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557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docx

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

2010年108所名校精粹重组卷(3)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

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的要求写成的历史著作。

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鲜明的是()

A.《蒋介石日记》B.《春秋》C.《张学良回忆录》D.《史记》

2.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古代人们对神话传说特别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3.社会区分阶级是常见的现象,但依据的理论基础各异。

下列哪一国家或地区社会阶级的区分是建立在宗教理论上的()

A.先秦的中国B.古代的希腊C.中古的欧洲D.古代的印度

4.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

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

那么真正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

A.1票B.2票C.3票D.4票

5.某位皇帝即位后,读《孟子》至“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时非常生气,下令即日把孟子逐出殿外,群臣敢有谏劝者以大不敬论。

孟子言论中引起皇帝生气的是()

A.仁者爱人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小国寡民

6.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一情况折射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

7.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先进的纺织技术

8.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

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9.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辛亥革命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出现明显加快的趋势,以下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趋势的是()

A.商品经济的出现与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临时约法》的颁布D.共和政体的建立

11.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教育大革命”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恢复高考制度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14.“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这段话可能出自()

A.秦始皇B.唐太宗C.朱元璋D.康熙帝

15.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和珅生活腐化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

C.和坤犯上作乱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16.清初学者唐甄说: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重商主义D.自由主义

1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18.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0.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欧洲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1.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根据西藏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

布达拉宫广场修建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该纪念碑落成的时间应该是()

A.1991年B.1999年

C.2001年D.2009年

22.“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

“多快省”。

以上这幅对联最早应该出现于上世纪()

A.50年代末B.60年代末C.70年代末D.90年代初

23.“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造成这种“不成功”的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24.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教材中出现的二战后的“西方”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25.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成功把这一思想应用于外交的典范事例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③开展抗美援朝运动④与美国、日本等国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

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

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4分)

(3)中、西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

其影响有何不同?

(4分)

 

27.(28分)和谐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对它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应运而生,出现了不少要求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观点。

——引自某历史学家的论述

(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

(6分)

 

材料二明太祖改制前后明代政府架构示意图

 

赵翼《檐曝杂记》:

(清)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仪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出现的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现象,并概括它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5分)

材料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引自胡锦涛的讲话

(3)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我国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政治建设方面作了重大努力,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3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分)

28.(37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

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

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美国政治史》

材料三“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

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

……”

——程西梅

材料四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

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