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699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docx

文言传记研读文选翻译改

刘邦传(选自《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高祖,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做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

他喜欢喝酒,喜好女色。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

“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县里押解一批民夫去骊山服役,途中不少人逃跑。

高祖想,这样下去,等到骊山人几乎要跑光,到了丰邑西面的湖泽之地,停下来喝酒,晚上高祖就把民夫全释放了。

高祖对他们说:

“各位都走吧,我也要逃走了。

”民夫中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愿意跟随高祖。

高祖带着醉意,抄小路通过这个湖泽区,派一个人走前面,此人回来报告说:

“前面有条大蛇拦住去路,我们回去吧。

”这时高祖醉意更浓,说:

“好汉走路,有什么好可怕的。

”于是他赶上前去,拔出剑来把蛇砍为两段,路就通了。

他又走了不远,酒性发作,倒下就睡着了。

赵国多次请求救援,楚怀王就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去救援赵国。

楚怀王任命沛公向西攻城略地,打入关中。

楚怀王与将领门约定,谁先攻进关中,就封为关中王。

沛公领兵西进,在昌邑与彭越相遇,共同攻打秦军,没有取胜,回军到栗县,遇到刚武候,夺取他的军队,把他率领的大约四千余人合并过来。

他与魏国的将领皇欣,申徒武蒲的军队联合攻打昌邑,昌邑没有攻下来。

他们向西前进时路过高阳,看守城门的郦食其说:

“经过这里的将领很多,我看沛公是个做大事的忠厚长者。

”于是他就来求见沛公。

沛公那时正坐在床上伸着两条腿,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

郦食其见了沛公没有下拜,只作了个长辑,说:

“阁下要推翻不得人心的秦朝,不应该这样不礼貌地接见长者。

”于是沛公站了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坐在上首。

郦食其劝沛公袭击陈留,夺取秦的粮仓。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

秦王嬴子婴坐着白色的马拉着的素色的车,脖子上系着丝带,捧着皇帝的印和符节,伏在枳道亭旁边,向沛公投降。

将领中有人主张杀掉秦王,沛公说:

“当初楚怀王派遣我,就是因为我能宽大容人;而且人家已经投降,又杀掉人家,这样不好。

”于是把秦王交给了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

沛公想在宫殿中休息,樊哙、张良谏言反对,于是(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把(咸阳宫室)秦国的财物珍宝封存在府库,带领军队回到了霸上。

沛公把各县的父老,豪杰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严刑苛法已经很久了,诽谤朝政的要灭族,相聚议论的要斩首。

我与诸侯们同受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者被封为关中王,现在我应该做关中王。

我与父老们约法三章:

杀人的判处死刑,伤人和抢劫的依法治罪。

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照常就业。

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并不是来侵害你们的,不要害怕!

我回军霸上等待各路诸侯的到来,制定大家遵守的纪律。

”于是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乡,邑,向大家广泛宣传。

秦地的百姓都很高兴,争着运牛羊酒食慰劳士兵。

沛公一再谦让不肯接受,说:

“我们仓库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再麻烦百姓了。

”百姓们更加高兴,恐怕沛公不做秦王。

项羽解围向东离去,汉王也想向西撤军,后来采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就进兵追击项羽,到达阳夏南面停止前进,与齐王韩信,建成候彭越定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

到达固陵后,韩信,彭越都不来会合。

楚军进攻汉军,汉军大败。

汉王回到营垒,深挖壕沟进行防守。

又用张良的计策,于是韩信,彭越都来会合了。

这时刘贾也进入楚地,围攻寿春。

汉王在固陵败绩,就派使者去召大司马周殷,让他出动九江的兵马去迎接黥布,周殷、黥布在进军中打下城父,屠杀了一番,就跟随刘贾和齐,梁的诸侯军在垓下会合。

汉王立武王黥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和诸侯军联合攻打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淮阴候韩信统领三十万大军独当正面,孔将军从左面进军,费将军从右面进军,皇帝跟在大家后面,袶候周勃,将军柴武跟在皇帝后面。

项羽的军队约有十万,淮阴候首先交锋,没有取胜,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枞兵夹击,楚军此时处于不利形势,淮阴候又乘势反攻,把楚军在垓下打得大败。

后来项羽和他的士兵听到汉军中的楚歌声,以为汉军占领了整个楚地,项羽就败退逃走,楚军溃不成军。

皇帝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席。

皇上说:

“各位彻候(官职名)、将领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

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呢?

