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2895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大纲.docx

《《体育》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教学大纲.docx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编号:

062401总学时:

76(其中实训学时:

0)总学分:

5

一、课程定位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强健的体魄,为胜任职业岗位提供保证。

2、具有职业保健习惯,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⒈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了解体育内涵,培养终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文化,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⒉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2—3个项目的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⒊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身体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终身受益。

⒋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⒌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学习主要内容与教学模式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和我院运动场地、设备、器材和师资等实际情况,我院一年级开设普修课两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全年共64学时。

二年级开设体育专选课程一学期,每周1学时,共13周,13学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二年级的上学期选一个运动项目进行学习。

两年共76学时。

本课程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主要指理论课教学,实践主要指体育普修课和专选课。

教学内容

一年级

(一)理论课:

体育概述与体育理论知识

1.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意义

2.体育锻炼与体质评价

3.体育的功能及体育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4.科学锻炼身体方法与体育运动及身心健康

5.国内外体育动态

6.体育竞赛欣赏

(二)身体素质练习

1.跑的专门练习:

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后蹬腿跑、跨步跳

2.立定跳远、多级跳远、纵跳摸高、跳台阶

3.推掷实心球、杠铃蹲起和抓挺练习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三)身体素质测试

100米、立定跳远、15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四)常见运动项目

1.田径

(1)短跑:

蹲踞式起跑、途中跑、冲刺跑技术

(2)中长跑:

站立式起跑、弯道跑技术,变速跑、越野跑、定时跑

(3)原地推铅球和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方法

(4)挺身式跳远,背越式跳高

(5)接力跑技术

(6)选用内容:

跨栏跑,投掷标枪、铁饼

2.体操:

(1)队列练习:

集合解散、整齐、报数、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步伐。

(2)队行和方向变化

(3)徒手操、行进间徒手操、广播操、健美操

(4)技巧:

前滚翻(男、女)、鱼跃前滚翻(男)、侧手翻(男、女)、前手翻(男)、肩肘倒立(女)。

(5)支撑跳跃:

跳箱,蹲腾跃、分腿腾越(男),跳山羊(女)。

(6)单杠:

跳上成正撑(女),支撑后回环、后摆挺身下、慢翻上、支撑前翻下、后倒挂膝上(男)。

(7)双杠:

支撑摆动(男、女)、前摆下(男、女)、支撑摆动臂屈伸、后摆下、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分腿坐慢起肩倒立(男)。

(8)选用内容:

头手翻、前手翻(男),“桥”、燕式平衡(女)

3.篮球:

(1)篮球运动简介

(2)脚步动作:

急起、急停、转身、滑步、交叉步、顺步、侧身跑、后退跑。

(3)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体侧传接球、反弹传接球。

(4)投篮: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高手投篮、急停跳起投篮、行进间急停跳投。

(5)运球:

高运球低球、变向运球、转身运球。

(6)持球突破:

同侧步过人、异侧步过人。

(7)抢蓝板球:

抢占位置、单手、双手抢蓝板球。

(8)战术配合:

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挤过配合,半场“人盯人”攻防战术。

(9)教学比赛。

(10)选用教材:

区域联防

4、足球:

(1)足球运动简介

(2)踢球:

脚内侧踢球停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外侧踢球、(3)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脚背停球。

(4)头顶球:

原地前额正面顶球、跳起前额正面头顶球。

(5)运球:

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内侧运球、脚内侧运球。

(6)抢截球:

正面抢截球、侧面合理冲撞抢截球

(7)掷界外球:

原地掷界外球、助跑掷界外球

(8)比赛阵行:

“四四二”、“四五一”

(9)进攻战术:

个人战术、局部进攻战术、边路进攻、中路进攻。

(10)防守战术:

个人战术、局部防守战术、区域人盯人、混合防守。

(11)越位和反越位战术。

(12)教学比赛。

(13)选用教材:

胸部停球、守门员技术、战术阵型。

5、排球

(1)排球运动简介

(2)上手传球、下手垫球

(3)移动:

并步和滑步、交叉步、跨步

(4)上手发球、勾手发球

(5)基本战术:

阵容配备“中一二”“边一二”

(6)防守战术:

接发球战位阵形、单人拦网、

(7)教学比赛,规则简介

(8)选用教材:

正面扣球

6、武术:

(1)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2)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

(3)五步拳

(4)初级长拳第三路

(5)选用教材:

青年拳

7、乒乓球

(1)握拍方法

(2)发球与接发球

(3)推挡

(4)正手攻球与反手攻球

(5)弧旋球

(6)搓球

(7)削球

二年级(专选课)

(一)篮球专选

理论部分:

1、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2、篮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法、比赛编排。

实践部分:

1、篮球运动专项素质练习

2、基本技术:

脚步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突破、篮板球、抢断、等个人技术。

3、基本战术:

进攻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等。

防守区域联防,半场“人盯人”攻防战术等。

4、裁判临场实习

(二)排球专选

理论部分:

1、排球运动的发展和现状及技、战术发展趋势。

2、排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法。

实践部分:

1、排球运动专项素质练习。

2、基本技术:

移动、传球、垫球、上手发球、扣球、拦网

3、基本战术:

“中一二”进攻、“边跟进”和“心跟进”防守

4、裁判临场实习

(三)足球专选

理论部分:

