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874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docx

饲料添加剂I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提供伟嘉版本

DBNF-SW-5-Y005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控标准

 

饲料添加剂(Ⅰ)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

 

2013-6-16发布2013-7-1实施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雪连

本标准于2013年7月首次发布

 

饲料添加剂(Ⅰ)粪肠球菌质量内控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粪肠球菌产品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粪肠球菌饲料添加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89.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14699.1-2005

饲料采样

GB/T5917.1-2008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

GB/T6435-200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10648

饲料标签

GB/T13079-2006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13080-2004

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3091-2002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GB/T14699.1-2005

饲料采样方法

GB/T18823-2002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JJF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杂菌数

指在选择培养基上,除粪肠球菌外的其他细菌和霉菌菌落数之和。

3.2杂菌率

指杂菌数在目的菌种数和杂菌数之和中所占百分率。

4要求

4.1感官指标

 

表1粪肠球菌的感官要求

产品名称

项目指标

色泽

气味

杂质

外观

DBN粪肠球菌原粉

淡黄色至黄褐色粉状

具有乳酸特有的酸甜味,无腐败,无异臭味

无异物

粉末状

DBN粪肠球菌可溶原粉

淡黄色至黄褐色粉状

具有乳酸特有的酸甜味,无腐败,无异臭味

溶解度大于95%,无异物

粉末状

DBN粪肠球菌菌粒

乳白色至淡黄色颗粒状

具有乳酸特有的酸甜味,无腐败,无异臭味

无异物

颗粒状或条状

4.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粪肠球菌理化指标

产品名称

项目指标

孔径

水分

粪肠球菌活菌数

(×108个/g)≥

DBN粪肠球菌原粉

7%

500

DBN粪肠球菌可溶原粉

7%

500

DBN粪肠球菌菌粒

0.8mm

10%

500

4.3卫生指标

标准名称卫生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粪肠球菌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

杂菌率≤

0.1%

致病菌(肠道致病菌或致病性球菌)

不得检出

总砷(以As计)(mg/kg)

≤2.0

铅(以Pb计)(mg/kg)

≤5.0

其它卫生指标

符合NY/T14442007中4.1.3的规定

4.4净含量

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执行。

5检验方法

本标准使用的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用水的要求。

本标准所使用的试剂,在未注明规格时,均为分析纯(AR)。

如有特殊要求另作明确规定。

5.1抽样

按GB/T14699.1-2005的规定,进行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必须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样时的污染。

首先准备好灭菌容器和采样工具,如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勺和刀。

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检验。

5.2感观检验

取一定量(固态250g、液态250ml)的样品于无色玻璃杯中,采用目测、鼻嗅的方法进行检验。

5.3水分测定

按GB/T6435-2006规定方法测定。

5.4成品粒度测定

按GB/T5917.1-2008规定方法测定。

5.5粪肠球菌检测

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执行。

5.6卫生检测

5.6.1砷含量测定

按GB/T13079-2006规定执行。

5.6.2铅含量测定

按GB/T13080-2004规定执行。

5.6.3霉菌检测

按GB/T13092规定执行。

5.6.4细菌总数

按GB/T13093规定执行。

5.6.5致病菌检测

按GB/T13091-2001、GB/T4789.5-2008和GB/T4789.10-2003规定执行。

5.6.7杂菌率

计算公式:

5.7净含量

按JJF1070-2005规定执行。

5.8监测与仲裁判定

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按GB/T18823-2002规定执行。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6.2组批与取样

6.2.1组批:

同品种、同一生产线、同一天内生产的同一批料为一批。

6.2.2取样:

按GB/T14699-2005方法取样,每批产品包装袋数为1-4时,每袋取样;每批产品包装袋数为5-16袋时,最少取4袋;每批产品包装袋数大于16袋时,最少取

袋。

每批取样量不少于0.5kg。

6.3出厂检验

感官指标、水分、粒度、微生物含量(含活菌数和杂菌率)指标为出厂检验项目,产品出厂前必须由公司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方可出厂。

6.4型式检验

6.4.1一般情况下,企业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须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成批出厂前;

b)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及设备有重大变化时;

c)产品停产3个月以上需要重新恢复生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进行质量抽查时。

6.4.2型式检验项目:

第4章所规定的全部项目。

6.5判定规则

6.5.1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厂可根据工艺、配方、设备、原料等变化情况,自行确定出厂检验的批量。

6.5.2检验时如产品已霉烂变质、有明显结块或有致病菌检出,卫生指标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不得复检;

