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737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docx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

为中小衔接做足功课

——人教版六下第四、五、六单元教材解读

嘉兴市实验小学金延

有幸参加了这次的省语文新课程培训,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面对着毕业班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扎扎实实的培养他们的一些语文能力,让他们平平稳稳的过渡到初中的语文学习。

我想,这应该是我要做的。

是啊,当我们翻开这册语文书,无论从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读写训练点的安排,都体现出和初中的衔接、过渡的特点。

下面,我就本册教材的四、五、六单元谈谈操作方法。

一、第四单元:

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

随着年级升高,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视野,教材编写者在第四单元特意安排了四篇外国名篇名著。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本单元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

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也正因为与众不同,“作品梗概+精彩片段”,成了教学难点。

更重要的是“梗概”+“精彩片段”捆绑式出现,教学时该怎样准确定位?

如何处理好“梗概”、“精彩片段”和整本书之间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点实用的阅读技能呢?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下面我以《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来谈谈操作方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激发阅读欲望

教学这类课文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段”作一个高效的“名著导读”。

为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借鉴“读书会”、“聊书会”的一些方式方法,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定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而是把教与学的过程更多地处理成,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多听少说,多组织,引导,多观察。

如果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梗概猜测具体的故事情节,或到精彩片段中找答案,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比如,鲁滨孙来到荒岛是怎么过着寂寞生活?

他又是如何克服寂寞、孤独的?

种出了粮食,他怎样做成食物?

野人野蛮的宴会是什么样的?

鲁宾孙是怎样教化“星期五”的?

鲁宾孙和“星期五”是怎样救船长的?

如果有学生读过这本书,可以让他们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也可以请他们讲讲书中其他的精彩片断。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自己读原著的体会。

这些环节的安排,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

(二)“梗概”、“精彩片段”有机整合

《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篇幅很长,并且细“碎”,没有前因后果,阅读时如果没有“梗概”,理解上会出现情节空白以至无法连贯,是真正意义上的“片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把两者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浏览“精彩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判断的过程实际就是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过程。

(三)运用语言材料,培养语文能力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梗概”试着用更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尝试之后,学生发现,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

这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故事重点的把握过程。

上“精彩片段”时,可以更多从“作品赏析”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

例如“1、野人为何取名“星期五”,从片段中找出能够印证时间的语句,谈谈时间描写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2、在这个故事中,有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作者却会用很长篇幅不厌其烦地写,找出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

3、结合精彩片段,评价鲁宾孙是怎样一个人?

4、摘录片段中描写作者对生活感悟的经典语段,并作分析。

5、如果这个故事用第三人称来写,会怎样?

同时,告诉学生读一本书,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详细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意义?

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

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

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二、第五单元:

“科学精神”专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

语文学习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同时还有一定的课外拓展:

阅读科学家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

通常拿到一组课文,我喜欢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有更全面的了解。

这组课文主要的共同点是:

1、篇幅长。

2、文章都通过若干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或说明道理。

不同点是:

1、体裁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散文、记叙文、议论文)

2、体现的科学精神各有不同。

《跨越百年的美丽》(玛丽·居里):

坚定执著、全身心投入、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国航天人员):

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我最好的老师》:

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3、写法上有细微差别。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特点,我觉得教学本单元应该共同遵循的一点就是要做到——长文短教。

怎么做到“长文短教”呢?

举两篇课文的例子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整体把握,把课文的教学要点进行归纳梳理。

如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以下四方面的教学要点:

一、读文识字,背诵积累。

二、归纳主要内容。

三、抓住事例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读玛丽·居里的“美丽”。

四、写法探索:

倒叙;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

(二)理清脉络。

将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进行划分,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梳理。

第一课时

一、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二、归纳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主研读: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读玛丽·居里的“美丽”。

四、写法探索:

倒叙。

第二课时

一、落实字词。

二、师生共同研读: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读玛丽·居里的“美丽”。

三、写法探索: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

(三)抓住重点,展开教学。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的时候,重难点是概括主要内容。

因为全文较长,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分别写出各小节内容,然后再进行归并的方法。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抓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自然段采用集体交流的形式,后面这些自然段围绕“课题中,能跨越百年的美丽又是指什么呢?

