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6982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桂花雨》精品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桂花雨人教(部编版)

第3课《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童年》,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

师:

你的童年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那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师:

同学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桂花雨》。

师:

桂花真的会下雨吗?

桂花雨是什么的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浸”读jìn,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

3.你是怎样理解“桂花雨”的?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hángluóyóuzīgāobènzhǐ

杭州一大箩尤其姿态糕饼笨笨的指指点点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文)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6段):

作者童年时摇桂花。

第三部分(第7-8段):

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2自然段,自主学习,思考:

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第二部分

(1)品读第3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

八月是台风季节,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

(2)“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中你感受到母亲是位什么样的人?

母亲为人热情,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3)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是怎样理解“浸”这个字的?

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4)品读第5自然段,思考:

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盼望早点摇桂花。

(5)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6)找出作者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抱、摇、喊欢快

(7)小组合作探究: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想象此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

自禁地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8)写作训练:

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9)小组合作:

表演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语言,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

(10)思考:

桂花可以用来做什么?

你还知道桂花的其它用处吗?

泡茶做糕饼

(11)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全年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作的食品,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4.第三部分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句话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夸张突出杭州桂花的香气

(2)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的话可以用哪句古

诗概括?

在家乡时,母亲每年馈赠桂花,,喝桂花茶,吃桂花的食品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

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深深的表达了母亲的思乡之情。

月是故乡明

(3)于是,我就会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摇花乐”和桂花雨已经植入了作者的生命,成为她

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师: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一定想对文中的“我”有更多的了解。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吧!

(图片文字介绍)

5.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者的散文集《桂花雨》。

四、课堂总结

师: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介绍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吗?

师:

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萝(萝卜)杭(杭州)纷(缤纷)

箩(箩筐)航(航天)扮(打扮)

2.我会写反义词

完整(分离)茂盛(枯萎)笨拙(灵巧)仔细(马虎)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说说自己童年难忘的事情。

【板书设计】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桂花雨 摇桂花充满欢乐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深埋心中

【教学反思】

《桂花雨》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7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如,小组合作表演摇桂花时的动作、语言,体会作者的欢乐。

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并通过诗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摇桂花时的情景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作者回想的这一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这一点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模仿学习。

3 桂花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我”和家人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了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

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与淳朴的情感。

读着这篇文章,能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四溢。

学情分析

诗情画意的题目给文章平添了许多情趣,给人无限美的遐想。

清新优美的文字一定会给学生美的陶冶。

对这样平淡真实的文字,学生一定会喜欢,而且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学生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

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和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春天是绵绵细雨,夏天是狂风暴雨,冬天是凄风苦雨。

那秋天会下什么雨呢?

秋天会下桂花雨。

桂花雨是什么雨呢?

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篇文章,写的就是桂花雨,是由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

想不想读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出示要求:

读准生字音,读通每句话。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出示词语,在文中找一找这些词语。

三、再读课文

师:

我们把词语放入文中,再读课文,牢记这些词。

1.要求:

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文。

3.讨论:

(1)课文讲了哪种事物?

(2)围绕这种事物,作者写了哪些回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摇桂花的快乐情景。

四、理清文章脉络

1.想想文章哪几个自然段讲“摇桂花”。

(第5自然段讲“摇桂花”。

2.想想第2~4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桂花香”。

3.想想第7~8自然段又是写什么呢。

(写“忆桂花”。

五、检查读书

现在我们已经理清了脉络,请大家再次有条理地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男生读第1~2自然段,女生读第3~4自然段,读完之后指名评价。

2.齐读第5~6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引导书写生字。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桂花 桂花香 忆桂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后练习中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重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后练习中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

香 乐 甜

请你读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过渡:

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朗读,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

(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浸”字?

(用“浸”字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桂花香。

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

谁愿意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

真好!

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用得传神,文中还有一个“浸”字。

2.出示: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生读,画出“浸”。

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

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

其实,要理解这句话需要联系第3、6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3、6自然段。

③是啊,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

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邻居们泡茶,做糕饼,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那么你从这个“浸”字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

④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两个自然段?

过渡:

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子,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

找一找,文中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

①这个“香”在哪里?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读这句话时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快乐)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

读散文有很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

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畅谈画面)

③师:

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

摇桂花和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

4.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我”急切地盼望着摇桂花。

②“总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

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望摇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乐”。

5.学习第7自然段。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这句话你读得懂吗?

“这里”指的是哪里?

