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528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docx

5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张稿

第三部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实例

一、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实例

(一)煤炭资源勘查控制程度要求

1矿体资源储量规模(见表1—1)

矿体资源储量规模划分表表1—1

评价区名称

单位

资源储量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煤田

亿吨

≥50

10~50

﹤10

矿区

亿吨

≥5

2~5

﹤2

井田

亿吨

≥1

0.5~1

﹤0.5

2勘查类型

2.1划分勘查类型的地质依据

2.1.1划分构造复杂程度的依据(划分为四类)

a.简单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

主要包括:

a).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

b).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

c).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b.中等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

主要包括:

a).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b).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

c).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或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

c.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

主要包括:

a).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

b).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

c).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d.极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主要包括:

a).紧密褶皱,断层密集;

b).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

c).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构造复杂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见表1—2)

构造复杂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表1—2

构造复杂程度

各种查明程度对构造控制的基本线距(m)

探明的

控制的

简单

500~1000

1000~2000

中等

250~500

500~1000

复杂

 

250~500

注:

极复杂构造只宜边探边采,线距不做具体规定。

上表未包括推断的类别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推断的基本线距可在控制的线距基础上放大一倍。

一般来说,《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没有表述的,可参照1986年全国储委版《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以下简称“旧规范”)的有关规定。

2.1.3划分煤层稳定程度的依据(划分为四型)

a.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

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b.较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

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

c.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

包括:

a).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b).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

c).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d.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为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煤质变化很大,且无明显规律。

下表未包括推断的类别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推断的基本线距可在控制的线距基础上放大一倍。

一般来说,《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没有表述的,可参照“旧规范”的有关规定。

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见表1—3)

 

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1—3

煤层稳定程度

各种查明程度对煤层控制的基本线距(m)

探明的

控制的

稳定

500~1000

1000~2000

较稳定

250~500

500~1000

不稳定

 

375a)

 

 

250

注:

极不稳定煤层只宜边探边采,线距不做具体规定。

a):

只适合上文中的C.a)。

 

 

2.2确定勘查类型的原则

2.2.1认真研究井田(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按其中勘查难度较大的一个因素,选择井田(勘查区)的钻探工程控制的基本线距。

2.2.2构造复杂程度的类别划分,原则上以井田(勘查区)为单位。

当一个井田(勘查区)内不同地段有显著差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2.2.3当一个井田(勘查区)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煤层稳定型别时,应按厚度或储量占优势的那一部分煤层的型别,选择井田(勘查区)的钻探工程控制的基本线距。

2.2.4地面物探能基本满足构造控制要求的井田(勘查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应根据煤层稳定程度型别选择。

2.2.5在裸露和半裸露地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质填图的成果。

2.2.6以线形构造为主的地区,基本线距应根据构造特点,沿构造线走向方向适当放稀。

2.3各种勘查工程的基本线距要求

2.3.1不同的构造和煤层类型相应的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参见《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附录D,推断的比照控制的一般放大一倍。

2.3.2地面物探基本测线的线距,在同类构造中,一般应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1/2。

2.3.3地质填图的实测地层剖面以及槽探等山地工程的间距按《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

2.3.4对极复杂构造、极不稳定煤层,只适宜边采边探,线距不作具体规定。

2.4勘查工程布置和施工原则

2.4.1勘查线剖面法是煤炭资源勘查的主要方法。

勘查线的布设一般应垂直于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

地层倾角平缓、波状褶皱发育的地区,一般应布置勘查网。

勘查线一般应布置成直线,钻孔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查线上。

实测地层剖面(槽探、井探剖面)、地面物探测线应尽量与勘查线重合。

2.4.2勘查线可分为主导勘查线和基本勘查线两种。

主导勘查线是揭露和控制基本地质情况,指导勘查工程布置的有效方法。

每一勘查区(工作区)均应根据地区的大小和地质条件,布置少量主导勘查线。

主导勘查线可从基本勘查线中选定;也可在布置基本勘查线之前专门布置。

基本勘查线是根据勘查区(工作区)的地质特征,为了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揭露和控制而布置的勘查线。