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两个主要问题,让孩子自主找重点句,写批注,为下节课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孩子写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个别辅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第一课时的延伸,还是围绕前面提出的问题,先进行小组短暂的交流,然后围绕事例:

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捐赠奖金、无视奖章。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

读句子,说体会,抓关键词品味,尝试背诵。

“围绕事例,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说,品味,背诵。

”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非常难操作。

我所任教的班级,因为经常让孩子写批注,所以还没交流,孩子书本上就已经密密麻麻写起来了,平时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虽然他们都体会得很好,但一个孩子站起来读完句子,说完感受的时候,可能有的孩子还没回过神来,而且大家都只顾着想要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静不下心来倾听,交流的时候就失去了思维的碰撞。

最糟糕的是,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把课文全读碎了。

于是我就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只顾让孩子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没有抓住事例来引导孩子进行交流啊。

所以后来,在交流了一句后,我就改变了形式,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有相同或不同意见的,大家都来谈一谈,争取把这句话读透、读扎实。

这样调整过以后,孩子们讨论起来就有序多了,参与面也广了,最重要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交流前写批注的那个阶段了。

(四)分散突破。

但是这样做其实还不够,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还要预先设计好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品读、感悟。

本文中,比如“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两句话,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三个问题来帮助孩子理解:

1、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分别指什么?

2、这项伟大自然发现又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三个问题回答完,孩子就读懂了这句话,所以我又得到一点启示:

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关键词句,老师一定要预先设计好一些小问题或其它小环节,以备急用。

(五)回归整体:

读一读“阅读链接”,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适当拓展。

在新科结束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结合单元导语里提出的要求,可以是课外阅读的作业,这也是学习这个单元期间,每天的常规作业。

最后,友情提醒一下:

本文文艺性较强,要注意在课堂上就给予孩子积累语言的时间,有感情地朗读后,可尝试背诵。

长篇课文应抓住重点、深入字词、分散突破,不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文章三四自然段比较长,含义深刻或与中心相关的句子比较多,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围绕事例,从整体入手,有序交流。

整体入手: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读文,识词。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事)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理)

理清脉络,这里主要指帮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脉络:

记事:

第1—5自然段,详写一个事例。

第6自然段,略写多个事例。

说理:

第7自然段。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探究文章的写法,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文章,并且事例的描写有详有略。

我们常常跟孩子谈一篇文章要写得有详有略,孩子听了觉得很抽象,不明白,如果我们平时碰到这样的范文,就及时渗透一下,可能再提起“详略得当”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就会恍然大悟了。

接着,学习道理一段,围绕文章讲述的道理来学习事例,让孩子通过“自读自悟”,懂得怀特森先生是怎么让我们明白“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一道理的。

找出事例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

适时点拨:

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一些难点,我们要进行“适时点拨”,比如: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这句话,其中冒险一词加上双引号后,和原本的意思有所区别,也比较难以理解。

我们可以设计三个教学小环节,引导孩子理解冒险的意思。

1、孩子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孩子说说“冒险”的本义。

3、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给“冒险”加上双引号,渗透双引号在此处的作用,说说“冒险”在课文中的意思。

回归整体:

抓住“迷信”一词,结合事例再谈谈对道理的理解。

采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其实是指“要有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适当拓展:

最后,结合文章结尾,进行“适当拓展”,展开讨论: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为什么?

友情提醒:

“冒险”一词因为加了双引号,意思有所不同,并且是本文理解的难点,所以要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要多给孩子潜心阅读的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迷信”一词很关键,如果不强调,有的孩子最后会说成不要“相信”书本,乃至不要“相信”一切人说的话,这和课文中所要体现的科学精神是不相符的,所以学完事例后,要再回头感悟道理。

要有写法上的渗透,让孩子在阅读实践中感受写作的基本技巧,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方式。

有时间可针对这课的写法进行相应的习作训练。

关于其它两篇课文的教学建议:

《千年梦圆在今朝》虽然是略读课文,但因篇幅实在太长,建议两课时完成。

还可结合“神七”成功的事例,学习文章“在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充实课文内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可以渗透一下议论文的一般写法:

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总结论点,以便孩子更好地完成课后小练笔。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一场辩论会: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已经出现辩论的形式,孩子应该有所了解。

建议如下:

1、单元学习开始就明确任务,人人收集材料。

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要。

与看课外书相结合。

2、收集过程中,老师要抽时间了解孩子手头掌握的资料,引导学生做成事例小卡片。

3、小组先组织小型辩论会,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选拔优秀的辩手,也是给全体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4、全班辩论要正规:

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

5、教师最好亲自做主持人,以便调控课堂。

6、不参加辩论的孩子允许以书面形式支援本队。

7、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不要有太多的要求,他们还是孩子!

对于这最后一点,我是深有感触。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转移话题,偷换概念,被一句话堵死,或者为了一句话而闹得不可开交的现象,这时候我们要宽容一点,智慧一点,适当的化解一下紧张尴尬的气氛。

比如我们班在辩论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有个正方的孩子站起来反驳:

“你们觉得科技发展危害那么大,那回家不要看电视、不要上网、不要开空调、也不要做饭算了,因为这些都离不开高科技!

