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067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docx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01+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

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7大技巧

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然而学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哪怕是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命中率都很低,更有甚者,做选择题基本都不能肯定自己答案,有的人停留在答案基本靠猜的阶段。

而另外很多同学虽然书背熟了,但同样并不能拿高分,每年高考过后总有很多学生抱怨,说历史选择题很难下手。

所以要重视做历史选择题的训练,要在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在选择题中获得较好成绩;而要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

在必要的学科知识贮备的前提下,临场应试中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减少失分,提高得分率。

做选择题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一、从历史表象入手,解答“表明”类试题

“表明”类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2套或者3套试题)中,每年都有3-5道题,属于常考题型。

表明,指历史表象、历史史实,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地表示出来,学生容易把它和“说明”类、“反映”类相混淆。

解答这类试题,主要应抓住“表”这一关键字,实际上就是考查题干材料的表面现象是什么,不要往前或者往后推导。

一定要抓住材料说的是什么事情,不要去联想教材知识,不要给材料添枝加叶。

做错题的学生往往是没有仔细分析材料,而去联想材料之外的其他知识了,思考的多了反而做错,盯住题干材料少想点,就做对了。

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记住:

材料的表象是答案的唯一来源。

另外,要迎着材料叙述的正面去选择,一般不要从否定的角度去回答。

1.(2016·全国乙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题指导:

材料叙述的是外国商品已经大量输出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而洋货来到中国市场,是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表面现象是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没有讲关税问题、自然经济问题,也没讲中国开放的态度问题,所以其余三项错误。

答案:

C

2.(2015·全国卷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题指导:

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材料表面叙述的是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否定角度,错误。

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这个选项有添枝加叶之嫌,故D项错误。

答案:

C

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

关键信息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表象意思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材料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答案:

C

2.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苏格拉底的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表明反对处死自己,就是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故选B项。

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二、从历史阐释角度,解答“说明”类试题

“说明”类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2-3道题,属于常考题型,难度比“表明”类试题大一些。

“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另外还有阐释、分析之意。

解答此类试题的要诀,最关键的就是要分析材料、从题干材料中得出一个道理或认识,推导出一个结论。

由甲而得乙,不再是材料的表象。

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把材料信息放到其反映的时代背景下去思考,材料现象与得出的结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符合这种逻辑关系的选项才是正确的。

错误选项往往转移话题,偷换概念,不符合这种内在逻辑关系。

1.(2016·全国乙卷·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题指导:

材料表明在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君主立宪制尚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内阁制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故C项明显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这时国王拥有行政权是法律赋予的,议会不能制约,故A项错误。

答案:

B

2.(2014·全国卷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题指导:

由题干提供的历史情境可知手纺车、手织机由大量使用到被弃置屋隅,结合时间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变化,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A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体现妇女解放,而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B、C项不正确;家庭手工业至今依然存在,只不过不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D项不正确。

答案:

A

1.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

题干反映依据《十二铜表法》规定致使原告正当利益没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项正确;A、C项与史实不符,D项容易错误,原因在于是对题干材料的表象认识。

答案:

B

2.1787年,汉密尔顿说:

新宪法的支持者是“商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的商业”。

这说明1787年宪法(  )

A.增加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D.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各州职权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787年宪法支持者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并不是增加政府管理经济职能,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原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材料提及的是保障经济利益的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1787年宪法支持者是基于他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商业的政府,这符合资产阶级要求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1787年宪法对中央和各州职权的规定,故D项错误。

答案:

C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解答“反映”类试题

全国卷高考题中的设问词有很多“反映了”、“反映出”这样的字眼,这是比较难的一类题,每年的题量还很大,像2016年全国丙卷有5个题,加上乙卷和甲卷共10道题。

2017年全国卷Ⅱ达到了6个之多。

所以要重视对这类题的研究。

“反映”是反照,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因此,它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现象的说明。

这类题往往切入点很小,通过历史的细节考查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的东西。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透过此现象看到彼现象。

表面的能直接看到现象的东西绝不是体现、反映的东西。

考查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考查的方向一般是材料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目的和深层次的理论。

1.(2017·全国卷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解题指导:

据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可知,希腊诸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说明其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这些神话故事又发生在希腊人文思想产生之前的公元前9至前8世纪,属于传统文化,所以反映的是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6·全国乙卷·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题指导:

