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174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

玻璃纤维行业

分析报告

、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5

、行业发展概况7

1、玻纤产业现状7

(1)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应用领域广泛7

(2)需求持续增长,发展前景良好8

(3)中国玻纤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亟待调整9

2、行业竞争格局1..1.

(1)国际竞争格局11

(2)国内竞争格局12

3、行业市场化程度14

(1)国际玻纤行业市场化程度14

(2)国内玻纤行业市场化程度14

4、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14

(1)玻纤纱市场15

(2)玻纤制品市场15

(3)玻纤毡延伸制品市场16

5、行业进入障碍17

(1)技术壁垒17

(2)资金壁垒18

(3)政策壁垒18

6、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19

(1)市场需求状况19

①国际市场需求19

②国内市场需求20

(2)市场供给状况23

(3)市场供求状况变动原因24

7、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24

(1)2008年以前24

(2)2008年行业利润增速放缓24

(3)2009年行业利润水平呈逐步回暖趋势26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7

1、有利因素27

(1)产业前景向好27

(2)产业政策支持28

(3)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优势30

2、不利因素31

(1)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1

(2)行业内技术31

(3)配套行业的发展水平31

四、行业发展趋势及行业特性32

1、行业发展趋势32

(1)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整合速度加快32

(2)应用领域多元化及产品多样化32

2、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33

3、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33

4、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33

五、上下游行业情况34

六、主要出口国的贸易政策对玻纤行业出口的影响34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35

1、OC35

2、巨石集团有限公司36

3、PPG36

4、JOHNS-MANVILLE36

5、AHLSTROM36

6、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36

7、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37

8、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7

9、邢台金牛玻纤有限责任公司37

10、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37

11、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37

12、山东肥城三英纤维工业有限公司38

13、常州中新天马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38

玻璃纤维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是一种以叶腊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钙石、硼镁石等主要矿物原料和硼酸、纯碱等化工原料生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耐腐蚀、隔热、阻燃、吸音、电绝缘等优异性能以及一定程度的功能可设计性,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二十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开始出现。

二十世纪50年代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工艺获得成功,实现了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启了玻璃纤维规模化、现代化大生产之路。

目前,国际上玻纤应用品种已达5,000多种,60,000多个规格用途,品种与规格以每年平均增长1,000-1,500种的速度迅猛发展。

作为复合材料用增强纤维的最重要基材,玻纤占据复合材料所用增强纤维的98%左右。

玻纤按产品用途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增强热固性塑料用玻纤增强材料、增强热塑性玻纤增强材料、增强沥青用玻纤增强材料及玻纤纺织材料,其中增强材料占70%-75%,玻纤纺织材料占25%-30%。

近几年玻纤热塑性增强材料发展迅猛,玻纤增强建材、短纤维及长纤维直接增强材料等新型产品成为玻纤行业发展的新亮点,玻纤应用已从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扩展到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目前,我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制造业主要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进行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原为国家发改委,现为工信部;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责为:

建立行业信息资料库,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情报和市场信息;制定行规、公约和行业道德规范,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和行业声誉、协调行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有关争议和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规划、经济技术政策和标准、经济立法等方面的建议;总结会员单位的先进经验、组织协作交流等。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责为:

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和立法等方面的建议;协调行业内的经济活动、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行业经济指标统计和调查研究工作,以及质量监督和评价工作;推动整个复合材料市场及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发展。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包括:

1、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

2、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

3、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公告第3号);

4、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2007年公告第6号);

5、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于2008年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

6、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编制的《玻璃纤维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玻璃纤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

二、行业发展概况

1、玻纤产业现状

(1)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应用领域广泛

全球玻纤产能与需求相互推动,需求推动产能扩张,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又促进新的需求。

据统计,全球玻纤2001-2007年供应复合增长率7%,中国2001-2007年供应复合增长率为20%左右。

目前,世界玻纤产业已形成从玻纤、玻纤制品到玻纤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其上游产业涉及采掘、化工、能源,下游产业涉及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及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

在玻纤产业链中,玻纤制品和玻纤复合材料处于后端。

玻纤制品由玻纤进行初级加工制成,主要包括各种玻纤织物(具体品种有方格布、网格布、电子布等)及玻纤无纺制品(主要为玻纤毡,具体品种系列有短切毡、湿法薄毡、连续毡、缝编毡、针刺毡等)。

玻纤复合材料由玻纤制品进行深加工制成,主要包括CCL(覆铜板)、绝缘材料、浸渍涂层制品、FRSP(热固性增强塑料制品)、FRTP(热塑性增强塑料制品)、增强建材(包括增强菱镁、水泥、石膏、硅酸钙等)及其他复合板材/片材(如公司创新产品玻纤复合隔板),其中浸渍涂层制品、增强建材、FRTP等复合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

