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5650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桂花雨》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桂花雨》人教(部编版)

3 桂花雨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学辅助PPT课件、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师)

2.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文学成就等。

(师生)

3.搜集桂花的资料,对桂花有较详细的了解。

(师生)

4.通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中生僻词语的意思。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

4分钟)

1.引导思考: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桂花有哪些了解?

板书课题。

 

2.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请大胆地提出来。

1.自由交流。

(1)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桂花的相关知识。

2.再读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

(1)什么是“桂花雨”?

(2)为什么把桂花比作雨?

1.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说出桂花的主要特点即可。

2.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题目“桂花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用时:

20分钟)

1.提出读文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圈画生字。

2.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预习情况。

提示易错读音,易错字形。

 

3.按照结构进行归类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6个左右结构的字:

懂、糕、饼、浸、缠、捡。

 

4.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按要求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

(1)“婆、浸、缠”易读错,需要注意。

(2)提出不易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欣赏、浸”等。

3.学写生字。

(1)观察左右结构的“懂、糕、饼、浸、缠、捡”等字,总结出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认真练写,互相评价。

4.小组内汇报: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故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时,学生可以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听听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析首尾(用时:

10分钟)

1.指导读文,提出问题:

作者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的哪句话进行了点题?

2.指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质疑:

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第1、2自然段呢?

相机引导学生读第1、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到文中点题的句子(文章结尾的句子)。

2.采用多种方式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

(1)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2)交流并汇报:

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学习文章结尾部分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四、品悟语句,感受快乐(用时:

6分钟)

1.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1.找到描写摇桂花的段落,画出相关语句。

2.分小组说说自己快乐的经历,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快乐。

  在体会摇花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身临其境去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

6分钟)

1.听写生词:

不懂 木兰花 箩筐 婆婆 糕饼 浸在 缠着 茶叶 捡东西

2.课件出示重点句。

3.教师引导回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听写生词并核对。

 

2.齐读重点句。

3.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听写完生词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纠正错别字,对于集中的错字要在全班强调。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用时:

12分钟)

1.课件出示探究题目,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读文,并展开讨论。

(1)桂花有哪些特点?

(2)课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动漫,指导朗读,将学生的情感带入高潮。

1.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的特点。

(2)全班共同讨论,汇报结果。

 

2.配乐朗读课文。

  在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积极参加到小组讨论活动中,鼓励学生使用圈点或批注的方法读书,及时评价,给其他同学提示或引导,真正使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品悟香气,辐射全文(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

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继续设疑: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哪些方面比不上?

1.联系课文的第4~7自然段,找到描写杭州桂花香和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多种方式读一读。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馈赠桂花的快乐。

(2)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摇桂花时下的“香雨”。

  全文紧紧抓住一个

“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个字的妙用,体会所表达的淡淡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拓展延伸,读写训练(用时:

7分钟)

1.课件出示作者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作者。

2.推荐阅读作者的其他作

品——《留予他年说梦痕》《烟愁》《家乡味》,继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3.引出话题:

你的童年有没有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呢?

说出来听听。

1.了解作者。

(1)自由阅读作者资料。

(2)交流:

关于作者,还有哪些信息?

2.搜集作者的其他作品并进行阅读。

3.回顾自己童年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并和同学交流。

1.学生汇报作者资料,教师只进行适当补充即可。

2.学生交流自己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其他同学倾听和评价。

3、桂花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理解句子,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复习引入

课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二、精读感悟。

1.品读“爱桂花”

(1)学习第一部分,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第2自然段开头,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的?

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对比手法。

这种情感态度的反差更加突出了桂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一种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3)堂上练习,体会桂花的特点

桂花树的样子()的,它的花()的。

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村()的。

()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不愿离去。

2.品读“摇桂花”

(1)找出“摇桂花”时的句子和一系列动作。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体会摇花之“乐”。

(2)想象画面。

有感情朗读,体会摇花之“美”

(3)桂花摇落后,全家人怎么做的?

(4)比较句子,体会“浸”

“浸”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3.品味“思桂花”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板书:

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课堂小结

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2.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

①.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6.课后作业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用手中的笔,写一写童年里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桂花雨》人教(部编版)

3 桂花雨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学辅助PPT课件、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师)

2.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文学成就等。

(师生)

3.搜集桂花的资料,对桂花有较详细的了解。

(师生)

4.通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中生僻词语的意思。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

4分钟)

1.引导思考: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桂花有哪些了解?

板书课题。

 

2.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请大胆地提出来。

1.自由交流。

(1)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桂花的相关知识。

2.再读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

(1)什么是“桂花雨”?

(2)为什么把桂花比作雨?

