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325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部编版桂花雨教案优秀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桂花雨人教(部编版)第3课桂花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童年,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

师:

你的童年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那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师:

同学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桂花雨。

师:

桂花真的会下雨吗?

桂花雨是什么的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浸”读jn,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

3.你是怎样理解“桂花雨”的?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hngluyuzgobnzh杭州一大箩尤其姿态糕饼笨笨的指指点点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文)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6段):

作者童年时摇桂花。

第三部分(第7-8段):

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2自然段,自主学习,思考:

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第二部分

(1)品读第3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

八月是台风季节,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

(2)“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中你感受到母亲是位什么样的人?

母亲为人热情,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3)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是怎样理解“浸”这个字的?

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4)品读第5自然段,思考:

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盼望早点摇桂花。

(5)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6)找出作者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抱、摇、喊欢快(7)小组合作探究: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想象此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8)写作训练:

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9)小组合作:

表演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语言,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

(10)思考:

桂花可以用来做什么?

你还知道桂花的其它用处吗?

泡茶做糕饼(11)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全年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作的食品,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4.第三部分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句话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夸张突出杭州桂花的香气

(2)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的话可以用哪句古诗概括?

在家乡时,母亲每年馈赠桂花,喝桂花茶,吃桂花的食品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深深的表达了母亲的思乡之情。

月是故乡明(3)于是,我就会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摇花乐”和桂花雨已经植入了作者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师: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一定想对文中的“我”有更多的了解。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图片文字介绍)5.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者的散文集桂花雨。

四、课堂总结师: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介绍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吗?

师:

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五、课堂练习1.组词萝(萝卜)杭(杭州)纷(缤纷)箩(箩筐)航(航天)扮(打扮)2.我会写反义词完整(分离)茂盛(枯萎)笨拙(灵巧)仔细(马虎)六、作业布置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说说自己童年难忘的事情。

【板书设计】爱桂花迷人的香气桂花雨摇桂花充满欢乐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思桂花深埋心中【教学反思】桂花雨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7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如,小组合作表演摇桂花时的动作、语言,体会作者的欢乐。

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并通过诗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摇桂花时的情景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作者回想的这一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这一点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模仿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桂花雨丨人教(部编版)3桂花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

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

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

是啊!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

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

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

桂花雨。

设计意图:

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问同学或查字典、词典。

3师生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1)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

箩:

是二声,不是四声。

婆:

读p,不读p。

浸:

读jn,不读qn。

缠:

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指导学生解释词语时,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欣赏、纷纷、浸”等字词的意思。

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浸”的意思哟!

4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

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课文主要写作者回忆童年喜欢桂花和帮妈妈摇落桂花的事。

2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简要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预设: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写中秋忆桂花,思故乡。

第二部分(36自然段):

写童年摇桂花,恋故乡。

第三部分(7、8自然段):

写“我”到杭州后赏桂花,思故乡。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4鼓励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

教师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解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是初读环节中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汇报、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动漫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强调易错点。

巡视指导时要关注学生的书写速度。

箩:

最下面是“夕”,不是“歹”。

糕:

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浸:

右下是“又”,不是“友”。

3教师范写“婆、浸”,学生重点练写这两个字。

4学生自由练写其他生字,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写好生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写字后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要在评价中汲取写字经验,将字写得更加美观。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教学1听写会写字:

懂兰箩婆糕饼浸缠茶捡2回忆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桂花讲了哪些事?

重点写了什么?

3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桂花雨。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课文重点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精读品析,感悟思乡情怀1看课文插图,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插图内容的段落,画出有关的语句,大声朗读,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体会“摇花乐”。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想想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以及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

(2)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出示品读提示,合作探究:

读句子,并说一说自己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童谣摇花乐)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作者只是摇落了桂花吗?

她还摇出了什么?

如果你的童年有这样快乐的事,你长大后想起来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你现在知道题目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

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读出快乐、兴奋的感觉。

3感受桂花香。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思考: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哪些词语写出了桂花的香?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从桂花很香和桂花的用途两方面来感悟。

抓住“浸”“全年”“整个村子”来品读。

品读“浸”字的好处:

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4体悟思乡情。

(1)过渡:

其实,不光是作者,就连作者的母亲也很留恋家乡的桂花。

她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合作探究。

同样是桂花,为什么母亲说外地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呢?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着用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体验着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此时,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

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最香的。

这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作为老人,母亲除了思念家乡的桂花香,还在思念什么?

(思念乡亲和家乡的山、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她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指导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要引导学生再次质疑:

为什么桂花的香气有这样的差别?

预设:

要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引出故乡的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母亲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她心中的分量。

引读: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指导朗读该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4)小结:

是呀!

都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家乡的一切都牵动着这对母女的心,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1)想一想:

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叙事和抒情。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本环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探究,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情感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我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摇花乐”,以及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我要像作者琦君那样,用仁爱的胸怀爱家乡,爱亲人,爱大自然。

同时,我还学会习作时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做到“句句有情”。

2总结:

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香甜、快乐、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达成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1同学们,老师还读过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其他作品,她特别爱写亲人、朋友、花草树。

现在,我向大家推荐她的另两部作品烟愁家乡味。

(1)烟愁有一段“后记”这样写道: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家乡味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

“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

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2请大家联系桂花雨,说说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

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每一株花草都让她难以忘怀。

她是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她关注亲情、友情,是个有爱心的人。

3摘录并背诵文中的优美词句。

设计意图:

强化“语文本体”,不仅探究文章写什么,探究其人文价值,而且拓展延伸,追根溯源,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时,我通过自主阅读、批注感悟和对重点字、词、句的剖析,以及文本情境再现等多种灵活的方法,牢牢拴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读在其中,感在心中,情蕴其中,最大限度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教学效果倍增。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人教部编版3桂花雨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

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

(生:

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2、师:

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

7、桂花雨)3、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

(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谁来说一说。

出示:

(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

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

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

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板书:

喜欢桂花)3、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

出示:

(生: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

这里的桂花指哪里?

(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

那是怎样的桂花呢?

(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

(花园)8、师:

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

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

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

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

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

(生齐读)4、师: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浸)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

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

(泡、醉、迷、飘、笼罩)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

(浸)8、师:

为什么?

(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

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

(全年)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

(今天)师:

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

(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11、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师:

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

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

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

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

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

桂花的美丽。

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

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

(生齐读)14、师:

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

还有什么?

(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

师:

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

(板书:

摇桂花)2、师:

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

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

(指名说)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

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赛读)4、师:

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

(变色:

“乐”“纷纷”“满头满身”)5、师:

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

(生齐读)6、师:

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

(引导:

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

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

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

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

(演示图片讲)(预设:

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

“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

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

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

(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

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

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

生:

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

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

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

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

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

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

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

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6、师:

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

(板书:

思念情)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

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