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三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372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三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叙文三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叙文三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叙文三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叙文三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三味.docx

《记叙文三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三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三味.docx

记叙文三味

一,记叙文的“三味”

(一)“哲理味”。

文章要“有思想”。

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

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坚韧是什么?

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二),“散文味”。

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

语言尽量意味深长。

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

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

请比较以下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一组:

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二组:

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可以抚慰我受伤的心灵。

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三组:

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

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三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

第一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刻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三),“小说味”。

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

他们已不再是只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

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

二,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在记叙类文章中,叙述往往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读者只能得到对事物的综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写则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

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文章使过多地讲述故事梗概,难免不生动、不形象了。

如何进行描写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和技巧。

一、设喻描写。

即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段的描写。

用这种方法去写景、状物、描摹事态,会使事物更明朗、更形象、更生动,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感染力。

如梁衡《夏》中的一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的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段文字,作者紧扣景物,通过恰切的比喻,展现了由暮春到初夏、盛夏的次第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准确表现了夏天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便是设喻的好处。

设喻描写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

它可以使模糊的东西清晰可见,抽象的东西具体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看了这样的描写,谁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效果正来源于恰切新颖的比喻。

二、白描。

鲁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作文秘诀》)它不加修饰形容,不加铺张扬厉,只用普普通通的话,简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质。

虽着墨不多,却能穷形而尽相。

许多名家大师,都把白描当作常用的方法。

如: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施耐庵《水浒传》)

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里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以上两段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不同凡响的精彩描绘,都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直来直去的文字。

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统丽的修饰,没有比兴的手法,但大雪漫天飞舞的气势和“故乡”的空旷、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烘托描写。

烘托也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

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可算最典型的例子: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见到罗敷后的种种行为上,烘托出这个少女的美丽,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如果是表现那种非常抽象、不但白描困难、设喻也不易讲得明白的事物,这种烘托描写就更有用武之地了。

请看朱自清《绿》中的一段: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出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草与绿叶,那似乎又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作者要表现的是梅雨潭水特有的那种神异难言,令人惊诧的“绿”,这种抽象的事物是难以通过直接描写表现的。

作者通过对大家所熟知的其他色彩的描写,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读后使人觉得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就在眼前。

四、动态描写。

即化静为动的描写。

山水名胜,多是静物。

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

因此要尽量让静物动起来,去摇荡人的情怀,让读者与作者产生美的共鸣。

孔孚在《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是静坐的,就是生长着的绿苔在人们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了“微笑”“看”“听”“爬”“跌”“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是动态的了。

而且互相之间还有了某种默契似的,这就把清净无为的佛界和嘈杂纷呈的尘世之间互相沟通起来了。

再如徐迟在《祁连山下》中,是这样描写敦煌壁画的:

他一进这洞窟,便掉进了染缸似的,整个都掉落在色彩的世界中,奔马在四周跳腾。

天鹅在空中打旋。

花草失去了重力而浮动。

蛟龙和人一起飞行。

热烈的红色调子是基调。

千万种色彩旋转在他的周围。

作者把壁画上的景物,用动态的文字加以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奔马、天鹅、花草、蛟龙种种的姿态,使静止的画面栩栩如生。

五、具有感情色彩的描写。

描写时有时是较为客观的,有时却不免带有主观的色彩,掺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色彩的描写,往往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如:

二月十六日,又有友人赠我六朵石竹花,三朵红的,三朵白的,间以几枝凤尾草,……

回来欹在枕上,等着出到廊外之时,忽然看见了几上的几朵石竹花,那三朵白的,倒不觉怎样,只那三朵红的,红得异样的可怜!

灿然的灯下,红绒般的瓣儿,重叠细碎的光艳照眼,加以花旁几枝凤尾草的细绿的叶围绕着,交辉中竟有滞人的意味。

这时不知是‘花’可怜,还是‘红’可怜,我心中所起的爱的感觉,很模糊而浓烈……

    (冰心《往事

(二)》)

作者写石竹花,是从感觉的角度描绘的,“红得异样的可怜”“滞人的意味”,都是从感觉上说的。

描写带上了感情的色彩,即使不是作为抒情的工具,这种文字也比较生动感人。

以上简要介绍了描写的几种方法,其实它们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的。

描写同一事物,不仅可以设喻,还可以白描;不仅可以写所见,还可以写所感;不仅可以写静态,还可以写动态;不仅要写主体,还要注意陪衬等等。

关键在于不论怎样描写,都必须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感染力为目的,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动形象的印象。