1.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说出桂花的主要特点即可。

2.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题目“桂花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用时:

20分钟)

1.提出读文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圈画生字。

2.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预习情况。

提示易错读音,易错字形。

 

3.按照结构进行归类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6个左右结构的字:

懂、糕、饼、浸、缠、捡。

 

4.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按要求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

(1)“婆、浸、缠”易读错,需要注意。

(2)提出不易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欣赏、浸”等。

3.学写生字。

(1)观察左右结构的“懂、糕、饼、浸、缠、捡”等字,总结出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认真练写,互相评价。

4.小组内汇报: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故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时,学生可以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听听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析首尾(用时:

10分钟)

1.指导读文,提出问题:

作者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的哪句话进行了点题?

2.指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质疑:

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第1、2自然段呢?

相机引导学生读第1、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到文中点题的句子(文章结尾的句子)。

2.采用多种方式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

(1)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2)交流并汇报:

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学习文章结尾部分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四、品悟语句,感受快乐(用时:

6分钟)

1.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1.找到描写摇桂花的段落,画出相关语句。

2.分小组说说自己快乐的经历,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快乐。

  在体会摇花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身临其境去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

6分钟)

1.听写生词:

不懂 木兰花 箩筐 婆婆 糕饼 浸在 缠着 茶叶 捡东西

2.课件出示重点句。

3.教师引导回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听写生词并核对。

 

2.齐读重点句。

3.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听写完生词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纠正错别字,对于集中的错字要在全班强调。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用时:

12分钟)

1.课件出示探究题目,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读文,并展开讨论。

(1)桂花有哪些特点?

(2)课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动漫,指导朗读,将学生的情感带入高潮。

1.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的特点。

(2)全班共同讨论,汇报结果。

 

2.配乐朗读课文。

  在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积极参加到小组讨论活动中,鼓励学生使用圈点或批注的方法读书,及时评价,给其他同学提示或引导,真正使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品悟香气,辐射全文(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

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继续设疑: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哪些方面比不上?

1.联系课文的第4~7自然段,找到描写杭州桂花香和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多种方式读一读。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馈赠桂花的快乐。

(2)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摇桂花时下的“香雨”。

  全文紧紧抓住一个

“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个字的妙用,体会所表达的淡淡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拓展延伸,读写训练(用时:

7分钟)

1.课件出示作者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作者。

2.推荐阅读作者的其他作

品——《留予他年说梦痕》《烟愁》《家乡味》,继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3.引出话题:

你的童年有没有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呢?

说出来听听。

1.了解作者。

(1)自由阅读作者资料。

(2)交流:

关于作者,还有哪些信息?

2.搜集作者的其他作品并进行阅读。

3.回顾自己童年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并和同学交流。

1.学生汇报作者资料,教师只进行适当补充即可。

2.学生交流自己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其他同学倾听和评价。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桂花雨人教(部编版)

第3课《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童年》,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

师:

你的童年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那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师:

同学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桂花雨》。

师:

桂花真的会下雨吗?

桂花雨是什么的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浸”读jìn,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

3.你是怎样理解“桂花雨”的?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hángluóyóuzīgāobènzhǐ

杭州一大箩尤其姿态糕饼笨笨的指指点点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文)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6段):

作者童年时摇桂花。

第三部分(第7-8段):

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2自然段,自主学习,思考:

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第二部分

(1)品读第3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

八月是台风季节,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

(2)“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中你感受到母亲是位什么样的人?

母亲为人热情,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3)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是怎样理解“浸”这个字的?

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4)品读第5自然段,思考:

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盼望早点摇桂花。

(5)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6)找出作者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抱、摇、喊欢快

(7)小组合作探究: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想象此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

自禁地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8)写作训练:

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9)小组合作:

表演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语言,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

(10)思考:

桂花可以用来做什么?

你还知道桂花的其它用处吗?

泡茶做糕饼

(11)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全年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作的食品,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4.第三部分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句话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夸张突出杭州桂花的香气

(2)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的话可以用哪句古

诗概括?

在家乡时,母亲每年馈赠桂花,,喝桂花茶,吃桂花的食品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

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深深的表达了母亲的思乡之情。

月是故乡明

(3)于是,我就会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摇花乐”和桂花雨已经植入了作者的生命,成为她

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师: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一定想对文中的“我”有更多的了解。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吧!

(图片文字介绍)

5.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者的散文集《桂花雨》。

四、课堂总结

师: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介绍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吗?

师:

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萝(萝卜)杭(杭州)纷(缤纷)

箩(箩筐)航(航天)扮(打扮)

2.我会写反义词

完整(分离)茂盛(枯萎)笨拙(灵巧)仔细(马虎)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说说自己童年难忘的事情。

【板书设计】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桂花雨 摇桂花充满欢乐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深埋心中

【教学反思】

《桂花雨》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7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如,小组合作表演摇桂花时的动作、语言,体会作者的欢乐。

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并通过诗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摇桂花时的情景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作者回想的这一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这一点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模仿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