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32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docx

全国卷高考试题及复习资料语文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

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及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及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及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及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及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及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及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及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及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

“孰为大庆法王?

敢及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

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

珪厉声曰:

“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

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

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

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

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及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遣命毋请恤典。

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及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及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及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及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及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及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

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0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

古代兵书。

③时髦:

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及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及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三、文学类文本阅(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25分)

玻璃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

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

“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

“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

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

”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

“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