玻纤行业产业链图示如下:

矿荷倚料

化工熄弭

•ii

'

I

下游产业

赃歼

射翔品

村料

I

电子电鴨I

玻纤产业

2曲电

CCL.绝a*m

購空諱天

琏蚪无箱

MA

FRSP

FRTP

浸筒涂握

制品

力徑述材

熒件版*扑

片材

壽洋丁转

锲帝水TP||巧虫廂严丁秆

终端豆音林料制品

在玻纤产业链当中,满足特殊用途的高性能玻纤纱、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仅为少数几家玻纤企业所掌握,具备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和较强的抗经济周期性。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高端产品表现出色,粗纱、中低端短切毡、玻纤织物等普通产品价格在金融危机中均快速下跌,高端产品价格却始终坚挺。

(2)需求持续增长,发展前景良好

由于玻纤复合材料极强的替代性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

用。

2009年12月,美国权威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AND

MARKETS发布了《全球玻璃纤维市场2010-2015年:

供应、需求和机会分析报告》(“GlobalGlassFiberMarket2010015:

Supply,DemandandOpportunityAnalysis)”该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价值将突破84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玻纤的需求将大

幅增长;玻纤复合材料市场消费总量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强劲增长,年

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3%。

(3)中国玻纤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我国玻纤工业创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学习原苏联的坩埚拉丝工艺生产玻纤,生产技术条件较为落后,玻纤产量低;上世纪90年代,通过对国外先进池窑拉丝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我国玻纤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企业规模、产品产量以及工艺技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玻纤产业不仅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而且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升。

目前,我国中低端的玻纤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制造工艺技术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多种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如电子布、中低端短切毡等。

近年来我国玻纤行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应用领域,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

突出的表现是玻纤增强基材成为主导产品,无碱产品比例逐步提高,传统的无捻粗纱、方格布、短切毡质量迅速提高,而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出口主流产品。

一些新的增强基材,如湿法薄毡、玻纤针织物、缝编毡、多轴向织物和复合毡等,已能初步批量生产,但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玻纤生产装备在经历了开发T引进T国产化T提高的发展历程后,目前许多玻纤生产装备,如生产中低端玻纤纱、玻纤织物、玻纤毡等几大类产品的装备均已接近国际水平,且价格和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主要玻纤产品种类及生产工艺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玻纤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但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深加工和应用开发不足的问题。

国外玻纤应用规格已达60,000多种,国内尚不足10,000种,差距明显。

我国玻纤行业高端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设备水平较低,严重制约我国玻纤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玻纤企业能够生产高性能玻纤纱、高品质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企业较少。

高性能玻纤纱、高端玻纤深加工制品特别是一些高端玻纤毡及玻纤复合材料,长期以来依靠国外进口或合资、合作生产。

目前需要进口的玻纤产品主要有:

特种玻纤纱、优质缠绕用纱、大型风力发电叶片用玻纤基材、电子布用高要求玻纤织物、高性能的增强热塑性短切纤维、LFT用玻纤纱和连续毡等。

下表中的2008年至2010年我国玻纤进出口数据显示:

作为第一玻纤生产大国的中国每年仍然进口20多万吨玻纤纱和制品;进口玻纤纱价格是出口玻纤纱的2倍;进口玻纤制品价格是出口玻纤制品的2倍,是出口玻纤纱的5倍左右。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产玻纤纱和玻纤制品的质量相对较差、品种相对较少。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玻纤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延伸玻纤产业链进行玻纤制品深加工、不断开发出高性能的玻纤、玻纤制品

及玻纤复合材料是实现我国由玻纤大国向玻纤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玻纤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年度

产品

进口

出口

数量

(吨)

金额(万美元〉

平均单价

(美元/吨〉

%*

(吨)

金额

(万美元)

平均单价

{美元■吨)

200B年

玻纤纱

6E,4B0

13,98541

2,042.26

690,521

78,753.7®

1,14050

玻纤制品

141,59<5

62,673B3

4,426,24

517,378

10736672

2:

075,21

2009年

玻纤纱

59,462

103^-09

1J4J.82

474,807

42,262.71

890.10

玻纤制品

131,932

52,372.91

3,969.69

501.904

87,542.59

1,744.21

2010年

玻纤纱

13BnO6O

22,438.10

1,625.25

715,483

71.550.75

1,000.03

玻纤制品

118J42

69,971.67

5,892.73

494,283

105,033.95

2J25J08

资划■来涯;

(1)醱近三年国内外玻矯纤维行业运行分析》述玻纤简讯肌2010年第2期)

