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2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

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2016.4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2.,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

3.知否,知否?

(《如梦令》)

4.,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5.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甲】山居秋暝【乙】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维常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甲】诗中“空”字写出了山野的空旷寂静;【乙】诗中“空”字则表现了诗人此刻

________的精神状态。

(2分)

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是盛唐时的山水田园诗。

B.两首诗都运用了典故来表达志向。

C.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写。

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乙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8.甲文选自诸子散文著作《》,乙文选自我国第一部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甲乙两文均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及主人公“见”的缘由。

B.甲文“起于鲁”中的“鲁”就是乙文中提到的“我”。

C.甲文体现墨子的“非攻”思想,乙文表现曹刿的远谋。

D.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识字馈浆

艾子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人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②于田舍。

有老父③倚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

“识此字,馈汝浆。

”执子曰:

“‘真’字也。

”老父怒,不与。

执子返以告。

艾子曰:

“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

”通子见老父,父如前示之。

通子曰:

“此‘直’、‘八’两字也。

”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

艾子饮而甘之,曰:

“通也,智哉!

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艾子:

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浆:

解渴的薄酒。

③老父:

老年的男子。

④达:

通达事理。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弟子通、执二人从焉()

(2)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执子再像刚才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B.假如执子再像刚才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C.让(通子)再像执子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D.假如(通子)再像执子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13.请完成对这则寓言故事内容的概括。

(2分)

如实念“真”字的执子连一勺水也讨不到,而。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揭示了认真有时在社会上行不通的现象,表达了内心的不满与无奈。

B.文中的“执”与“通”分别象征了“认真”与“变通”这两种人生态度。

C.本文揭示了在现实利益面前,做人不能认真,而应学会灵活变通的道理。

D.这个寓言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那个是非不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20分)

从“十二五”说起

①前不久为一所中职校的试卷命题,阅读材料中有一处涉及“十二五”,我便在填充题中划了一格,要考生解释什么叫“十二五”。

谁知绝大多数人答不出来,能指出是“发展规划、计划”的不到百分之五,能较严密地说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几个字的更是。

问他们何以至此,有人说:

“不搭界。

”回家后多了一条心,问了钟点工保姆,她同样答不出,还说:

“俺不是念书人,搞不懂的。

②务工者认为这是念书人的事,念书人却又感到“不搭界”,可见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失。

③中国是文明古国,能用方块字记录的汉语又自有特色,千百年来,就出现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简称和缩略语。

古代的如“四书”“五经”,近现代的如“四大古典名著”,由于流传广泛,约定俗成,在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④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简称和缩略语急剧膨胀,如果不结合着所包含的实际内容广为宣传解释,深入人心,往往会成为一个空壳子,内行的人也只了解个大概,一般的人压根就不知所云了。

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云”之类,我就搞不大懂。

据说,“智慧”的提法和信息有关,“云”则是电脑操作中的术语。

看来像我这样科学知识比较缺乏的人都需要补课,至于对文化水平更低的人,最好还是想一些更通俗易懂的说法。

这次报告中,在讲到房屋政策时提到“四位一体”,并解释是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四种形式全面推进,以建设新的住房保障体系。

这种表述就比较好,以后倘有类似的文件和报告,不妨附一些解释备用。

⑤至于那些局部使用的缺乏普遍性的简称和缩略语,就不应到社会上去推广。

不久前听说世博会工作人员用“5+2”“白+黑”,来指工作日、双休日,以及天黑都不歇工,这就令外人费解了。

据说,“文革”中内查外调时涉及一个单位叫“超满五办公室”,怎么也找不到,最后才从铁路系统了解到,解放初东北的铁路部门开展过一个“超轴满载安全行车五万公里”的劳动竞赛运动,还设过一个办公室,简称“超满五”,这一事例简直可以做相声题材。

⑥社会在发展,宣传的阵地和方式在变化,但说到底,广大老百姓是宣传的对象,宣传要让群众入脑入心,却是不变的。

因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简称与缩略语在推广使用时应当要向老百姓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当年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随口唱,宣传干部能下基层讲解形势和政策,如今,媒体已广泛地应用现代化的设施了,莫非宣传的功能反而退化不成?

