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580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8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玻璃纤维行业

分析报告

目录

、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行业发展概况 7

1、玻纤产业现状 7

(1)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应用领域广泛 7

(2)需求持续增长,发展前景良好 8

(3)中国玻纤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9

2、行业竞争格局 1..1.

(1)国际竞争格局 11

(2)国内竞争格局 12

3、行业市场化程度 14

(1)国际玻纤行业市场化程度 14

(2)国内玻纤行业市场化程度 14

4、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14

(1)玻纤纱市场 15

(2)玻纤制品市场 15

(3)玻纤毡延伸制品市场 16

5、行业进入障碍 17

(1)技术壁垒 17

(2)资金壁垒 18

(3)政策壁垒 18

6、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9

(1)市场需求状况 19

①国际市场需求 19

②国内市场需求 20

(2)市场供给状况 23

(3)市场供求状况变动原因 24

7、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24

(1)2008年以前 24

(2)2008年行业利润增速放缓 24

(3)2009年行业利润水平呈逐步回暖趋势 26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7

1、有利因素 27

(1)产业前景向好 27

(2)产业政策支持 28

(3)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优势 30

2、不利因素 31

(1)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1

(2)行业内技术 31

(3)配套行业的发展水平 31

四、行业发展趋势及行业特性 32

1、行业发展趋势 32

(1)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整合速度加快 32

(2)应用领域多元化及产品多样化 32

2、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3

3、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33

4、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33

五、上下游行业情况 34

六、主要出口国的贸易政策对玻纤行业出口的影响 34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35

1、OC 35

2、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36

3、PPG 36

4、JOHNS-MANVILLE 36

5、AHLSTROM 36

6、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36

7、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37

8、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7

9、邢台金牛玻纤有限责任公司 37

10、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37

11、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 37

12、山东肥城三英纤维工业有限公司 38

13、常州中新天马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38

玻璃纤维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是一种以叶腊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钙石、硼镁石等主要矿物原料和硼酸、纯碱等化工原料生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耐腐蚀、隔热、阻燃、吸音、电绝缘等优异性能以及一定程度的功能可设计性,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二十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开始出现。

二十世纪50年代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工艺获得成功,实现了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启了玻璃纤维规模化、现代化大生产之路。

目前,国际上玻纤应用品种已达5,000多种,60,000多个规格用途,品种与规格以每年平均增长1,000-1,500种的速度迅猛发展。

作为复合材料用增强纤维的最重要基材,玻纤占据复合材料所用增强纤维的98%左右。

玻纤按产品用途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增强热固性塑料用玻纤增强材料、增强热塑性玻纤增强材料、增强沥青用玻纤增强材料及玻纤纺织材料,其中增强材料占70%-75%,玻纤纺织材料占25%-30%。

近几年玻纤热塑性增强材料发展迅猛,玻纤增强建材、短纤维及长纤维直接增强材料等新型产品成为玻纤行业发展的新亮点,玻纤应用已从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扩展到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目前,我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制造业主要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进行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原为国家发改委,现为工信部;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责为:

建立行业信息资料库,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情报和市场信息;制定行规、公约和行业道德规范,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和行业声誉、协调行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有关争议和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规划、经济技术政策和标准、经济立法等方面的建议;总结会员单位的先进经验、组织协作交流等。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责为:

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和立法等方面的建议;协调行业内的经济活动、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行业经济指标统计和调查研究工作,以及质量监督和评价工作;推动整个复合材料市场及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发展。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包括:

1、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

2、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

3、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公告第3号);

4、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2007年公告第6号);

5、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于2008年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

6、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编制的《玻璃纤维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玻璃纤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

二、行业发展概况

1、玻纤产业现状

(1)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应用领域广泛

全球玻纤产能与需求相互推动,需求推动产能扩张,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又促进新的需求。

据统计,全球玻纤2001-2007年供应复合增长率7%,中国2001-2007年供应复合增长率为20%左右。

目前,世界玻纤产业已形成从玻纤、玻纤制品到玻纤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其上游产业涉及采掘、化工、能源,下游产业涉及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及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

在玻纤产业链中,玻纤制品和玻纤复合材料处于后端。

玻纤制品由玻纤进行初级加工制成,主要包括各种玻纤织物(具体品种有方格布、网格布、电子布等)及玻纤无纺制品(主要为玻纤毡,具体品种系列有短切毡、湿法薄毡、连续毡、缝编毡、针刺毡等)。