(2)中国玻塢纤堆工业协金化闻9年玻幷行业经济运柠惜况及未耗发展疑势{一)緘2010年3月二日、更材在fH***■frponline.com.cn}

(3)海关誹合僅息网(http:

//www,haiguan,info)

2、行业竞争格局

(1)国际竞争格局

随着中国玻纤企业的崛起,目前玻纤行业竞争格局已从原先OC、PPG、圣戈班等跨国公司寡头垄断转为美国、欧洲、亚洲三足鼎立的竞争共存局面,行业区域集中度有所下降。

2008年,全球玻纤产量分布如下图:

植丁美协

玻纤产业链中,玻纤生产及供应市场还处于寡头垄断格局。

目前,0C、巨石集团、重庆国际、PPG、泰山玻纤、Johns-Manville公司等前六大企业仍占据全球70%以上的玻纤产能。

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由于应用领域广泛,品种规格多样,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企业数量很多,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产品,形成充分竞争格局。

目前,玻纤制品及复合材料领域的大型生产企业有OC、PPG、

Johns-Manville及芬兰Ahlstrom。

中国玻纤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1-2008年间,国内玻纤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近30%,而同期世界玻纤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左右。

中国企业的累积市场份额在2002至2008年间增加了23个百分点,2008年达到36%,中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纤生产国。

2008年,巨石集团玻纤产能超过90万吨,跻身世界前三甲,打破了过去由0C公司、圣戈班公司及PPG垄断世界玻纤市场的传统竞争格局。

近年来,国外玻纤巨头也加速整合,2007年OC公司收购圣戈班公司复合材料业务并组建年生产能力超过130万吨的OCV。

据JEC预测:

到2013年,全球复合材料总产量有望从2008年的860万吨(600亿欧元)增加至1,000万吨(800-850亿欧元),同时,主要产地将从北美和欧洲大幅转移至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份额将从18%增加至23%。

近几年,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玻纤需求增长迅速,成为跨国公司及中国玻纤企业竞争的新兴市场。

(2)国内竞争格局

我国玻纤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我国玻纤及其制品生产、出口规模均已占据世界第一,并在浙江、江苏、山东、重庆等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行业集中度高。

我国玻纤行业竞争格局与世界竞争格局

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玻纤纱生产及供应处于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竞争局面。

池窑产量高度集中,且占玻纤行业总量的绝大部分比重。

2008年,我国玻纤总产量211万吨,同比增长31.88%。

其中池窑产量174万吨,同比增长50%,池窑产量占总量比例为82.46%。

巨石集团、重庆国际、泰山玻纤三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2009年

全国玻纤累计产量205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4个百分点,池窑产量165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17个百分点,池窑产量占总量比例为80.49%。

巨石集团、重庆国际、泰山玻纤三家企业实际产能占全国总产能72.51%。

2009年我国池窑实际产能分布如下图所示:

■巨廿集团■鱼庆国际□泰山玻纤□昆山PFG■广州忠信■河北金牛■四川威陂□中材金品■苏州件庠■杭州圣戈班□长解股份□山东址丿西人牛京圣戈妊■匕海宏联■九鼎新和■珠海富华□邯瞬长颯

在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领域,国内生产厂家众多,在产品细分市场竞争充分。

与世界竞争格局不同的是,国内玻纤企业在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产品领域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大型池窑企业在制品深加工领域优势地位不明显,能生产特色、高端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企业较少。

与发达国家玻纤下游产业发展相对成熟、集中度高相比,国内玻纤应用领域开发不足,玻纤企业普遍不愿承担高昂的市场开发成本;金融危机前,世界玻纤需求猛增致玻纤纱利润较高,玻纤企业延伸产业链进行制品深加工动力不足。

3、行业市场化程度

(1)国际玻纤行业市场化程度

世界玻纤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玻纤企业在各自产品市场上充分竞争。

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带来行业资本、技术、人员等资源要素的迅速流动。

由于中国玻纤企业具有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与资源优势,近年来世界主要玻纤生产国美国、法国、日本等都逐步减少本土的玻纤产能扩张步伐,产能扩张向中国转移。

近年来,OC、PPG

等公司均已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

(2)国内玻纤行业市场化程度

中国玻纤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充分竞争,凭产品及技术优势占据有利地位。

金融危机下,以大规模池窑拉丝为主的国有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遭遇亏损,而拥有特色制品深加工的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仍保持盈利。

(资料来源: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2009年1-10月玻纤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4、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玻纤企业有200多家,其中池窑拉丝企业20家,玻纤深加工制品企业100多家。

