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375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docx

最新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一、律诗是诗词里讲究最多的诗种(包括律绝)。

我们先复习一下七言绝句的平仄构造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

  注释:

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

(仄);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

(平);

3、括号《 》,变格时宜平可仄:

《平》;4、括号《 》变格时宜仄可平:

《仄》。

初学者不必学习变格句型,尊重《 》内用字平仄。

绝句(指律绝)1、2、4句用韵(一般压平韵,首句不用韵应符合第3、4的格式)。

二、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如同“五言律诗”前面加与五言前节两个字平仄相反的字既成。

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入韵(七律首句不入韵也可,古今少见,但必须符合3、4的格式;“五绝”“五律”首句通常不入韵)。

七律2、4、6、8句都入韵,一定要用平声韵。

3、5、7句不入韵,但尾字必须用仄音字。

否则就不为律诗了(不是所有的七言八句都是“X律”如格律不符只能根据诗的格律归为古风了)。

“七律”和“七绝”一样也有4种格式。

可看出它是两首七绝平仄格式相加:

1、平起(首句用韵):

等于七绝

(1)(3)形式相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毛泽东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仄起(首句用韵):

等于七绝

(2)(4)形式相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毛泽东七律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平起(首句不用韵):

等于七绝(3)形式两首相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十”入声字

4、仄起(首句不用韵):

等于七绝(4)形式两首相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律诗颔联(3、4句)、颈联(5、6句)应对仗,也可只在颈联对仗。

三、律诗个别句子的变通和拗救

律诗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一点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

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在平仄格式上变通的情况相当普遍,以致寻找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不容易找到。

变通,并不是任意的,也有一定的规则。

古代诗人作诗,也常有某个字不合平仄句型,这叫“拗”,或“拗句”。

既然已经“拗”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补救,这就叫“拗救”。

关于“一、三、五不论”

前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变通的口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而言的,意思是说,每句的一、三、五诸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不论”就是可以变通;二四六诸字则必须“分明”,“分明”就是要求严守格式。

至于第七字,押韵的用平,不押韵的用仄,这是固定的,就在必提出了。

五律每句只有五字,这个口雇自然就变化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雇能够概括一些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地方可以不论,有些地方一定要论。

所以又有人说:

“一三五不一定不论,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说,变通是有一定条件的。

关于第一个字,七律每句第一字的平仄完全可以灵活,该用平的可以用仄,该用仄的可以用平。

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即五律每句的第一个字和七律每句的第三个字,遇到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它的平仄就不能变通。

为什么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一个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不能变通呢?

因为如果变为仄声,那么这个句子就成五言“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二个字(七言句中为第四字)是平声,这叫“孤平”。

“犯孤平”在律诗中是禁忌的。

不过,“孤平”只限于这一句式,在其他句式中若只出现一个平声,也不算“孤平”。

除这个句式之外,其他的句式第一个字(七言句的一、三两个字),都可以平仄通用。

五律每句的第三字(七律每句的第五字),常见的都是依照格式的,称为正例;有的诗未依照格式,这是变通,称为变例。

例如王维的《送别》:

山中相送罢,平平平仄仄

日暮掩柴扉。

仄仄仄平平

春草明年绿,○仄平平仄

王孙归当归?

平平平仄平

这末句第三个字应仄而用平,既然用了,就属于“不论”了。

张继著名的七绝《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枫渔火对愁眠。

平平○仄仄平平

姑苏城外寒山寺,平平○仄平平仄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七言中的第五个字应仄而用平,也属于不论之列。

再如李白七绝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末联:

孤帆远影碧空尽,平平仄仄仄平仄

惟见长江天际流。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一联上句第五字应平用仄,下句相应地在第五字的位置上就仄用平。

两句第五字都“不论”了。

再读杜甫七律篇《蜀相》前两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平平平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平仄仄仄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四句有三句的第五个字平仄变通,也是“不论”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五言第五个字、七言第五个字都可以“不论”,例如:

“仄仄仄平平”句型,不可变通为“仄仄平平平”。

三个平声字在句子末尾连在一起,叫“三平调”,是应该避免的。

(当然这只限于句尾,在句子中间三个平声字相连是可以的。

关于“一、三、五不论”这个简明口诀,可以作如下的概括:

(甲)仄脚句:

1、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不论。

2、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五不论。

(乙)平脚句:

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以不论;但第一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

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五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

