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308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docx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谢谢大家的光临,我也很高兴在这儿分享一些几十年以来在想的事。

麦老师刚才说了,我有两个博士学位,在70年代末一直到1990年的十几年,我一直在做生物学,目前二十多年在做社会学。

所以一直都在想,我现在新的学科和以前老的学科有什么区别。

还有一个我们叫做社会科学的包括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它的科学性在什么地方。

我们研究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年纪越大,我越会考虑这些问题。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我今天很高兴看到你们年纪还非常轻,大家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记得77年我刚进校的时候,已经25岁了,感到年纪非常大,总想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反而现在四十来年过去了,我又觉得年轻了,反正老了也无所谓了。

那时候真是觉得很紧张,现在看你们就想到我将近四十来年前读书的时候。

今天在座的可能大多数都做社会学科各个学科的,我们学定量、学定性、学统计、学访谈、学查历史材料,但这些研究的依据是什么?

它和自然科学到底哪些区别?

这些区别从哪儿形成的?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议题。

 

首先讲讲我说的社会科学指什么。

我在这讲的社会科学是指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这些英文称为Socialsciences的学科,而并不讲文学、艺术这一类Humanitysciences的学科。

因为现在社会科学的好多方法都是从自然科学来的,而自然科学又是从哲学当中来的。

哲学家对社会现象、对生物现象、对物理现象、对化学现象都进行各式各样的猜测。

中国有金木水火土,古希腊也认为世界是四个元素组成的,它实际上是对化学做一种猜想。

咱们中国有炼金术,道家的道士其实都是在做化学实验。

但是,到了17世纪以后,欧洲产生了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首先从物理学突破,因为力学最简单。

牛顿三大定律的产生给物理学奠定了基础,它不再是哲学了。

例如,牛顿定律推算出哈雷彗星的轨道,就是它哪天走到哪里,欧洲人能看见。

那一天,欧洲好多贵族,都拿了望眼镜什么的去看。

哈雷彗星果然准时地出现了。

那对欧洲人震惊非常大!

因为欧洲有悠久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的东西是上帝控制的。

现在人却能通过自己理性来推算!

这就是牛顿物理学的胜利,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对科学的认识。

自然科学-物理什么叫科学?

我简单定义一下,科学就一种片面的、系统地看问题的方式。

科学并不是全面的,科学与对错无关。

科学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来找到两个因子之间一种确定性的互动关系,并将它们上升为理论。

所以科学的核心从经验上来说是Controlexperiment,即做控制实验。

做控制实验就必须将别的因子全部控制住,都不动,就让这个因子动,看这个因子怎么动。

牛顿定律胜利之后,在哲学层面上给科学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一,就是控制实验。

控制实验是科学的最高境界。

我记得学理科时,老师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们,科学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对照-比较”、“控制-对照-比较”。

老师整天跟我们讲这个。

慢慢地,时间长了,我们才理解是什么意思。

 第二,系统思想。

在物理学,F=ma讲的是一个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经典物理学的一个描述。

F=ma既是一个机制,又是一个系统。

为什么呢?

基本上整个经典物理学,尤其是流体力学、光学,甚至电子学,全部可以用F=ma来算。

如果学电学,有六个定律。

这六个定律用牛顿定律来算也是可以的。

它是牛顿定律的特别表现形式而已。

就算起来难一点。

就像我们编计算机程序,任何程序都可以用机器语言来编。

但是那太麻烦了,什么东西都从01开始。

有那么多高级语言,谁还拿机器语言来编?

  第三,产生了实证主义,英文叫Positivism。

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观察、控制实验来解决。

实证主义思想就产生在物理学。

当然,在产生过程中也有波折。

例如光到底是波还是粒,搞来搞去,搞不清楚。

最后才确认光是波粒两向性,光既是波,也是粒子。

为什么产生Paradigm(范式)这个概念?

因为物理学整个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发展。

比如说,光是粒子,它怎么会有衍射?

