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456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docx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B、1879C、1798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    )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眨眼反射B.吮吸反射C.防御反射D.信号反射

10.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望梅止渴D.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A、谢切诺夫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B.客观现实C.人际关系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     )和(     )两种。

7.心理实验法包括(       )和(       )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和(    )。

10.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

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6、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7、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8、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10.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大脑可以单独产生心理活动。

11.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说明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

1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五、简答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3、“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第二章心理过程

一、名词解释

知觉感觉适应记忆表象思维创造想象想象发散思维

二、选择

1.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a.小b.高c.不变d.U形变化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a.联觉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

3.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这是()

a.联觉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

4.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是()

a.联觉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

5.用刀子沿着玻璃边擦出来的吱吱声,往往会使许多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

a.联觉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

6.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

7.单一的持续的强烈刺激使感受性()。

A.降低B.增强C.不变D.变化不明显

8.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

A.感觉适应B.感觉能力C.明适应D.暗适应

9.感知觉反映的是()。

A.经历过的事物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当前出现的事物D.今后一定会出现的事物

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错觉

A.时间B、运动C、大小D、方位

11、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13、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1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非常大B5——9C5——9个组块D所有信息

15、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E无意记忆F有意记忆

16、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17、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

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B150%C200%D200%以上

18、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9、感觉记忆的容量()。

A.所有信息B5——9C5——9个组块D非常小

20.识记内容主要是以()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话和图B.情感和事例C.表象和语词D.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

21.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

A.感知觉B.幻觉C.错觉D.后像

22.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来完成的。

A.延长记忆的时间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C.增加记忆的内容D.改变记忆的速度

23.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

A.情感记忆B.意义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

24.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

A.再认B.重现C.恢复D.保持

25.填图题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

A.识记B.重现C.保持D.再认

2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遗忘平缓D.基本不遗忘

27.“张冠李戴”主要是记忆的()太差造成的。

A.敏捷性B.准确性C.持久性D.准备性

28、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长时记忆B.感觉记忆C.情绪记忆D.短时记忆

29、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是一种()

a.辐合思维b.创造思维c.经验思维d.常规思维

30.运用以前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不需要更改的解决类似情景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常规思维b.经验思维c.创造思维d.辐合思维

31.三岁以前的幼儿的思维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经验思维

32.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无意想象

33.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头脑中出现北国风光的情景

b.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动物

c.毛泽东创作诗词《沁园春.雪》

d.我们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

34.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将思维分为()

a.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d.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35.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a.判断b.定势c.概念同化d.功能固着

36.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7.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

38.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A.再造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做梦

39.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

A.直观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创造思维

40.教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出发,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A.创造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

4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42.《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听到自己金榜题名,狂喜之下,竟然意识混乱,疯疯癫癫,这是()的表现。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43.下来不属于人类四种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B.厌恶C.悲哀D.愤怒

44.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

45.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

46.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

47.人在快乐或悲哀气氛的情境中,会产生快乐或悲哀感,这表明情绪和情感的特征具有()。

A.感染性B.情境性C.两极性D.移情性

48.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