”高起、王陵两人回答说:

“您对待别人傲慢轻侮,项羽对待别人仁爱尊重。

但是您派人攻占城池土地,投降或者被攻克的(土地),您就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天下人一同受益。

项羽妒贤嫉能,谋害有功劳的,猜疑贤能的人,别人战胜了也不赏赐人家功劳,下级攻占了土地也不和他分享,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皇上说:

“你们只知道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

在营帐里谋划决策,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发放粮饷,不断绝运输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军队,开战就一定能取胜,攻打就一定能打下,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得到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他,这就使他被我擒住的原因。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

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

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

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

“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

”让儿童们跟着学唱。

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

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

“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

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

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每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

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沛县父老坚决要高祖多留几日。

高祖说:

“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

”于是离开沛县。

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

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

 

孔子传(选自《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

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诞生。

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他字仲尼,姓孔。

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死了,埋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东部,因此孔子无法确知父亲的坟墓在何处,是母亲没有把父亲埋葬的地方告诉他。

孔子小时候做游戏,常常摆起各种祭器,学做祭祀的礼仪动作。

孔子的母亲死后,就把灵柩暂且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慎重没有马上埋葬。

陬邑人挽父的母亲把孔子父亲的葬地告诉了他,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同父亲葬在一起。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

他长大之后,曾经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他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蕃息。

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

过了不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最后又返回了鲁国。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

鲁国后来对他好了,所以他终于返回了鲁国。

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

“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

”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

告辞时,老子送别时对他们说:

“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

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

这几句话是:

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

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

”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这时孔子大概是三十岁了。

齐景公带着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

“从前秦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回答说:

“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

秦穆公亲自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一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

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

”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

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季桓子有个宠臣叫仲梁怀,与阳虎有怨仇。

阳虎想要驱逐仲梁怀,季氏家臣公山不狃(niǔ,扭)阻止了他。

这年秋天,仲梁怀更加骄横了,阳虎把他捉了起来。

季桓子对此很恼怒,阳虎就把季桓子也囚禁了起来,直到季桓认输订立了盟约才把他释放出来。

阳虎从此以后更加看不起季氏。

季氏办事也竟然凌驾于鲁君之上,鲁国出现了大臣专权的局面。

因此鲁国自大夫以下都不守礼分,超越职权违背了正道。

所以孔子不愿意再在鲁国做官了,退闲在家,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这些典籍,学生们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来自远方,无不虚心向孔子求教。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

他的弟子说:

“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

“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

”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

孔子参预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离开楚国的叶地回到蔡国。

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

长沮说:

“那个拉着马缰强的人是谁?

“子路回答说:

“是孔丘。

“长沮又问:

“是鲁国的孔丘吧?

“子路说:

“是的。

“长沮说:

“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

“桀溺又问子路:

“你是谁?

“子路说:

“我是仲由。

“桀溺说:

“你是孔丘的门徒吗?

“子路说:

“是的。

“桀溺说:

“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

”说完,他就继续不停地耕田。

子路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

“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

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

子路问他:

“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

“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

”他说完就拄着拐杖拔草去了。

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

“这是位隐士。

”他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楚国的狂人接舆有一天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

“凤凰呀,凤凰呀,你的美德为什么这么不景气?

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再赶得上,算了吧,算了吧!

现在从政的人都是很危险的啊!

”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但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跟他说上话。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的时候,他把重复的删掉了,选取中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的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感情的诗篇,所以说:

“《关睢》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

”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将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

先王的乐制度从此才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也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方面:

学问、言行、忠恕、信义。

为弟子订四条禁律:

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他认为应当特别谨慎处理的是:

斋戒、战争、疾病。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如果谈到,就与命运、仁德联系起来。

他教育弟子的时候,不到人家真正遇到困难,烦闷发急的时候,不去启发开导他。

他出一个道理,弟子不能触类旁通地推演出似的道理,他就不再重复讲述了。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逝世。

太史公说:

《诗》中有这样的话:

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

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推崇他为宗师。

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论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狄仁杰传(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四十》)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他还是小孩的时候,门人有人被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争着争辩对答,狄仁杰不停读书,没有放在心上,官吏责怪他,他回答说:

“我正在给书中的圣贤对话,哪有时间同你这个俗吏说话呢?

”他考取明经科,任职汴州参军。

(狄仁杰)被衙役诬陷,黜陟使阎立本召他来问询,对他的才能感到诧异,道歉说:

“孔子称道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你算是被埋没的人才了。

”阎立本举荐狄仁杰,他被授予并州法曹参军。

狄仁杰的父母在河阳,狄仁杰登上太行山,回头看故乡,看见白云之上有狐飞过,对身边的人说:

“我的父母就住在它的下面。

”他一边看,一边长久的感慨,云彩飘走了,他才离开。

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岁大而且有病,按规定他应该出使与外界不通的地方。

狄仁杰对他说:

“您能留下双亲在这里,远去千里之外,能不担忧吗?

