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182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

文综合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大题共35道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

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土地公有,所以沟洫阡陌等,都井井有条。

后世则不然,土地变为私有,寸寸割裂,凡水旱蓄池等事,总是要费掉一部分土地的,这就造成了公益和私益的冲突不断。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经济导致农民收入锐减

B.土地公有制优于土地私有制

C.土地私有是社会矛盾的根源

D.中国古代农业进化阻力重重

【答案】D

【解析】封建土地私有地代替西周土地公有制是社会的进步,AB项说法错误;西周也是存在社会矛盾的,C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代替西周的土地公有制尽管是社会的进步,但仍然“爆发了争夺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惨烈的战争,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对经济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说明中国农业进步的阻力较大,故选D。

2.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注重调和儒道促使儒道兼容

B.融合儒佛道三教体现三位一体

C.坚持儒家名教强调儒家正统

D.鼓吹“天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潮主张维护纲常名教、君臣上下的统治秩序,这明显属于儒家学说,“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体现了道家思想,所以魏晋玄学体现了儒道融合的趋势,所以A正确。

三教合一是说儒道佛三教,材料中没有体现佛教,所以B错误。

理学兴起是在宋代,所以D错误。

C项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排除。

3.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

这反映了宋代

A.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B.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宋朝保护财产权的立法,这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民事经济活动较前代活跃,民事侵权纠纷相对较多,相应的规定民事侵权的法律也较为丰富。

这本质上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故选B。

A、C、D三项不符合题目材料主旨。

4.明太祖以重刑惩处违禁违制官员,二十年间诛杀贪官上万,结果贪腐现象并未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窝案、串案。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监察机构严重缺失

B.科举制度走向僵化

C.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D.程朱理学地位下降

【答案】C

5.下面是甲午战后中日两国报刊上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反映出

中国报刊上的图片:

《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

日本报刊上的图片:

《清国媾和使来朝谈判之图》,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

 

A.大中华思想下的历史误区

B.主观情感影响历史记录

C.主观想象不具备史料价值

D.大众媒体刊载不足为据

【答案】B

【解析】《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反映了李鸿章与各国钦差共审日本刺客,宽宏大度的签订了和约,日本举国感激。

《清国媾和使来朝谈判之图》突出日本的高达威武。

两幅图明显掺杂了中国、日本作者强烈的感情,所以不具有客观性,故排除D,选B;手绘场景图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不是对马关谈判议和的真实反映,虽然两幅图都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都是对当时中日两国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D错误。

6.据载:

“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风行

B.帝制基础尽除

C.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辛亥革命后”、“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辛亥革命的影响。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帝制基础不是尽除,“尽除”表述错误;C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表述“民权高度发达”,不符合辛亥革命后初期的民权史实。

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7.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

……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

材料说明

A.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B.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

C.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

D.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

【答案】D

【解析】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政策,调动了地主和农民抗战的积极性。

根据“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看出,双减双交政策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富农阶级,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一定程度上实现阶级革命目标,故D正确;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A不符合材料,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主富农部分地出让土地,C表述程度失当,排除。

点睛:

根据晋察冀边区、陕甘宁边区可知是抗战时期,“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结合抗战时期中共实行的双减双交政策的作用分析即可。

8.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

据统计,农村的耕读小学在校学生达2400万人,占全国小学学生总数的20%;半工半读农业中学有5.3万所,学生310万人,占全国中学学生总数的25%。

由此可知

A.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B.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

C.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D.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故选B;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排除A;1965年,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D。

点睛: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结合该时期的我国历史阶段特征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容易得出结论。

9.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选票)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

这反映出

A.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情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法官判案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大,主观性强,故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B项正确。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法庭的审判是不是形式主义,而是有着审判的程序和规定,排除A。

题干中看不出民主原则,主要是看审判的根据,排除C。

题干可以看出审判具有感情因素,但并不能说明以感情为主要决定因素,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

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

这一设计

A.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

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

D.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

【答案】A

【解析】由“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的内容在大州和小州之间实现了妥协与平衡,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中的“政府权力部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

”结合所学的1787年宪法中的妥协平衡的特点来做出选择。

11.苏共中央规定:

1968至1975年,农村硬化公路年筑里程大于4万千米。

公路的修养费,除国家拨款、汽车企业提成外,将向有个人轻便汽车的公民酌收少量款项。

这可以说明

A.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反映

B.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私有制

C.政府计划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D.斯大林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

【答案】C

【解析】材料主旨是苏联计划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故选C;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未提到工业反哺内容;B项“私有制”一说错误,排除;D项“实质性”一说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苏联时期民生措施,根据材料显示,从时间上看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农村修路由政府为主,目的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12.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