”反方的孩子哑口无言了。

辩论进行不下去了。

其实我们很清楚,正方的这个孩子,他偷换了概念,这场辩论,讨论的是利大还是弊大,并不是说有无利弊,所以我就适时调控了一下:

“那咱们是不是得穿着树叶来辩论呢?

这次辩的,可是利大还是弊大,并不是说有没有利弊,要围绕主题来辩论哦。

”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老师最好亲自做主持人的原因。

本单元的习作没有规定主题,也没有限制文体,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教学建议如下:

1、通过照片、实物等激发孩子的回忆和想象。

2、引导谋篇布局。

3、防止抄袭或改写习作范文。

4、平时少看作文书,多看名篇,多进行经典阅读。

5、编写习作选可结合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开展,也可作为课外拓展,自主完成,教师要给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有一次,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回顾拓展五有三个版块:

一、交流平台,建议:

两个主题,一个一个来探讨,重点可放在后面的主题。

孩子讨论起来可能比较宽泛,要引导孩子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语文学习上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建议:

易错字在第一次写的时候就应强调,如“别出心裁”的“心”,要让孩子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重点识记,否则很容易写成“新”。

编写适当的练习,帮助孩子熟记成语并理解意思,如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一段话中,找一找近义词,给成语归等。

3、成语故事,建议:

说一说“舍本逐末”在文章中体现在哪里?

现在又表示什么意思?

拓展讲一讲其它成语故事。

梳理本册成语,编写成语集。

三、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抓住两点:

语文味、综合性。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开展过三次这种以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老师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本次“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分两个活动版块:

“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教材编排的形式是一样的,首先有一个“活动建议”,后面是“阅读材料”。

对“成长足迹”,有如下教学建议:

1、阅读单元导语,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各自列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围绕“怎样制作班级纪念册”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4、成立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小组的计划。

5、按计划实施,课内外结合,教师要注意随时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

6、完成班级纪念册的制作并进行活动小结。

这几个环节中,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围绕“怎样制作班级纪念册”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这个计划,老师在没上课就应该把它先列出来,等到课堂讨论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我们班的活动计划是这样制定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班级活动计划——成长足迹

表格:

除了班级活动计划,还有小组活动计划,最主要是针对课外活动的那部分制定的。

这个制定权完全由小组成员自行讨论安排,但是要围绕班级计划展开,是班级计划的附属。

语文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小组活动计划——成长足迹

表格:

计划制定好以后,基本上就按计划实施了,整个过程设计下来,根据以往的经验,感觉最困难的,可能就是收集以前的资料这一块,因为学生收集的资料,要么大家都有,要么大家都没有,特别是一些图片资料,比较匮乏。

这是我的友情提醒:

1、“阅读材料”是引子,千万不要当成阅读课去教学课文,这里用两课时来浏览、交流已经很够了。

教学时可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某些情境,谈谈感受。

最后用比较的方式,探究一下文章在取材、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2、孩子收集的资料是良莠不齐的,老师要注意过程监控,多询问各组小组长活动的进程,全班交流的时候,要对各组进行辅导和检查,督促孩子在课外按计划正常开展活动。

3、一定要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特别是小组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

要努力取得家长的支持。

因为在开展的过程中,我曾经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孩子这段时间老往某某同学家跑,家长开始不太理解,也担心路上会不安全,所以一定要教育孩子,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安全问题,不要把活动安排得过于频繁,每次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最好是周末时间。

另外,全班分组这一步也很关键,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控,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能力总和基本相等,要不然,有的小组是完不成任务的,每个组的小组长也很关键,一定要请能力比较强而且比较负责的孩子来担任。

一般一组六个人左右就好了。

“依依惜别”的整个活动过程和上面差不多:

1、阅读活动建议,各自列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围绕“毕业联欢会”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3、成立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小组的计划。

4、按计划实施,课内外结合,教师要注意随时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

5、召开“毕业联欢会”并进行活动小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班级活动计划——依依惜别

表格:

 

有几点跟“成长足迹”不同:

1、这次活动落在一个“情”字上,制订好整个计划后,教师要放手一点,让孩子自己来策划操作,让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2、临别赠言的书写要好好引导一下,现在孩子泡网的比较多,网络语言泛滥,写出来的句子非常“时髦”,虽然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但也要提醒他们:

网络语言和现实语言还是很有区别的。

3、如果可能,请给每个孩子写一句临别赠言。

谢谢大家,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