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54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学考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学考章末检测Word版含答案

学考章末检测(第四章)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2017·温州十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影响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

A.地形    B.交通

C.水源D.气候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④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广耐旱品种的种植

⑤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②③④B.③⑤⑥

C.①④⑤D.①②③

1.C 2.C [第1题,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观察图中的河流可知,当地是内流区。

河流水和地下水是影响当地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原因。

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当地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源缺乏。

应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耐旱农作物品种,并采取防风固沙措施。

当地不宜大规模扩大耕地面积,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

]

下图为1951~2001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51~2001年,我国(  )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4.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3.D 4.A [第3题,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没有增温符号的分布,并且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增温为负值,因此说各地都增温不正确,选项A错误;增温幅度主要看黑点的大小,读图可知南方增温幅度小,北方增温幅度大,故选项B错误;求增温幅度最值要注意图例单位,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值等于所给图例对应数值除以10,可达0.08℃,故选项C错误;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等于所给图例数值乘以5(50年增加的幅度),可达4℃,故选项D正确。

第4题,先根据图例找出增温最大的几个地方,即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表现在图中是黑点最大的区域;然后由区域定位。

据图可知,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增温最快,而华东和华南地区增温较小,故选项A正确。

]

读下图,回答5~6题。

5.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 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 ④矿产分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②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③山谷中的道路应该避开陡坡

④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5.A 6.A [第5题,山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在多数情况下,为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成本,交通线路多是沿等高线修建的。

但交通线路的修建要受多种因素如长度、地质状况等的制约,不一定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而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多种方案,从中选取最优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建设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明显减小,而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第6题,公路建设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尽量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如沼泽、陡坡等,尽可能多联系居民点,以利于发展经济。

]

夏特古道沟通新疆天山南北,全长约120千米,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古隘道。

如今横穿支离破碎的冰川、冰缝及横渡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给徒步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完成下题。

7.历史上温暖期是该古道使用最多的时期,下列朝代中夏特古道使用最多的是(  )

A.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B.唐朝(618~907年)

C.宋朝(960~1279年)

D.明朝(1368~1644年)

B [丝绸之路开通于汉朝,据图分析汉朝以后的温暖期主要在618~907年,也就是唐朝时期。

]

下图是2009~2012年中国三个地区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8~9题。

8.造成三地风电装机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发电总量不断增加

B.能源结构改善调整

C.交通状况逐步好转

D.风力发电成本提高

9.a地区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四川盆地

B.能源供应紧张的长江三角洲

C.太阳辐射能丰富的青藏高原

D.地形坦荡无垠的内蒙古高原

8.B 9.D [第9题,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体现各地对清洁能源的重视,说明能源结构改变。

第9题,据图分析,a地风能资源丰富,四选项中内蒙古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

夏季风进退早晚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下图表示110°E~120°E区域内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

完成10~11题。

10.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

A.东北北部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南北部

11.下列年份,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是(  )

A.1955年B.1965年

C.1975年D.1995年

10.B 11.A [第10题,据图分析,夏季风在110°E~120°E区域内可到达北纬40°~45°左右,应为华北地区。

第11题,图中显示,1955年夏季风到达北方时间最早而且范围最北,故为A。

]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3.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

12.C 13.D [第12题,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地势西高东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以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山洪灾害多发。

第13题,我国江南丘陵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且降水较多、集中,因此暴雨型山洪灾害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

]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和绘制了一些地理资料,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下表为山区和平原地区修筑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表(20世纪90年代)。

地形

类型

土石方

(104m3)

桥梁

(延长米)

隧道

(延长米)

造价

(万元)

A

3~5

24

1200~1400

B

11~12

45

106

3400~4000

材料二 西藏地区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中,________(填字母,下同)为平原,________为山地。

________地形区修路的技术要求高。

________地形区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

(2)试述交通线路在A、B地区形态的差异。

(3)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解析】 材料一中表明在地形A中修筑同等级铁路的造价比B地形低,说明A为平原,B为山区;材料二中显示西藏地区的主要城镇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1)A B B B 

(2)A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线路的布局形态呈网状;而B地区为山地,地表崎岖,交通线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

(3)城镇主要分布在深切河谷地带。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地形和水源。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在孟加拉国近15万km2的国土中,有将近80%处于洪水泛滥的平原和由众多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上。

洪涝灾害对超过1亿人口的孟加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二 图1示意孟加拉国的河流及受洪水泛滥影响的地区,图2为达卡的气温和降水图。

图1        图2

(1)根据所给材料,从自然和人为的角度分析孟加拉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与孟加拉国相比,洪灾多发的原因还可能有(  )(双选)

A.季风气候B.中游河道特别弯曲

C.中下游围湖造田D.中下游地势低平

(3)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孟加拉国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多选)

A.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监测预报

B.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C.修建水库,建分洪区

D.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E.制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F.实行防洪保险

【解析】 理解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题,洪灾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地势、流域面积、河道特征等),又有人为原因(河流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淤积河道、湖泊等),但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需从洪灾发生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

(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自然原因:

①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③南北支流多,汇入干流的水量大;人为原因:

①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②人为的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相比之下,弯曲的河道、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别于孟加拉国洪水多发的原因。

第(3)题,洪涝灾害的防御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 

(1)该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分布集中;部分河流还有冰川融水补给;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流不畅;河流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排水不畅。

(2)BC (3)ABCDEF

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

答案是否定地!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

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

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

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

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

之后学习的带点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把重力场换成了电场,把物体换成了带电粒子。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