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560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号班级姓名考位号

--------------------------------------------------------------密---------------------------------------封------------------------------------线-----------------------------------------------------------------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

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题号

总分

得分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分)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骆驼的胃大,可以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分

B.这是环境对骆驼改造的结果

C.这是骆驼对环境的适应

D.这种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与环境无关

2.(2分)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每种生物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每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C.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D.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3.(2分)今年入春以来,由H1N1病毒引起的猪流感在世界各地区传播,下列对H1N1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

A.不含遗传物质B.没有细胞结构

C.都会使人得病D.能独立生活

4.(2分)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B.缺少消费者

C.缺少分解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5.(2分)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不能发现叶绿体的是(  )

A.西瓜表层的果肉细胞B.黄瓜表层的果肉细胞

C.洋葱根毛细胞D.黑藻叶片细胞

6.(2分)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7.(2分)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8.(2分)下列哪项是竞争关系?

(  )

A.牛和羊B.狐狸和野兔

C.七星瓢虫与蚜虫D.蜜蜂与蜜蜂

9.(2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  )

A.阳光充足B.温度适宜

C.自动调节能力D.外界干扰

10.(2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主要描述的是哪种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

A.阳光B.江水C.温度D.空气

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合理利用生物学知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C.生物学就是研究植物和动物,与环境科学无关

D.学好生物学只需看看、背背课本就行了

12.(2分)我国著名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新型生物品种是(  )

A.杂交水稻B.杂交小麦C.克隆羊D.转基因鲤鱼

13.(2分)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

14.(2分)下列各项科学探究活动方式中,不属于“调查”的是(  )

A.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B.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C.医生对全校学生患龋齿情况进行检查并统计

D.对照图片,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

15.(2分)某小组将他们调查的生物分类。

他们将鲤鱼、金鱼、螃蟹、水藻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树、画眉鸟、文竹、玫瑰等生物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分类的?

(  )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特征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16.(2分)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有光和无光B.温度和空气C.30℃和0℃D.湿润与干燥

17.(2分)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时,以下方法不准确的是(  )

A.每个实测地点若测三个数据,应取其平均值

B.实测时要防止阳光直射干湿计

C.测草地时可将干湿计直接平放在地面上

D.测灌木丛时,干湿计应悬挂于枝叶茂密处

18.(2分)下面哪一项是一个生态系统?

(  )

A.一个果园中的全部果树B.一片森林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

19.(2分)属于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的是(  )

①细胞核②叶绿体③液泡④线粒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分)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

21.(2分)在“草→昆虫→鸟”中,昆虫属于(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物部分

22.(2分)目前餐桌上流行的营养丰富的各种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23.(2分)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的是(  )

A.骆驼的尿液非常少B.海豹有厚厚的脂肪层

C.旗形树的树冠像旗帜D.高原地区的人肤色较黑

24.(2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生态系统是稳定不变、不会破坏的

D.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

25.(2分)食物链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

A.食草的生物B.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C.食肉的生物D.腐生的生物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6.(2分)直接观察:

直接用  进行的观察就叫做直接观察。

27.(2分)科学观察的要求:

①有明确的目标;②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③及时  ;④有计划、有耐心地长时间观察;⑤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疑多问;⑥进行交流、讨论。

28.(2分)(其他生物(如动物)不能自己制造出有机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就叫做  。

29.(4分)探究实验的步骤: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0.(2分)(2019秋•咸安区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等。

三、识图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31.(12分)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示意图(可填图中代号)。

①可调节镜筒高低的有  、  。

②可调节视野明亮程度的有  、  。

③可改变物像大小的有  、  。

32.(4分)观察某一标本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则污点有可能在  、  、或  上。

现转动目镜,发现污点不移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移动,则污点一定在 上。

33.(14分)如图为细胞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箭头[  ]和箭头[  ]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

(2)图中[4]表示的是  。

(3)[2]和[3]中的细胞与[4]中的相比最主要的是失去了  能力。

(4)[2]是  组织,[3]是  组织。

(5)从结构上看。

[3]中的细胞和[4]中的细胞相比,[3]中的细胞中有大的  。

四、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34.(10分)资料一:

如图两种狐(A、B),一种是生活北极的极地狐,另一种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资料二:

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在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芯分析表明:

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变暖。

25年以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0C.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

地球在变暖。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存方式都与  相适应。

(2)请推测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图  ,你的理由是:

  。

(3)燃烧煤和石油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像玻璃温室的玻璃一样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

这种现象叫  效应,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  (选填“增多”或“减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首先应该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器官特点有重要关系。

【解答】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当它的体温升到46℃是才会出汗,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与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相适应的。

故选:

C。

2.C

【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解答】解:

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了染色体。

A正确。

B、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

一般情况下,由于同生物所含有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所含的基因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B正确。

C、同种生物体内不同的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不同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信息就更不可能完全相同了。

C错误。

D、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D正确。

故选:

C。

3.B

【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

【解答】解:

A、B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

A错误,B正确;

C、有的病毒会使人患病如H1N1病毒引起的猪流感,有的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C错误;

D、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D错误。

故选:

B。

4.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

由于人体的尿液、粪便中含有的有机物必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简单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

故选:

C。

5.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解:

西瓜表层的果肉细胞,黄瓜表层的果肉细胞,黑藻叶片细胞都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洋葱根毛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

C。

6.D

【分析】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此解答。

【解答】解:

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故选:

D。

7.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解答】解:

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

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本题中考查生物影响环境。

也就是要反映因为生物怎么样所以环境改变了,要有这样的因果关系。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

故选:

A。

8.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解:

牛和羊,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狐狸和野兔,狐狸吃野兔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七星瓢虫吃蚜虫,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七星瓢虫和蚜虫之间是捕食关系;蜜蜂成百上千地群居,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需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生活,因此蜜蜂与蜜蜂属于合作关系。

故选:

A。

9.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如我国黄土高原由于我们的祖先乱砍滥伐,使生态遭到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给我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故选:

C。

10.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此诗体现了春天,天气变暖,竹林外桃花开放,江水变暖,有利于鸭子在水中游泳和觅食。

此诗句说明,温度对动、植物的生活均有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故选:

C。

11.B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如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解答】解:

A、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如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严重威胁了生物的生存,某些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应该注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

B、在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中,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或保存食物,例如:

种植作物时应当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故选项正确

C、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和活有机体的自然科学,包括它们的构造,功能,生长,来源,演化,分布和分类。

生物学就是研究植物和动物,与环境科学无关,选项不正确

D、学好生物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决不能只看看、背背课本,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

B。

12.A

【分析】我国著名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型生物品种,解决了人们的粮食问题。

【解答】解:

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

是利用了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基因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B、C、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A。

13.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

生物的特征有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选项A中的水、B中的珊瑚的外骨骼、D中的钟乳石,不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选项C中的猫、蘑菇、细菌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

故选:

C。

14.D

【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解答】解: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医生对全校学生患龋齿情况进行检查并统计都属于调查。

对照图片,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属于观察,不是调查。

故选:

D。

15.D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很多,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要灵活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分析解答。

【解答】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

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题干中的鲤鱼、金鱼、螃蟹、水藻是水生生物;松树、画眉鸟、文竹、玫瑰是陆生生物。

可见D正确。

故选:

D。

16.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据此解答。

【解答】解: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如有光和无光、湿润和干燥、高温和低温。

温度和空气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变量,不能作为对照。

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17.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实验。

可以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对照实验的要求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A、每个实测地点若测三个数据,应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排除偶然性,提高可信度。

故不符合题意;

B、干湿表(psychrometer)又称“干湿球温度表”,是测定气温与空气绝对湿度的一种仪器。

因此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工具是干湿表,实测时要防止阳光直射干湿计。

故不符合题意;

C、测量草地中的湿度时,不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应放在草丛中,地上不能体现出草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故符合题意;

D、测量裸地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应直立地面放置;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应悬挂在枝叶茂密的位置。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8.B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

A、一个果园中的全部果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9.C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解答】解: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因此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故选:

C。

20.D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据此答题。

【解答】解:

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

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

故选:

D。

21.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在在“草→昆虫→鸟”中,昆虫属于消费者。

故选:

B。

22.C

【分析】

(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2)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3)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解:

菌类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属于分解者。

故选:

C。

23.A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解:

A、骆驼的尿液非常少,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A正确。

B、海豹有厚厚的脂肪层,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B错误。

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便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C错误。

D、高原地区的人肤色较黑,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D错误。

故选:

A。

24.C

【分析】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解:

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故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故B正确。

C、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故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是一个统一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故D正确。

故选:

C。

25.B

【分析】此题考查对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