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086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docx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册

第一部分:

前言

    肺癌现位于男女两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在诸多致病因素中吸烟仍为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吸烟量和持续年限密切相关。

肺癌发病隐匿并且为全身性疾病,即使是早期病变亦存在微小转移灶;明确诊断(病理或细胞学)及分期(全面分期检查后)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及判断病情发展均至关重要;各期肺癌的治疗准则/有效化疗药物/当今“标准”的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如何预防及控制等主要诊疗问题,不仅是经治医师必须掌握的,而且也是患者及家属应该了解清楚的。

本书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方式解答上述有关肺癌诊断/治疗/康复以及早期发现等相关问题,以达到医师/患者/家属3方共同协作,更好地改善疗效/提高治疗期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尽管本手册在编写前曾在一定的读者范围内进行了调研,但内容仍可能有不完善/未能涵盖患者和家属的所需之处,敬希谅解。

                                                                                      

问题一:

什么是肺癌?

回答一: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由气管/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组成,发生于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肺癌。

临床上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分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

发生在3级支气管以上的称为中心型肺癌,发生在4级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职业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至1999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病例达100万,居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

在许多国家肺癌发病率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我国每年肺癌发病率以4.5%的速度上升。

近期女性肺癌发病率也在上升,与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增加以及厨房小环境空气污染有关。

据预测,21世纪初最常见的疾病很可能是肺癌及艾滋病。

问题二:

吸烟与肺癌有何关系,被动吸烟危害大吗?

回答二:

  

    导致肺癌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认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吸烟。

吸烟导致肺癌的危险性与吸烟量/吸烟年限/吸烟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有关。

吸烟人群肺癌的发生率是不吸烟人群的8到20倍。

吸烟引起小细胞肺癌的相对危险性为17.5,非小细胞肺癌为6.7。

吸烟量与肺癌的发生危险呈正比关系;长期每日吸烟10到20只,肺癌的发生率为15%;每日吸烟21到40只,肺癌的发生率为28%;每日吸烟超过40只,肺癌的发生率高达68%。

停止吸烟1年,患肺癌的危险度仍为原来的94.4%;停2到3年,为85.2%;停4到9年,为56.1%;停10到15年,为39.3%;即使停止吸烟16年,肺癌的发病率仍有5.3%。

    烟草中的主要致癌化学物为亚硝胺类化合物。

国家抗癌研究中心(IARC)根据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确定烟草为人类肯定的致癌物。

被动吸烟肺癌发病率增高受到广泛关注,经研究发现被动吸烟者虽然吸入的为卷烟燃烧时的边流,但因为经过边流的空气较少,燃烧不完全而且温度较低,适合于致癌物质芳香烃的形成,所以含量较中心流为高,故吸入边流所受的危害也较明显。

问题三:

肺癌的发生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吗?

回答三:

    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女性。

但是近年来在西欧和北美一些发达国家中,女性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较男性为快。

这可能与女性吸烟者增多有关。

此外,女性肺癌主要为腺癌,据我国调查报道与厨房小环境污染(燃烧/油烟等)有密切关系。

肺癌的发病率岁年龄增长而上升。

30岁以前的少见。

40岁以后发病逐渐增多。

一般在65到70岁死亡率达到高峰。

但随着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应警惕30岁以下肺癌的发生趋向。

问题四:

肺癌会遗传或传染吗?

回答四:

    肺癌遗传学的研究已经经历了近百年,但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肺癌有遗传性。

如果家族中有癌症病人(包括肺癌),本人又为长期大量吸烟者,应提高警惕。

人类基因组分析能否找出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基因基础?

在癌前阶段能否采取某些措施,如基因的调控以阻断肺癌的发生?

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肺癌不会传染。

肺癌的发生是在遗传因素和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某些细胞发生癌变,这些癌变的细胞持续繁殖/增长,成为肿瘤。

所以,肺癌不可能以任何形式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

问题五:

肺癌有那些症状易被忽视以至延误病情?