从题干中“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其背后的目的是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

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种现象背后分反映的是当时中共中央对革命道路的思考,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B项。

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

答案:

B

2.公元前415年春,雅典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远征西西里,最后作出决定,坚持继续任命极力反对远征的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位指挥之一。

在后来远征战事中,有渎神嫌疑的三位指挥官之一亚西比德被召回审讯。

三位指挥官观点各异,甚至对立,最终导致大约4万名士兵组成的这支远征军,全军覆没。

此事主要反映了(  )

A.民主对军事的影响弊大于利

B.直接民主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C.民众法庭对大会形成了监督

D.公民大会应该吸收士兵参政

解析:

材料仅体现出雅典远征西西里一次军事行为,不能反映出民主对军事的影响弊大于利,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坚持继续任命极力反对远征的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位指挥之一”可知,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决策容易出现失误,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众法庭监督的内容,故C项错误;公民大会由所有雅典公民组成,包括士兵,故D项错误。

答案:

B

四、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图画、表格类试题

图画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图画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

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画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般有人物图、文物图、艺术画、照片图、漫画、地图等类型。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是以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现象等数据为载体而设计的一种选择题。

数据表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考查学生形象分析、理解、判断历史现象变化的能力。

一般有表格、公式、统计图、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方面较多。

(1)漫画图类:

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是准确判定主题喻意。

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

(2)漫画之外的其他图表类:

一审图表反映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明确答题范围;二审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三审图表反映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四从表格类信息的纵、横两个方面去分析、比较。

最后要强调的是图表信息的每个方面都要重视,最关键信息往往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细心很重要。

1.(2017·全国卷Ⅰ·33)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法指导:

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A项错误,D项正确;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

答案:

D

2.(2015·全国卷Ⅰ·32)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解题指导:

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

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B项错误;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

答案:

C

1.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观察表中时间和城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数据的变化,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以得出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B项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开始,且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D项。

答案:

B

2.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解析:

注意读图分析,尽管从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外国资本一直占有很大份额,所以选B项;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在19世纪末,排除A项;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响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

答案:

B

五、深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解答历史名词类试题

历史概念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知识要素。

概念型选择题的类型有:

题干概念类(题干提供概念,选项提供阐释)、选项概念类(题干提供某种现象,选项提供概念)、隐形概念类(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解答时需要使用概念过渡)。

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特征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解答这类试题,关键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的界定历史名词和概念。

同时要密切联系教材基础知识去思考。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时空分析法:

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2)本质定性法:

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进行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

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就可以排除该选项。

(3)理论分析法: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和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解答。

1.(2017·全国卷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解题指导:

根据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正式选举会议”、“是权威机关”、“是法庭”可知国民公会掌握了国家的立法、司法等国家大权,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A项错误;法国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1793年颁布共和国宪法,实行激烈的民主政治,不是君主立宪,故B项错误;根据“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同时也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雨果小说对国民公会的描述,没有提到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5·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题指导:

根据材料可知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即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速度较快,不存在抑制之说,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且牛耕出现于春秋晚期,故C项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A

1.学者朱兆华认为:

“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

”“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判定“这种体制内的监督”的基本属性,据材料“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等信息可知,其属性涉及政党,据此可排除非政党表述的选项,故A、C、D项均排除。

结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2.金冲及在《毛泽东传》中写道:

“中国人从五四运动前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经过二十年的艰苦探索和曲折经历,才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独立自主地立起了‘新民主主义’这面旗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C.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分歧渐趋消除

D.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完全公有制经济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把不正确的选项排除。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A项错误;国共两党由于所代表的阶级不同,始终存在着分歧,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D项表述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而此处的“新”主要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故B项正确。

答案:

B

六、找准切入角度,解答“程度”、原因类试题

程度型选择题即通常所说的最佳选择题,就是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且表述最准确最完整,其它各项从切题上看也没有明显的错误,只是相比而言不够完整全面。

所以此类题的迷惑性较大,难度也较大。

程度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即历史阐释能力。

其特点有二,一是在题干中明确提出了程度性的要求,如包含有“最”“根本”“全面”“决定性”“直接”等词语。

二是题干同备选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一般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也有说明与被说明、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

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

(1)史论结合分析法。

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具体特征分析法。

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

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

1.(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