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187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

是一天(即24小时)。

赤道上空看:

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理意义:

地方时、昼夜更替(、地转偏向力。

地方时: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地球自转。

公转:

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一直指向北极星)且是倾斜的。

周期:

一年。

四至日:

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22日、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理意义: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海陆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29%、海洋71%。

海洋面积:

3.61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

1.49亿平方千米。

无论东西半球、海陆半球、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最多。

名称

概念

举例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亚欧大陆

岛屿

散布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

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

雷州半岛

海洋的主体部分

太平洋、大西洋

海洋的边缘部分

、渤海、阿拉伯海

海峡

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

英吉利海峡、白令海峡

七大洲及其由大到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分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大:

渧汶海、阿拉弗拉海。

亚北:

白令海峡。

欧非: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欧北:

丹麦海峡。

北美南美:

巴拿马云河。

南美南极:

德雷克海峡。

四大洋及其面积由大到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四大洋由深到浅: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陆变迁

地球表面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成海洋。

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

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缓慢变化的。

证据有:

大陆的轮廓、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等方面的资料。

大陆漂移的力量: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

地质学家研究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理论上提出的。

板块在地幔上漂移就像木板在水上漂移一样,从而海陆相对位置缓慢移动。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就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世界著名的山系也多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

天气:

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不稳定,用阴晴、风雨、冷热形容,范围小。

气候:

长时间的大气状况。

稳定,用气温、降水形容,范围大。

影响因素

对气温影响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位置

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相反

洋流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低

地形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影响因素

对降水影响的分布

纬度位置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比内陆降水多

洋流

暖流起增湿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多

寒流起减湿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等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

北半球陆地多,其等温线较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

降水的时间差异有:

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全年各月降水稀少、夏季多雨、冬季多雨。

世界的气候类型

世界各地冷热干湿情况各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特征

分布

代表

植物

动物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岛屿大部分地区

茂密的热带雨林(板状根)

大象、猩猩、河马。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热带草原(猴面包树)

斑马、长颈鹿、羚羊、狮子、鬣狗。

(动物大迁移)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大洋洲中部

热带沙漠(沙拐枣、仙人掌)

单峰骆驼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干、雨两季,年均温20度以上

从纬度10度到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南部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水稻,常绿阔叶林

亚洲象、孔雀

 

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25度到35度大陆东部

秦岭-淮河以南(上海、武汉、四川盆地)

水稻、常绿阔叶林、茶叶

大熊猫、金丝猴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部

地中海沿岸

油橄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降水均匀

温带地区大陆西部

西欧,如英国、瑞典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地区的大陆东部

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如北京

温带落叶阔叶林、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

蒙古、中国新疆、俄罗斯

温带草原、荒漠、针叶林

黄羊、双峰骆驼

寒带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有两三个月均温高于0摄氏度

极圈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苔藓、地衣、小灌木

驯鹿

寒带冰原气候

终年酷寒,冰雪覆盖

极圈以内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基本无

北极熊、企鹅

高原、高

高原、高山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终年低温,日照强,风大

中低纬的高原、高山地区

青藏高原、北美科迪勒拉山系

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与生产:

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业等人类的生产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农业影响最为显著。

农业是为我们提供粮食和原料的生产部门,农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各种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

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决定了这个地区适宜种植哪些作物、养殖哪种牲畜。

如热带地区的咖啡、香蕉、芒果、榴莲。

亚热带地区的茶、柑橘。

气候影响耕作制度:

热量影响播种次数,降水影响收成。

气候异常造成洪涝、干旱、寒潮等灾害。

可再生无污染的气候资源:

光能、热能、水能、风能。

气候与生活:

气候对人类生活:

吃、穿、住、行。

人们吃穿住行都要适应气候环境。

人种与人口:

划分依据:

不同的体貌特征。

分布:

黄种人: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

黑种人:

非洲撒哈拉以南及美洲。

白种人:

欧洲、美洲、非洲北部、西亚、中亚、南亚、大洋洲。

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温度带、地势、距海远近。

)、社会经济因素(教育、就业、医疗、交通等)。

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后增长加速,二战后更是急剧增长。

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快的多为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慢得多为发达国家,

少数极贫穷的国家人口增长也较慢。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

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人们吃穿住行的生存需求)解决方案计划生育。

停止增长: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语言和宗教:

主要语言:

汉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

西班牙语主要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信徒最多,目前约20亿,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其教徒称为穆斯林,分布在西亚、东南亚、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目前教徒2亿人,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聚落:

城市和乡村:

聚落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

它不仅是居住场所也是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也还是从事工业生产、商业活动、行政管理、文化娱乐的场所。

聚落与环境:

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人口和聚落密集。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日益明显。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保存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记忆,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物质和文化基础。

学习与探究

人们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聚落,随着聚落的发展,其职能和性质会改变,其景观也会改变,但是聚落的名称不会随之而改变,也就可以从地名了解到它以前的自然、经济和文化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聚落并不会都日夜繁荣,有些会因为环境改变而消失。

地域发展差异:

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0多个独立的国家,另外的一些国家尚未独立。

国家与地区的根本区别:

国家拥有主权,包括领土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主、与别国的政治权利平等。

与之相反地区则不能完全独立地决定对内和对外的事物。

不同的国家面积不一样(如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摩纳哥1.95平方千米)、人口也不一样。

各个国家在人口、面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上有差异,但世界地位是平等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目前有20多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

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国际经济合作: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范围:

主要是生产领域,是跨越国界的。

方式:

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合作、发展援助和国际投资等。

重要性:

促进各国优势互补,推动各国经济发展。

基本原则:

平等互利。

国际贸易领域的争端日益频繁,解决:

世界贸易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