1、足球运动简介及技、战术发展趋势

2、足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法。

实践部分:

1、足球运动专项素质练习。

2、基本技术:

踢球、停球、运球、头顶球、抢断、假动作、守门员技术。

3、基本战术:

个人战术、两三人战术、整体战术。

4、主裁判与巡边员临场实习

(四)羽毛球专选

理论部分:

1、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现状。

2、羽毛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法。

实践部分:

1、脚步移动和握拍方法,正手、反手发球

2、接发球技术。

3、击球与扣杀技术。

4、吊球技术。

5、打直线球与打斜线球技术。

6、反手扣球与平打技术。

7、单打、双打技术。

8、教学比赛。

(五)乒乓球专选

理论部分:

1、乒乓球的起源和发展及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影响。

2、乒乓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法。

实践部分:

1、握拍方法、基本姿势、平挡、近台推挡。

2、平击发球、发上旋长球、发下旋、侧旋球。

3、接发球、正手攻球。

4、对推、对攻、反手攻。

5、正反手削球

6、教学比赛。

(六)网球专选

理论部分:

1、网球运动的发展和现状。

2、网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法。

实践部分:

1、脚步移动和握拍方法

2、发球技术:

一般发球;大力发球;旋转发球

3、底线技术:

正手击球:

反手击球

4、挑高球

5、网前技术:

正手截击;反手截击;中路截击。

6、高压技术:

网前高压;后场高压;反弹高压

7、单打、双打战术。

8、教学比赛。

(七)健美操专选

理论部分:

1、健美操概述与发展方向。

2、健美操竞赛规则、裁判法。

实践部分:

1、基本姿势:

站立姿势手型、头颈姿态。

2、基本动作:

肢体练习、躯干练习。

3、基本步伐:

踏步、吸腿跳、开合跳、弓步跳、弹踢腿。

4、成套动作:

大众1-4级操

5、专项素质练习。

6、教学比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1)体育理论教学方法与手段

①多媒体教学法:

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解决了体育教学追求直观、生动、标准化的教学难题,如篮球、足球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现场技术动作分析,通过标准图像静、动态展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体验,从而达到了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为学生建立了运动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主健身能力。

②课堂教学法: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播更多、更广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健身能力的目的。

③作业法:

该方法面对所有必修课、选修课学生。

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每学期分3-4次向学生提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和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的健身锻炼实践采用书面作业或课上回答的形式解答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有效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2)体育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①区别对待方法:

该方法面对普修课与选修课学生。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按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分层次进行教学。

主要目的是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人人“吃饱”,人人受益的目的。

②小群体教学法:

让学生几人组合,进行同班的分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学生互帮、互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

③网络自主学习法:

该方法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通过网路建立教学健身辅导站,将电子教案,部分健身技能视屏教材和讲课录像上传到网站,学生根据大纲内容和个体需要,自主学习与自主健身实践。

该方法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达到了课内外一体化互动的教学效果。

   ④个别辅导法:

教学活动时,教师依据水平层次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促进他们运动健身技能的提高。

六、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具有高等院校教师资格证书

2、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

3、能独立完成课堂讲授,能正确示范技术动作,能有效组织学生技术练习。

4、具有较高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5、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体育教研教改能力。

七、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必须有健全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体系,如大纲、计划、内容、考试考核以及与教学有关的规章制度等。

具备教学所需的体育场地、器材等,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地需求。

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体育课按照国家要求是考试课程,应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决定》中有关体育课考试的规定。

体育课考试成绩的评定,应包括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两个方面。

要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每学期都要进行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均采用百分制评分。

(一)评分比例

各选项课考试成绩的构成的内容和评分比例可参照以下标准:

考试内容评分比例满分

学习态度10%10

考勤10%10

体育理论知识10%10

身体素质20%20

运动技术30%30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0%20

合计100%100

(一)考试

⒈大学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每学期均要进行考试,每学期一般控制在考2—3项为宜,考试既要有专项技术,也要有身体素质的内容。

⒉运动技术项目的考试,如第一次考试成绩达不到及格标准,允许在补考一次,达到及格标准时,体育课成绩最高只能按60分记分。

如仍不及格,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补考。

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每年必测项目,测试成绩列入体育课考试成绩。

⒋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应按国家有关学生学籍管理条理的规定执行,不予毕业。

⒌每学期缺课三分之一(包括请假、旷课、见习、迟到、早退等)者,体育课不予评定成绩,必须重修。

九、学习资源

1、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新编《体育与健康》.高华: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

新世纪《体育与健康教程》.王玉富: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体育与健康》.王玉富赵紫衡: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8

2、精品课程网站

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建立了学生自学平台,上传部分电子教案、网络教学视频和讲课录像,有效补充了课堂教学。

十、其他说明

1、本课程要求适用的专业:

本大纲内容适用城市水利专业一年级体育普修课和二年级体育专选课。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

体育课程是我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紧密配合,共同实现为国家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3、本课程的课业训练要求

一年级普修课任务与要求:

通过一学年的普修课程学习,初步了解和基本掌握开设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发展一般运动素质,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基本能力。

二年级选项课任务与要求:

通过一学年的选项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初步具备一定的战术意识和能力;掌握专项项目的比赛组织与裁判方法;能运用所学科学地锻炼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执笔:

教研室:

主任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