回答五:

    最常见的是发热/咳嗽,易误诊为“感冒”。

当胸透或胸X光片伴有模糊阴影是又易误诊为“肺炎”,经过常规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反复出现于同一部位的“肺炎”,应提高警惕除外肺癌。

应查胸CT,必要时进行深部痰细胞学检查或纤维支气管检查。

肺部阴影常易误诊为“结核”的检查即采用抗“结核”治疗致使延误诊断及治疗,后果严重。

    发生于肺尖部的肺癌,因为周围组织受侵犯或压迫常伴有肩部疼痛或上肢活动受限等症状,易误诊为“肩周炎”而延误诊治。

    逐渐加重的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胸部体检或影像学显示有胸腔积液,经抽液检查为非血性渗出液时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此时,应抽胸水查癌细胞及肿瘤标志物,并尽量抽尽胸水后作胸部CT,以尽可能地显示被胸水掩盖的肺内病变。

若可疑应至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

    腰部疼痛,疼痛放射至臀部/下肢外侧,甚至小腿或足外侧,随咳嗽/大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而加重,易误诊为“坐骨神经痛”,但癌性疼痛具有逐渐加重或夜晚加重的特点,且多为一侧性。

    其他如癌性骨关节病,因常伴有关节变形易误诊为“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故若出现上述情况,按照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至大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以除外肺癌。

    颈部特别是锁骨上若出现肿块,短期内增大者,应立即至综合性大医院就诊。

若疑诊癌症应立即至肿瘤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

在无任何根据的情况下请切勿随便接受“抗结核”治疗或抗肿瘤“试验”治疗。

问题六:

肺癌有哪些症状?

回答六:

    早期肺癌临床症状不明显,生长在支气管的肺癌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因肿瘤向周围不同组织器官侵犯所致的不同症状。

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局限性短暂胸痛。

    肺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包括局部扩散(原发瘤向周围组织器官蔓延)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中心型肺癌的局部扩散多侵及纵隔内器官,引起相应的症状:

若压迫或侵犯食管,可引起类似食管癌的症状,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

声音嘶哑是因左侧喉返神经受压所致;有些病人主诉前胸后背疼痛,多因肿瘤浸润纵隔组织使纵隔固定,牵拉后所致;如果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可引起呼吸困难,唇及指尖发紫伴颈部及面部水肿,胸壁静脉扩张,严重时可伴同侧上肢水肿等,称为上腔静脉综合症;肿瘤侵犯心包,可引起心包积液伴有气短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者有肝大,双下肢浮肿等。

周围型肺癌当侵犯局部胸膜,肋骨或肋骨间神经时可引起相应部位疼痛;当胸膜广泛侵犯可形成恶性胸水。

靠近脊柱的肿瘤可直接侵及椎体引起局部疼痛或其他相应症状。

    淋巴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

胸内可转移至肺门淋巴结和(或)纵隔淋巴结,重大淋巴结压迫或侵犯纵隔内器官,也可引起声嘶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胸外淋巴结最常见为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有些病人往往因为偶然发现锁骨上或颈部肿块而就诊。

此类包块质地较硬,不活动,但是极少疼痛。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时,应注意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

    血行转移时另一个重要的转移途径。

因肺癌为全身性疾病故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

肺癌转移的部位依次为骨骼、大脑、肝脏、肾上腺及肾脏。

    骨转移早期并无症状,晚期可出现疼痛。

疼痛的特点是部位固定,逐渐加重,夜间较白天重。

    早期的脑转移无任何症状,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抑郁或兴奋,但可经脑CT或MRI检出。

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头痛、呕吐、瘫痪及意识障碍等症候群。

    肾上腺转移一般无症状,多由腹CT或B超检出;肾转移的病人可无症状或表现为无痛性血尿。

    早期肝转移症状缺乏特殊性,晚期可有肝肿大,疼痛或黄疸等症状。

    腹腔淋巴结转移常见于纵隔淋巴结转移时,早期无症状,晚期可表现为腹部肿块或肠梗阻等症状。

    肺癌还可以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形成肺内转移。

    其他如心脏转移、皮肤软组织转移、内分泌器官转移等,不可忽视。

    总之,上述任何转移灶均可为肺癌的首发征象,应警惕。

问题七:

疑诊肺癌后需做哪些检查?