3、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出现三平调。

4、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三可以不论,但第五字不能不论,否则出现三平调。

四种句型的变通

律诗有四种句型,以五言诗而言,它们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只是前面加二字。

为了运用灵活,古人在创作实践中曾经进行探索,在不失音韵声律之美的前提下,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平仄变通方式,几乎每位诗人的作品都有平仄变通,以致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比较少。

下面,把前人变通的经验,按句型予以简明的概括,以便学习掌握。

1、仄仄平平仄

这种句型可以变通为仄仄平平仄仄。

如杜甫五律《秦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首联:

远送从此别,仄仄平仄仄

青山空复情。

平平平仄平

又如白居易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颔联: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

春风吹又生。

平平平仄平

这两联的诗出句都把“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由平变仄,成为“仄仄平仄仄”,与之相应,在对句又都把第三字由仄变平,即由“平平仄仄平”变为“平平平仄平”。

这种方法,即出句拗,而在对句特定位置上的某个字也加以变动,作为补救,这样的拗救,叫对句相救。

“仄仄平仄仄”这样的变通句式,应注意在对句相救。

按照“一、三不论”,“仄仄平平仄”句型也可变通为“平仄平平仄”,或“仄仄仄平仄”,这属于'半拗’在对句可救,也可不救。

2、平平仄仄平

这种句型可以变通为仄平平仄平。

如李白五律《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首联和颈联:

我宿五楹下,仄仄○平仄

寂寥无所欢。

仄平平仄平

跪进雕胡饭,仄仄平平仄

月光明素盘。

仄平平仄平

首联和颈联对句第一字应平而用了仄声,便出现孤平,于是在第三字应仄而用了平声,这是孤平的拗救,属于“本句自救”。

3、平平平仄仄

这种句型可以变通为“平平仄平仄”,即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位置互换。

这种格式在古今的律诗中常见,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格式。

如杜甫五律《月夜》颔联和尾联的出句:

遥怜小儿女,平平仄平仄

未解忆长安。

仄仄仄平平

何时倚虚幌,平平仄平仄

双照泪痕干。

○仄仄平平

又如毛泽东七律《答友人》尾联出句:

我欲因之梦寥廓,仄仄平平仄平仄

芙蓉国里尽朝晖,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其二)尾联出句:

借问瘟君欲何往?

仄仄平平仄平仄

纸船明烛对天烧。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大都用在尾联的出句,但也并不全然如此,如上举杜甫诗,颔联也用;他的《登岳阳楼》首句“昔闻洞庭水”,也用这种格式。

不过,这句的首字“昔”可读平声,因为五言句“平平仄平仄”的第一个字,七言句“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第三个字,必须保持平声,不能变通为仄声。

4、仄仄仄平平

这种句型一般只是第一字变通,成为“平仄仄平平”。

例句随处可见,不再列举。

从以上句型平仄格式的变通平看,“二、四、六分明”也不完全准确。

上面的一式和二式,第四字的平仄都变了。

可以这样概括:

五言句第二个字必须分明,第四个字可以上述一、三有变例;七言句第二、四必须分明,第六个字有上述一、三两式变例。

拗救

(一)、仄平脚句型(五言:

平平仄仄平、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第1字、七言第3字必须用平声(此处1、3字不可不论)如用仄声既“拗”,前人谓之“孤平”(除韵脚外,仅一平声。

七言首字不论不计)这是诗家大忌。

如在该处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用一平声字作为补偿、补救,称为“孤平拗救”也叫本句自救。

如此处理仍属合乎律诗之规定。

孤平拗救的句子等于仄平脚句型的“变格”,其格式为(五言:

仄平平仄平、七言:

仄仄仄平平仄平);*在句型(五言:

仄仄平平仄、七言:

仄仄平平平仄仄)此句型第4字(或3、4字)用了仄声,拗救时可在对句(下句同一联的)利用“粘对”的形式进行拗救,叫对句相救。

但切记不可造成“四连仄”(利用规则第一字不拘平仄的说法);*在句型(五言:

仄仄平平仄、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该句型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用了仄声,称为“半拗”可救可不救。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拗救方式,基本属于变格句式,习练者可以初步了解一下,避免阅读古人诗词时对其格律产生误解。

详细举例如下:

*本句自救

1、五律句

(1)平平仄仄平句,一字拗、三字救,成为:

仄平平仄平,即前述二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