6.5.3活菌指标若低于表2规定值的80%者为不合格项,允许在原样本中加倍取样复检,以复检结果为依据。

若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7.1标签

采用鲜明的标签贴于外包装,标签内容应符合GB10648的规定要求。

7.2包装

包装为铝箔袋、纸箱包装或纸塑复合袋包装。

包装应符合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7.3贮运

贮运过程中防雨、防潮、防止日光暴晒。

不得与有毒有害或其它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7.4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凉爽、通风、干燥的库房内,或阴凉贮存。

不得与有毒有害或其它污染物品混贮。

7.5保质期

在符合贮存运输的条件下,自生产日期起保质期为12-15个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粪肠球菌检测方法

A1范围

生产分析和质量控制部门适用。

A2原理

细菌呈球状、球杆状,0.5-0.8μm,常成对或短链状排列,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在血平板上菌落呈针尖大小、灰白色、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溶血。

在葡萄糖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呈阴性,能在6.5%氯化钠肉汤、pH9.6葡萄糖肉汤及45℃生长,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发酵山梨醇,不发酵阿拉伯糖,硝酸盐还原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阳性,最适生长温度36℃,最适pH4.7-7.6。

A3试验方法

A3.1仪器设备和材料

A3.1.1生物显微镜(10×100)

A3.1.2菌落计数器

A3.1.3恒温培养箱(36±1℃)

A3.1.4恒温干燥箱

A3.1.5恒温摇床

A3.1.6灭菌锅

A3.1.7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

A3.1.8酸度计

A3.1.9架盘药物天平:

0-500g,精度至0.5g

A3.1.10试管:

Ф15mm×150mmФ18mm×180mm

A3.1.11灭菌培养皿:

直径9cm

A3.1.12三角瓶:

500ml

A3.1.13无菌吸管:

1ml(具有0.01ml刻度)5ml,10ml(具有0.1ml刻度)

A3.1.14玻璃刮刀或L型玻璃棒(涂布棒)

A3.1.15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勺和剪刀

A3.1.16酒精灯

A3.1.17载玻片

A3.1.18镊子

A3.1.19接种环、接种针

A3.1.20均质器或微型振荡箱

A3.2培养基和试剂

A3.2.1除特别注明外,试验中所有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程度的水,溶液为水溶液。

A3.2.2BPY琼脂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1)

A3.2.3血琼脂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2)

A3.2.4pH9.6的肉汤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3)

A3.2.5耐盐试验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4)

A3.2.640%胆汁肉汤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5)

A3.2.7糖类发酵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6)

A3.2.8硝酸盐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7)

A3.2.9索恩利氏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B8)

A3.2.10革兰氏染色液(配置方法见附录B9)

A3.2.11解囊液(配置方法见附录B10)

A3.2.12乳酸纸层析法(配置方法见附录B11)

A3.2.13格里斯氏试剂(配置方法见附录B12)

A3.2.14二苯胺试剂(配置方法见附录B13)

A4粪肠球菌菌落数检测

A4.1检验程序如下

检样

用无菌水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稀释液

选择2-3个适当稀释度各0.1ml,加入富集培养基平皿

36±1℃培养24小时

菌种鉴别检验

菌落计数

报告

A4.2操作步骤

A4.2.1采样

A4.2.1.1采样时必须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样时的污染。

首先准备好灭菌容器和采样工具,如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勺和刀,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低温干燥处。

A4.2.1.2以无菌操作称取经过充分摇匀的待检样10克移入含有90毫升解囊液(按本标准附录B10规定执行)的灭菌三角瓶内,并于振荡器中恒温振荡培养器中36℃,200rpm预处理30分钟,做成1:

10的均匀稀释液,混合均匀。

A4.2.1.3用无菌吸管吸取1:

10稀释液1.0ml加到含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并于微型振荡器中8000-10000转/分钟处理2-3分钟,充分摇匀制成1:

100的稀释液。

A4.2.1.4用无菌吸管吸取4.2.1.3的稀释液1.0ml加到含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进行10倍梯度稀释,并于微型振荡器上混合3min。

每个稀释度换用一支1.0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程序进行10倍递增稀释直至10-8。

A4.2.2平板计数法

A4.2.2.1估计样品的含菌量,选择三个连续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稀释的同时,各取0.1ml分别加到计数培养基平皿,均匀涂布,各个稀释度作3个平皿,最好同时作2种培养基,同时作无菌水空白对照。

以上操作全过程需在20min内完成。

A4.2.2.2将平板倒置于36℃恒温中培养,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特征。

A4.2.2.3选取具有30-300个典型菌落的平板,进行计数。

并计算同一稀释度三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

A4.2.2.4根据证实试验确定为粪肠球菌的菌落数,按比例计算出该皿内的粪肠球菌的菌落数,然后乘其稀释倍数再乘以10,即得每克(或ml)样品所含粪肠球菌数并作出报告。