回答七:

    仅凭咳嗽、呕血、胸痛是不能确诊肺癌的。

有上述可以症状后,应立即就诊于专科医院或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生经过全面体检,在获得有价值的阳性体征后,还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CT等。

若疑诊肺癌,应行支气管镜、病灶或转移灶活检、纵隔镜或胸腔镜和(或)痰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

    切忌在无病理组织或细胞学诊断前进行治疗,即使是病理或细胞学确诊,正确治疗方法还应在分期检查明确分期后进行。

有时看似可切除的早期病变如周围型直径1到3CM,但经分期检查后,却检出无症状的脑或骨或其他处转移的晚期病变,治疗方法就会截然不同。

肺癌8

问题八:

确诊肺癌为何一定要有病理组织和(或)细胞学诊断?

回答八:

    许多病人甚至某些医生认为根据X片或胸部CT即可确诊肺癌,这是错误的。

首先,有些良性病如结核、炎性假瘤、姐姐病等,在影像学上与肺癌难以区分,因此影像学诊断智能提示可能为肺癌,但不能代替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确诊必须依据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特别是组织学诊断性较高,而后者往往只能显示为恶性,多数难确定组织分型。

    其次,肺癌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及对放疗、化疗敏感性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

这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而非小细胞肺癌又主要包括腺癌(包括肺泡癌)、鳞状细胞癌及大细胞癌等亚类。

各亚类的生物学行为亦不尽相同,如腺癌特别是低分化腺癌,早期即存在广泛无症状性转移,且倾向于转移至骨头、大脑等部位。

故明确组织学诊断,可预测其恶性程度,转移倾向及制定合理治疗方法。

问题九:

通过哪些方法可获得肺癌病理组织或细胞学标本?

回答九:

    诊断方法有:

(1)纤维支气管镜

(2)病灶经皮穿吸活检(超声或CT图像引导下)

(3)体表转移肿块活检(切取或穿吸)

(4)脱落细胞学检查(深部痰或胸水)

(5)纵膈镜

(6)胸腔镜

注意:

具体使用哪种方法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问题十:

痰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肺癌中的作用,什么样的痰液检出率较高?

回答十: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是确认的依据之一。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该处病变的上皮细胞容易脱落随痰液排出。

尤其是有血痰液的人,更需要做痰液的细胞学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留取痰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

要求留取清晨从肺深部咳出的新鲜痰液。

    

    留取痰液方法:

咳痰前用清水漱口,减少口腔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并咳去咽喉部积痰,深咳出痰液3到4口置于无色大口瓶或干燥容器内,及时送检。

一般患者至少连续送检痰液2到3次,每次间隔1到2小时,或每天送一次,连续2到3天。

一次痰液查出癌细胞的机会约为20%,送3次痰液约有60%左右。

    痰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60%到70%,优点是不需特殊设备,为无创伤性无痛苦费用低廉,是易被患者接受的普遍应用的检查方法。

但由于痰细胞多为脱落性细胞,在多数情况下只能确定良性或恶性细胞,难确切辨别组织学类型,将影响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故在确诊时应尽可能争取活检获得组织细胞学诊断。

问题十一:

哪些类型肺癌适用于做纤维支气管镜?

回答十一:

    基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肺癌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测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故应尽可能得到病理学的诊断。

中心型肺癌若无特意禁忌症(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应做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可深达至段支气管,并易于活检及刷片,明确病理和细胞学诊断,并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集气管粘膜的情况,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为外科医生提示可切除的范围。

部分病人经支气管镜检查后有少量咯血,经内科治疗即可控制,不必害怕。

题十二:

哪些病人宜做经皮穿吸活检,有无危险性,可否引起扩散转移?

