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830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章)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月日至月日

单元(章)

第三单元

总课时数

12—14课时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

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9自然之道

课型

精读

第几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

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探索交流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思

1本课生字词较多,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方法。

“侦、嘲、蠢、彻”的声母都是翘舌音,“吁(xū)”不要读成“yū”,“幼”要和“幻”区别开,“啄”不要少写一点。

课文中生词的理解让学生在查字词典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

2.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一课时

一、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

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

 

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2.悬疑读文:

读课文题目,思考“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

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3自主识字。

利用窍门,读准字音。

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4.读课文。

(1)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读中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2)交流练读情况。

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二、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4.整体感知。

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读读课文,再组织语言来说。

1.自主探读。

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

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2.心声吐露。

(1)与同桌相互交流。

(2)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

 

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

1)学生提问并品读:

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

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

向导怎么做?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愚在哪儿?

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2.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二、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2)学生提问并品读:

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

(3)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1)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

(2)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1)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2)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通过各种方式,以“了解动物生活”为主题,分组进行活动。

每组写出活动报告,并展示活动成果——一张关于动物生活的手抄报。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 ↙伤害

海龟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1、照样子写词语。

气喘吁吁(ABCC)

2、填上合适的量词。

(6分)

一()沙滩一(   )球帽一(   )海岛 

十(   )幼龟   一(   )蠢事   饱餐一(   )

3写话:

由于游客们的一个“小错误”,导致许许多多的小幼龟失去了生命。

请你想像一下,海龟的妈妈会说些什么?

(选做题)

教学后记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型

阅读课

第几课时

共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即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

情景导入法、演示法、引导阅读法、讨论法、协作式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方法、讨论、总结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

手段:

黄河流域示意图、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方面的内容:

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

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的知识点到即止。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觉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师板书:

黄河)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

师:

播放有关于黄河的视频资料

师:

(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

 

师:

谁能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黄河还叫什么河?

师:

说的很对,能再简练些吗?

师:

(板书)看着这两个名字,你会有什么问题吗?

母亲河指黄河

 

(没有)

 

齐读课题

回答: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不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

多灾多难的祸河……

祸河

生:

黄河怎么由母亲河变成祸河了呢?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

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师:

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师:

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

还有问题吗?

没有了,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看第一问题,要想知道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就必须知道变化前及变化后的黄河各是什么样的,对吗?

(板书:

前后)

 

师:

非常准确,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正是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学生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那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生默读,回答

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生:

变化前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那么书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生:

森林茂盛,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生:

“在数千年……自条件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师:

(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美吗?

师:

原来的黄河也是这样的美,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声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

师:

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

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给人们的灾难,还有吗?

师:

大到那种程度?

能用书上的文字说一说吗?

更好”(P39~3)

生:

生:

四、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

 

请同学默读课文1——5自然段。

生:

默读课文

生:

“黄河在近2000年……苦难”

 

生:

泥沙最大

生: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

找得很准确,那么,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68倍、16亿吨、12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师:

对,唐代刘禹锡也曾也过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师:

黄河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

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

(播放课件)解释:

河床高于地面,原员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师:

黄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因而现在人们有称它为祸河,那么,黄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

谁来说一说,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

引导总结:

师:

要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关键要把什么管住?

 

生:

列数字

 

生: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生:

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生:

……

1社会②自然

2生:

把泥沙管住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板书后出示课件①②③)

六、总结全文

 

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但老师更希望你们在今后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像作者这样能和用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

那就多找一找有关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读一读吧!

五、整体读文,自由练笔

1、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

2、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设计怎样的治理方案呢?

生读并回答问题

生想、说、写、读

1、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2、学了本课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治理方案

母亲河祸河

(前)>(后)

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写一份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简报(绘画、日记任选)。

(选做题)

教学后记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产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教师指引学生选用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合适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手段:

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使用教材的构思

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不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是精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是练说,积累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四是拓展,激发阅读与探究兴趣。

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也可适当交流课后的“小泡泡”中的要求──“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布置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

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

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

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感悟“反

 

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

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见下页)

3.交流:

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

再指名上台介绍。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

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

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

“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

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

(见板书)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1.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阅读文后“资料袋”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嘴巴超声波天线无线电波

障障

碍碍

反射物反射物

耳朵荧光屏

(蝙蝠)(雷达)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蝙蝠(biǎn biān)荧光屏(yíng yín)漆黑(qī xī)

二、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     )蝙蝠怎么飞,(    )没跟什么东西相撞过。

  2(     )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     )能灵巧地避开。

三、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选做题)

教学后记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课型

略读

第几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感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难点:

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质疑问难,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使用教材的构思

根据自学提示,先自主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

在汇报时有说不好的地方适当点拨、指导,在汇报感受深刻的句子时,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谈体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朗读。

在学生体会了重点句后,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学生对课文内容就会有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2、读读说说:

    

 3、自主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

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