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074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管理学 总结.docx

安全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分类

安全定义: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安全管理定义: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分类:

按照主体和范围的大小:

宏观的安全管理微观的安全管理

按照对象不同:

狭义的安全管理广义的安全管理

2.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必考)(考点)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安全管理学就是以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保证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安全生存、安全生活、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则是在保证安全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达到安全所需的人、物、信息、环境、时间等要素进行科学有效地协调和配置。

(了解)

3.安全管理学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4.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了解)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

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等

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等

事故管理:

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与控制

5.安全管理学的特点:

(理解)

①系统性:

安全与管理具有的一个共同属性即系统性。

安全管理需要着眼于宏观,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考虑系统的目标和整体功能,统筹人、机、环境,因此具有系统性。

②决策性:

面对安全管理的种种复杂状况和多种方案选择,安全管理活动应建立在对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决策,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方案和对策。

③前瞻性:

安全管理活动对系统未来的变化应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预见性,要随着变化发展的新情况不断进行更新,要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思想、尝试新方法。

④交叉性:

安全管理学集成安全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兼具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双重特点,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

⑤实用性:

安全管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带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为安全管理实践活动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

6.研究安全管理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意义?

(重点)

答:

只要人类掌握科学的安全管理原理与方法,充分发展并利用安全管理学这一强有力的武器,社会严峻的安全形势就会得到极大改善,重大事故的发生将会得到遏止,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也必将基于更加坚固的基础之上,人民生活将更加平安、健康、快乐。

这是研究并推广安全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及意义所在。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①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念

(2)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3)标准化管理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

(6)主张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

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

(2)教育的必要性

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

③泰勒、法约尔的区别:

(重点)

④五大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④记住)

十四项管理原则:

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g.人员的报酬;h.集中;i.等级制度;j.秩序;k.公平;l.人员的稳定;

m.首创精神;n.人员的团结。

⑤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理论的核心: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概念)△(考点)

理想的特点:

A.明确的分工

B.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C.人员的任用

D.职业管理人员

E.遵守规则和纪律

F.组织中人员间的关系

2.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的霍桑实验(记)

(1)实验的四个阶段:

a.工厂照明实验;b.继电器装配实验;c.谈话研究;d.观察实验

(2)得出三条结论:

a.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3)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行为科学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各种学科互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三个行为:

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丛林”学派理念△(考点)

(1)管理过程学派:

主张按管理职能建立一个作为研究管理问题的概念框架。

创始人:

法约尔。

孔茨和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是代表作。

(2)社会合作学派:

代表人物:

巴纳德、怀特·贝克

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

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

(3)经验学派:

主张通过分析经验(通常是一些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主张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注重个人、注重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看成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5)群体行为学派:

研究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

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是梅奥和霍桑实验。

20世纪50年代阿吉里斯提出了“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

(6)权变理论学派:

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不局限于研究个别案例,提出个别解决方法,而是试图提出适应特定情况的管理组织方案和管理系统方案。

4.事故定义类别

定义: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类别:

一次事故二次事故未遂事故一般事故伤亡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

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

29:

300

5.事故的基本特征:

(需要稍微阐述)(可能简答)

(1)事故的因果性:

因果性是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的关联性。

事故是相互联系的各种原因的结果。

事故这一现象和其他现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在这一关系上看来是“因”的现象,在另一关系上却是“果”的现象,反之亦然。

(2)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偶然性:

从发生机率讲,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

事故的发生包含着偶然因素。

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洞悉现象的原因不相干。

必然性:

在人们生活、生产中,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

因此,事故具有必然性。

规律性:

事故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因其存在必然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可以找出近似规律。

(3)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潜伏性:

在生产活动中,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隐患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

再现性:

虽然完全相同的事件不会重复显现。

但是同类的或同种因果联系的事故则会重复发生。

可预测性:

事故是可以预测的。

人们基于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研究构思出预测模型,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预测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其防治措施。

6.PPTP24-27(了解)

7.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考点)

管理失误包括:

▲领导者在下述方面决策失误或没作决策:

▲安全技术人员在下述方面管理失误或疏忽:

方针政策行为

目标责任

规范权限范围

责任规则

职级指导

考核主动性

权限授予积极性

业务活动

8.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产生的。

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优缺点简单了解)

优点:

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置加以控制;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

不足之处:

由于意外转移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造成工业伤害的主要能量形式,尽管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却存在困难,尚有待于对机械能的分类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对机械能造成的伤害进行分类。

9.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1)威格里斯沃思模型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作用于操作者的感官,给操作者以“刺激”。