回答十二:

    对于那些纤维支气管镜不能达到的周围型近胸壁肺癌病灶,或影像学表现有局部胸膜侵犯病灶(增厚、快影),应根据病灶位置采取细针(直径小于2毫米)经过皮病灶活检。

    一般在胸部X线、CT或B超引导下进行定位,可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器官,活检安全性强、成功率高,有经验的医生,阳性率可超过95%,但偶尔可伴有咯血、局部肺出血、气胸,但一般症状较轻,无需特殊处理。

患者再做检查前应作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实验等检查。

体质较弱,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肺大泡、血管性疾病或血液病者不宜做肺穿刺活检。

由于穿刺造成肿瘤种植扩散的报道极其罕见。

问题十三:

为什么有些病人要做纵隔镜和胸腔镜检查?

回答十三:

    疑诊纵隔型肺癌支气管镜难确诊,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难以确定,或周围型肺癌细针穿吸难以到达病灶位置时,应作纵隔镜或胸腔镜检查。

    纵隔镜检查首先可以确诊纵隔性肺癌,并可除外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或某些良性疾病如纵隔结核,结节病等;其次当中心型肺癌伴肺炎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肿大时,影像学难以确定它们的性质,转移还是炎性反应增大?

经纵隔镜活检可明确诊断和鉴别判断。

故纵膈镜检查对明确诊断、局部分期以及对症治疗方法选择均极为重要。

    对某些采用细针喘息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的周围型肺癌胸腔镜检查有其独到之处,除获取组织学诊断外,还可以观察胸膜病变。

对于已有胸膜粘连者还可进行松解术,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还可进行纵隔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此外,某些肺癌经过治疗后其他病灶均消失,唯有淋巴结肿大,是残留病变还是已纤维化的淋巴结?

也可作纵膈镜以确定其性质。

问题十四:

何谓纵膈镜检查?

回答十四:

    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受累与否是决定手术的关键,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确定影像学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否为转移的唯一标准是纵隔镜下的淋巴结活检。

但毕竟该检查属有创操作,甚至是相当危险的操作,有其一定的适应症。

    纵隔镜检查的用途有:

(1)各种活检手段未能明确病理诊断时用于获得活组织检查。

(2)用于确立N2的分期。

某些局部可达完全切除的T3甚至T4病变,若N2阴性手术可达很好的疗效,若N2阳性则无远期疗效可言。

所以对局部较晚期的患者无论影像学是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均应行术前纵隔镜检查以排除可能的纵隔转移。

纵隔镜检查是在胸骨柄的上缘切一小口用纵隔镜观察前纵隔器官、组织、淋巴结并取活检的一项手术操作。

根据各医院的安排和各个医生的习惯不同,纵隔镜检查可以选在剖胸大手术的当天,作为是否继续手术的指导而进行,也可仅为获取活组织而单独进行。

问题十五:

什么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为何说小细胞肺癌是全身性疾病?

回答十五:

    根据肺癌的生物学行为(生长、侵犯及转移速度和范围)以及对化疗药物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临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小细胞肺癌、鳞状上皮癌,小细胞肺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癌)。

而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包括鳞癌、腺癌、肺泡癌、大细胞癌及混合细胞癌——鳞癌、腺癌。

    一般小细胞肺癌生长快,增长一倍的时间为21到30天,局部侵犯极远处转移发生早而广泛,一般对化疗及放疗敏感,临床近期疗效相对较好,但易复发和(或)转移。

早在20多年以前已公认小细胞肺癌(SCLC)为全身性疾病。

故小细胞肺癌应以化疗为主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术前或放疗前全身化疗(新辅助化疗),术后或放疗后化疗(辅助治疗),IV期以化疗为主,转移部位如脑及某些骨转移部位可行姑息性放疗等。

问题十六:

非小细胞肺癌是否也是全身性疾病?