”狄仁杰到了长史兰仁基那里请求代替他前往。

兰仁基赞叹他们的友谊,这时他正和司马李孝廉关系僵化,相互自责说:

“我们这些人能不稍稍有愧吗?

”于是两人的关系像当初一样,常常说:

“狄仁杰的品德,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罢了。

过了不久,狄仁杰升迁为大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积压的案件达一万七千人之多,被当时的人称颂为“平恕”。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由于用斧误砍昭陵的柏树,按律定罪应当免死,唐高宗却下诏书要杀他们。

仁杰上奏章申述他们不应当论死,高宗发脾气说:

“这是使我背不孝子孙的罪名,一定要杀。

”仁杰说:

“西汉有偷盗高庙玉环之事,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

‘假如盗取了长陵一把土,将如何按律加其罪?

’于是罪只杀一人。

陛下的法律悬挂在宫外阙门上,法律规定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

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杀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

”高宗的心里疙瘩解开了,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

过了几天,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

左司郎中王本立以为得宠而放纵自己,肆无忌惮,仁杰上奏弹劾,列其罪恶。

诏书下,意在宽宥。

仁杰说:

“朝廷如果借缺乏贤才而宽恕他们,那像本立这样的人倒不少。

陛下怜惜有罪的人,败坏了法律,将来怎么办呢?

我请求您先教训他,作为大臣们的警戒。

”王立本受到惩处。

因为这件事,朝廷纪纲肃然。

狄仁杰出使岐州时,有数百逃亡的士兵,抢劫过往行人财物,致路不畅通。

官府捕捉盗党并严加审讯,余党则四处作乱而又制止不住。

仁杰说:

“这是他们走投无路而成了祸患。

”于是公开说明自首的待遇。

凡捕捉到的告诉他们后就放了,使他们相互知晓。

结果,这些盗徒都来归案自首。

高宗赞叹仁杰权宜达变得当。

仁杰升迁为度支郎中。

高宗驾幸汾阳宫,仁杰为知顿使。

并州长史李冲玄路必经过妒女祠,民间传言盛服经过,会招致风雷交加为理由,征发数万士卒改修皇帝经过的驰道。

仁杰说:

“天子出行,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为什么要回避妒女呢?

”于是高宗制止了这次徭役。

高宗嘉奖仁杰说:

“真正的大丈夫啊!

”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安抚各戎部落,深得他们的欢心,宁州郡人立碑颂扬这件事。

狄仁杰调入朝廷,拜为冬官侍郎,任江南巡抚使出使。

吴、楚一带民间习俗,滥设祠堂。

仁杰下令禁止,毁掉祠堂一千七百余座,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的祠堂四座。

仁杰转调文昌右丞,出任豫州刺史。

当时越王的兵被打败,剩下党羽二千多人论罪当死。

仁杰收缴了他们的兵器,上密奏说:

“臣想有所陈奏,又似乎在替叛逆之人说理;不说,将连累陛下没有体恤之意,奏章写好了又毁掉了,我拿不定主意。

这些人都不是本意要作乱,而是被胁迫、连累成这样的。

”不久,诏令下,把他们全都被贬到边疆戍卫。

他们被押解出宁州时,父老乡亲迎接并安慰他们说:

“是狄仁杰让你们活着啊!

”因而,他们都相聚在碑下哭泣。

这些囚徒斋戒三日后才离开宁州,到了被流放的处所,又为狄仁杰立碑。

天授二年,狄仁杰以地官侍郎的身份,同时领风阁鸾台平章事。

武则天对他说:

“你在汝南有政绩,但也有诋毁你的人,要想知道他吗?

”狄仁杰辞谢说:

“陛下您认为是错的,臣一定改正错;认为我没有错,那就是臣的幸运。

诋毁之人是谁,我不愿意知道。

”武后赞叹他是一个忠厚的人。

当时太学生紧急求见,武则天听了他们的报告认为可以谒见。

狄仁杰说:

“人君只有生杀权柄不能借给他人,至于签署文书、上奏请见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去办理。

尚书省决断事务,左、右丞不管理拘捕;左、右丞相不判决囚犯,何况天子呢?

太学生们告见,这是丞、簿的职责,如果报告允许谒见,那些贵胄弟子多达数千人,得下多少诏令呢?

