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212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docx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

配管与管路设计

9.1概述

本项目在进行管道配管设计时,在符合工艺流程需要的基础上,首先要满足安全,然后既要考虑节约管材管件经济合理、布置整齐美观、便于维修,也要满足管道应力计算的要求和管架设计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配管设计既经济、又安全,装置也能长期运行。

合理的布置管道对化工生产有重要意义。

它关系到建设指标的是否先进合理,关系到生产操作能否正常进行:

管道运转的顺畅,设备运转的顺畅,整个车间的生产操作的成效,关系到车间布置得整齐美观和通风采光聊好等问题。

工厂管道布置需要避免各专业管网间的拥挤和冲突,确定合理的间距和相对位置,使之与工厂总体布置协调,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动力消耗,节约投资、节约用地、保证安全、方便施工和检修、便于扩建。

管道在化工厂中,广泛应用于许多物料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输送中。

因而合理的设置管道布置对化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9.2设计原则与依据

表9-1设计规范与编号

规范

编号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

HG/T20549-1998

《化工管道设计规范》

HGJ8-87

《碳钢、低合金钢无缝对焊管件》

HG/T21635-198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GB8157-87

《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15586-9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管路跨距设计规定》

CD42A22-84

9.2.1管道布置原则

1.车间外管道布置原则

(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

(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

(3)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

(4)需设置“Ⅱ”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Ⅱ”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

(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

(6)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

(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裕量。

2、车间内管道布置原则

(1)布置腐蚀性介质、有毒介质和高压管道时,应避免由于法兰、螺纹和填料密封等泄露而造成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

易泄漏部位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否则应设置安全防护,不得铺设在空道上空或并列管线的上方或内侧;

(2)真空管线应尽量短,尽量减少弯头与阀门,以降低阻力,达到更高的真空度。

(3)全厂性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并宜与地面坡度一致。

管道的最小坡度宜为2‰.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

(4)输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的物料管道不得布设在生活间、楼梯、走廊和门等处,这些管道上还应设置安全阀、防爆膜、阻火器和水封等防火防爆装置,并应将放空管引至指定地点或高于屋顶2m以上。

3.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1)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2)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已建的永久管线。

(3)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

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的要求。

(4)各类管线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垂直挣距表和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表的要求。

(5)为了方便旋工、检修和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可能不要布置在交通频繁的机动车道下面,可优先考虑敷设在绿地或人行道下面,尤其是小口径给水管、煤气管、电力、电讯管缆。

其次,才考虑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

大管径的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较少检修的管道才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6)为节省占地面积和减少土方量,某些性质同类的管道可在留出安装检修距离后平行或上下共沟敷设,但性质相悖的管道,如电力管线与煤气,则严禁近距离同沟敷设。

9.2.2管道敷设原则及敷设方式

布置管路时,应对车间所有管路,包括生产系统管路、辅助生产系统管路、电缆和照明管路、仪表管路、采暖通风管路等作出全盘规划。

应了解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的结构材料,以便进行管路固定的设计。

(1)管道应尽可能地上敷设。

(2)管道应避免通过电动机、配电盘、仪表盘上空;在有吊车的情况下,管道的布置应不妨碍吊车工作。

(3)管道的布置不应妨碍设备、管件、阀门、仪表的检修。

塔和窗口的管路不可从人孔正前方通过,以免影响打开人孔。

(4)管道应尽量集中布置在公用管架上,平行走直线敷设,力求整齐、美观,少拐弯,少交叉,不妨碍门窗开启和设备。

阀门及管件的安装维修,并列管道的阀门应尽量错开排列。

(5)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中管廊管架应留有1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6)管道敷设坡度不可小于0.002,管道的高位点、低位点应设置放气、放水装置。

(7)管道应尽量沿墙面铺设,或布置在固定在墙上的管架上。

(8)地下管线、管沟,不得布置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内和平行敷设在道路下面,并不宜平行敷设在道路下面。

管架高度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管架跨路之处净高需大于5米,自来水管、排水管采用埋地敷设,地下管线的管顶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及土壤冻结深度等条件确定。

直埋式的地下管线,不应平行重叠敷设。

(9)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管路,一般应设有防火安全装置和防爆安全装置如安全阀、防爆膜、阻火器、水封等。

此类管路不得敷设在生活间、楼梯间和廊等处。

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的放空管应引至高出邻近建筑物处。

9.3管道设计

9.3.1管道直径

(1)同一介质在不同管径的情况下,虽然流速和管长相同,但管道的压力降可能相差较大,因此在设计管道时,如允许压力降相同,小流率介质应选用较小流率,大流率介质应选用较高流速。