如果是波的话,它的空间传递要有个介质,就像石头扔到水里就会通过波纹展开。

所以他们在空间里就要找一个介质,像水一样的东西,造了一个“以太”(Aether)。

他们做了各种实验,就是找不到“以太”这个物质。

到最后找到“光的波粒两向性”这个概念,才发觉它既是粒子也是波,是不需要介质的,在真空中也能传。

所以这样一来“Aether”这个概念就彻底没用了,于是Paradigmshift(范式转移)。

后来发现牛顿力学不能解释几个问题,一个叫“黑洞效应”,还有一个是紫外灾难。

因为这些东西,后来才出现了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等。

所以物理学总是为了解释新的东西进行范式转换。

他们认为科学的进步就是这样子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科学都在这个范畴,只有物理学。

当时他们规定,一门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控制实验、系统思想、实证主义。

别的学科都想学他们的东西。

但是我们人类的研究并不限于物理学的东西。

像生物现象,就很难找出一个像f=ma来统划全部的规律。

当然生物学有进化论,但进化论并不能解释每个人、每个物种的行为,这个我待会儿慢慢解释。

自然科学-生物

第一,生物学的复杂性在于其层次非常多。

就物理学的话,大的钢体,一直到小的粒子,它都符合牛顿力学。

但是在生物学,从基因层次、细胞层次、器官层次、个体层次、种群层次、群落层次,一直到整个生态系统,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规律。

比如在生态系统里面,水会循环的,氮气会循环的,二氧化碳会循环的,随着蒸汽上去,又下雨下来,这是整个循环。

但这个循环只不过在生态系统里的规律。

再下一层是没有这个问题的。

在基因层面,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规律,都有自己的机制。

就在细胞层面上,有几百、几千个f=ma这样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互不隶属的。

不像在物理学。

物理学里面好多公式,都是牛顿定律,是隶属于牛顿定律的一些亚定律而已。

但生物学,它互相的关系是互不隶属的、不相干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规律。

 

第二,还原主义不行。

在物理学里面,基本上什么东西可以还原。

什么叫还原主义?

比如,我们人类身体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还原成基因行为,是基因的表达。

这就是还原主义。

但这个(在生物学)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呢?

有些东西可以还原成基因。

比如,生物学的“21-三体”。

我们人一共是22对半染色体,有的23对。

但第21对染色体经常会出现三体,这种病就叫DownSyndrome(唐氏综合症)。

我前几年得了一个很重的眼病,那个眼病叫Ciliarybodyperiostitis,就是睫状体骨膜炎。

它就是我基因的某个缺陷导致的。

所以某些生物学现象能够还原成基因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

比如说,马尔萨斯方程,就是这个公式Nt=Noexp[r(tn-to)]。

大家可能知道马尔萨斯人口论。

他在19世纪提出,任何物种如果在没有外在的影响下,是个intrinsic(内禀的)指数增长。

但是这个指数增长方式,只在种群层面起作用,它在基因上不能起作用。

又例如,竞争排斥法则。

这个机制基本上是在种群关系层面上才起作用。

这个法则就是任何两个物种不可能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如果两个物种占据的生态位越近,讲的简单点——它们吃的东西越接近,它们住的地方越近,那它们的竞争越强。

而在演化过程中它们往往竞争过程中互相排斥,而这排斥的结局是两个物种至少在一个纬度上的生态位会彻底不一样。

我原来研究昆虫,就发觉好多昆虫吃的东西都一样,后来再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一个白天吃,一个晚上吃。

在时间这个位点上,它们区别开了,它们的生存就区别开了。

这个法则只是在种群之间的关系上才起作用的。

 

我再举个还原论的例子。

比如在解释性别关系上,为什么男女不平等?

有多人就还原为生物现象。

他们举出很多道理。

有一个比较好玩的道理,说这实际上是人站起来的后遗症。

因为女人和男人站起来最大的一个后果是骨盆变窄。

走路,越锻炼身体骨盆越窄。

你看动物趴着,骨盆很大、松松的,所以生马啦、牛啦、羊啦,“扑通”一下,掉下来,就可以走路了。

猩猩、猴子的孩子,“吧嗒”一下,就能走。

但人生下来是个软蛋,“嗙噔”一声下来。

什么用也没有,就像软体动物一样,要一年后才能走路。

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照顾小孩就很重要。

这样一来,进入文明社会,女的就没办法和男的竞争。

还原论并不是完全没道理,但它不能解释现代的性别平等,为什么?