(1)玻纤纱市场

巨石集团、重庆国际、泰山玻纤以其巨大的池窑产量成为玻纤纱生产企业代表。

2009年,巨石集团、重庆国际、泰山玻纤三家企业池窑产能占全国池窑总产能的72.51%。

(2)玻纤制品市场

玻纤制品由玻纤进行初级加工制成,主要包括各种玻纤织物(具体品种有方格布、网格布、电子布等)及玻纤无纺制品(主要为玻纤毡,具体品种系列有短切毡、湿法薄毡、连续毡、缝编毡、针刺毡等)玻纤制品生产企业较多,产品以中低端的玻纤织物及玻纤无纺制品为主,少数企业具有各自特色的高端制品生产能力。

短切毡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玻纤无纺制品之一,生产厂家众多,代表企业有本公司、巨石集团、重庆国际、泰山玻纤、河北金牛等,这些企业占据国内短切毡5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9年短切毡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占

有率如下:

生产命非

市场占有率

生产企业

市场占有率

巨石集团

20%

山东三英

8%

泰山玻纤

18%

河北金牛

8%

长海般份

13%

中材金晶

5%

重庆国际

8%

常州天马

4%

国内中低档次的短切毡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对跨国公司形成了有力挑战。

但轻质薄型、高强度的特种短切毡,因其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除长海股份与山东三英等少数几家能生产外,国际市场仍主要为OC、PPG等跨国公司占据。

湿法薄毡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迅速的玻纤无纺制品,目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主要生产企业有本公司、泰山玻纤、中材金晶、常州中新天马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天马”、陕西华特玻纤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华特”、江苏嘉福玻纤制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江苏嘉福”、常州经纬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经纬”等,上述几家企业占据国内98%左右的市场份额。

2009年湿法薄毡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如下:

公司

市场占有率

公司

市场占有率

中材金晶

25%

常州经纬

11%

长海股份

21%

泰山玻纤

10%

中新天马

19%

江苏嘉福

3%

陕西华特

11%

数据来遞:

江苏雷硅酸盐学会玻靖纤维玻瞩钢专业委员会忒中国玻璃纤维无蜗制品行业调查研究报告$・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20094度中国琥璃纤维抒业讽查研究报告》}

国内湿法薄毡产量所占玻纤行业总量比重较小(不到3%),且应

用领域仅限于玻璃钢表面增强材料及覆铜板基材;美国湿法薄毡占玻纤市场总量的1/3以上,大部分用于建筑防水材料,近年来又实现了在增强石膏板上的应用。

OC、Johns-Manville均具备年产10亿平米的大型湿法薄毡生产线。

国内湿法薄毡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其产品幅宽及生产速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生产效率低,成本也居高不下。

随着生产工艺及装备水平的提高,湿法薄毡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玻纤毡延伸制品市场

玻纤复合隔板属玻纤毡制品的延伸产品,目前国内仅有本公司、常州市久联蓄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久联”、山东瑞宇蓄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瑞宇”、风帆股份、重庆长江蓄电池隔板厂(以下简称重庆长江”、重庆联环蓄电池隔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联环”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其市场占有率超过95%。

复合隔板主要用于启动型汽车、摩托车蓄电池。

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2009年复合隔板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如下:

公司

市场占有率

公司

市场占有率

长海股份

27%

童庆联坏

10%

风帆股份

23%

曲东瑞宇

7%

常州久联

21%

童庆长江

7%

数据来源:

江苏甫眩酸盐学会坡谕纤维玻墻報专业委员会i(中圏玻璃纤维尢站制品行业调查研窕报告》*中團玳璃纤维工业协会《2009年度中国披璃纤维行业调査研究报告》

国内玻纤制品应用领域开发不足,除用作传统的FRSP、FRTP、

CCL等增强基材外,其它玻纤织物及玻纤毡延伸制品规模较小。

5、行业进入障碍

(1)技术壁垒

玻纤行业是一个集玻璃熔制及成型、机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工、化工、纺织、自动控制等工业技术以及流体力学理论、界面科学、晶体成核、结晶理论、聚合物理论等研究成果于一体的独立工业体系,是现代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从玻纤生产技术来看:

玻纤原本用于军工产品,改革开放初期,欧美等发达国家严禁向我国出口玻纤生产技术。

我国通过自主研发,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玻纤池窑拉丝生产技术。

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的世界最先进的纯氧燃烧工艺技术目前仅为长海股份等少数几家玻纤生产企业所掌握。

从玻纤制品及复合材料技术来看:

我国在该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加之玻纤制品及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技术专用性很强,若要实现高品质、高档次产品的生产,要求企业具备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各环节综合配套,才能实现对特定的玻纤种类设计特定的生产工艺和配备特定的生产设备,因此进入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领域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实现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规模生产要求企业投资中、大型机组;而高端玻纤制品对玻纤原丝性能的要求较高,企业要实现高端玻纤制品的规模化生产,需要配套相应的池窑拉丝生产线来实现高质量原丝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