只要将明文规定告诉他们就行了。

”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

不久,狄仁杰任官纳言并兼任右肃政御史大夫。

突厥入侵赵、定等地,大肆杀人抢掠。

诏下,任命狄仁杰做河北道行军元帅,并授权他见机行事。

突厥杀尽所掠掳的男女达一万多人,由五回的路离开,狄仁杰猛追没有赶上。

后来他改任为河北安抚大使。

当时,百姓大都被突厥威胁被迫服从,当突厥兵已离开,又怕被杀就纷纷逃跑或隐藏。

武则天将要营造佛像大菩萨,计算花费要数百万,官府库存不够,就诏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钱相助。

仁杰规劝说:

“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

不损害百姓,还有什么可求的?

现在边境未得安宁,适宜于放宽征发镇守的徭役,省免不急需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是以此接济穷人,但误了农时,这是放弃根本。

况且,没有官府的帮助,按理难以办成这件事。

既消耗官府财物,又耗尽人力,如一方有灾难,那用什么去救济呢?

”武则天由于这个缘故,就中止了这次工役。

狄仁杰圣历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文昌右相,谥号为“文惠”。

《新唐书》称赞说:

武则天那时繁盛的唐朝已经逐渐衰败,她掌握生杀权柄,以武力制服天下来巩固自己的帝位。

狄仁杰蒙受质疑,但还是进献自己的忠诚,凭借自己的权力为江山社稷谋划,引荐张柬之等人,最后兴复唐朝,一时间功德超过了武则天,人们没有不知道他的。

王安石传(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

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不就终身不忘。

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

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

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

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郡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

后来任舒州通判。

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

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进阁职务,他不肯参加。

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

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

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以雄辩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议论,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

不久朝廷就将王安石调至集贤院任职。

在此之前,朝廷命王安石任试馆及集贤院校理等官职的文书一次次颁下,王安石(嫌官位卑下)一次次推辞;当时朝中的士大夫都认为王安石无意于积极入世与功名,都遗憾不能(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得以结识他。

朝廷每每想付与他好的官位时,还只是担心他会不会接受并赴任。

又过了一年,征召王安石任同修起居注一职,他竟推辞了很多天。

同修起居注衙门的的差吏抱着皇帝的诏书前去交给他,他竟拒不接受;差吏随即再请他接受,他却离开正厅躲到侧屋;差吏(只好)将诏书放在他正厅的桌子上离去,王安石又追出将诏书还给差吏;(王安石为此)还向朝廷写了八九封拒不接受这一官职的奏章。

(不得已最终)才就职。

然后又任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官,并掌管京中的刑事司法,从此(王安石身居高位)不再辞官了。

有位少年得到一只善斗的鹌鹑,朋友向他讨取,他不给,朋友仗着与少年平时关系亲昵就拿走了鹌鹑,少年追上去把朋友杀了。

开封府判决这位少年当处死刑,王安石反驳说:

“按照法律,公开的夺取、偷窃都是盗窃行为。

少年不肯把鹌鹑送给他,而他拿了就走,这是盗窃的行为。

少年追上去把他杀死,是追捕盗贼,虽然杀了人,也不应当加以追究。

”于是弹劾开封府审判机构将不该判刑的反而判了重刑,犯了错误。

开封府的官吏不服,皇帝把这件事交给审刑院、大理寺再审,审刑院、大理寺一致认为开封府的判决是正确的。

皇帝下诏免于追究王安石这次弹劾错误,他应当到􏶢门前谢罪。

王安石说:

“我没有罪。

”不肯谢罪。

御史全都上奏皇帝,皇帝置之不问。

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文字,王安石争辩说:

“确实如诏令所说,那么舍人就再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听任大臣为所欲为,这虽不是大臣为了私利而侵夺舍人职权,不过立法也不应该如此。

今天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守纪,而刚强的人则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我实在感到害怕。

”王安石的这些话侵犯了执政大臣,从此更加与执政大臣相抵触。

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加政事。

皇上对他说:

“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

”王安石回答说:

“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是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

”皇上问:

“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

”王安石说:

“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

”皇上认为很对。

于是设置三司制定新法,任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

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僚吕惠起草。

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派提举官四十多人,颁布推行。

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十件错事,皇上罢免了吕诲的官职,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官职。

韩琦上书反对新法,皇上想改变主意,听从韩琦的意见,王安石极力请求皇上放弃这种想法。

司马光在回答诏书中有“士大夫沸腾,百姓骚动”的话,王安石感到愤怒,抗书自辩,皇上设酒为他们劝各,(王安石)趁机给皇上讲朝廷内外大臣、文武百官勾结的情况。

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王安石于是就职治事,韩琦的主张得不到推行。

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的封号。

绍圣年间,赐谥为“文”,配享神宗庙庭。

徽宗崇宁三年,又配享文宣王庙,位次排在颜回、孟子之后,追封为舒王。

钦宗时,杨时有议论,皇帝下诏停止王安石在文宣王庙配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