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017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氧核糖参与DNA和ATP的组成

B.麦芽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还原性糖

C.有糖参与形成的糖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

D.肌糖原通过水解为葡萄糖直接补充人体降低的血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

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构成ATP的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

B、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体内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还原性糖,B错误;

C、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以此作为判断细胞膜内外的标志,C正确;

D、肝糖原通过水解为葡萄糖直接补充人体降低的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

DNA分子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RNA分子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

2.下列关于细胞中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核苷酸有8种

B.DNA和RNA合成时都需要解旋酶

C.DNA和RNA在细胞质中均有分布

D.DNA和RNA都可以贮存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遗传信息。

【详解】A、核酸有两种包括DNA和RNA,构成DNA的碱基有A、T、G、C,构成RNA的碱基有A、U、G、C,故碱基共5种,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核苷酸有8种,A正确;

B、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断开氢键,RNA合成时需要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功能),B错误;

C、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DNA在细胞质,DNA在细胞质转录产生RNA,C正确;

D、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B。

3.由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作为高效环保材料已经在化妆品、洗涤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结构示意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合成至少要经过7次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

B.该化合物的合成、分泌过程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C.该化合物需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该化合物中游离羧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文可知脂肽是由一条脂肪酸链和一条由7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组成的。

【详解】A、脂肽中有7个氨基酸形成七肽,含有6个肽键,故需要6次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A错误;

B、枯草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B错误;

C、鉴定蛋白质有无用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C错误;

D、该化合物游离的羧基位于多肽链的一端和R基中,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D正确。

故选D。

4.下图表示细胞中与水分子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甲、乙、丙

B.结构甲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葡萄糖和水

C.结构乙中H2O分解的部位是类囊体薄膜

D.结构丁上合成多肽链时生成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判断:

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丙为粗面型内质网。

【详解】A、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构成,甲为线粒体膜,乙为叶绿体膜,丙为粗面型内质网膜,A正确;

B、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均需酶的催化。

第一阶段:

细胞质的基质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的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B正确;

C、结构乙中H2O分解属于光反应过程,场所为类囊体薄膜,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生成的水分子数目等=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D错误。

故选D。

5.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两端的一段非编码DNA重复序列。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就会缩短一定长度,最终会导致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而端粒长度的维持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有利于保护正常基因序列

B.端粒酶可以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端粒酶以DNA序列为模板不断延长端粒DNA序列

D.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

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

2、端粒酶(或端粒体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蛋白酶,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化。

【详解】A、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位于染色体末端,如果丢掉一部分端粒酶可以再合成,故端粒中“TTAGGG”重复序列有利于保护正常基因序列,A正确;

BC、由图可知端粒酶由RNA组成,应该是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从而不断延长DNA序列,B正确,C错误;

D、恶性肿瘤细胞而是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的细胞,据题意可知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强,D正确。

故选C。

6.下表列出了部分实验的材料、研究内容和操作或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材料

探究内容

操作或结果

乳酸菌

细胞呼吸的方式

根据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判断乳酸菌的呼吸方式

菠菜叶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滤纸条上有四种不同颜色的色素带,其中最上面的色素带呈黄色

酵母菌

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先滴加适量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进行显微计数

鸡血细胞

DNA的粗提取

用2mol/LNaCl溶液溶解DNA,用95%的冷酒精析出DNA

 

A.ⅠB.ⅡC.ⅢD.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酵母菌计数方法:

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详解】Ⅰ、根据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可判断CO2产生的多少,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Ⅰ错误;

Ⅱ、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滤纸条上有四种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Ⅱ错误;

Ⅲ、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Ⅲ错误;

Ⅳ、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所以溶解DNA用2mol/L的NaCL溶液,DNA不溶于酒精(特别是95%冷却酒精),细胞中蛋白质可溶于酒精。

滤液与等体积的95%冷却酒精混合均匀,静置2~3分钟,析出的白色丝状物就是DNA,Ⅳ正确。

故选D。

【点睛】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7.下列有关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

B.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

C.四分体时期通过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是指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单独一条染色体不能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分子。

【详解】A、一条染色体复制后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仍然是一条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两条染色体,A错误;

B、姐妹染色单体是由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的,B正确;

C、四分体时期通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产生基因重组,C错误;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次二分裂后期以及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8.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不同提取物感染烟叶的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用不同提取物感染烟叶的实验进一步证明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

C、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通过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发生在该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转录终止时RNA从模板链上的终止密码子处脱离下来

C.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翻译时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呈互补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

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细胞质基因表达的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

B、转录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终止时RNA从模板链上的终止子处脱离下来,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B错误;

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C错误;

D、翻译时编码氨基酸的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呈互补的关系,D正确。

故选D。

【点睛】易错点:

根尖是白色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启动子、终止子位于DNA上,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

10.下列有关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增加了家养动物变异多样性

B.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C.植株形态和花色明显不同的两个种群一定属于不同物种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详解】A、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增加家养动物变异多样性,A正确;

B、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B错误;

C、如果植株形态和花色明显不同的两个种群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个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环境条件保持稳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交配方式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1.下列生理过程中,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胰液的分泌

B.溶菌酶对细菌的杀灭

C.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

D.垂体中生长激素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

【详解】A、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部(有导管)分泌到消化道,A错误;