通过基本勘查线的控制,应当基本满足本阶段地质任务的要求。

2.4.3勘查工程可分为基本工程和加密工程两种。

基本工程:

是根据本阶段地质任务的要求,为了揭露和控制全区地质情况的需要所布置的工程。

基本工程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查线上。

加密工程:

在基本工程施工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查明和控制基本工程尚没有解决的某些地质问题,以及结合矿井设计的特定需要,所布置的工程。

此类工程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合理布置。

2.4.4对主导勘查线和基本勘查线剖面的研究,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勘查技术手段。

在裸露或半裸露区,勘查线剖面上的地质界线和产状,应用山地工程或地质观测点控制;主导勘查线剖面应实测。

深部用钻探配合测井控制。

在物性条件好,可以开展地面物探的掩盖区,勘查线剖面必须采用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钻探并配合测井进行综合解释。

物性条件不好,不宜开展地面物探的掩盖区,则主要通过钻探并配合测井,控制勘查线剖面。

2.4.5各种勘查工程的布置,要在分析各种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单项分析,综合研究,区别对待,统一布置的方法,做到一项工程,多种用途。

2.4.6勘查线上的工程点,一般应根据构造和煤层的变化情况和勘查线性质,以及地层倾角和不同水平的需要,合理地布置。

钻孔间距一般小于基本线距。

主导勘查线上工程点的布置一般应密于基本勘查线,以能较严密地控制构造和煤层的变化为原则。

2.4.7各种勘查工程的施工顺序,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至密的原则进行安排。

主导勘查线应优先施工。

先施工基本工程,后施工加密工程。

各种参数孔、基准孔必须优先施工。

3各类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

3.1探明的煤炭资源地质可靠程度

3.1.1煤层的厚度、结构已经查明,煤层对比可靠,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已经确定,煤类、煤质特征及煤的工艺性能已经查明,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经查明;

3.1.2煤层底板等高线已严密控制,落差等于和大于30m的断层已经详细查明(在地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落差等于和大于20m的断层已经详细查明)。

3.2控制的煤炭资源地质可靠程度

3.2.1煤层的厚度、结构已基本查明,煤层对比可靠,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已基本查明,煤类、煤质特征及煤的工艺性能已基本查明,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基本查明;

3.2.2煤层底板等高线已基本控制,落差等于和大于50m的断层已经基本查明。

3.3推断的煤炭资源地质可靠程度

3.3.1煤层的厚度、结构已初步查明,煤层对比基本可靠,煤类和煤质特征已大致确定(初步查明);

3.3.2煤层产状已初步查明煤层底板等高线已初步控制。

3.4预测的煤炭资源地质可靠程度

在勘查区(工作区)范围内,对煤层层位、煤层厚度、煤类、煤质、煤层产状、构造等均有所了解。

4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见表1—4)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表1—4

项目

煤类

炼焦用煤

长烟煤弱粘煤不粘煤贫煤

无烟煤

褐煤

煤层厚度m

井采

倾角

<25°

≥0.7

≥0.8

≥1.5

25~45°

≥0.6

≥0.7

≥1.4

>45°

≥0.5

≥0.6

≥1.3

露天开采

≥1.0

≥1.5

最高灰分Ad%

40

最高硫分St,d%

3

最低发热量Qnet,dMJ/kg

_

17

22.1

15.7

煤炭资源贫缺地区的资源量估算指标,由有关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煤炭工业主管部门规定。

煤炭资源贫缺地区:

指因客观地质条件而煤炭资源贫乏的地区。

主要指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以及苏南和皖南。

其资源量计算指标,由所在省区煤炭工业主管部门确定;在没有出台资源量计算指标前,可参照采用“旧规范”的指标。

在煤炭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也可能存在相对贫缺的地区。

在相对贫缺的地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其计算指标的采用,也可按上述办法处理。

有特殊用途的煤炭资源或需单独确定计算指标的煤炭资源,其采用的计算指标应经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

