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034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沧州市学年高二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国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2、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

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这两种思想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3、“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欲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

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5、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与这一时代相适应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的迅速发展B.数学体系的形成

C.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D.商业的繁荣

6、下列作品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笔墨当随时代”B.“以形写神”

C.“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D.“图之工妙入神” 

7、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

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一部分。

”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D.楚辞与文人画

8、李嵩的《货郎图》(如下图),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

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

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

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画面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

下列作品中与《货郎图》同属一类的是

A.《女史箴图》B.《游春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

9、创作于晚清的长篇小说《三侠五义》,第48回写“五鼠”(五义)面见宋仁宗:

这些“江湖自由身”的英雄好汉见到皇帝,“心中乱跳”“匍匐在地”。

“钻天鼠”“翻江鼠”的混号被皇帝改成“盘桅鼠”“混江鼠”这样驯化式的名字,他们欣然接受。

这反映了

 A.儒家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B.晚清小说创作已逐步创新

 C.晚清君主专制思想强化      D.白话文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10、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

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授时历》

11、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姓名

生卒年代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1587-?

《天工开物》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

“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13、“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

……这个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

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的奔马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

”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14、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15、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

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

”这里所说的“新观念”主要是

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16、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险,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17、1912年《申报》载: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商榷

C.人民群众的智商有待提高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1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进化论”“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

19.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20、当代学者认为,中国人在文化意识上的不自信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文化的自卑导致了一种根本性的思想转向。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潮内容不断深化

B.“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魏源等人的文化自卑意识

C.严复等人维新思想已经体现了这种根本性的思想转向

D.这种意识对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有影响

21、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22、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

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

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

A.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

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D.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

24、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

“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

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

”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25、“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

这说明

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26、《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27、孙中山说: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8、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

“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

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

”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29、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30、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

“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31、陈独秀说:

“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的运动。

”由此可见,作者主要强调这场运动是要

A.彻底割裂旧的传统文化B.实现中国文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