化的展览馆!

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仔细参观,感受十七房“水”一样的女儿吧!

我们先看第一展区。

进门的这间展房是关于戴恭人的故事浮雕和塑像。

戴恭人是十七房郑氏十四世郑溥仁的妻子,因丈夫诰赠朝议大夫,官居四品,被封为恭人。

戴恭人性情淑婉端庄、遇事练达沉稳,充分体现了十七房女性的水意之美。

她悉心服侍丈夫,抚育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后来丈夫和儿子不幸去世,戴恭人伤心欲绝,没有立嗣,也没有再嫁,一个人精心抚养孙女。

她丈夫经商多年,留下了大量的钱财,她也没有无节制地挥霍,而是把钱投入慈善事业,造福社会。

不仅仅如此,戴恭人还出资修建女祠,好让女人死后也有个安身之所,这一见识和气度不由得人不佩服。

呵呵!

戴恭人就是这样一个水意女子——宽容、沉稳、有见识。

左边的这间房展示的是女性出生时的礼仪习俗,如子孙桶、三朝礼之类。

右边的这间房展示的是女红场景。

呵呵!

这些习俗相信大家都没经历过吧!

穿过一个竹栏景观通道,就来到了第二展区。

第二展区主要展示的是望族女性的婚嫁习俗。

我们先进第一间房,这里展示的是“三茶六礼”。

三茶六礼是古代婚嫁的特殊礼仪,这些礼仪细腻、谨慎、严肃,让人感慨万分,不过结婚本来就不是小事呵!

一辈子就这么一回,当然不可懈怠,不像现在二婚三婚,还要讲究呢。

往前走,进入前面一间房,这里展示的是《水上十里红妆》。

大家请看,这是十里红妆船模,船模旁边还有语音解说装置,我们来听一听吧。

(面向船模,走进来的方向,)大家请看,这面墙(船模前面)上是一幅水上十里红妆的工笔画,右边靠墙是十里红妆的实物展示,左边墙上则是水上婚礼的场景绘画。

如水的十七房女儿,配以水上的十里红妆,怎能不把人迷得一塌糊涂呢?

(十里红妆盛况介绍)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房间,来看另一个十七房女性。

她就是胡孺人,房间里展示了她“苇中奇节”这一故事的多幕剧。

据记载,当时倭寇进村来抢劫,胡孺人抱着幼子躲在苇草丛中。

倭寇经过的时候,拿刺刀往草丛中刺了一下,以确认是否有人。

倭寇的刺刀刚好刺在小孩子的肩膀上,小孩没哭,胡孺人眼疾手快,拿围裙擦掉了刺刀上的鲜血,骗过了倭寇。

如果小孩哭了,倭寇就听到了,如果没有擦掉血,倭寇也就看了。

母子俩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可敬可佩呵。

呵呵!

大家试想,如果我们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能够快速反应过来么?

所以我说,十七房人如水聪慧。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展区。

这一展区主要展示的是传统女性的道德礼仪。

大家请看,这是传统女性“德、容、言、工”,这四德品质的文字记录。

“三从”并不是我们提倡的,而“四德”却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娶一位“温良恭俭让”的妻子,当是很幸福的事吧!

呵呵!

而我们的十七房女性就是这样的,大家请看这里,这是“一门双节”的故事。

而呵张间个有绣花针,有桌子,有椅子,可说是应有尽有它来源于家族中的两个女人,她们一个是兄嫂和一个是弟媳,两人勤俭持家,妯娌相亲,还惊动当时的咸丰皇帝谕旨建牌楼呢。

呵呵!

出了门,我们就把三个展区看完了。

(从东侧门出,走到牌楼)刚刚我们讲到“一门双节”的故事,还有牌楼。

现在我就带大家去看看哦!

大家请看,原有的牌楼就是在这个位置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根据原有史料复原的牌楼。

这该牌楼高近10米,四柱三间,双面有各种各样的浮雕。

请大家特别注意中心的圣旨匾额,匾额上祥云三龙腾云驾雾,彰显着天子的威严和郑氏的荣耀,让人顿生敬意。

【质地为青石,高100厘米,宽65厘米。

“圣旨”两字阳刻居中,图案由透雕、高浮雕相结合,三条青龙腾云驾雾,威武雄俊,呈“品”字形分布拱护“圣旨”两字,字下有一只大蟾(chán)“张颐(yí,面颊)怒于虎”。

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为月的代称,也是女人纯洁的赞美。

三尾鲤鱼,在汹涌的波涛中腾跳掷跃,有翻山倒海之势。

匾额中的升龙、鲤鱼、金蟾、莲花、浪涛、祥云等构成一组郑氏家族深受皇恩,无比兴旺,万象昌盛的富裕景象。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十七房女儿水性温柔的一个见证。

呵呵!

大家是否感受到了十七房的水意女子了呢!

