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194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docx

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争分夺秒15天1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第一单元专制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冲突

第一课西方专制主义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协调王权与教权的冲突,维护教权至上,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君权的存在必要)

1.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割据)。

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的精神和政治的主宰,基督教会既拥有宗教权利又拥有世俗权力,甚至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

2.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论

定位:

阿奎那是中世纪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

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为维护封建统治,阿奎那宣称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强调君主专制、“统一相对于多样性更利于统一”)。

从他的神学思想体系出发,他指出,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支配权往往操纵在单一的个体手中,例如蜂群中的蜂王(“越贴近自然越好”)。

因此国家最好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君主专制在此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利大于弊)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论

1.西欧中央主权和君主专制的兴起(背景)

2.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论

专制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詹姆士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他继承“君权神圣”的思想,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他曾经在一些文章中狂热的鼓吹君主专制,大肆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

他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3.议会与国王矛盾的激化

他曾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说: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

他竭力压制议会,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

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英国国内关于“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矛盾最终促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天赋人权”“分权制衡”“主权在民”等信条,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

1.尼德兰革命和荷兰共和国

16世纪中叶,尼德兰最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摆脱西班牙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也成荷兰共和国。

但是,当时荷兰仍然面临着来自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内部还存在着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

2.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①“天赋人权”②社会契约论③民主制)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荷兰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受迫害)思想家斯宾诺莎抨击和批判封建专制理论,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开近代民主政治之先河。

斯宾诺莎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他主张生存权是人最高的自然权利。

(国家的建立是为了保护人民)

他认为民主制是最自然,也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和的政体。

只有在民主政治中,所有的人才能平等,才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自由。

(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中,包含着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色彩。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的思想

为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英国政治思想家约翰·洛克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也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了最有力的辩护。

1.社会契约论

1689年和1690年他发表了两篇《政府论》。

人民可以通过互相协议,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其目的是保护人们生来就有的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

因此,他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来自上帝。

2.权力分立理论(避免专制,但不反对君主立宪制)

他反对君主专制,为防止专制,他提出了分权学说。

他认为,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效率高),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3.主权和反抗压迫理论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了人民意志,违反了社会契约人民就没有必要再服从它,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理论依据)

4.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继承&发展)

洛克的分权理论后来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孟”理论的第一次实践)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卢梭出生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法国大革命的先驱。

当过学徒。

著作:

《爱弥儿》、《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平等和财产所有权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

在国家建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

但随着人类各种机能的发展,特别是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不平等现象。

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2.“主权在民”理论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以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的“主权在民”思想。

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

3.卢梭思想的社会影响

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卢梭的思想转变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

第二单元英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确定

第2-1课英国议会和王权矛盾的激化

一.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孕育

1.海外贸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

都铎王朝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并发展起来,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

2.圈地运动和新的阶级关系

随着制呢业发展,羊毛的需求量骤增,巨大的利益使贵族地主们竞相圈占农民的土地养羊,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形成了一批与资本主义联系密切的新贵族。

在思想领域,反对“君权神授”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也在不断滋长。

13世纪出现的限制王权的议会的力量不断增强。

二.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

1.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君主专制统治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国王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

经济上,推行由王室操纵的垄断制度,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无法自由经营企业。

他企图通过增税来解决危机,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查理一世继承王位。

财政状况更加恶化,只得以借款维持。

2.《权利请愿书》

议会于1628年通过《权利请愿书》。

此后不经意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

拿不出具体罪状,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

和平时期不得随意实行军事法,军队不得驻扎在民居。

议会声称只有国王承认请愿书,才考虑其征收新税的要求。

查理一世急于获得金钱补助,违心同意了请愿书。

此后他又故意曲解请愿书的原意,继续不经议会擅自征税。

当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时,他与1629年将议会解散。

三.提交《大抗议书》(革命爆发的标志)

自1629年起,英国经历了11年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时期。

查理一世强行征税,恢复早已不征的“船税”。

苏格兰人起义(革命导火线)国内形势紧急,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

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列举了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查理一世打破不得以武力侵犯议会的传统,居然率领士兵到下议院逮捕反对派。

第2-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一.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查理一世)与1642年宣布讨伐议会,英国内战爆发。

议会军在内战初期屡战屡败。

后来(克伦威尔)组成“新模范军”,迅速扭转了颓势。

第一次内战以议会方面的胜利告终。

(不同阶级要求不同,出现内部分化,国王逃跑,第二次内战)

1649年初,查理一世被斩首。

同年,英国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

二.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1.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

(①王党反抗②共和国内部分化,底层群众阶级左倾③需要武力对外扩张)

(克伦威尔)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并用武力维持统治。

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了议会,该共和政体为护国政体,他本人成为共和国的“护国公”。

(实际上是君主政体,资产阶级的国王,形势所逼的必然过程)

护国政府统治时期,把全国分为十多个军区,实行军事管制。

穷兵黩武,不断对外征服。

社会生活中禁区重重。

1658年克伦威尔病死。

2.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意流亡在外的查理一世之子带领保王分子返回伦敦,登上王位,成为查理二世。

