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277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儿童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是(   )。

A.杜德海姆

B.杜威

C.柯尔伯格

D.班杜拉

2.狭义的品德是指(   )。

A.思想品质

B.政治品质

C.法纪品质

D.道德品质

3.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等四种基本品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从其发展来说,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   )。

A.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B.政治品质→思想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C.法纪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D.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4.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   )。

A.封建社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B.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C.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D.市场经济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5.在下列各种社会因素中,对人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社会生活条件

B.社会精神文化

C.学校德育

D.家庭和邻里社区

6.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的主要特征是(   )。

A.两义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7.德育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首先是通过(   )。

A.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实现的

B.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政治领导人才实现的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实现的

D.影响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方向实现的

8.学校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是(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法纪教育

D.道德教育

9.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区别

B.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联系

C.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D.品德形成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

10.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11.影响德育方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具有根本性制约作用的是(   )。

A.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D.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12.德育组织形式是指(   )。

A.德育具体目标

B.德育具体内容

C.德育实施方法

D.德育实施途径

13.学生集体是一个学校的学生群体,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合,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   )。

A.学校集体

B.年级集体

C.班级集体

D.小组集体

14.在班集体中,作为集体成员行为标准的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集体舆论

C.优良的班风

D.班集体纪律

15.品德修养过程是个人主动地进行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陶练活动,提高自己品德水平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   )。

A.产生品德发展完善的需要和主动进行品德修养的动机

B.正确进行自我品德认识和评价

C.制订品德修养计划

D.自我品德行为实践和控制

16.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完整过程是(   )。

A.品德分析—检测—评定

B.品德评定—检测—分析

C.品德检测—分析—评定

D.品德分析—评定—检测

17.品德测评的直接目的是(   )。

A.测评德育目标的科学性,调整德育目标设置

B.诊断德育对象的品德状况,鉴别德育的实际效果

C.检测德育内容的科学性,调整德育内容设置

D.检测德育方法的科学性,改进德育方法选择

18.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是(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工作单位

19.“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句话用来说明德育工作者劳动的特点,就是指(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是(   )。

A.制订规章制度,实行约束性管理

B.制订规章制度,实行激励性管理

C.实行民主管理,一切决定来自师生讨论

D.实行民主管理,并与制度管理密切结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有什么特点?

22.简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

23.班级德育有哪些任务?

24.简述学生品德修养的作用。

25.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怎样贯彻这一德育原则?

27.如何理解德育有法而无定法?

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

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同时又选出了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他们都是罪恶累累。

他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不久,他就收到了来自不同环境的回信,其中有两封信给他的印象最深。

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

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小事:

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人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

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

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

“你们想要哪个?

”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

“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

“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夸奖我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此刻,我在这里给你写信,回忆母亲对我的影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妈妈分苹果的事。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里,对我们说:

“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

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为了得到最好的苹果,我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工作,力争比弟弟做得更好,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

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力争第一的人。

“信用会为你积蓄看不见的财富,时间越久,这笔财富就越加珍贵,而欺骗只会恶意透支你的财富。

”哈佛教授多洛雷斯克里格的话中深刻体现出两个不同故事的不同结局。

以上案例材料体现了家庭德育的什么特点?

应该如何做好家庭德育工作?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我国汉代《礼记》中的(   )。

A.《大学》篇   B.《中庸》篇

C.《礼运》篇   D.《乐记》篇

2.多种多样的德育的共同本质是(   )。

A.培养人的品德   B.培养人的能力

C.丰富人的个性   D.养成良好习惯

3.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使德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沟通起来,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国际社会联系起来,从中吸取营养,以使德育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使德育自身充满生机和活力,得到发展、提高和完善”,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众多特点中的(   )。

A.方向性   B.科学性

C.民主性   D.开放性

5.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对人的品德发展来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说明的是(   )。

A.环境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B.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C.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D.革命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6.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青年初期的主要特征是(   )。

A.两义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7.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首先表现为(   )。

A.控制社会意识的作用      B.传递社会意识的作用

C.优化、升华社会意识的作用   D.创造、发展社会意识的作用

8.中小学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是(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法纪教育       D.道德教育

9.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

10.下列关于德育原则、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相同的三个概念

B.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互不关联的三个概念

C.德育原则即德育原理,德育规律即德育科学规律

D.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有联系

11.通过事实、典型人物、情境等直观形象向学生进行说理、引导和感化的德育方法是指(   )。

A.语言说理法   B.形象感染法

C.实际训练法   D.品德评价法

12.学生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合,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   )。

A.学校集体       B.班级集体

C.小组集体       D.寝室集体

13.被称为班集体的“凝聚剂”的是(   )。

A.班干部   B.班集体舆论

C.班集体纪律   D.班集体活动

14.一个人要进行品德修养,必须具备进行品德修养所必需的一定的知识、经验、智力、品德等一般的条件,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   )。

A.知识和经验   B.知识和智力

C.知识和品德   D.自我品德评价能力和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15.下列关于品德测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对品德进行测评是不可能的

B.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是可以测评的,成年人的品德是不能测评的

C.成年人的品德是可以测评的,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是不能测评的

D.对品德测评是困难的,但是可能的

16.德育效果检测最主要、最经常的检测形式是(   )。

A.自查自测       B.他人查测

C.学生集体查测   D.学生相互查测

17.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途径是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   )。

A.制度德育       B.学科德育

C.网络德育       D.社会德育

18.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起(   )。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决定作用

19.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   )。

A.组织管理能力   B.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

C.语言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是(   )。

A.建立并实施规章制度      B.制订并实施激励性制度

C.制订并实施约束性制度   D.实行民主管理,并与制度管理密切结合起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及其主要内容。

22.什么是德育内容?