现在女人的骨盆肯定比古代还小,现代女人要锻炼身体,要站起来、要跑步,身体活动越大,骨盆也越小。

但为什么现在男女地位平等呢?

所以你会发觉,还原论不行。

还原到基因、到生物学层面上,它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距离大了。

它的自变量已经是外生变量,不是内生变量,它就解释不通了。

人类好多现象的动态远远超过生物学的可能动态。

性别地位在不同社会、不同环境变化非常大,显然不能用骨盆大小来解释。

就必须要从文化层面上,在社会别的层面上来解释性别关系。

这就是还原论的局限。

 

第三,生物学的复杂性在于每个层次背后都有大量的机制。

这些机制在逻辑关系上都必须符合进化论。

不符合进化论的机制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不进化,它就走进死胡同了。

只有人的好多社会机制是可以违反进化论的。

实际上,如果人的这个物种还能存在一千年,我估计是危险的。

比如说,进化论有一个机制就是任何物种都不会浪费食物。

为了不浪费食物,甚至爸爸和儿子吃的不一样,甚至幼虫和成虫吃的不一样,甚至种群密度过高的会直接自杀。

但这个机制,在人身上不存在。

人到处浪费食物、大吃大喝、一塌糊涂。

为什么社会机制可以违反进化论法则?

这我待会儿会说。

生物机制是不会违反进化论的。

这样一来,生物学虽然没有牛顿定律这种东西,但它有一“阳伞”。

这“阳伞”我们把它叫做“覆盖性法则”。

“覆盖性法则”就是进化论。

每个机制可以互不隶属,但是必须符合进化论。

还有,生物机制只在有限的领域和多重的限制下才起作用。

它起作用很明显。

所以我把生物科学叫做“课程科学”,非常机械的。

比如说,我今天要给你们做报告,我午饭得尽量少吃点,为什么要尽量少吃?

如果我饭吃多了就会打瞌睡。

午饭吃多了为什么会打瞌睡呢?

我们的能量从血糖中来,吃东西越多,血糖浓度越高。

血糖浓度高到一定程度的话,眼睛会瞎掉,人会死。

这就是糖尿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从基因层面上逐渐演化出一个负反馈机制。

就是吃多了,它放出一种酶来。

这个酶就是胰岛素。

吃得越多,血糖可能越高,胰岛素就放得越多,于是血糖浓度就降得越低。

我身体里有这个机制,所以我一吃多就要打瞌睡。

打瞌睡的话,作报告就做不好了。

所以我吃得相对比较少,差不多就可以了。

这个机制,是在我吃多的时候运作的,平时不用的。

就是出了这件事情,它从哪个抽屉、哪个孔,找到文件拿出来用。

 

生物学虽然那么复杂,它还有很大的自然科学性质。

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生物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比如说老虎吃羊,它不会吃之前讲道德,它饿了就会吃。

它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不像研究社会学,最重要一点要破除结构功能统一论。

有结构功能统一论,你就会变保守,会对权威、对现成的东西给予合理性。

现成的东西,它总是有合理性。

但好多现成的东西,是剥削和强权的结果。

生物学里面现成的东西,基本都是功能和结构是统一的。

功能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是受到大量的批判。

在生物学里面,基本上都是功能主义者。

比如说,我们大学像你们一两年级时就会钻牛角尖,问怎么定义动物和植物?

有同学说凡是动物都得有嘴巴。

因为动物不能光合作用,它得有嘴巴。

变形虫没有嘴巴,它吃东西呢都是“卟”把东西卷进来,实际上它细胞本身就是一个嘴巴,对吧?

当然,这个定义也不是没问题。

草履虫有嘴巴,能吃东西,又能进行光合作用。

怎么办?

这个结构的背后,肯定有特殊功能。

 

第二,生物学还是能进行控制实验的。

比如说,马尔萨斯方程,你在自然界是观察不到的。

自然界具体一个物种的生长,生长到一定程度会碰到像资源不够一类的问题。

种类竞争就厉害了,就会打仗。

当这个种群发展得太多,就出现第二个问题——就成为人家的食物。

物种多到一定程度,占据资源就太多,人家资源就少。

那人家就和你竞争了。

当然,人这种动物很奇怪。

谁和人竞争都会输掉。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物?

就是因为好多动物在和人的竞争中大败而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