她们的美不用太多的言语,有如十七房的河水,自由自在地静静流淌,悄悄地就走进你心里了。

 

【游客服务中心、淇水湖】

现在,大家请跟我来,这里是游客服务中心,大家可以在这里买纪念品什么的。

不过现在先不着急买,我先带大家去看十七房的古建筑,看完了我们还是会绕回这里的,那时大家再仔细挑选吧。

请跟我走(导游把游客带到桥边上,面对着淇水湖),大家请看,桥的对面就是一幢幢的十七房古建筑群了,而我们面对的就是淇水湖。

我们前面已经感受了水意文化,水意女子,面对这实实在在的水,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我再给大家加点料吧,就是关于这个小湖的。

当年,乾隆皇帝带着他的爱子成亲王游山玩水,曾留宿十七房的后堂楼。

古村小巷、小桥流水,十七房独特的江南风情吸引了他们。

这两人都非常喜欢这里,成亲王还写下了“淇水烟波半含春色”的诗句。

当时还是冬天呢,成亲王也觉得它“半含春色”,美丽迷人。

“淇水烟波半含春色”,这一诗句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唐朝的《全唐文》里,上联是“太行松雪映出青天”。

不过成亲王留下的只有这一句手迹,并且是作为上联的,那么下联呢?

是个谜哦!

呵呵!

我们大家可以猜一下,对一下,成亲王的下联会是什么。

【源茂房、鼎丰房】

接下来,我们就登堂入室,一幢一幢地来参观十七房的宅院吧,听听它们的故事。

看看摆渡而来的十七房祖先是不是带来了源源不绝的文脉、财脉呢?

过了桥,我们先来到典当弄小院。

(在门口时,导游指左边,西面)那一条小弄就是典当弄,弄旁靠湖的是典当房,而这里就是典当弄小院了。

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它源茂房,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

是用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意思。

源茂房是十七房建筑中规模较小的楼房,遗留下来的文字记录也较少。

它的主人,它的历史,犹如一个谜团,而我们就是猜谜的人,请大家仔细参观,或许能找到当年典当行的些许蛛丝马迹呢?

好了,大家是否找了呢?

找不到也没什么,留给专家学者寻觅去吧。

我们继续参观,接下来就到了鼎丰房。

鼎丰房为古建筑格局,坐北朝南,中轴为正大厅、天井。

(导游带游客到正大厅)我们现在就是站在整栋房子的中轴上哦。

大家请看东西两边,两边过去各有两排的厢房和偏房,离我们近的这排是厢房,古时是专供主人居住的,远一点那排是偏房,是下人居住的地方。

请大家抬头,可看到四面房顶上的瓦片均向天井倾斜,下起雨来,水流全部注入天井,含有“肥水不落他人田”的意思,这一建筑格局又称“四水归堂”,十七房内大大小小百余个天井都是按这种格局建造的。

大家再看天井各处地上的镂空石雕,下雨天,雨水落下来就是从这些漏孔流下去的,而石板底下又与十七房的护村河体系相通。

呵呵!

十七房的河水就在我们脚下不经意间流动着呢!

而这些石雕的式样多以铜钱纹为主,真可谓是满地钱眼!

还有各处墙脚墙角,是不是也有很多铜钱石雕呢?

这些石雕能够通风防鼠,有了它们,房间里面的地板不会潮,冬保暖,夏透凉,是古人创造的天然房屋空调器,而且地板下老鼠也不打洞啦!

但更多是石雕是垂香草、艾草等等的图案和花纹,它还隐喻着辟毒、祛邪、防病、人们在房内可以睡得香等等的吉祥寓意。

我们再看屋顶的各处镂空雕刻,犹如一个个元宝。

铜钱+元宝,这家主人的钱可真多呵!

这么一栋房子,肯定有一个大老板啦!

他就郑景丰。

他创办了晚清王朝最大的信局“全盛信局”,信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邮局。

全盛信局在它兴旺的时期,能够把信送到北京、天津、最远还能送到东南亚的各个岛屿。

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

“天下之人,无不知全盛,天下之人,无不信全盛。

”全盛信局在当时可说是名震天下,盛况空前了。

呵呵!

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郑景丰的气魄了呢?

郑景丰家业鼎盛,钱自然也就渐渐多起来了。

在鼎丰房,还有两个专门放钱的地下保险箱哦!

现在我就带大家去看看吧!

(一个位于东北面偏房和一个位于最东侧天井)大家请看,这里以前可是放金银宝贝的哦!

原来这上面是没有玻璃的,和周围的地板完全一样,别人根本看不出来。

我们大家都来踩一踩,沾一沾财气吧!

呵呵!

(带到东侧天井的那一个)大家看,这里就是天井上的另一个保险箱,也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呢!

大家也踩踩,沾沾财气吧!