课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这里”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陇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齐说)

②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

那么满觉陇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母亲比的不是桂花的香味浓淡,而是感情的深浅。

母亲喜爱、思念家乡。

④仿照这句话,进行模拟对话。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

“外地的月亮真圆啊!

”她会说——

“外地的水真甜啊!

”她会说——

“外地的人真亲啊!

”她会说——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

“外国的生活真好!

”母亲肯定会说——

⑤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里的桂花……

过渡:

这里仅仅是在表达母亲的思乡之情吗?

6.“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出示句子,齐读)

①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

思念是什么滋味?

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

有什么感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

(板书:

乡愁)

②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你感觉到了吗?

其实她从来都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课文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指板书),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板书设计

桂花雨(乡 愁)

香   乐   甜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获得了以下几点感受:

1.创设情境,善用“空白”,引发想象。

例如教学桂花纷纷落下的情景时,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桂花落到头上、颈上、身上、地上的感受,再说出表现作者当时喜悦心情的词语,最后用词语喊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一步步深化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读出、说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能融入文本,有身临其境之感。

⒉整合教学资源,触发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体会“摇花乐”到“思乡情”,需要有一个转折过渡,才能渐渐沉浸文本,体会真情。

为此,我收集了有关琦君的简介,还配了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

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源中获得信息,通过自读自悟,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感受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思乡情。

《桂花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桂花的香和摇桂花的乐趣。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助桂花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助桂花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向往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的人文主体和语文要素吗?

1.回顾旧知

师:

第一课《白鹭》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第二课《落花生》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2.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桂花雨》,看看这篇课文有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呢?

3.师:

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新课之前先复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突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接着复习第一课、第二课的重点加深同学们对语文要素的理解,这样的导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书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写了什么事情?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通过思考得出本文主要写了桂花这一景物,摇桂花这件事情)

师板书:

桂花摇花

师:

像桂花雨这类文章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事都是为了表达浓浓的情。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作者通过这景这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三、品读“桂花香”

(1)这篇课文只有8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却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多次,而这个字恰恰体现了桂花这一事物的特点,有没有同学捕捉到是哪一个字?

(2)请同学们画出带有“香”这个字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带“香”的句子

过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句子句句有“香”字可是他们的写法一样吗?

同一个“香”字作者用了如此丰富的表达,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学习的地方。

(课件出示主席读书的批注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学习这种做批注的方法)

(3)自品自悟这些带“香”的句子,圈画出你觉得写法比较精妙的地方。

(学生自品自悟,引导学生找到作者写“桂花香”时用的一些技巧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析)

四、研读“摇花乐”

过渡:

刚才同学们自己品读自己感悟,感受到的是迷人的桂花香,那同学们想不想看桂花雨呢?

(引导同学们做摇花这一动作并播放“桂花雨”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摇花之乐)

(1)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再次感受在桂花树下的摇花之乐)

过渡:

作者在写“桂花香”时全文用了8个“香”字而写“摇花乐”时全文仅用了一个“乐”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摇花乐”看看作者这次又用了哪些好方法来写“摇花乐”?

(引导学生找到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快乐之情。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就是桂花树下的小女孩,你会有什么语言,什么动作呢?

(引导同学们想象“转圈圈”“蹦”“跳”“闻”“捧”等动作以及表达自己心情的语句)

五、感受“思乡情”

(1)有感情的朗读第七自然段感受“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分角色对话,感受故乡浓浓的人情味

(3)借助作者其他作品资料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六、课堂总结

“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每当作者看到那桂花纷纷落下不禁又想起了故乡的“桂花香”、“摇花乐”还有那阵阵桂花雨

七、布置作业:

读了本文,是不是也产生了某种情愫,我们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一次代言人吧!

选择你最喜欢的家乡一处景、一个物体、一种吃的……可以画画、拍照片、写文章、设计宣传画等。

八、板书

3.桂花雨

景:

桂花香

思乡情

 

事:

摇花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桂花雨人教(部编版)

第3课《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童年》,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

师:

你的童年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那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师:

同学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桂花雨》。

师:

桂花真的会下雨吗?

桂花雨是什么的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浸”读jìn,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

3.你是怎样理解“桂花雨”的?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hángluóyóuzīgāobènzhǐ

杭州一大箩尤其姿态糕饼笨笨的指指点点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文)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6段):

作者童年时摇桂花。

第三部分(第7-8段):

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2自然段,自主学习,思考:

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第二部分

(1)品读第3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

八月是台风季节,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

(2)“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中你感受到母亲是位什么样的人?

母亲为人热情,与邻里之间和睦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