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764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docx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

近代史-第三章练习题

LT

年      D.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B)。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B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  D),组织武装反袁。

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20.1915年,(C)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D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A.辛亥革命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革命D.义和团运动

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C)。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25.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C)。

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D.保路风潮的失败

26.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

(C)。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仿行宪政”

27.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

2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B)。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建国方略》

29.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 )。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

C没有自己的纲领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30.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

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

3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C)。

A.《时务报》B.《国闻报》C.《民报》D.《新民丛报》

32.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B)。

A.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33.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B)。

A.袁世凯B.张勋C.段祺瑞D.张作霖

34.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C)。

A.孙中山B.黄兴C.蔡锷D.宋教仁

3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36、帝国主义在(B)签订后,对中国侵略方式由瓜分政策转变为较为温和的“以华制华”政策。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37、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B)

A保国会B中华革命党C同盟会D中国国民党

38、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黄兴、宋教仁B陈天华、蔡元培C康有为、梁启超D章炳麟、刘揆一

3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B)

A其产生晚于中国物产阶级

B其产生发展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

C其产生晚于西方资产阶级

D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40.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

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ABCD)

A民族危机加深B社会矛盾激化C清政府的新政及破产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

2.下列哪些组织是由孙中山组建的(BCD)

A光复会B同盟会C兴中会D中华革命党

3.下列哪些运动是针对袁世凯的(AB)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辛亥革命

4.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意义是(ABCD)

A打破了封建专制体制B推动了社会进步C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D指明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5.袁世凯窃取政权,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其主要表现在(ABCD)

A扩充军阀军队,建立警察特务系统B制造“宋案”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复辟帝制

6.以下对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B是过渡时期的政权

C有其局限性D政权实行维护封建土地制度的政策

7.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着(ABC)展开了论战。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保皇

8.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ABD)

A无明确的反帝纲领B忽略人民群众的作用

C无民权思想D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色彩

9.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ABCD)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建立了中华民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进步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ABD)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11.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ABCD)。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

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

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I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回答为什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分)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

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二)

材料1: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

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时人悲愤地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

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

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案: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答:

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

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

结局如何?

答:

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

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三)

材料1: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将来民族主义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这种政体

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这由政体不好的原 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

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

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

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

(一)民族主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

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

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

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

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答案:

(1)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

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

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以土地国有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

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而旧民族主义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强调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得而私也”的共和国。

而旧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解决办法,改变核定地价的办法,逐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另外,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3)孙中山认为,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

必须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成功。

所谓民族革命就是要推倒满洲专制政府,所谓政治革命就是要颠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两次革命要一次性完成。

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反满和反封建的双重意义。

从政治革命的意义上说,革命绝不是单纯的排满,而是为了推翻满清的反动统治,而满清的反动统治,不仅是对汉人的民族压迫,更是对整个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因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前提。

所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四)

材料1: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先从外交上努力,游说列强,以期获得道义上的承认和财力上的支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宣告友邦书》,竟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以此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或保持中立。

然而,半殖民地中国要变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世界列强并雄,这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绝对不能允许的。

——范书林《百年沉思》

材料2:

辛亥革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国胜利了。

武昌起义后各省几乎大都是“兵不血刃”“传檄而定”。

然而实际上是悲惨地失败了。

绝大部分政权都落在立宪派或旧封建军阀、官僚的手中。

有的是发动反革命政变抢去的(如湖南),有的是请进外省兵力夺走的(如贵州),有的是采用阴谋办法谋得的(如湖北),更多的则是干脆一夜之间换块招牌,由清政府的“巡抚”改为革命军政府的“都督”(如江苏)。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3: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的不彻底性。

试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2、你对材料3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

(1)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

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另一方面,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2)具体分析: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联系:

从产生来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经办的掠夺性企业,进而是清政府

洋务派集团通过购买外国机器建立的官僚买办企业,最后才是私人资本购买机器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直接刺激下.通过直接引进技术。

引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途径产生的,没有本国手工业发展与基础.更未经过工业革命。

这正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之所在。

从发展来看,作为国际资本主义附庸的中国资本主义,它的发展被紧紧地限制在外国资本主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同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又不得不紧紧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如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依赖进口,靠向他们乞食来求得生存。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国内封建势力的联系:

一方面,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大部分资金少、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封建主义的抑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体质薄弱,始终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最初的民族资本家极少是由手工工场主上升而来,大部分是由封建官僚、地主和买办商人转化而成,其原始资本大都来源于前资本主义剥削——即封建剥削。

有的资本家本身就兼营土地、高利贷等封建剥削并保有封建官职,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保持着与封建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尽管农民阶级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但却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没有农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党人尽管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平均地权,但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之法:

“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这种幻想在保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其实只是一种空想。

而在实践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则根本没有制定出准备实施平均地权的任何具体政策。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更无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依靠和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革命。

因此,毛泽东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时指出: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