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095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列大事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奥缔结同盟条约②英法签署协约

③法俄缔结军事协定④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2.有学者指出:

“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

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

”该学者的观点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宣传战,下图是协约国出版的宣传漫画,该漫画

A.讽刺了同盟国扩张领土的野心

B.反映出战争初期同盟国具有一定优势

C.谴责了德国对奥匈帝国的压榨

D.表明俄国成为同盟国的战略进攻重点

4.阅读下表:

英国的对外贸易(单位:

百万英镑),该表直接反映出

A.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效果显著

B.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C.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贸易

D.英国重视发挥世界市场的作用

5.在凡尔登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为减轻凡尔登法军的压力,英法两军发动了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发生在下图哪一地点

A.①B.②C.③D.④

6.1917年4月以后,美洲的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秘鲁等国纷纷对德宣战或断交。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世界大战B.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C.美国开始向协约国出口战略物资D.世界大战的中心转移到美洲

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工人纷纷支持本国政府参加大战,甚至加班加点生产军需品,可是到了1917年,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运动却在欧洲爆发了,工人纷纷反对战争。

这表明

A.大战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B.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

8.中国山东问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外交的重要议题。

下列各项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决定将中国山东交由协约国共同管理

B.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试图联合德国瓜分中国山东

C.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导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D.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将其在山东的全部权利归还中国

9.学者评论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个中欧大帝国解体了,历经60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消失了,其实,在投降前夕,各民族已起义分别成立各自民族国家,宣布脱离帝国。

”下列国家属于从这个帝国独立出来的是

A.保加利亚B.罗马尼亚C.希腊D.捷克斯洛伐克

10.美国参议院认为国际联盟盟约中的某一条款,最终将引导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之中,因此拒绝批准加入国际联盟。

这一条款最有可能涉及

A.裁军B.集体安全C.委任统治D.发展国际贸易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声称依据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疆域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下列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中明显违背这一原则的是

A.德国承认波兰独立B.德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C.德奥永远不得合并D.莱茵河东岸50千米为非军事区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国际条约限制了法国和比利时,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英国和意大利对德国安全的侵犯。

这一国际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B.《互相保证公约》C.《日内瓦议定书》D.《非战公约》

13.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周武王、鲁哀公等。

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

嬴政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C.削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

14.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

①闽中郡②九原郡③象郡④陇西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5.唐太宗主张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立法不可让条目重迭,这样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

这反映出唐太宗

A.努力摆正礼与法的关系B.主张减轻刑罚,刑罚为末

C.倡导简约的法律形式D.具有“仁义为本”的思想

16.下图反映了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一次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有

A.起用汉将,重用绿营B.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

C.筑城屯田,派兵永驻D.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

17.康熙三十年,康熙帝组织了多伦会盟,这次会盟对抵制沙俄南侵、孤立噶尔丹叛乱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此次与清政府会盟的主要政治势力有

A.漠西蒙古B.吐蕃C.喀尔喀蒙古D.回部

18.界河是将两个不同的国家彼此隔开的河流。

下列属于《尼布楚条约》中规定的中国清朝与沙皇俄国东段边界界河的是

①黑龙江②乌苏里江③格尔比齐河④额尔古纳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和同之辨”的议题。

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相处要求“和”,而小人则恰恰相反,是以“同”为准。

孔子对“和同之辨”的阐发主要体现了其下列哪一思想

A.仁B.中庸C.礼D.德治

20.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

这表明他

①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②强调人应该依据感觉办事

③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④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

该学园创办于

A.柏拉图逝世后不久B.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C.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时期D.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登基后

22.1644年,英国议会军与王军展开会战,克伦威尔组织骑兵团突袭王军的骑兵部队,经过两轮冲击,克伦威尔的骑兵团大败王军。

这次会战

A.王军主力被全部歼灭B.使内战的战局出现转折

C.结束了第一次内战D.直接导致查理一世被处死

23.1648年,欧洲各国签订和约,规定新教与天主教徒具有同等权利。

1654年后,克伦威尔努力建立一个欧洲新教国家的同盟,这个大同盟要求联合欧洲大陆的新教国家,如英国、荷兰、丹麦、德意志新教诸侯等。

这表明克伦威尔

A.希望捍卫宗教改革运动的成果B.外交政策带有宗教压迫的色彩

C.试图扩大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D.实现了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控制

24.下图所示为华盛顿一封信中的内容,这反映出华盛顿

A.坚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认识到了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

C.强调民族的统一和共同利益D.主张对《邦联条例》进行修正

25.“华盛顿领兵从北方赶来,法军亦全力协助,他们将英军主力从海陆两面重重围困。

英军统帅康华利将军难以突围,又等不到救兵,只好向华盛顿缴械投降。

”这次战役发生在

A.波士顿B.普林斯顿C.萨拉托加D.约克镇

26.某学者在评价拿破仑时指出: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

”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时空观念B.史料实证C.唯物史观D.道德判断

27.学者撰文指出:

“大陆封锁令使英镑暂时失去了作用,它引起了对西班牙的战争,而这又造成了奥地利参战,拿破仑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接着又引出了大规模的侵俄战争和拿破仑大军在俄国的覆灭,激起了整个欧洲起来反对法国。

”学者强调的是

A.拿破仑后期的战争侵犯了各国主权B.大陆封锁经济战的策略是不成功的

C.大陆封锁令致使欧洲兴起反法同盟D.拿破仑的扩张导致大陆封锁令失效

28.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曾经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这三次所处的时期不包括

A.护国运动时期B.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

C.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29.下图照片拍摄于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时期,在途中,他反复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

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

这次“北上”的直接原因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北京政变D.北伐战争爆发

30.甘地曾说:

“一个非暴力抵抗者是有意识地自决地服从社会上的法律。

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他的神圣职责。

”又说:

“一个人在适合进行文明的不服从运动以前,他必须先自愿地和尊重地服从国家法律”。

对此解释恰当的是

A.甘地希望与殖民者在法律框架内全面合作

B.非暴力主义并不主张颠覆现存的社会秩序

C.非暴力主义实质上放弃了对印度自治的追求

D.甘地的思想脱离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际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等国各自带着自己的方案来参加巴黎和会,都想损人利己,正如列宁所说的:

“这是一群野兽,他们彼此斗来斗去,互相撕咬......”,凡尔赛和约是“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

1919年和会决定对苏维埃政权进行经济封锁,援助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并批准了武装干涉的计划。

凡尔赛体系下,帝国主义暂时的和平孕育着新的战争,它标榜和平,却包含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李厚银《通过巴黎和会看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占有相对优势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从而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

——整理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哪一议题成为英法两国“斗来斗去”的焦点?

分析凡尔赛体系下包含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的“一系列条约”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占有相对优势的表现。

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5分)

 

32.(10分)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与唐太宗实施的文化改革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下令在国子学停祭周公,只祭孔子,同时下诏升孔子为先圣,贞观四年,敕令全国各州县设立孔庙。

但是,他并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各派的经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都准许“并用其书”。

对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唐太宗本人虽不很相信它,但听其流传。

贞观时期,中央学校的学生总额达三干二百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