回答十六:

    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一般增大一倍的时间相应较长,对化疗药物及放疗敏感性不如小细胞肺癌。

但转移时间及范围因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如鳞癌或腺癌分为高、中、低3种)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低分化腺癌肺内表现为可切除的早期病变(I期或II期),却已经存在无症状的远处(骨头或大脑)转移,甚至中分化腺癌也有这种趋向,不可忽视。

低分化鳞癌也有类似情况,但不如低分化腺癌严重。

大细胞癌也有转移早的倾向。

故目前认为非小细胞肺癌也是全身性疾病,IV期治疗基本同小细胞肺癌,其他期综合治疗模式有待统一。

问题十七:

肺癌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后,为何必须先做分期检查?

回答十七:

    确诊肺癌后若无特殊情况(如上腔静脉综合症,有明显症状的脑转移及承重部位如椎体、骨盆骨或下肢骨转移)应先做分期检查,尽可能地检出隐匿病变,确定病期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因为:

肺癌为全身性疾病,三分之二以上确诊时为晚期病变(局部晚期及远处转移),即使是分期前为可切除的I、II或IIIA病变,特别是那些局部较明显的临床II、III期病变或有不良预后指征如明显消瘦者,应做全面分期检查。

经分期检查后常可发现无症状的远处转移病灶。

(如骨骼、大脑转移)

    分期检查包括:

详尽病史,包括体重减少(KG)、主要症状等;详细体格检查,除内科常规检查外,应注意颜面,眼睑浮肿,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淋巴结大小,性状(硬度、活动度等),气管位置,心肺情况,肝脏大小,硬度,结节等,腹腔肿物、性状,下肢浮肿(对称性?

单侧?

)以及甲状腺、睾丸,并注意全身皮肤软组织等情况。

除胸CT或必要时做胸部MRI以外,还应作脑CT或脑MRI,骨同位素扫描,腹部超声波检查(锁骨上淋巴区及肝、胰腹膜后淋巴结,肾及肾上腺等,必要时进行盆腔检查),此外应查与肺癌有关的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及血象,心电图或超生心电图(必要时)。

小细胞肺癌还应注意有无甲状腺、睾丸、卵巢等处的转移。

小细胞肺癌治疗前分期检查检出的骨转移率为19%到38%,脑转移14%,肝转移17%到34%,骨髓侵犯17%到23%等。

    尽管国外认为非小细胞肺癌出现有症状的脑、骨转移时需要做CT或MRI及骨扫描,但我们认为尽管花费较多,但无症状的微小转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已出现症状者好,故有条件者应争取尽早检查。

问题十八:

什么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国际分期(1997年),它与生存期有何关系?

回答十八:

    最新的非小细胞肺癌国际TNM分期是1997年公布的。

所谓TNM分期就是按照肿瘤的原发灶(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的情况对肿瘤进行分期,用以反映肿瘤的范围和病变的严重程度,作为制定治疗计划和判断生存期的依据。

运用1997年分期标准分析了5333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即1年、3年、5年的生存率:

I期分别为71%、46%、25%;而II期分别为59%、30%、20%;而IIIA期分别为50%、21%、11%;而IIIB期分别为43%、14%、6%;而IV期分别为33%、11%、3%。

中位生存期I期到IV期分别为930天、393天、282天、221天。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期差别非常显著,生存期与病程呈反比,随病期增加而缩短。

根据手术后病理结果获得的较准确的TNM分期(PTNM)与上述临床分期相似。

故应尽可能早期诊断及分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争取最好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问题十九:

完整的肺癌诊断包括哪些内容?

回答十九:

    诊断是医生用以准确描述疾病的最简短语言。

一个完整的肺癌诊断应叙述出病变的部位,病理及其分化程度,病期及转移部位,如右肺上叶中心型低分化鳞癌IV期骨转移。

又如,左肺舌叶周围型中分化腺癌II期等。

问题二十:

肺癌骨转移有何特点,怎样治疗?