另外,什么地方要描写,什么地方不要描写,应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出发,决不能随心所欲。

过多的描写、过分地堆砌词藻,并不能获得好的效果,反而会伤害了内容的表达。

恰如其分的描写,求得真实自然,才是我们要求的。

三、记叙文范文:

1.父亲的目光

从记事开始,我就发现父亲的目光与众不同,然而,我真正能够读懂那深奥的文字还是在升初中后。

九月悄悄的来临了,同伴们都踏上了初中的征途,我怕看见他们欢欣的笑脸,独自坐在窗台边,望着空荡荡的家,满脸怅然。

父亲坐在椅子上,依旧抽着一根纸烟,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窗外。

窗外的阳光很灿烂,灿烂得足以让人感到目眩心惊,但却很安静——除了猪在圈里蹦跳的声音。

阳光打在父亲的脸上,他抬头望了一眼天,深陷的双眼闪动着像阳光又像是浓雾一样的东西,继而又低着头抽他的烟。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父亲似乎比以前更忙了。

早晨披着第一缕晨光出去,晚上披着月色归来。

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些什么。

几天过去了,只是觉得父亲好像瘦了些,但眼神中似乎有一种异样的光彩。

开学后的第五天清晨。

朦胧中,父亲把我叫起。

桌子上,早已准备好饭菜,热腾腾的。

我发现,在桌子中央的碗中醒目地盛着一碗肉(全家人——我、父亲、母亲好久都没有吃肉了),心里正感到疑惑。

母亲示意我坐下吃饭。

最后,父亲从他那件兰咔叽衣服口袋中慢慢地取出了一个小纸包,终于说话了:

“三百元钱,到学校去。

我吃了一惊,筷子几乎要在半空中停滞。

我使劲的仰起头,视线与他的目光交叉、重合,我似乎看出了那目光中的深沉含义:

期待与鼓舞。

是母亲送我到学校来的。

一路上她告诉了我,这几天父亲为了我能上学,到学校去了好几次,老师也非常理解,但总不能一点钱也不缴,学校确实困难。

母亲又给我说了父亲是怎样去求亲戚借钱,又怎样拖着疲倦的身子而归的,以及把家里的两头正长膘的猪卖掉用来做我的学费的……不由得,鼻子陡然一阵酸,眼泪流了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在此期间,生活费每一次都是父亲亲自给我送,每次他没有说多少话,每次我都会注意到他的目光,仿佛一次比一次深沉。

由于我的努力,第二学期进入了全校最好的一个班。

开学那天,是父亲亲自送我到学校的。

临别时,他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三十元钱说:

“你先用着,过两天我再来。

”我接过钱,一抬头,瞥见了父亲那目光,眼泪差点儿又掉了下来。

一天,母亲到学校来看我,她说:

“你父亲加入了村里的修路队,每天十五块钱……”一时,我不知是什么滋味:

父亲,那么小小的个儿,带病的身体,五十多岁的老头,他能干得来吗?

不知不觉眼前似乎浮现出修路工地上繁忙的景象。

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慢慢拉拢,定格:

身着蓝色咔叽布的瘦小的身子在满是泥泞的修路工地上来回的搬运石子、水泥;而他的眼睛里,却闪动着一种矍铄和希望,正穿过层层迷雾,牵引着我。

我知道,我只能前进,后面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

2,一地梨花

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

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

诚信。

这使我想起我的父亲。

一个除了两脚泥巴,除了做生意总亏本,除了训斥我的虚荣而只有一种品质的他。

父亲这时候正在做什么呢?

是在梨花树下闭目养神吗?

梨树……

家里庭院的梨树,高不过数尺,叶疏花迟,可这丝毫不影响父亲对它的喜爱。

所以这梨树依然能顽强的(地)长着。

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满山遍野的梨树、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梨树最多,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费尽心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谁想到快到手的钱又叫财神给夺回去了:

虫子在梨皮里直钻到梨核,整个梨表面讨人喜欢,可实际上……有人劝父亲,不是同那客户签了合同了吗?

