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读后感.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51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心灵》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走进心灵》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心灵》读后感.doc

《《走进心灵》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心灵》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心灵》读后感.doc

《走进心灵》读后感

高二(7)班主任

薄慧杰

   在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里面,我看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整本著作话语平静,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但读来却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在此之前,我对李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学校组织班主任听他的讲座,我才知道李镇西老师是名师,并深深地被他的论述所吸引,做了大量的笔记,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新班主任来说,能有李老师的现场指导实属幸运,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还读了他的《走进心灵》,通过这本书我明白李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名师,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他探索的问题深刻与详尽,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他的教育理论不是从书房里想出来的,也不是研究前人的理论推衍出来的,而是完全通过实践得来的。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

这些案例对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提升自己的,以及如何处理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这样的书有着丰富的内容,读着里面的文字,就像在与名师对话,就感觉这位教育大家就坐在你的面前,向你娓娓道来。

   一篇篇章节渗透着李老师在实践中的思考,他用大量的实例表述出来,读了让人有许多深刻的体会。

在这些思考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贯穿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

在李老师的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也不是通过居高临下的管理得来的,它是由学生们自己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通过运用学生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民主,如何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

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正是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理念,李老师对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李老师提出的许多口号触动了我。

“让别人因你而幸福!

”每个人都要充满爱心,举手之劳,向别人献出爱心,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关爱,为有你这样一个同学而幸福。

如果班里的学生都能让别人因自己的一丝关爱而幸福的话,那这个大家庭中该是多么温馨团结。

    “向学生学习!

”这一章里对于师生关系的剖析非常精辟。

我也有这种感觉,也时时被学生感动,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

这个口号里所体现的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

与此相应,李老师对于假德育的批判也是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另外,这本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劝戒我们尽量避免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打学生,用语言伤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绝望。

要知道,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值得深思的是,现在我们周围对学生动手的老师绝对是很少的了,但在另三个方面有意或无意去伤害学生的,应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所以,我钦佩李镇西,因为他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谓“丑事”公诸于世;我感谢李镇西,又因为他这些真诚的忏悔给了我警示!

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来源于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智者,可以在瞬间点燃你的生命之火,也可以是一把引导你走向光明未来的火炬!

”读这本书,我感觉收获很大,也找到了这样一把火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