起初,查理二世曾许诺赦免一切革命者,并尊重于1660年新选出的议会权力等等。

三.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

1.斯图亚特王朝的倒行逆施

(查理二世)对参加过革命的人进行反攻倒算,以“弑君者”的罪名将他们处死。

詹姆士二世实行专制统治。

2.“光荣革命”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各阶层联合起来,于1688年发动了不流血的宫廷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成为“光荣革命”。

第4-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权利法案》

1.《权利法案》的形成

他们废黜英王詹姆士二世,从荷兰请来了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这就是著名的“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经英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玛丽是詹姆士二世的长女,信奉新教)签署后,正式成为限制王权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权利法案》。

2.权利法案的内容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征税权属于议会;

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他们在议会内享受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未经过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征税;

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权利法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一方面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另一方面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建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即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英王只是“统而不治”的虚位君主。

议会作为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第4-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自18世纪早期,英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

辉格党领袖沃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

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二.内阁与议会的形成

由英王任命在下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政府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

19世纪后,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革命过程:

1导火线:

苏格兰人起义

2开端:

1640年议会召开——1642年议会斗争阶段

3内战阶段1642-1648

4共和国时期1648-1660(护国公制)

5复辟时期1658-1688

6光荣革命1688

 

第3-1课美国《独立宣言》

一.《独立宣言》的发表

1.启蒙思想的传播

早在美国独立前的一百年间,欧洲启蒙思想就开始在北美传播。

2.独立战争和大陆会议

“没有代表权,就不得征税!

”唯有殖民地议会具有对殖民地征税的权力。

大陆会议指派以杰斐逊为首的五人委员会草拟一份独立宣言。

7月4日,《独立宣言》经修改后被通过。

(第一次以政府政治纲领形式发表的承认民主权利的文书)

二.《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宣言最后一部分庄严宣告独立。

《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这些方面。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利,系得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已建立新的政府。

天赋人权:

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平等的,这些权利是上帝赋予的、与生俱来的,因此是不可剥夺或转让的。

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主权在民:

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政府应该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的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

革命权:

如果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为了保障这种权利,就有权起来革命以改变或推翻它。

第4-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

1.《邦联条例》及其问题

《邦联条例》把13个独立州组成的联盟正式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

它允许各州保留很大的独立性和一些重要的主权性权力,如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

邦联国会是唯一的中央政府机关,但不得干涉各州内部事务。

2.制宪会议和《联邦宪法》

1787年夏,制定一部全新的宪法。

(费城会议,《1787年宪法》),核心人物是吉尼亚州的代表麦迪逊,主持会议的是华盛顿。

1787年,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草案,提交各州批准,正式生效。

(各种势力妥协的产物)

二.美国的政府体制

1.三权分立

议会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

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

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

参议院名义上代表州,各州不分大小都有参议院2人。

众议院席位数按各州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分配到各州。

行政权属于总统,并任三军统帅。

总统有权建议国会立法,也可行使否决权以阻止其反对的法案通过。

总统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除非因弹劾并定罪,不得被免职。

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

所有的联邦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生任职。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部门间互相独立,却又互相制约,这就是三权分立和互相制衡的原则。

2.美国总统的连任

华盛顿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4年后再次当选。

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前,宣布不再争取连任,从而在美国树立了总统任职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51年,宪法第22条修正案生效,明确规定总统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关于个人权利的法案

1787年的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保障个人权利的权利法案。

在杰斐逊的竭力建议下,麦迪逊提出了宪法修正案。

统称“权利法案”。

他多方面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如规定宗教、言论、出版、集会。

4.奴隶制的合法性(局限性)

带有明显的缺陷,在奴隶制问题上,宪法间接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第四单元法国的民主力量和专制势力的斗争

第3-2;5-1课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一.大革命的来临和《人权宣言》

1.君主制的发展与腐败

路易十四大力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

路易十四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挥金如土。

路易十五统治期间,统治更加腐败。

国王更加荒淫无度,他“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也要及时行乐。

2.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广泛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导。

3.财政危机(导火索)和三级会议的召开

路易十六当政时期,国库空虚,债台高筑。

为了解决危机特别是解决征税问题,路易十六不得不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

以教士和贵族为代表的第一等级(特权等级)同由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组成的第三等级产生了直接的对立。

4.制宪议会和革命的爆发

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改称制宪议会。

路易十六表面顺应第三等级的要求,暗地里却调遣军队准备围困。

巴黎人民行动起来,在7月14日攻陷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开始了法国大革命。

巴黎以外的各城市也纷纷举行反对专制王权的起义。

二.《人权宣言》

1.《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制宪议会的作用:

议会为改革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做出了很大贡献。

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主要内容包括:

天赋人权: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主权在民:

宣扬还强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的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的权利”。

《人权宣言》是针对旧贵族和专制王权滥用权力的批判。

它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人权宣言》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从根本上否认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①否定王权、神权、等级和特权),用人权和法制取而代之(②宣扬人权,强调法制、人权),宣告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的诞生。