觉得美国人很幸福。

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苏联科技上的优势明显

C.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D.美苏冷战表现出新特点

【答案】D

材料表现美苏由军事竞争到经济与科技上的竞争,故选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

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

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

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

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钩《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

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

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宋朝与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环保措施对各自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中国: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口集中;手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

英国:

工业革命;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等。

(2)相同:

都注重环保立法;强调政府干预;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影响:

宋朝:

自然环境的治理,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治理,推动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

英国:

环境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1)原因:

中国:

根据“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概括归纳。

英国:

根据“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并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等分析总结。

(2)相同:

根据“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公共卫生法》”得出都注重环保立法;根据“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得出强调政府干预;根据“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得出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根据“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得出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影响:

宋朝:

根据“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分别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回答。

英国:

根据“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可从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消费报告:

美食篇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①观点明确,态度鲜明;②多角度,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①能够较好表达观点态度;②不能多角度论述,论证较充分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偏离主题、观点不明确;②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示例:

信息:

餐饮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

分析:

(1)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西交流加强,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餐饮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2)餐饮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能够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综上,餐饮行业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

【解析】材料反映了全国餐饮各业态的比重。

餐饮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要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分析。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规定官员子弟及民俊秀、年十五以上,读过《四书》者充任府州县学舍生员。

其学科有经、吏、礼、律、乐、射、算等内容,按月考试,满三年大比。

生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由行省选拔,迸往京师,再由皇帝召见,予以亲试,然后分科擢用。

学校因此兴盛,明代府、州、县、卫所均建有儒学,教官达四千一百余员,弟子无数。

洪武二十六年,擢升国子生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四方大吏,……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

——摘自吕伟明《论中国改革的不确定性》

(1)据材料概括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贡举制度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政府高度重视;注重全面发展;选拔标准客观;自下而上推荐;系统健全;体现公平择优原则;选举方式多样。

(2)影响:

贡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打开了通向仕途的道路,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儒家经典,加强思想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1)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其学科有经、吏、礼、律、乐、射、算等内容”“生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由行省选拔,迸往京师,再由皇帝召见,予以亲试,然后分科擢用”“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明朝贡举制度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选拔优秀人才、缓和了阶级矛盾、体现公平择优原则、加强思想统一和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等方面阐述其积极影响,从贡举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说明其消极影响。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俄罗斯外交文件显示出,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

斯大林关于朝鲜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威胁的基地和跳板。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明显不能实现的建议,就是对战后朝鲜实行托管,借此在美、苏两国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一个民主政府。

出于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1945年8月,斯大林同样接受了美国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关于以北纬38°线为界将朝鲜分成两部分来接受日本投降的建议。

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

——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

【答案】

(1)随着日本战败,原东亚政治秩序的破坏;苏联希望保证远东地区的安全和利益;美苏两国在亚洲地区的妥协;美国政府的利益要求。

(2)对朝鲜:

随着美苏走向对峙,分别支持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后爆发朝鲜战争,分裂形势延续。

对世界局势:

半岛局势的不稳定性造成远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紧张;当今朝核问题、萨德问题等影响国际关系,破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势。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成胁的基地和跳板……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日本战败、苏联希望保证远东地区的安全和利益、美苏两国在亚洲地区的妥协等方面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朝鲜半岛分裂、远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紧张等方面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恩养”政策。

对于进入东北地区的汉人,要求“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对于劫掠汉人财务者,“悉行擒拿,贯其耳鼻”……在女真人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侵害妇女之事屡屡发生,如“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事件,以杀两人,罚四人,革职一人结案。

“自申年八月至酉年闰三月,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

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

在东北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成功在于采取了“恩养”归降汉人的政策,并通过认同中原文化来争取汉人之心、创建“中原”帝业。

虽然,努尔哈赤在征战的过程中对拒不投降的汉人实行野蛮的屠戮……。

但是,我们应该对努尔哈赤整合女真人与汉人之间民族关系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何博《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

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1)据材料概括努尔哈赤的“恩养”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努尔哈赤“恩养”政策的意义。

【答案】

(1)政策:

严惩女真人对汉人的侵犯、保护归降汉人;保护汉人妇女;优待新附汉人;利用汉官参与地方管理。

(2)意义:

有利于东北秩序重建,有利于后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有利于争取汉人之心、入主中原;一定程度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解析】

(1)由材料中的“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悉行擒拿,贯其耳鼻”、“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

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可以归纳为:

严惩女真人对汉人的侵犯、保护归降汉人;保护汉人妇女;优待新附汉人;利用汉官参与地方管理。

(2)由材料中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归纳。

可以归纳为:

有利于东北秩序重建,有利于后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有利于争取汉人之心、入主中原;一定程度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