确定管径后,应选用符合管材的标准规格。

(2)不同流体按其性质、状态和操作要求的不同,应选用不同的流速。

粘度较高的液体,摩擦阻力较大,应选较低流速,允许压力降较小的管道。

为了防止因介质流速过高而引起管道冲蚀、磨损、振动和噪声等现象,液体流速一般不宜超过4m/s;气体流速一般不超过其临界速度的85%,真空下最大不超过100m/s;含有固体的流体,其流速不应过低,以免固体沉积在管内而堵塞管道,但也不宜太高,以免加速管道的腐蚀或磨损。

(3)管道直径的设计应满足工艺对管道的要求,其流通能力应按正常生产条件下介质的最大流量考虑,其最大压力降应不超过工艺允许值,其流速应位于根据介质的特性所确定的安全流速范围内。

综合权衡建设投资和操作费用。

一套化工装置的管道投资一般占装置投资的20%左右,因此在确定管径时,应综合权衡投资和操作费用两种因素,取其最佳值,即成本最低点。

由选定的管内流体流速按下式计算管子内径,并修正到符合公称直径要求:

整理得:

式中:

VS:

通过管道的流体流量(m³/s)

d:

管子直径(m)

u:

流体常用速度(m/s),一般液体为0.5~3m/s,气体为15~30m/s。

(4)常用液体流速与条件

 

表9-2常用液体流速与条件

每100m管长的压力降控制值(△Pf100)

介质

管道种类

压力降kPa

输送液体的管道

自流的液体管道

5

泵的吸入管道

饱和液体

10~11

不饱和液体

20~22

泵的排除管道

流量小于150m3/h

45~50

流量大于150m3/h

45

循环冷却水管道

30

输送气体的管道

负压管道

P<49kPa

1.13

49kPa<P101<kPa

1.96

通风机管道P=101kPa

1.96

压缩机吸入管道

101kPa<P≤111kPa

1.96

111kPa﹤P≤0.45MPa

4.5

P>0.45MPa

0.01

压缩机排出管和其他压力管道

P≤0.45MPa

4.5

P>0.45MPa

0.01P

工艺用的加热蒸汽管道

P≤0.3MPa

10

0.3kpa<P≤0.6kPa

15

0.6kpa<P≤1.0kPa

20

注:

表中的P为管道进口端的液体压力(绝对压力)

(5)常用液体流速与条件

表9-3常用液体流速与条件

介质

工作条件及管径范围

流速(m/s)

介质

工作条件及管径范围

流速(m/s)

饱和蒸汽

DN>200

30~40

冷凝水

自流

0.2~0.5

DN=200~100

35~25

排出废水

自流

0.4~0.8

DN<100

30~15

气体

鼓风机吸入管

10~15

饱和蒸汽

P<1MPa

15~20

鼓风机排出管

15~20

P=1~4MPa

20~40

压缩机吸入管

10~20

P=4~12MPa

40~60

压缩机排出管

过热蒸汽

DN>200

40~60

P<1MPa

10~8

DN=200~100

50~30

P=1~10MPa

10~20

DN<100

40~20

P>10MPa

8~12

自来水

主管P=0.3MPa

1.5~3.5

往复式真空泵吸入管

13~16

支管P=0.3MPa

1.0~1.5

往复式真空泵排出管

25~30

锅炉给水

P>0.8MPa

1.2~3.5

油封式真空泵吸入管

10~13

9.3.2管壁厚度

一般低压管道的壁厚,可凭经验选用;较高压力管路,可按下表选择常用的壁厚,另外还要考虑材质的因素,常用公称压力下的管壁厚度如表9-3所示:

表9-4常用公称压力下的管壁厚度

公称直径/mm

管子外径/mm

管壁厚度/mm

PN=1.6

PN=2.5

PM=4

PN=6.4

PN=10

15

18

2.5

2.5

2.5

2.5

3

20

25

2.5

2.5

2.5

2.5

3

25

32

2.5

2.5

2.5

3

3.5

32

38

2.5

2.5

3

3

3.5

40

45

2.5

3

3

3.5

3.4

50

57

2.5

3

5.5

3.5

4.5

70

76

3

3.5

3.5

4.5

6

80

89

3.5

4

4

5

6

100

108

4

4

4

6

7

125

133

4

4

4.5

6

9

150

159

4.5

4.5

5

7

10

200

219

6

6

7

10

13

250

273

8

8

8

11

16

300

325

8

8

9

12

350

377

9

9

10

10

400

426

9

10

12

15

9.3.3管材

管材应按输送介质的温度和压力选用。

一般在选择管材时,首先考虑管材的机械性能(主要是强度)能否达到输送介质工作压力的要求。

管材的材质,壁厚则应按设计要求决定,不能随意更换或用管壁过厚(或过薄)的管字代替。

其次考虑介质的温度,通常管材随着被输送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强度变低。

所以管材的材质,壁厚与输送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管道材料应根据所输送的流体的设计温度和压力进行选择,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选择材料时应考虑由于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