你用纸袋一包,然后……父亲的脸沉下去了。

那些日子家里正难捱:

我在城里上学家里要花钱,哥的婚事也快要办了。

这一切使父亲茫然不知所措。

我看得见父亲额头上那牢刻着的惨淡,眉毛似乎塌了下来,压得眼窝都深陷进去。

父亲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整日在台阶前坐着,望着满山的梨树发呆。

母亲怕他钻不出牛角尖,背着父亲把梨转手了不少。

可纸里怎包得住火。

于是,有一天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

声音从断断续续到高高低低,继而咒骂,哭诉,沉默。

没几天,父亲把一个人领进屋里,把几千块钱摊到桌子上说,兄弟,这钱你拿走,算是赔偿,卖不了的,我拉回来……

我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在生意场上从来没有痛痛快快的(地)赚过大钱。

他埋怨自己文化低;邻里说他讲信用讲得过了头。

在农家的饭桌上,父亲与我面对时,我只有低头扒饭的份。

他看不起我说话不算数诸如和人约好时间却总迟到等等。

我不愿承认,但我在改。

所以,我更喜欢观看他的背影,没有拘束且让人由无有想到无限去,把这诚信在无际的时间空间中舒展来回。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

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简评: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作文。

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父亲的优秀品格:

诚与信。

文章正是通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叙述描写中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敬爱深情,打动了读者,使之产生了共鸣。

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

文中优美的句子随处可见,生动的修辞信手拈来,各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而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更是精当绝妙,令人回味无穷。

作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

真情出自然,文贵情真

3,路

仍旧是这条路。

每一处转弯,每一处路灯,每一颗铺路的小石子,都是那么亲切,像外祖母一样。

第一次走过它,是外祖母抱住我。

这小路对于我就像整个城市一样陌生。

只有外祖母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又看着路旁班驳的高墙,我问小路:

你是不是比外祖命还要年长,因为你这么静,这么长。

我上学了,天天从这路上走过。

当太阳泛起桔红色的光,月亮还在慵然贪睡时,这条笼罩着晨雾的小路,带着迷朦迎接着过路人。

外祖母牵着我的小手,沿者这古老的小路送我上学。

我不时地抬起头望着外祖母。

我喜欢她那白色的头发,更喜欢她用皱纹雕塑出来的笑容。

雾气沾在白发上,亮晶晶地闪着光。

她伫立在路口,向我摆了摆手,然后再转过一个弯,便消失了。

西边天空上火烧云就要燃尽了。

我放学走出校门。

街市上华灯初放,仍是一片喧闹;而走上我的小路,却如同进入另一个世界。

路灯闪看微微的光,把我的身影投在铺路的石子上,忽而短粗,忽而瘦长。

啊!

我好怕,向路的拐角疾走。

忽然前面出现了熟悉的身影,晚风中虽显得单薄,却给了我胆量。

我呼喊着外祖母,向她扑过去,她抚着我的头,牵着我的手,向路的深处走去。

我长大了,上学的路线变了;外祖母也老了,很少出来活动,我们难得在这条路上同行了,我又走在这路上,一切却又是那么不寻常,--外祖母猝然去世。

这消息使我惊呆了。

我狂奔着,石子被踩得"哗哗"作响,穿过这条小路--我古老的、幽深的、僻静的小路,外祖母啊!

一次次送我上学,一回回在这里期待着我的归来,就像晨雾在白发上结下的水珠,夜风中瘦弱的身影都是那么清晰,一切仿佛都在眼前。

路啊!

你怎么那么遥远?

全过去了。

送葬的人们抬着外祖母,在这条她曾经走过的小路上过去了。

路还是那么静,微风吹动花圈发出"沙沙"的声音,同人们一起啜泣着。

我在想,想着过去和将来。

路啊,你再长些吧,留住人们,也留住我的外祖母!

我要走了,离开外祖母的家,离开这条小巷,离开这座城市。

我又漫步在这条小路上,没有了外祖母,小路依然如故。

不,也许不会的,朦胧中小路不见了,我依稀看见一条公路,平展展,坦荡荡……

点评:

一条小路将我和外祖母连在了一起;一条小路,将我送上了人生之旅;一条小路,将自己的感情,尽情地向读者抛洒:

对外祖母的感激、思念与祝福。

一条小路又是一条坎坷的人生之路,我要在这条人生路上跋涉,做生活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