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内容的根据是什么?

23.什么是品德修养?

学生品德修养有何作用?

24.品德测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25.简述社会德育的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通过各科教学实施德育?

请以某一学科课程为例加以说明。

27.为什么说学校德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

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案例材料

某校初中学生李直(化名),是全校有名的“刺头”,几次因与人吵闹、打架而受纪律处分,上课时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习成绩一般。

但他有时也热心帮人,有一次见到有人骑摩托车摔伤了腿,他拦下一辆汽车,将受伤者送到医院。

他也很爱护动物,有一次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伤的小山鸡,他掏钱买了下来,精心护养了一个星期,又将康复了的小山鸡放归自然。

问题:

请运用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分析教师应如何看待、教育李直这样的学生。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

C.个体从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变化的过程

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

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

A.示范法                          B.讨论法

C.陶冶法                          D.讲解法

3.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品德修养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

B.品德修养主要用外烁的方法,德育主要通过内省的方法

C.德育的对象和品德修养的对象是一致的

D.品德修养和德育活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

4.把学生品德分为若干因素和项目,每个因素或项目分为若干等级并用评语来表示,这种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是(     )

A.评语定量法                      B.加权定量法

C.测试评分法                      D.评语定性法

5.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

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和政教处的管理者

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

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

6.“德育与社会发展不总是同步的”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德育与社会发展间没有必然联系

B.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

D.德育可能滞后于社会发展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     )

A.马卡连柯                        B.克鲁普斯卡娅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9.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任务的矛盾

D.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抓好日常班级管理                B.树立良好班风

C.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要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12.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

A.德育原则依据德育规律制定        B.德育原则决定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指导德育规律            D.德育原则就是德育规律

13.不属于学校德育管理原则的是(     )

A.方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专制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14.当受教育者通过受教修德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     )

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5.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

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B.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

C.惩罚服从水平、快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

D.相对的快乐主义水平、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

16.“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

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

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

17.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     )

A.德育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

B.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C.学校德育和课堂教学是同一过程

D.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班会,班会也属于教学活动

18.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做法欠妥的是(     )

A.积极寻找其闪光点,漠视其不足

B.积极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帮助后进生

C.热爱关心后进生,以爱感化他们

D.要从后进生学习成绩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19.学校德育区别于社会德育的显著特点是(     )

A.通过活动进行德育

B.通过生产劳动进行德育

C.通过共青团、少先队进行德育

D.通过教学进行德育

20.儿童品德发展呈现动荡性特征的时期是(     )

A.幼儿期(3岁—7岁)               B.童年期(6、7岁—11、12岁)

C.少年期(11、12岁—14、15岁)     D.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德育规律的涵义及特点。

22.班集体的德育作用。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特点。

24.社会德育的特点。

25.品德修养的涵义及作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联系实际说明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原则的涵义及贯彻要求。

27.试论述品德测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请结合有关德育原理,分析下列教育案例成功的原因。

陈强是个有名的“皮大王”,几乎每天不是打人就是骂人。

为了帮助他,班主任可谓动足了脑筋。

一次,恰逢学校组织“茶礼”活动,主题是“无我茶会”。

要求每个学生自带一套茶具,包括一个托盘、一只瓶子和四个杯子,瓶子里放有各人自备的茶水。

四人一组相互交换品尝,并要有礼貌地道声“谢谢”。

作为“特邀嘉宾”,刘老师故意坐在陈强旁边,等敬茶的音乐响起时,陈强就向刘老师敬茶了。

“刘老师,请喝一杯茶。

”刘老师微笑着说:

“谢谢,今天你真有礼貌。

”从未听过表扬的陈强先是一愣,然后红着脸低声说:

“不用谢。

”品完茶后,刘老师也双手敬茶给陈强:

“请喝一杯茶。

”陈强接过茶的手有点慌乱,但还是轻轻地说了声:

“谢谢。

”刘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说:

“不客气,你可以做得很好。

”并暗示其他同学和他敬茶。

第二天,刘老师经过操场,看到一群学生在玩捉迷藏,一个学生不小心撞到了陈强,恼怒的陈强举起拳头就要打下去,但是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收回了举起的手。

看到这个情景,刘老师欣慰地笑了……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

A.德育                              B.德育现象

C.德育规律                          D.德育一般问题

2.个人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是( )。

A.道德                              B.品德

C.社会意识                          D.社会规范

3.现代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具有( )。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开放性                            D.变革性

4.遗传素质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 )。

A.现实性                            B.可能性      

C.内在动力                          D.生理成熟性

5.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 )。

A.规格要求                          B.道德要求

C.政治要求                          D.实际水平

6.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

A.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B.提高道德认识

C.陶冶道德情感                      D.训练道德品行

7.对人的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生产方式

8.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称为( )。

A.形象感染法                       B.实际训练法

C.品德评价法                        D.语言说理法

9.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

A.阵地活动                          B.夏令营

C.社会公益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