例:

将检样10-6稀释液0.1ml涂布于选择富集培养基平板上,生成的可疑菌落数为35个,取5个进行鉴定,证实为菌粪肠球菌菌的是4个,则1g样品中菌粪肠球菌菌数为(35×4/5)×106×10=1.2×108。

A4.2.2.5计数后,将可疑菌落、目标菌落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与37℃培养24小时,进行粪肠球菌鉴定试验。

A5粪肠球菌的鉴定

A5.1在pH9.6的肉汤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

挑取A4.2.2.5小节中选定菌落的菌苔,接种葡萄糖肉汤(pH9.6)液体培养基,并将未接种的空白作对照,于36℃培养18—24小时,观察生长情况,培养基有混浊物为阳性。

粪肠球菌能够在pH9.6的肉汤培养基上的生长。

A5.2耐盐试验

挑取A4.2.2.5小节中选定菌落的菌苔,接种耐盐培养基,并将未接种的空白作对照,于35℃培养3-7天,与未接种的对照管对比,观察培养液的混浊情况,记录试验结果。

粪肠球菌能够在6.5%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

A5.3耐胆盐试验

挑取A4.2.2.5小节中选定菌落的菌苔,接种40%胆汁肉汤(pH9.6)液体培养基,置35℃培养24-48小时,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阳性菌呈颗粒状生长,上液澄清,管底有沉淀;阴性菌则不生长。

粪肠球菌为阳性,可以生长。

A5.4葡萄糖产酸和产气试验

挑取A4.2.2.5小节中选定菌落的菌苔,接种乳酸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并将未接种的空白作对照,于36℃培养2-3天,观察记录。

若产酸则培养基变黄色,并可用pH计测定pH值,用纸层析法检查是否为乳酸。

若产气则德培拉姆氏小试管中有气泡。

粪肠球菌发酵葡萄糖产乳酸不产气,pH可达4.1-4.6,发酵山梨醇,不发酵阿拉伯糖。

A5.5硝酸盐还原试验

挑取A4.2.2.5小节中选定菌落的菌苔,种硝酸盐培养基,并将未接种的空白作对照,于35℃培养3天,在干净的比色瓷盘小窝中倒入少许已接种培养的培养液,再滴一滴格里斯氏试剂的A液及B液。

在对照中同样加入格里斯氏试剂的A液及B液各一滴。

观察并记录溶液是否变色,若变红色则为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再加入一滴二苯胺试剂,如溶液变为蓝色则为阴性,不变蓝色,则为阳性。

粪肠球菌为硝酸盐还原阴性。

A5.6精氨酸双水解酶测定试验

挑取A4.2.2.5小节中选定菌落的菌苔,穿刺接种索恩利氏培养基,并用灭菌的凡士林油封管,并将未接种的空白作对照,于35℃培养3、7、14日观察,培养基转为红色者为阳性,不变者为阴性。

粪肠球菌的精氨酸双水解酶测定试验呈阳性。

A5.7结果解释及报告

符合粪肠球菌群的特征,有较强的耐盐性、耐胆碱性、能在pH9.5的培养基上很好的生长、葡萄糖发酵产酸不产气、发酵山梨醇、不发酵阿拉伯糖、硝酸盐还原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测定试验呈阳性,则可报告为粪肠球菌。

对偶尔遇到的一些少数可疑菌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试验。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专用培养基和试剂

B1BPY琼脂培养基

葡萄糖5g

酵母膏5g

氯化钠5g

大豆蛋白胨10g

牛肉膏5g

碳酸钙0.7g

蒸馏水1000mL

按以上配方配制培养基,溶解后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6.8-7.0,高温蒸汽灭菌锅121℃,20min灭菌。

B2血琼脂培养基

蛋白胨10g

葡萄糖2g

氯化钠5g

磷酸二氢钾2.5g

柠檬酸钠5g

脑浸汁800ml

猪心浸汁200ml

羊血10%

pH7.2

注:

猪心和猪脑浸汁法:

(1)新鲜猪心除去心头和脂肪,搅碎100克加蒸馏水至1000ml;

(2)新鲜猪脑除去血管,取200g加蒸馏水至1000ml;

(3)50℃保温1小时,然后煮开15min;

(4)冷却后用纱布过滤备用。

B3pH9.6的肉汤培养基

pH9.6的肉汤100ml

葡萄糖2g/L

注:

将普通肉汤调整pH9.6,加入葡萄糖溶解后,分装试管,每管2~3ml,121℃灭菌15min,备用。

B4耐盐培养基

蛋白胨10g

牛肉膏3g

氯化钠65g

蒸馏水1000ml

将上述成分溶解后,调节pH7.0,分装试管,高压灭菌121℃15min~20min,冷至45℃,备用。

B540%胆汁肉汤培养基

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牛肉浸膏5g

新鲜胆汁(猪、牛)400ml

蒸馏水600ml

先将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加热溶于蒸馏水中,调pH至7.6,加入胆汁混匀后,分装试管,每管3ml,置115℃灭菌20min,冷藏备用。

取新鲜猪(牛)胆若干只,取胆汁用纱布过滤,装于瓶中115℃灭菌20min,冷却后置4℃冰箱内,次日取出吸取上清液备用。

B6糖类发酵培养基

B6.1基础培养基

蛋白胨1%

酵母膏0.5%

吐温800.1%(v/v)

盐溶液A0.5%(v/v)

盐溶液B0.5%(v/v)

溴甲酚紫(1.6%水溶液)约1.4ml

盐溶液A:

KH2PO410g

K2HPO410g

蒸馏水100ml

盐溶液B:

MgSO4·7H2O11.5g

MnSO4·2H2O2.4g

FeSO4·7H2O0.68g

蒸馏水100ml

B6.2以上成分溶解后调pH到6.8-7.2,分装试管。

121℃高压灭菌20-30min。

B6.3葡萄糖、阿拉伯糖、山梨醇各10g

B6.4将山梨醇和阿拉伯糖配制成10%的水溶液,经过滤灭菌后用无菌操作加到无菌基础培养基中。

B7硝酸盐培养基

牛肉蛋白胨培养基1000ml

KNO31g

培养基配制好后,调节pH7.0-7.6,分装试管,每管4-5ml,121℃蒸汽灭菌15-20min,冷至45℃,备用。

B8索恩利氏培养基

蛋白胨1g

NaCl5g

K2HPO40.3g

洋菜6g

酚红0.01g

L-精氨酸盐10g

蒸馏水1000ml

将以上成分加热溶解,调节pH7.0-7.2,分装试管,每管4-5ml,121℃蒸汽灭菌15-20min,冷至45℃,备用。

B9革兰氏染色法

B9.1结晶紫染色液

结晶紫1g

95%乙醇20ml

1%草酸铵水溶液80ml

将结晶紫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B9.2革兰氏碘液

碘1.0g

碘化钾2.0g

蒸馏水300.0ml

将碘与碘化钾先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荡,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B9.3沙黄复染液

沙黄0.25g

95%乙醇10.0ml

蒸馏水90.0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B9.4染色

B9.4.1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

B9.4.2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B9.4.3滴加95%乙醇脱色约15-30s,或将乙醇滴满整个涂片,立即倒去,再用乙醇滴满整个涂片,脱色10min.

B9.4.4水洗,滴加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B9.4.5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B10解囊液

柠檬酸9.6g,磷酸氢二钠14.2g加蒸馏水至1000ml,调节pH至7.5,分装,121℃,15min灭菌,备用。

B11乳酸纸层析法

B11.1展开剂:

水、乙醇、正丁醇以1:

5:

5的量相混合,然后加1%的甲酸。

B11.2显色剂:

0.04%的溴酚蓝酒精溶液,用0.1%的NaOH调pH到6.7。

B11.31mol/L乳酸标准溶液:

吸取分析纯乳酸8.4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备用。

B11.40.1mol/L乳酸标准使用液:

将1mol/L乳酸标准溶液稀释至0.01mol/L。

B11.5点样

选择大小合适的国产新华滤纸,在滤纸下方距边约3cm处划条横线,每隔2.5-3cm划一点作为点样位置,并表明点样编号。

用干净的毛细管沾取样品点样,每点一次样品用吹风机吹干,0.01mol/L乳酸标准使用液为对照。

B11.6层析

将点好样的滤纸放入层析缸,先用展开剂饱和一夜,然后加展开剂开始层析。

上行25cm左右取出晾干,喷显色剂,并与对照比较黄色斑点的位置,确定是否是乳酸。

B12格里斯氏试剂

A液:

将对氨基苯磺酸0.8g,溶解于2.5mol/L乙酸溶液100ml;

B液:

将甲萘胺0.5g溶解于2.5mol/L乙酸溶液100ml中。

B13二苯胺试剂

将二苯胺0.5g溶于100ml浓硫酸中,用20ml蒸馏水稀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