5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比例(见表1—5)

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比例表表1—5

比例(%)

地质开采条件

简单

中等

复杂

大型井

中型井

小型井

大型井

中型井

小型井

中型井

小型井

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

≧80

≧70

≧50

≧70

≧60

≧40

不做具体规定

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

≧60

≧40

≧20

≧50

≧30

不做具体规定

不要求

 

编者注:

以下各煤炭资源分类实例在其地质勘查阶段中,其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及煤的工艺性能、勘查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等均已基本达到相应勘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文字中不再单独叙述。

所引述文字来看相应报告。

(二)山西省河东煤田保德县王家岭井田(勘探)

1勘查手段的选择

井田大部分被新生界地层覆盖,仅在沟谷有岩层部分出露。

采用地质填图、钻探配合测井等手段,以查明煤炭资源。

2勘查类型的确定

2.1构造复杂程度

本井田面积34.42km2,总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较平缓,倾角一般为60左右,未发现大的断层及岩浆岩分布以及陷落柱。

故确定构造复杂程度类型为简单类。

2.2煤层稳定程度

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山西组含主要可采煤层1层,为4号煤。

4号煤煤厚4.02~11.70m,平均7.00m。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矸1~6层,多为2~3层。

全区可采。

稳定型。

太原组含主要可采煤层3层。

为7上、7、9号煤。

7上煤厚0.53~1.70m,平均1.28m。

煤层结构简单。

全区大部可采。

较稳定型。

7号煤,煤厚0.90~8.75m,平均3.05m。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矸1~2层。

全区可采。

稳定型。

9号煤,煤厚2.32~6.66m,平均3.56m。

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含矸1~5层。

全区可采。

稳定型。

4、7、9号煤层的资源储量占绝对优势,故煤层稳定程度确定为稳定型。

3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确定

按照一类一型:

探明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小于1000m;

控制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小于2000m。

推断的资源量:

根据河东煤田煤层赋存的总体规律,以稀疏的钻探工程圈定。

根据上述线距,在河东煤田能够查明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类、煤质特征。

煤层底板等高线能够控制,断层能够查明。

4资源储量分类的确定

由于矿井尚未建设,地质勘查阶段只进行了概略研究,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未定,故属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编者点评:

构造复杂类确定正确,煤层稳定型确定正确。

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基本线距控制4、7、9号煤恰当。

推断的类别根据河东煤田煤层赋存的总体规律,原则正确。

图1—1:

河东煤田王家岭井田9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图1—1:

河东煤田王家岭井田9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三)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万利一矿2号井(复核)

1勘查手段的选择

本区大部分被新生界覆盖,仅在沟谷有岩层出露。

采用地质填图、钻探配合测井等手段,以查明煤炭资源。

2勘查类型的确定

2.1构造复杂程度

本区面积9.5299km2,基本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倾角一般在1~30左右,未发现断裂及岩浆岩分布。

故确定构造复杂程度类型为简单类。

2.2.2煤层稳定程度

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

延安组含煤14~26层。

可采煤层12层,其中全区可采3层(4—2中、5—1、6—2中)。

4—2中煤:

煤厚0.85~2.80m,平均1.87m。

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

全区可采。

较稳定型。

5—1煤:

煤厚2.45~5.85m,平均4.93m。

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至二层夹矸。

全区可采。

较稳定型。

6—2中煤:

煤厚0.30~4.80m,平均2.09m。

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

基本全区可采。

较稳定型。

4—2中、5—1、6—2中煤层的资源储量占绝对优势,故煤层稳定程度确定为较稳定型。

3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确定

按照一类二型:

探明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500m;

控制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1000m;

推断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2000m。

达不到推断的资源储量控制程度者为预测的资源储量。

对于东胜煤田,煤层和构造的类型划分并不困难。

利用上述线距,对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类、煤质特征以及构造形态、煤层底板等高线能够控制;断层能够达到规范规定的查明程度。