《人权宣言》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前言(序言)。

2.《1791年宪法》和君主立宪制

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第一部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以英国为蓝本,限制国王权力;“三权分立”,行政权归国王,一院制;选民有财产等级制,有违平等的原则。

3.倾覆君主权利

欧洲君主准备进行武装干涉。

法国人民一方面在战场上英勇抗击外国武装干涉军,另一方面于1792年8月在的发动武装起义,占领王宫,逮捕监禁了国王。

(二次起义)

八月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也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三.大革命的发展过程

1.吉伦特派和第一共和国

作为比较激进的派别,吉伦特派在反封建斗争中比君主立宪派更加坚决。

立法议会决定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

1792年9月,法军在瓦尔密大胜反法联盟,经过选举产生的国民公会正式开幕,通过决议,宣布法国为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国民公会所谓特别法庭对国王进行审判,并于1793年初宣判国王死刑。

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2.雅各宾派和热月政变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与处死国王,加剧了法国内外紧张的局势。

英国与普、奥、荷、意、西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

王党分子与国外势力相勾结,多次密谋发动反革命暴乱。

(外部威胁;内部物价上涨,大资本家囤积居奇,人民对政府不满)

巴黎人民于1793年5月底到6月初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的统治。

法国革命进入了其最高、最激进的阶段,即雅各宾派专政阶段。

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政策(战时特殊手段,形势所逼)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但雅各宾派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化,并最终导致分歧。

1794年7月,国民公会中的反对派发动政变,将罗伯斯庇尔及其主要同伙逮捕并送上断头台,这就是“热月政变”。

第5-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复辟

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1.“雾月政变”

督政府(热月党人)时期,政局动荡不定。

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稳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

1799年11月,军人出身的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自任第一执政,实行军事独裁。

2.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帝,称拿破仑一世。

这个帝国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二.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1.《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

拿破仑自认为其中的《民法典》是他对资产阶级最大的功劳。

由拿破仑亲自主持制定的法典,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

(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欧洲近代第一部资本主义法典)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原则、自由平等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制定法典的蓝本。

2.拿破仑帝国的全盛

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不断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第一帝国达到全盛。

3.拿破仑帝国的失败

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第一帝国覆灭了,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登上法国王位。

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复辟王朝和七月革命

波旁王朝复辟后,大批逃亡贵族和僧侣返回法国,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和资产阶级的不满。

拿破仑借此良机,与1815年在法国南部登陆,并很快进入了巴黎。

路易十八出逃,拿破仑重登皇位。

拿破仑的复位令欧洲各国君主大惊失色。

他们立即组时起新的反法联盟(第七次),双方军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

法军经过苦战后失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至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路易十八复辟后,保王党分子对大革命和帝国的同情者大肆进行反攻倒算,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全国。

1830年7月查理十世强行解散了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

波旁王朝的倒行逆施最终促使了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以奥尔良公爵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2.七月王朝的统治和二月革命

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七月王朝只代表资产阶级中最富有的金融贵族的利益,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被剥夺了参政权(财产限制)。

七月王朝面临着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

反对七月王朝统治的各派社会力量暂时联合起来,1848年2月,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并迅速基本上控制了巴黎。

七月王朝土崩瓦解。

(二月革命)

3.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临时政府宣布实行共和政体,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第5-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最终确定

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1848年底,根据第二共和国宪法,法国进行总统选举。

得到农民支持的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国总统。

1851年底发动政变,解散立法议会。

1852年初,波拿巴强迫人民投票赞成恢复帝制的决议。

他登基称帝,号称拿破仑三世。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正式建立。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对内,他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

1870年7月,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被俘。

巴黎人民趁机发动起义,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三.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制定

第二帝国覆灭后,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上,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内展开了激烈斗争。

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被镇压后,保卫共和制的力量遭到削弱。

君主派因内讧力量削弱(共和派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当时君主派包括三股力量,波旁王朝的拥护者正统派、奥尔良王朝的拥护者奥尔良派和第二帝国的拥护者波拿巴派。

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1875年宪法》,妥协的产物,不伦不类),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

法国大革命历程:

1789.7.14前封建波旁王朝

1789.7.14—1791君主立宪制波旁王朝

大资产阶级当政制宪议会《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

1792—1793“八月革命”推翻君主制吉伦特派当政一共成立

|1793—1794“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当政

一共|1794—1799“热月政变”督政府当政

|1799—1804“雾月政变”拿破仑当政执政府军事独裁

1804

1804—1814一帝成立拿破仑一世《民法典》(拿破仑法典)1812全盛

1814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

|1815拿破仑短暂回归滑铁卢战役

|1815—1830保王党反攻倒算查理十世

1830

1830—1848“七月革命”“七月王朝”奥尔良公爵君主立宪金融贵族

1848—1852“二月革命”二共普选总统:

路易·波拿巴

1852—1870恢复帝制二帝拿破仑三世

1870普法战争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三共

|

18751875年宪法共和制最终确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和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6-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中体西用”(民主思想的前奏)

1.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为西方思想传入奠定基础,军事、技术层面上)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也日益强劲。

以魏源为代表的一起有识之士,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