 

【金松房(后堂楼小院)、后堂楼】

(导游带领游客从鼎丰房西门出来,进入旗杆格弄)

大家请看,这一条就是十七房著名的旗杆格弄了,小弄的右手边(北边)是后堂楼,左手边(南边)是立房。

(往前走一点,到后堂楼小院)这里是后堂楼小院,是附属于后堂楼的小房子,那时候应该是仓库,大家可以稍微绕一下。

(继续走到小弄上)

十七房河水带来的不仅仅是源源不绝的财脉,还有文脉。

据考,郑氏十七房子孙中曾有资政大夫二品三人,通议大夫三品三人,朝议大夫四品十二人,奉直大夫五品四人,儒林郎六品七人,文林郎七品二人,还有一些尚未计入的,共有40余人。

而后堂楼就是“官”最高的宅院了。

大家请看这条小弄,它可颇有来头哦!

大家请看最前端,那里有个门楼,以前官员都是从那扇门进来的,在门首那里一律下轿下马,步行进入,为什么呢?

据说这里就是成亲王留居时经常径行之路,所以又称“百步御路”——亲王都步行,官员们不步行行么?

大家再抬头,呵呵,是不是看到高高的旗杆了呢?

当地的老百姓中流传着十七房三宝的说法,其中一宝就是讲旗杆,是这么说的:

十七房旗杆最多、最高,宁波也能看得到。

又因为这条小弄上旗杆最多,最高,就渐渐地把这里叫做旗杆格弄了。

大家再看旗杆旁的马头墙,真可谓是节节高呢,这也是十七房的三宝之一。

大家可以数数看,我们所能看到的马头墙有几级呢?

大多为四级,对吧!

而我们国内的其他建筑中,马头墙多以二、三级居多。

当然,级数越多,门第也越高。

而且十七房的马头墙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家请看,马头墙的檐角有“倒立士”、“下山虎”等各种动物造型装饰,不像一般的马头墙檐角用灰泥搪塞了事。

(走到后堂楼正门前)

这里就是后堂楼的正门,上面有“进士”的匾额,左侧为“登科”,右侧为“经元”。

门口这里有两块抱鼓石,一方面有镇宅的作用,一方面又含着吉祥的祝福。

大家可要摸摸这里的抱鼓石哦,男左女右。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

“摸摸后堂抱鼓石,官位节节高,摸摸兴房抱鼓石,财运连连来。

”兴房我们还没走到,等会儿到了,我也会提醒大家摸一摸的啦!

(带领大家走进去)

后堂楼是郑氏十七房建筑中,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宅院。

它坐北朝南,由南、北两座宅院组成。

宅内的每个地方都是相通的,进去就像进入迷宫,分不清东南西北,大家可不要走丢了哦……

不过在大家走丢之前,我要先带大家参观十七房郑氏家史展馆,它以后堂楼的两排厢房及两个正厅为底本,向我们全面展现十七房郑氏家族曾有的辉煌与灿烂。

我们先看第一展区,这里是东沧公雕像,郑氏十七房的名字就是因他排行十七而得来的。

走进去我们就到了“思位堂”了,为“在其位,谋其政”的意思,后院正厅则叫“文荫堂”,是希望祖先的才华可以滋养后代子孙。

两个正厅的命名充分体现了我国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而后堂楼的子孙也确实做到了,宅内原有“父子登科”的匾额,意思是说父亲和儿子都曾参加科考,并且两个人都高中进士。

因而,后堂楼也被称为进士第,而这也是后堂楼子孙文脉延续与传承的最典型体现。

接下来,我们到了第二展区。

(带到右边厢房第一个房间)

我们先从第一间房开始看起,房间正中,我们可以看到郑氏源头的浮雕,旁边还有几根浮雕装饰柱。

浮雕前面的墙上以文字的形式说明十七房郑氏家族的由来。

我们再来看浮雕左面的墙,这里展出的是十七房郑氏家族始祖靖侯公“摆渡而来”的场景。

呵呵!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靖侯公带来了水,带来了水脉,带来了郑氏十七房家族的兴旺。

大家再看这面墙,这里展陈了十七房郑氏家谱。

家谱是一个家族生命的记录,是家族信念的一个符号,是一个人寻祖觅宗、叶落归根的依据。

当郑氏族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处于厚厚家谱中的某一页时,心中便会涌起一种无可名状的温暖。

是的,“我是属于这里的。

”“我并不孤独。

请问我们当中有人姓郑吗?

呵呵!

姓郑的游客可以在这家谱中找找,或许可以找到自己家中爷爷、祖父一辈的名字呢!

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三展区。

这个展区主要展陈的是十七房的建筑特色。

我们可以在这里先看一看,然后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中去验证。

大家请看,这里是十七房建筑群的模型,我们可以从大的视角来观看整个景区的建筑格局。

来,我们来找找看,我们现在站的位置是图中的哪个地方呢?

是的,我们正站在后堂楼东面的厢房上呢,应该是这里。

在建筑模型旁边的另一面墙上,则有郑氏十七房光绪年间的阳宅图。

两个结合,我们能发现许多十七房建筑独有的元素哦!

大家请看,图中房子的建筑面积都是差不多的,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且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名称,都有自己的正厅,也就是每房都有自己的祖堂,体现了一种子孙繁衍、兴旺发达、和谐平等的风尚,这与十七房的“水”质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郑氏十七房家族自迁居以来,兄弟、父子之间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