B、溶菌酶对细菌的杀灭可发生在内环境,B正确;

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是在细胞内发生的,C错误;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不是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点睛】突破点:

凡是发生在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1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结构如图)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的合成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

B.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C.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

D.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必须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到细胞膜外如抗体、胰岛素等。

胞内蛋白是在细胞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详解】A、乙酰胆碱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结构蛋白,由游离核糖体合成,不需要高尔基体加工,A错误;

B、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结构,所以兴奋由神经到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

C、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C正确;

D、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是因为患者体内存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

A.能感受血浆中渗透压变化,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

B.能促进或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激素

C.能借助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控制躯体运动

D.能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调节汗腺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4)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渗透压的变化,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A正确;

B、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或抑制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B正确;

C、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能调节汗腺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14.图表示温室鱼—菜互生种植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巧妙设计,以水为媒,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的鱼—菜互生良性循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蔬菜种植可以为鱼类养殖提供净化水和氧气

B.鱼类的残饵、粪便等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作为蔬菜的营养成分

C.输入该系统太阳能的总量远远小于输出该系统的能量

D.该系统物质能够自给自足,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读题可知,“鱼菜共生”型农业模式是一种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详解】A、由图可知,水在蔬菜和鱼塘之间循环流动,蔬菜可以利用水体中的N、P等矿质元素,同时能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所以蔬菜种植可以为鱼类养殖提供净化水和氧气,A正确;

B、鱼类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可作为蔬菜的营养成分,B正确;

C、人类对该生态系统利用强度较大,要源源不断的满足人们对鱼、蔬菜等物质的需求,输入该系统太阳能的总量远远小于输出该系统的能量,C正确;

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故该生态系统不能自给自足,D错误。

故选D。

15.在进行野葛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几种生长素或其类似物(IAA,NAA和IBA)对不定根发生(根长和根数)的影响,获得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野葛的组织培养除了提供生长素外,还需要提供细胞分裂素等激素

B.对不定根数的影响,NAA在低浓度时效果更好而IAA在高浓度时效果更好

C.在0.4mg/L浓度条件下,相较于NAA,IBA诱导的不定根较长、数量较多

D.IAA、NAA和IBA对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培养过程为:

取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作为外植体,诱导进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成根、芽等器官,最后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诱导该过程的植物激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激素的重要功能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一般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分别诱导生根和生芽,A正确;

B、分析图表,对不定根数的影响,NAA在低浓度(0.3mg/L)时效果更好,超过此浓度,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IAA在0.1-0.6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加强,B正确;

C、在0.4mg/L浓度条件下,NAA诱导的不定根长4.4cm、数量为5.6条,IBA诱导的不定根长6.2cm、数量为7.0条,C正确;

D、分析图表,在0.1-0.6mg/L范围内,IAA对不定根数以及根长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NAA对不定根数以及根长的影响表现为两重性,IBA对不定根数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对根长的影响表现为两重性,D错误。

故选D。

16.组培苗在移栽前,一般需要炼苗,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下图是不同炼苗方式组合对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闭盖炼苗:

T1=3d,T2=6d,T3=12d

开盖炼苗:

t1=1d,t2=2d,t3=3d

不同炼苗方式组合(T+t)对白兰地

红枫移栽存活率的影响

A.炼苗初期应创设与室外环境相同的条件,促使组培苗适应环境

B.闭盖炼苗期间应控制的环境条件为:

无菌、无光,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C.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锻炼6d后,再开盖炼苗3d

D.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锻炼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把握关键信息“炼苗,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然后作答即可。

【详解】A、炼苗开始数天内,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炼苗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A错误;

B、组织培养期间需要无菌操作,长成幼苗后不需要无菌的环境条件了,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锻炼6d后,再开盖炼苗2d,C错误;

D、分析题图,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锻炼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D正确。

故选D。

17.某科研小组制备了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含菌种Bbai-1)来降解原油,下表表示不同pH和盐度对游离菌和固定化微球降解原油的影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固定化技术兼具吸附法和包埋法的优点

B.菌种Bbai-1经固定化后对环境的耐受性增强

C.与游离菌相比,固定化菌的降解原油能力提高

D.在pH=8、盐度=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包埋法固定细胞:

即将微生物细胞均匀的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

2、包埋时常用的载体包括:

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稀铣胺等。

【详解】A、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海藻酸钠是包埋细胞的原料,活性炭吸附性强,故该固定化技术兼具吸附法和包埋法的优点,A正确;

B、分析表格,随着PH、盐度的升高,同一条件下固定化菌的降解率均比游离菌降解率高,所以菌种Bbai-1经固定化后对环境的耐受性增强,B正确;

C、分析表格,随着PH、盐度的升高,同一条件下固定化菌的降解率均比游离菌降解率高,C正确;

D、在pH=8、盐度=3%时,固定化菌的降解率高,看不出接种量对降解率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18.研究小组利用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来探究某池塘中大肠杆菌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涂布操作:

1、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2、取少量菌夜(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3、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4、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详解】A、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A错误;

B、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底做好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B错误;

C、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选项中各菌落数符合要求,求平均值即可,C正确;

D、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判断有无杂菌污染,题目中空白对照组有5个菌落,说明在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应重新开展实验,D错误。

故选C。

19.制作葡萄酒时,在部分发酵液中加入果胶酶处理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酒制作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