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188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docx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化学常用计量提能力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乙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6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解析:

A项,1个乙醇分子中含5个碳氢键,1mol乙醇中含5mol碳氢键,A项错误;B项,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B项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态,不能使用22.4L·mol-1进行计算,C项错误;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每生成1分子氧气转移2个电子,生成0.2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D正确。

答案:

D

2.同温度下,在两个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氦气、氮气两种气体,当它们的密度都相同时,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7∶2        B.2∶7

C.1∶7D.7∶1

解析:

在相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两种气体质量相等,则氦气、氮气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4=7∶1。

答案:

D

3.将标准状况下aLNH3溶解于1000g水中,得到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mol·L-1,则该氨水的密度为(  )

A.g·cm-3

B.g·cm-3

C.g·cm-3

D.g·cm-3

解析:

设该氨水的密度为ρg·cm-3,

n(NH3)=a/22.4mol,m(NH3)=17a/22.4g,

V(氨水)=(17a/22.4+1000)/1000ρ,

由c(氨水)=n(NH3)/V(氨水),

得ρ=。

答案:

D

4.[双选题]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将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仰视

D.用胶头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解析:

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A项错误;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项正确;定容时仰视,则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C项错误;用胶头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D项错误。

答案:

BC

5.现有mg某气体,它由四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

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解析:

(1)根据n=可得:

n==mol;

(2)已知该气体分子为四原子分子,则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根据n=可得,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N=n×NA=mol×6.02×1023mol-1=;

(3)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根据n=,可得:

V=n×Vm=mol×22.4L/mol=L;

(4)1L水的质量是1000g。

mg该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w=×100%=×100%;

(5)V(aq)=VL,则c===mol/L。

答案:

(1) 

(2) (3)

(4)×100% (5)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NH含有10NA个电子

B.32g甲烷中含有2NA个C—H键

C.5.3gNa2CO3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溶液中CO的数目为0.05NA

D.1molNa2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解析:

1molNH中含有10mol电子,即10NA个电子;1个CH4分子中含有4个C—H键;32gCH4(2mol)中含有8NA(8mol)个C—H键;因为Na2CO3溶液中CO会部分水解,所以溶液中的CO的数目小于0.05NA;Na2O2与水的反应时,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

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是2×6.02×1023

B.常温下,1L0.1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数是0.1×6.02×1023

C.常温常压下,22.4LS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是2×6.02×1023

D.铁、铝混合物与一定量稀盐酸反应生成1molH2时,转移电子数是2×6.02×1023

解析:

A项,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阴离子O数为6.02×1023,不正确;B项,NH4NO3溶液中NH会部分水解,故1L0.1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数小于0.1×6.02×1023,不正确;C项,常温常压下,22.4LSO2和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即氧原子数小于2×6.02×1023,不正确。

答案:

D

3.某温度下,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KOH溶液蒸发掉mg水后恢复至原温度,恰好得到质量分数为2a%的KOH饱和溶液Vm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OH的溶解度为100a/(100-a)g

B.原溶液的质量为2mg

C.可以求算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保持温度不变,向原溶液中加入2agKOH可达饱和

解析:

设该温度下KOH的溶解度为Sg,则有S/(100+S)×100%=2a%,解得S=

200a/(100-2a),A错误。

蒸发过程中只减少溶剂水,由于质量分数加倍,故可求得原溶液的质量为2mg,B正确。

由于原溶液的密度未知,故无法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错误。

欲加入溶质使原溶液饱和,所需溶质KOH的质量必与m有关,D错误。

答案:

B

4.[双选题]标准状况下,VLHCl气体溶解在a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C.溶液的密度ρ=

D.取题中所述溶液10mL,再加入等体积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解析:

质量分数=×100%,物质的量浓度=,题中水的体积为amL,溶液的体积并非为amL,A、B错误;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c=,根据公式变换出密度ρ=,C正确;盐酸的密度大于1,质量分数为w的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D正确。

答案:

CD

5.同温同压下,甲容器充满35Cl2,乙容器中充满37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

B.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

C.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

D.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

解析:

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A项正确;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项错误;两种分子所含质子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两气体质子数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C项正确;35Cl2和37Cl2分子中的中子数分别为36和40,中子数之比为9∶10,D项正确。

答案:

B

6.[双选题]25℃时,20.00mL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可得0.466g沉淀。

滤液跟2mol/LNaOH溶液反应,共用去10.00mL碱液时恰好中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液中c(SO)=0.1mol/L

B.原混合液中c(NO)=0.9mol/L

C.原混合液中pH=0

D.原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0.1mol/L

解析:

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为BaSO4,则n(SO)==0.002mol,

滤液中加入10mL2mol/LNaOH溶液恰好中和,

则n(H+)=2mol/L×0.01L=0.02mol,

根据电荷守恒,2n(SO)+n(NO)=n(H+),

则n(NO)=0.02mol-0.002mol×2=0.016mol。

则原混合液中c(SO)==0.1mol/L,

A项正确;

c(NO)==0.8mol/L,B项错误;

c(H+)==1mol/L,pH=0,C项正确;

原混合液中c(H+)=1mol/L,

则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D项错误。

答案:

AC

7.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g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

D.V=896

解析:

根据题意,3.2g滤渣一定是铜,而铜与Fe3+不共存,则A项错误;最后的3.2g固体为Fe2O3,其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g,B正确;样品中Cu元素和O元素共5.76g-2.24g=3.52g,则C项错误;2.24gFe元素不可能全是单质,故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小于896mL,D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8.(14分)

(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Z(g),则Z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8.6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L。

已知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由此可推断A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B可能是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为36g,体积为22.4L,则CO所占的体积是________L,质量是________g。

解析:

(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X2+3Y2===2Z,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Z的化学式应为XY3。

(2)由题意可得:

n(A)+n(B)==0.4mol,

则3n(B)+n(B)=0.4mol,

即n(B)=0.1mol,n(A)=0.3mol。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M。

0.3×14M+0.1×M=8.6,解得M=2,

则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2,

A可能为N2或CO,B可能是H2。

(3)由题意列方程组得:

解得n(CO)=n(CO2)=0.5mol,

则V(CO)=11.2L,m(CO)=14g。

答案:

(1)XY3 

(2)N2 CO H2

(3)11.2 14

9.(16分)实验室需要480mL0.4mol/L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