回答二十:

    骨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和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在30%左右。

多发生在中轴骨,主要是脊椎骨、肋骨和骨盆骨,四肢较为少见。

骨转移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晚期出现疼痛。

从产生骨转移到产生临床疼痛,往往需要1年以上时间。

所以肺癌病人不可因无疼痛症状而排除骨转移,拒绝临床检查。

癌性骨痛的特点是位置固定、疼痛逐渐加重,夜间较白天明显;胸椎转移会产生束带样疼痛;腰椎转移常发生沿下肢外侧向足外侧的放射性疼痛,随咳嗽、排便等症状加重。

类似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应警惕。

    由于肺癌骨转移多以溶骨为主,所以有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和高血钙症,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为同位素骨扫描,可以迅速显示全身骨转移情况,敏感性高,但其特异性较低;MRI和CT能显示骨转移局部情况,故特异性及局部定位较骨扫描为佳,特别是局部MRI较CT更有优越性。

X线片敏感性较低,溶骨性病灶大于1CM时才有显示。

但由于其对扁骨(如颅骨、肋骨、骨盆)仍有其优势,且价格低廉,故对这些部位的X线片仍为常用的检查手段。

    骨转移的治疗根据转移部位和转移灶的多少而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总体原则是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择期对局部病灶行姑息放射治疗。

对难以控制的多发性骨转移,可以考虑同位素药物姑息止痛治疗,以及抑制骨盐溶解的磷酸盐类药物(如阿可达)或根据疼痛程度使用不同止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问题二十一:

肺癌腰椎骨转移引起的根痛与坐骨神经痛有何区别?

回答二十一:

    根痛指的是脊髓传出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疼痛。

腰椎的骨转移是脊髓硬膜外形成肿物压迫脊髓神经所产生的疼痛,易与坐骨神经痛相混淆,常误诊为坐骨神经痛而延误诊断。

    腰椎转移所指的根痛的特点是位置固定,沿下肢外侧向下放射,以一侧下肢为主,或涉及双侧下肢,疼痛夜间明显,活动、咳嗽或排便时加重,未经有效治疗,症状会逐渐加重。

临床同位素骨扫描或腰椎MRI可迅速发现转移病灶。

    坐骨神经痛多为坐骨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疼痛位置点也相对固定,并也有向下肢放射性疼痛,但多为一侧,双侧罕见,疼痛无明显规律,活动后有时反会减轻,咳嗽、排便等活动与疼痛无关,症状可长期无变化,腰椎CT或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临床有肺癌病史的病人,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应迅速就诊,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延误治疗。

问题二十二:

肺癌早期肝转移可能有哪些迹象?

回答二十二:

    肝脏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最常见,约15%的肺癌病人首先出现的转移部位为肝脏。

明显肝脏转移时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临床常考虑为其他原因引起而忽略了肝转移。

晚期可有消瘦、肝区疼、黄疸等,血清检查除谷丙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外,乳酸脱氢酶及R-谷氨酰基转换酶均可明显增高,体检可发现肝大,质中或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平等肝转移特征。

CEA可持续升高。

由于肝转移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一旦确诊肺癌,应常规定期检查肝B超,怀疑肝转移病人,应作CT或MRI进一步确诊,必要时还要做同位素肝血池扫描,除外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经分期检查检出的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率为17%到34%,。

检出肝转移后应争取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早期弥漫性肝转移可无自觉症状,查体无异常发现,有时ALT或AST(谷丙或谷草转氨酶)轻中度升高,B超可有弥漫性不均质改变,应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问题二十三:

肺癌脑转移早期有哪些征象?

回答二十三:

    脑也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以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约60%的脑转移是由肺癌转移所致。

临床早期脑转移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或少数病人表现为对外周(人或物)不感兴趣,所谓“无欲状”,亦可表现为嗜睡等非典型症状,易忽视;典型的脑转移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呕吐、癫痫(全身或局部)、共济失调或肢体瘫痪及失语等脑水肿或占位性病变症状。

无任何征象经分期检出的脑转移,经治疗预后明显好于临床有症状者。

故临床上一经确诊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或小细胞肺癌,应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