若操作者能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响应,事故就不会发生;反之,如果错误或不恰当地响应了一个刺激(人失误),就有可能出现危险。

威格里斯沃思模型

(2)瑟利模型

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

在危险出现阶段,

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

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适用于描述危险局面出现得较慢,如不及时改正则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

对于描述发展迅速的事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劳伦斯模型

针对金矿企业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对一般矿山企业和其他企业中比较复杂的事故情况也普遍适用。

劳伦斯模型适用于类似矿山生产的多人作业生产方式。

10.动态变化理论

(1)扰动起源事故理论

将事故看做由事件链中的扰动开始,以伤害或损害为结束的过程。

这种事故理论也叫做“P理论”。

图PPT39

(2)变化—失误理论

约翰逊认为:

事故是由意外的能量释放引起的,这种能量释放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或操作者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产生了计划错误或人为失误。

11.轨迹交叉论

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12.

安全管理学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包括: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责任原理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安全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遵循以下原则:

(5个原则全背)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安全管理系统不仅要受到系统自身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

(2)整分合原则

为了实现高效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

(3)弹性原则

在制定目标、计划、策略等方面,相适应地留有余地,有所准备,以增强组织系统的可靠性和管理对未来态势的应变能力

(4)反馈原则

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5)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②人本原理

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则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

人本原理的前提是:

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

遵循的原则有:

(1)动力原则

管理必须要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才能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对于管理系统,基本动力由三类,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

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预防原理

我国安全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v遵循的原则有: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3)3E原则

采取三种预防事故的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和法制对策(Enforcement)

(4)本质安全化原则

1误—安全(Fool-Proof)功能②故障—安全(Fail-Safe)功能

3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就是强制原理。

遵循原则:

v1)安全第一原则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v2)监督原则

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

⑤责任原理

责任原理是指管理工作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组织各级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责任。

第三章安全文化

1.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考点)

企业安全文化的子文化

安全理念是核心;安全行为是关键;安全环境是保障

2.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重点)

强化安全理念(学习、教育)──安全理念文化建设

规范安全行为(培训、管理)──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管理文化建设

营造安全环境(投入、保障)──安全环境文化建设

──安全物态文化建设

对应《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内容:

强化安全理念:

5安全培训与学习

规范安全行为:

2安全承诺、3安全管理、7安全行为激励、

8安全事务参与、9决策层行为、

10管理层行为、11员工层行为、

营造安全环境:

1基本特征、4安全环境、6安全信息传播

3.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模式了解)

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4.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观念文化的建设

5.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首先,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有影响和决定作用,安全文化的水平影响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安全文化的氛围和特征决定安全管理模式。

其次,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手段,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起着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

再次,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往安全文化思想写成果在现实形态中的体现。

最后,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理念及层次水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6.安全“三双手”:

A安全机器装备、工程等;B安全法规、制度等;C安全文化、习俗等(安全文化最重要的手)

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第四章安全管理方法

1.安全管理计划的涵义和作用

安全管理计划的涵义:

(1)安全生产活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需要在安全工作开始前就确定安全工作的目标;

(2)安全活动要求在进行活动前对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消耗方式做出相应的安排;

(3)企业安全活动是一种协作活动,必须事先按需要安排好人力资源,并把实现安全目标的行动相互协调起来;

(4)没有明确的安全管理计划,各种安全活动的进行就会出现混乱,活动结果的优劣也没有评价的标准。

安全管理计划的作用:

(1)安全管理计划将整个安全目标进行分解,计算并筹划人力、财力、物力,拟定实施步骤、方法,以及相应的策略、政策等。

安全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

(2)安全管理计划是安全工作中一切实施活动的纲领。

只有通过计划,才能使安全管理活动按时间、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安全工作的实施纲领

(3)安全管理计划工作能够通过统筹安排、经济核算,合理地利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使企业安全管理活动取得最佳的效益。

协调、合理利用一切资源

2.安全管理计划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

(1)目标

(2)措施

(3)步骤

形式:

按时间顺序划分:

长期、中期和短期安全管理计划

按计划层次划分:

高层、中层和基层安全管理计划

按计划形式和调节控制程度划分:

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特点:

a.强制性b.权威性c.行政性d.间接市场性

指导性计划特点:

a.约束性b.灵活性c.间接调节性

3.安全管理计划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概念和基本要求△(名词解释)

概念:

计划指标是指计划任务的具体化,是计划任务的数字表现。

一定的计划指标,通常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的,如煤炭企业年平均重伤人数、百万吨重伤率等。

基本要求:

计划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统一性、政策性以及相对稳定性的基本要求。

4.指标体系的分类

(1)①数量指标如企业的总产量、安全生产总投入等

②质量指标如企业的隐患整改率等

(2)①实物指标用实物计量单位来表现使用价值量的指标

②价值指标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表现安全投入及伤亡事故损失关系的指标

(3)①考核指标如企业的隐患整改率等

②核算指标如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金额等

(4)①指令性指标用指令下达的必须完成的安全生产指标

②指导性指标对企业安全工作只起指导作用,不带强制性

(5)①单项指标如某项工程的安全控制情况指标等

②综合指标反映安全管理计划任务综合情况的指标

5.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统筹兼顾原则(3)积极可靠原则

(4)留有余地原则(5)瞻前顾后原则(6)群众性原则

6.安全管理计划的检查与修订

(1)计划的检查是监督计划贯彻落实情况,推动计划顺利实施的需要;

(2)计划检查可以检验计划编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便修订和补充计划;

(3)计划的检查要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

从安全管理计划的下达开始,直到计划执行结束。

检查的方法:

①分项检查和综合检查;

②数量检查和质量检查;

③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④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抽样检查;

⑤统计报表检查;

⑥深入基层检查等

7.安全决策涵义:

安全决策:

名词:

指做出的安全决定,即安全决策的结果;

动词:

指作安全决定和选择,是一种活动过程。

安全决策:

就是决定安全对策;

安全决策涵义要点:

(1)是一个过程;

(2)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

(3)要付诸实施的;

(4)核心是选优;

(5)要考虑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

(6)科学安全决策和民主安全决策;

8.安全决策的分类

(1)按安全决策问题的性质来划分

①战略性安全决策②策略性安全决策

(2)按安全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来划分

①程序化安全决策②非程序化安全决策

(3)按安全决策问题的性质和条件不同划分

①确定型安全决策②风险性安全决策③非确定型安全决策

(4)按安全决策要求获得答案数目的多少或相互关系的情况来划分

①静态安全决策②动态安全决策

(5)按安全决策主体在系统中的地位进行分类

①高层安全决策②中层安全决策③基层安全决策

9.安全决策的特点:

(简述)

(1)指导性

(2)择优性(3)创造性(4)程序性(5)风险性

10.安全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

(1)安全决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

(2)安全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安全发展方向、轨道以及效率;

(3)安全决策是各级安全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4)安全决策贯穿了安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11.安全决策的步骤

 

12.决策与评价关系(区别)(重点)

决策与评价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

决策和综合评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组成要素,其方法和步骤大致相同。

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估测评价对象(客体)达到既定需求的过程。

它是根据既定的准则体系来测评客体的各种属性量值及其满足主体需求的效用(价值)。

决策是主体根据既定的准则考察客体什么情况下的最优效用(价值)。

决策往往是事前进行的选择,而系统评价大多在事后进行。

决策总是在多个备选方案中作抉择,而系统评价可以只对一个方案进行评判。

13.安全生产决策的基本方法

(1)头脑风暴法:

集中有关专家进行安全专题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

(2)集体磋商法:

一种让持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或组织进行正面交锋,展开辩论,比较出方案的优劣,最后找到一种合理方案的安全决策方法

(3)加权评分法:

把备选方案分成若干对应的项,然后进行逐项比较打分,通过加权评分找出备选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4)电子会议法:

利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手段改善集体安全决策的一种方法

 

安全决策方法

1、ABC分析法(考点)

“在社会现象中,少数事物(10-20%)对结果有80-90%的决定作用”,即“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

2、安全系统的控制特性(重点)

(1)安全系统具有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

(2)系统的随机性:

在安全控制中发生事故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一般都是无法确定的随机事件;

(3)系统的自组织性:

即在系统状态发生异常情况时,在没有外部指令情况下,管理机构和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能够审时度势按某种原则自行或联合有关子系统采取措施,以控制危险的能力。

3、安全系统的控制原则(重点)P75

4、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重点)

安全控制方法的分析程序

安全控制的基本策略

1建立本质安全型系统:

指系统的内在结构上具有不易发生事故,且能承受人为操作失误、部件失效的影响,在事故发生后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系统。

2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在现代各类职业事故中,人的因素占到70%~90%。

因此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策略。

第五章安全目标管理

1、安全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2、目标及其作用

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

导向、组织、激励、控制、计划作用

3、安全目标管理

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4、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重点):

(1)安全目标管理是重视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

*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管理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安全管理——命令指示型安全目标管理——信任指导型

(2)安全目标管理是系统的、动态的管理

如何实现系统的整体安全目标?

*要制定一个既先进又可行的整体安全目标,即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

*总目标要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制定各级、各部门直到每个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