从连篇累牍的娱乐搞笑节目中匀出点时间来该不是不可能的吧?

(作者:

过传忠,有删改)

15.

(1)根据“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一意思,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一个合适的成语()(2分)

A.屈指可数B.凤毛麟角C.寥寥无几D.百里挑一

(2)把第⑥段画线句改成陈述句:

(2分)

16.下列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务工者认为这是念书人的事,念书人却又感到“不搭界”。

B.古代的如“四书”“五经”,近现代的如“四大古典名著”,……

C.这次报告中,在讲到房屋政策时提到“四位一体”,……

D.还设过一个办公室,简称“超满五”,这一事例简直可以做相声题材。

17.作者从“十二五”说起,全文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议论,其中第③段主要论述了;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论证了。

(10分)

18.第⑤段在文中是否多余?

为什么?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奖金六元

⑴家附近有间卤味店,卖些熏鸡、酱肘之类的熟食,我经常去买一些来当作晚餐的主菜。

我会带一只塑料盒去,既不用他们的纸盒,也免了塑料袋,回家上菜的时候也不必换盘子。

⑵“一共二百零六元。

”柜台上的女子飞快地切好了肉,朝我嫣然一笑。

⑶我急忙掏钱,她却像校长jiā许小学生似的,说:

“算二百好了,六元不要了,难得你这么有环保概念,如果大家都像你就好了。

⑷六元,是多么小的数目呀!

可是我兴奋莫名,回到家里更是大肆宣扬,告诉家人我今天得了一笔环保奖金。

跟儿子通越洋电话也不忘提一提,他们都不十分了解我为什么会为六块钱兴奋成那个样子。

越洋电话那么贵,每讲一句话就值六块钱了。

⑸在“垃圾罪孽”里面最容易自我克制的其实就是避免使用塑料袋。

记得幼小的时候,跟大人上市场,拎的是蒲草编的菜篮。

买豆腐买猪肉,自有翠绿的芋叶来包装,而芋头叶是可以回归泥土母亲的怀抱中去的。

又记得读《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故事,王冕给人放牛,偶有些主人赏的肉食,便用荷叶包了回家去孝敬母亲。

⑹余光中的诗,孩子小时我曾教他们背诵的:

那就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⑺荷叶是多么好的包装啊!

⑻粽子是用箬竹叶包扎的;原住民的竹筒饭是用竹节包装的;酒,则灌在葫芦里。

⑼总之,古人硬是有办法找到美丽实用的包装。

⑽塑料袋却可恶可憎,如癌细胞愈肿愈大,永不消退,终而与人偕亡。

我因而带着盒子带着罐子去买菜。

对我而言,要做环保就得麻烦,就得不方便。

而麻烦,不方便,恰好就是“爱的高昂的价格”。

⑾每当商家问我干嘛不肯拿一个塑料袋的时候,八成旁边会冒出一个帮我说话的人:

“人家在做环保啦!

⑿我为这一声解释而深深感激。

何况,运气好的时候,居然还能得到六元的奖金。

⒀我生平所获赠的奖金中以这一笔价值最大。

 (作者:

张晓风,有删改)

19.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jiā许()

20.第⑽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1.阅读文章,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

(5分)

过去人们的环保方法

用蒲草编的菜篮装菜;

(1);

(2);(3);(4);

如今“我”的环保行为

(5)

22.对第⑹段作者引用余光中诗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说明人们总有办法找到美丽实用的包装。

B.告诉我们荷叶可以包裹人们的相思之情。

C.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美丽实用的包装。

D.表明荷叶是一种很好的天然环保的包装。

E.引用诗句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诗意与美感。

F.表明作者很注重传统文化对孩子的熏陶。

23.写出结尾段中加点的“这一笔”的来历:

结尾段的“这一笔价值最大”与第⑷段“六元,是多么小的数目呀!

”在表达上是否矛盾?

为什么?

(5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