玻纤复合材料由玻纤制品进行深加工制成,主要包括CCL(覆铜板)、绝缘材料、浸渍涂层制品、FRSP(热固性增强塑料制品)、FRTP(热塑性增强塑料制品)、增强建材(包括增强菱镁、水泥、石膏、硅酸钙等)及其他复合板材/片材(如公司创新产品玻纤复合隔板),其中浸渍涂层制品、增强建材、FRTP等复合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

玻纤行业产业链图示如下:

矿荷倚料

化工熄弭

•ii

'

I

——肢纤報將制品

撬歼无

下游产业

赃歼

射翔品

村料

I

电子电鴨I

玻纤产业

2曲电

CCL.绝a*m

購空諱天

琏蚪无箱

MA

肢歼壊枷无訪別阳

——艘璃歼堆纱生产

FRSP

FRTP

浸筒涂握

制品

力徑述材

熒件版*扑

片材

^―更舍材料創品

壽洋丁转

锲帝水TP||巧虫廂严丁秆

终端豆音林料制品

在玻纤产业链当中,满足特殊用途的高性能玻纤纱、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仅为少数几家玻纤企业所掌握,具备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和较强的抗经济周期性。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高端产品表现出色,粗纱、中低端短切毡、玻纤织物等普通产品价格在金融危机中均快速下跌,高端产品价格却始终坚挺。

(2)需求持续增长,发展前景良好

由于玻纤复合材料极强的替代性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

用。

2009年12月,美国权威市场调研机构 RESEARCHAND

MARKETS发布了《全球玻璃纤维市场2010-2015年:

供应、需求和机会分析报告》(“GlobalGlassFiberMarket2010015:

Supply,DemandandOpportunityAnalysis)”该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价值将突破84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玻纤的需求将大

幅增长;玻纤复合材料市场消费总量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强劲增长,年

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3%。

(3)中国玻纤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我国玻纤工业创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学习原苏联的坩埚拉丝工艺生产玻纤,生产技术条件较为落后,玻纤产量低;上世纪90年代,通过对国外先进池窑拉丝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我国玻纤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企业规模、产品产量以及工艺技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玻纤产业不仅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而且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升。

目前,我国中低端的玻纤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制造工艺技术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多种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如电子布、中低端短切毡等。

近年来我国玻纤行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应用领域,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

突出的表现是玻纤增强基材成为主导产品,无碱产品比例逐步提高,传统的无捻粗纱、方格布、短切毡质量迅速提高,而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出口主流产品。

一些新的增强基材,如湿法薄毡、玻纤针织物、缝编毡、多轴向织物和复合毡等,已能初步批量生产,但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玻纤生产装备在经历了开发T引进T国产化T提高的发展历程后,目前许多玻纤生产装备,如生产中低端玻纤纱、玻纤织物、玻纤毡等几大类产品的装备均已接近国际水平,且价格和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主要玻纤产品种类及生产工艺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玻纤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但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深加工和应用开发不足的问题。

国外玻纤应用规格已达60,000多种,国内尚不足10,000种,差距明显。

我国玻纤行业高端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设备水平较低,严重制约我国玻纤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玻纤企业能够生产高性能玻纤纱、高品质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企业较少。

高性能玻纤纱、高端玻纤深加工制品特别是一些高端玻纤毡及玻纤复合材料,长期以来依靠国外进口或合资、合作生产。

目前需要进口的玻纤产品主要有:

特种玻纤纱、优质缠绕用纱、大型风力发电叶片用玻纤基材、电子布用高要求玻纤织物、高性能的增强热塑性短切纤维、LFT用玻纤纱和连续毡等。

下表中的2008年至2010年我国玻纤进出口数据显示:

作为第一玻纤生产大国的中国每年仍然进口20多万吨玻纤纱和制品;进口玻纤纱价格是出口玻纤纱的2倍;进口玻纤制品价格是出口玻纤制品的2倍,是出口玻纤纱的5倍左右。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产玻纤纱和玻纤制品的质量相对较差、品种相对较少。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玻纤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延伸玻纤产业链进行玻纤制品深加工、不断开发出高性能的玻纤、玻纤制品

及玻纤复合材料是实现我国由玻纤大国向玻纤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玻纤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