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27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docx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1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

【摘要】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会计信息舞弊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会计信息舞弊是指公司采取欺诈手段,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旨在获取财务利益的行为。

本文深入分析了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内部成因和外部成因。

分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行为的成因,有利于对症下药。

  【关键词】会计信息舞弊 民营企业 会计信息 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的GDP中,民营经济已占到1/3以上。

与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却不容乐观,会计信息舞弊也十分猖獗,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会计信息舞弊的手段也有由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化,从集中在期末的会计信息舞弊到连续、均衡、系统的舞弊,从舞弊金额较小到舞弊金额巨大,从真账假作到假账假作发展的趋势,这些潜在或正在发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进行综合治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会使今天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舞弊案在民营企业重演。

2004年1月8日新华网报道:

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显示,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现象,从对民营企业的检查情况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库、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的现象比较突出,被抽查的12户民营企业资产不实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亿元,利润不实亿元。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中出现的上述“三不实”,说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频繁被监管当局查处,也说明了问题之严重。

据报道,自1999年中国稀土获准在香港上市掀起了国内民企在港上市的热潮。

从2000年到2004年底,国内民企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远远超过国企与红筹企业。

然而,在港上市的部分内地民企却问题频发:

欧亚、超大、格林柯尔、华晨及中国稀土等都先后曝出丑闻;格林柯尔盈利能力被质疑;超大遭报章指其销售额与农地面积不符等。

频繁被查处的实质是民企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采取家族制,忽视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上市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没有很好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是家族式的管理,财务管理混乱,加上在香港上市需执行香港会计制度,所以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一直受到市场质疑。

对民营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只有8%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完全可信,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不完全可信。

  会计信息舞弊是指公司采取欺诈手段,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旨在获取财务利益的行为。

会计信息舞弊具体可以依据下列两个标准进行判断:

当事人是否有欺诈的主观愿望。

当事人是否可从中得到财务利益。

会计信息舞弊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问题。

因为会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始信息来源之一。

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舞弊一方面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给社会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成为一大公害;另一方面弱化了国家宏观监督调控的基础,造成了国家财富的巨额流失;第三方面也会使民营企业的信誉度降低而加大融资成本,最终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壮大,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

在资本市场,部分中国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所引发的诚信危机,无疑给民营企业登陆国际市场制造了羁绊。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作如下探讨。

  一、民营会计信息舞弊的内部成因

  1.纳税动机。

减少纳税是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会计信息舞弊最为重要的动因。

因为减少纳税对民营企业来讲是得到直接的实惠。

基于这一动机,民营企业纷纷进行会计信息舞弊,或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

许多民营企业的利润不实,绝大多数会计信息显示为“零利润”、象征性“利润”和账面亏损。

“缩水”的营业额和虚设成本,不仅偷逃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而且偷逃了巨额所得税。

非法的“第一桶金”使许多民营企业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资本高速膨胀。

一般来讲,企业在没有上市、融资、私募的情况下,通常是少计收入,晚确认收入,少体现利润,尽可能地少交税、晚交税,甚至偷逃税。

但当企业有上市融资的需求,就可能有虚增收入、资产、利润的行为。

会计信息舞弊的动机不同,手法也不相同。

  2.获取银行贷款或商业信用动机。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和管理的需要,一般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据此确定是否贷款及贷款额度。

良好的财务指标是获取贷款的必要条件。

供应商通常也会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以确定信用额度。

为了获取银行贷款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一些经营业绩不好、财务状况欠佳的民营企业往往会进行会计信息舞弊以达到改善财务指标的目的。

  3.谋求企业的政治形象和市场形象,寻找寻租空间。

谋求企业的政治形象和市场形象是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另一新动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呈多元化,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后,不仅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也开始注意无形资产的积累,注重荣誉观,追逐知名度,民营企业老板也开始谋求政治资本,因此就采用会计信息舞弊来掩饰自身的缺陷,夸大其优势,以改变人们的认识或取得某种优势,使企业在评比、升级、验收、检查、宣传、取得某种资质或信誉等过程中获得主动或有利位置,民营企业老板也获取一定的政治荣誉,走官商型道路以便于今后利用这些荣誉在向银行贷款、争取新项目、销售产品上寻找寻租空间。

  4.上市动机。

在我国,新股发行对财务指标有许多要求,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等等。

一些不够条件的民营企业看见人家股票上市也想尽早发行股票筹措资金,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多数是由家族办的小厂发展而来,财务运作和企业管理还很不规范,财务指标也很难达到上市的要求,上市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做到,但一些民营企业老板不愿意等待,于是搞评估、寻门道、虚构交易事项、编造或者伪造相关文件作假账,铤而走险地通过会计信息舞弊来达到符合上市资格的目的,从而快速包装上市。

特别是前几年一些国有企业搞包装上市成功给了民营企业以“示范”作用。

  5.冒险心理。

民营企业家多是敢为天下先、有胆有识、勇于创业的人,也是善于利用和破坏规则为我所用的人。

他们当中不乏不懂财经法纪或者无视财经法纪存在或者存有某种侥幸心理而弄虚作假的人。

监管不严客观上也助长了从业者的冒险心理。

突破财经法纪的制约在中外从来都是一个存在的现实,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机制刚刚建立,有些民营企业“超常规发展”,踩线的情况或者更为严重的违法情况时有发生。

当看到或听到一些企业通过会计信息舞弊掘到了“第一桶金”或上市成功,他们更是产生冒险心理。

  二、民营会计信息舞弊的外部成因

  1.政府管理部门观念错位。

长期以来受以GDP论英雄的影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维护地方形象,搞花架子,甚至于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舞弊。

根据以往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案经验,很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都有政府的影子,都得到当地政府的默认甚至支持。

一些民营企业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为了谋求一些政治资本,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指标也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信息舞弊,如此一来使会计信息舞弊成恶性循环之势。

 2.政府监管不严。

除税务部门有限的检查外,目前对民营企业的监管几成真空状态,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对民营企业发挥监督作用。

一方面所有制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缺乏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动力;二是地方政府都在招商引资,担心监督机制会不利于吸引投资;三是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府监督成本相对较高。

四是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在形成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由此而来,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必然会诱发会计信息舞弊。

  3.企业会计信息舞弊成本过低。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违规成本过低,也是会计信息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法》第212条规定:

“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法》第45条规定: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元、几百万甚至更大数目的偷税金额,区区数万甚至几千元的罚款显然不能对会计信息舞弊者构成任何威慑。

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律责任几乎近似于零。

许多公司上市前都存在过度“包装”现象,致使许多公司自上市起利润率逐年下降,但公司管理当局并不为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除非事后该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引起巨大的反应。

会计信息舞弊的成本很低,致使会计信息舞弊成本与会计信息舞弊收益严重不对称,使得民营企业产生了“博弈”的理由和冲动及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助长了会计信息舞弊。

  4.缺乏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

一是法律尚未明确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二是由于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比较严重,公司管理层为粉饰经营业绩,亦会刻意隐瞒一些问题和真相,加上时间限制和出于审计成本的考虑,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导致审计风险高、审计成本高,注册会计师很难保证执业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会计师事务所不太愿意审计。

这些均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舞弊。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着复杂的经济学根源。

我们不能因为肯定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而对他们确已存在的会计信息舞弊问题不去正视,或者不愿正视。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对民营企业已经出现负作用的“灵活机制”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盘肯定,要引导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分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舞弊行为的成因,有利于对症下药。

可以预见,通过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随着各项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既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又从根本上防治民营会计信息舞弊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