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04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docx

精品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

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倚亭栖心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

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句中不但说:

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

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

描写海水和山岛。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

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意思是:

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

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基调:

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王湾,唐代诗人。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首联:

点题。

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

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

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

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

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3、《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新乐府》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

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脚,有下垂义。

颔联:

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感。

颈联:

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尾联: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诗人的游踪:

诗以孤山寺北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钱》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

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4、《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

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

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是一篇抒情作品。

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这首小令的出名,是因为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

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

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

断肠人在天涯。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从远方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明月作信使,代为达自己的一片情意。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

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次句叙事。

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四两句抒情。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6、《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像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去的日期,可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期告诉你。

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友人盼归,诗人思归,彼此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

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都蕴含在这未有期三字之中。

巴山夜雨涨秋池,忽然宕开,描写景色:

巴地深秋季节,夜雨声声,连绵不断,涨满秋池;而诗人呢,旅舍独居,孤灯听雨,面对来信,长夜难眠……诗人没有直说愁苦之情,而是把这种情熨帖地融入这幅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同那绵绵夜雨交织在一起,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诗人抒发羁旅之愁、思归之苦,把无形的情化为具体形象,寄赠友人,深切感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你的情景呢?

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在相聚的欢乐里夹杂着回忆中的愁苦,李商隐的诗恰恰说出了人们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共同心理感受,因而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但不觉得累赘,反而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间、空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7、《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