4资源储量分类的确定

由于矿井已经建井生产,资源储量按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了套改。

见图1—2:

东胜煤田万利一矿二号井4—2中(1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见图1—3:

东胜煤田万利一矿二号井5—1中(1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编者点评:

构造复杂类确定正确。

由于煤层总厚度不大,并有一定的变化,定为较稳定型稳妥。

运用上述基本线距控制各类资源储量符合区域地质勘查的历史经验。

报告对开采技术条件(包括瓦斯情况)控制程度缺乏足够的叙述。

矿井开采的瓦斯情况应该是比地质报告测试成果更为可靠的资料。

开采技术条件(包括瓦斯情况)是井田勘探阶段划分各类资源储量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图1—2:

东胜煤田万利一矿二号井4—2中(1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图1—3:

东胜煤田万利一矿二号井5—1中(1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四)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绍根煤田东、西区(勘探)

1勘查手段的选择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南麓边缘地带、松辽平原西缘的草原处。

大部分被新生界覆盖,仅在沟谷有基岩出露。

煤层埋深一般大于300m。

东区长约5.5km,宽约4km,面积约22km2。

西区长3.9km,宽约3.1km,面积约12km2。

采用地质填图、钻探配合测井等手段,以查明煤炭资源。

2勘查类型的确定

2.1构造复杂程度

东区为一宽缓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1°~8°。

发育有7条正断层,贯穿全区的有2条。

断层落差均大于40m。

西区总体为一不对称向斜,南翼宽而缓,倾角一般为1°~7°。

发育有7条正断层,贯穿全区的主干断层有3条,落差均大于60m。

东区F2号断层北西侧发育有上白垩统玄武岩,一般厚度为5~30m。

故确定构造复杂程度类型为中等类。

2.2煤层稳定程度

阜新组为本区含煤地层,最大厚度大于446m,共含有6个煤组(1、2、3、4、5、6煤组)。

东区主要见3、4、5煤组,以5煤组最发育。

煤层平均厚度18.27m。

西区主要见2、3、4、5、6煤组,以5煤组最发育。

煤层平均厚度13.80m。

可采煤层

东区有3-1、3-2、3-3、3-4、3、4-1、4-2、4-3、4-4、4、5-1、5煤层共12层。

其中3-1、3-2、4-1煤不可采,其它9层煤为可采煤层。

5-1煤:

由1~3个煤分层组成。

厚0.75~4.21m,平均厚2.37m。

含夹矸0~2层,为大部可采煤层,较稳定型。

5煤:

由1~5个煤分层组成。

厚0.8~9.25m,平均厚4.45m。

含夹矸0~4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稳定型。

西区有2-1、2、3、4-1、4-2、4-3、4-4、4、5、6煤层等10层。

其中2-1、2、3、4、5、6煤为可采煤层。

5煤:

由1~5个煤分层组成。

厚3.55~15.25m,平均厚7.52m。

含夹矸0~4层,为全区可采煤层,稳定型。

东、西两区的煤类均为褐煤。

3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确定

按照二类二型:

探明的资源储量基本线距:

500m;

控制的资源储量基本线距:

1000m;

推断的资源储量基本线距:

达不到控制的资源量者。

根据本区全部煤炭资源均为褐煤,上述线距能够查明煤层(组)的厚度、结构、煤类、煤质特征。

煤层对比难以达到按分层逐层对比清楚,但是按煤组结果,能够达到可靠。

由于构造中等,煤层底板等高线能够控制,断层能够查明,总体达到了勘探阶段的程度要求。

4资源储量分类的确定

本次勘探对煤矿开发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评价了煤炭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采用的勘探工程基本线距为500m圈定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1000m圈定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其余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编者点评:

本报告实际包括了东区和西区两个独立井田的勘探报告。

因此,报告分两个区进行分别评价是必要的。

其构造复杂类确定正确。

由于煤层总层数多,厚度较大,且有一定的变化,煤层结构复杂,按煤组总体定为较稳定型适当。

报告对勘查类型定位适当。

各类资源量钻探基本线距确定正确。

见图1—4:

绍根煤田西区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图1—4:

绍根煤田西区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五)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井田(勘探)

1勘查手段的选择

本区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北部,地势平坦。

为新生界地层全覆盖区。

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好,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采用地震、瞬变电磁、钻探配合测井等手段,以查明煤炭资源。

2勘查类型的确定

2.1构造复杂程度

本区面积82.1km2,总体形态为一走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倾角一般浅部在25。

左右,深部一般为5~10。

,沿走向和倾向有小型起伏。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共有65条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

其中,落差大于100m的9条,100~50m的5条,50~20m的10条,小于20m的41条;局部发育有岩浆岩,分布在各煤层的范围不同。

对煤质的影响较大,有的煤层变为天然焦。

确定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

2.2煤层稳定程度

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含煤4层。

可采煤层2层(三22煤、三3煤),均为大部可采。

山西组含煤3~4层。

可采煤层1层(二2煤),基本全区可采。

三3煤:

煤厚0~2.15m(含天然焦),平均0.79m。

一般含夹矸1~2层,煤层结构较简单。

大部可采。

煤类有贫瘦煤、贫煤、无烟煤,不稳定型。

三22煤:

煤厚0~2.28m(含天然焦),平均0.81m。

一般含夹矸1~2层,煤层结构较简单。

大部可采。

煤类有贫瘦煤、贫煤、无烟煤,不稳定型。

二2煤:

煤厚0~4.77m(含天然焦),平均2.12m;煤厚0~4.77m,平均2.23m。

偶见一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

基本全区可采。

煤类有贫煤、无烟煤,较稳定型。

煤类为贫煤、无烟煤、天然焦。

二2煤层的资源储量占59%,故煤层稳定程度确定为较稳定型。

3钻探、地震工程基本线距的确定

按照二类二型:

探明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钻探500m、三维地震圈定;

控制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钻探1000m、二维地震1000m×1000m;

推断的资源量基本线距:

钻探1000m、孔距2000m、二维地震1000m×1000m;

预测的资源量:

钻探大于1000m、孔距2000m、二维地震主测线距1000m。

根据钻探配合地震勘探(在地震地质条件好,能够获得有效反射波。

在反射波能够连续追踪的我国东部地区,地震勘探对构造、煤层变化的解释成果已经大量实践证明为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的查明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类、煤质特征;由于构造中等,煤层底板等高线、断层等的查明程度高。

4资源储量分类的确定

本区煤炭资源储量进行了预可行性评价,分为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334)?

见图1—5:

永夏煤田薛湖井田二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编者点评:

根据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选用的勘查技术手段正确有效。

特别是对先期开采地段采用了三维地震勘探,其它地段采用二维地震勘探(地震主测线应为钻探勘查线距的1/2),对井田的构造、煤层的控制程度均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比较单一采用钻探的查明程度高。

井田的构造复杂类和煤层稳定型确定正确,各类资源储量基本线距确定合理。

图1—5:

永夏煤田薛湖井田二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六)河南省安阳矿区主焦煤资源储量(复核)

1勘查手段的选择

本区地处太行山区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形起伏不平,沟谷纵横,属丘陵地貌。

基本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

采用钻探配合测井等手段,以查明煤炭资源。

2勘查类型的确定

2.1构造复杂程度

本区面积约11.6km2,总体形态为一走向NNE,倾向SW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6~17。

沿走向和倾向有宽缓褶皱发育,NNE向正断层较发育,共有14条断层。

其中,落差大于100m的3条,100~50m的4条,50~30m的3条,小于30m的4条。

北部构造复杂、南部中等。

确定构造复杂程度整体为中等类。

2.2煤层稳定程度

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太原组、本溪组。

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含煤5层。

可采煤层1层(二1煤)。

太原组、本溪组含煤9层,15个分层。

可采煤层3层,一11煤全区可采,一2煤大部可采,一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