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2095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额状面:

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

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

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

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

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

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

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

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

合体。

9、系统:

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

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

10、细胞:

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

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

成。

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

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

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

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

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

很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精品资料

15、骨单位:

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

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

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

成。

17、骨密质:

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18、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闰盘:

在相邻心肌纤维连接处,细胞膜特殊分化,形成横行或阶梯状的染色较深的粗

线,称闰盘。

(它是心肌纤维间具有特殊构造的细胞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

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形成一个功能的整体。

20、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21、突触:

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22、神经纤维:

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与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23、骨骺:

是长骨两端膨大部分。

24、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25、关节面:

是参与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者为关节窝)。

26、关节囊:

是附着于关节周缘骨面上的结缔组织膜囊,密闭关节腔(外层为纤维层,内

精品资料

层为滑膜层)

27、关节腔:

为关节囊的滑膜层与关节面之间所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成负压,对维持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28、屈/伸:

通常只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进行的运动。

一般关节向前运动为屈后运动为伸。

29、外展/内收:

指运动关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进行的运动。

使运动环节离开正中面

动为外展,反之为内收。

30、旋内/旋外:

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的运动,当运动环节的前面向内侧旋转内,反之为旋外。

31、环转:

运动环节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称环转(运动时整个环节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锥体)。

32、肌肉的粘滞性:

指肌肉收缩和舒张时,其内部的物质分子之间及肌纤维间摩擦产生力,阻碍肌肉快速舒缩,使活动迟滞的特性。

33、肌肉的伸展性:

骨骼肌在外力作用下可伸展其长度的特性。

34、肌肉的弹性:

当解除外力后,骨骼肌又恢复原来长度的特性。

35、内脏:

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4个系统,某些与内脏密切相关的结构,如胸腹膜和会阴等,也归属于内脏范畴。

(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消化、呼系统的部分器官位于头颈部,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位于会阴部,由一连续的管道和一个或几个实质性器官组成,具有物质代谢和繁殖后代的功能。

36、上消化道:

指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37、下消化道:

指空肠至肛管的一段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关,向的运称旋

膜、

吸两

精品资料

38、十二指肠:

是小肠的起始部,介于胃和空肠之间,上端起自幽门,下端续于空肠。

39、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的乳头状隆起,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进入小肠。

40、小肠绒毛:

是小肠粘膜环形皱襞上大量高低形状不一的指状突起,为粘膜上皮和粘膜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41、肝门:

肝脏面中部横行的沟,是肝固有动脉、肝管、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门户。

42、门静脉:

是肝门静脉系的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43、肺门:

肺的纵隔面中部长圆形的凹陷,内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44、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及分支连同所属的肺泡组合而成,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5、肾门:

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肾盂出入的部位。

46、肾单位: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7、原尿: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腔的液体称原尿。

48、动脉:

是运送血液离心的血管。

49、.静脉:

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50、血液循环:

由心脏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回心,这一路径称为血液循环。

51、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的过程。

52、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的过程。

精品资料

53、静脉角:

由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汇合而成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

位。

54、心传导系:

位于心壁内,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

室束及其分支,可以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活动。

55、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是压力感受器。

56、胸导管:

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始于膨大乳糜池,汇入左静脉角。

胸导管引流全身

3/4部位的淋巴。

57、灰质:

在中枢部,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58、白质:

在中枢部,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集聚而成,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白亮,称白

质。

59、神经:

在周围部,由神经纤维集聚而成。

60、神经节:

在周围部,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节状结构,称神经

节。

61、神经核:

在中枢部,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62、神经束:

在白质中,由许多起始、终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

63、反射:

是机体接受体内、外环境刺激而产生的应答性反应,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

式。

64、反射弧:

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

和效应器构成。

65、锥体交叉:

锥体内聚集着皮质脊髓束的纤维,向下行至延髓下部,绝大多数皮质脊髓

束纤维向对侧进行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跨越前正中裂,交叉后的纤维组成对侧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继续下行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的主

精品资料

要功能是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66、内侧丘系交叉:

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轴突呈弓状绕过中央灰质,在中央管腹侧越过中线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其主要功能是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67、纹状体:

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是锥体外系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68、胼胝体:

大脑纵裂底部连接两半球的宽厚的白质纤维束板。

69、内囊: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层,传导上下行的纤维束。

70、感觉传导通路:

周围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元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后到达大脑皮质,产生感觉,此过程称感觉传导通路。

71、运动传导通路:

是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之间的神经联系,由上、下两级运动

神经元组成。

72、锥体系:

指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的运动传导通路。

(其上运动神经元由位于中央前回

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组成,上述神经元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其中下行至延髓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

下行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皮质核束。

73、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路径。

74、节前纤维:

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需要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再到达效应器。

换元前的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称为节前纤维。

75、节后纤维:

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需要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再到达效应器。

换元后的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其轴突称为节后纤维。

76、感觉器官:

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是机体接受刺激的装置。

77、感受器:

主要指能感受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它们广泛分布于机体各部,其形

精品资料

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精品资料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