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904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

六上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教学要求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话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难点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课时划分

《诗海拾贝》6课时

《与诗同行》7课时

单元复习要点及时间

1.解答疑难问题。

1课时

2.进行单元检测。

2课时

时间:

早读、随堂进行。

诗海拾贝

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从诗里受到美的熏陶,感受诗歌的魅力。

4.了解诗歌的类型和特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

5.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古今中外优秀诗人创作的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诗里受到美的熏陶,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

搜集整理资料,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

第一课时

目的:

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导语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你能朗诵几首你喜爱的诗歌吗?

放声朗诵。

二、指导阅读“单元导语”

提问:

这段话中提到的诗人你都知道哪些呢?

       

说出自己对李白、屈原、杜甫、海涅等人的了解情况。

三、导入

这些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诗体不一,风格各异。

大家一定奇怪了,诗歌还分为很多类型吗?

是呀,请大家读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认真阅读,将课文读通顺,自学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学生汇报,教师简要介绍6首诗的诗体:

古诗(四言、五律、词、散曲)和现代诗。

汇报,大致了解文中6首诗的类型。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目的:

细读课文,欣赏诗歌。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一、让学生在6篇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首,根据兴趣自由结组,读通,读懂,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充分利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全班交流,让各小组一个个汇报,一首首梳理。

相机指导有关诗的特点,尤其是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点,简要提醒各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

阅读古诗,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

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一点有关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阅读现代诗,让学生知道现代诗的写法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之外,还要让学生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汇报交流,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和《白桦》都是现代诗,一首诗中国作家郭沫若所作,一首诗俄国作家叶赛宁所作,这两首现代诗和前四首古诗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

这六首诗歌描写的都是自然景物。

三、读“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写活动计划。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了哪些要求。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5.师生共同评议。

6.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小组讨论,撰写“活动计划”,然后交流活动方案。

1.朗读“活动建议”。

2.汇报自己读后的理解。

 

3.学生自由分组。

4.汇报本小组讨论形成的活动计划。

5.自由评论。

6.小组成员一起修改,形成完整的计划。

教后小记:

 

第三四课时

目的:

搜集资料,小组展开活动。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展开活动。

 

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五六课时

目的:

全班交流,展开活动。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在全班范围内,举行诗歌朗诵会,以小组为参与单位。

1.讨论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

 

(2)小组内商定形式。

(3)全班商议。

 

(4)确定朗诵的形式。

 

(5)组织分工。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2.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

3.开展朗诵会。

朗诵小组活动中搜集到的诗歌、民歌、童谣等。

1.分组讨论。

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2.选出专人负责。

3.按安排表进行。

二、让小组汇报本组所搜集到的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汇报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三、让各小组将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展示。

1.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

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2.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交流体会,加深对诗歌种类和特点的理解。

1.复习回顾。

出声朗读。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展示自己搜集的诗歌。

可以按内容分: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

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

可以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可以按国家和作者分:

外国诗、中国诗……

可以按创作方法分:

诗歌、民歌或童谣……

可以按时间分:

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在小组和同学交流、切磋。

教后小记:

 

与诗同行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材料,理解诗歌内容,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学习创作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热爱诗歌。

3.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的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诗歌、编诗集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和热爱诗歌。

教学难点:

让学生喜爱并能主动创作诗歌。

第一二课时

目的:

导入新课,阅读课文,制定计划。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学习“活动建议”

这段时间我们已经搜集、阅读了很多诗,相信大家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充满了兴趣,甚至有了创作的冲动。

在“与诗同行”这一环节我们又将展开哪些与诗有关的活动呢?

请大家自读“活动建议”。

 

阅读“活动建议”,了解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将要做的几件事。

 

二、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阅读材料

在开展活动以前,我们先来学学几篇有趣的、贴近我们生活的三首小诗和两篇与诗有关的故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学习这几篇阅读材料,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篇好好读读。

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所获和疑难问题。

 

三、全班交流

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篇进行发言,诉说感受,畅谈所得。

重点引导学习《给诗加“腰”》和《诗中的“秋”》,以体会诗歌用词的考究和意境之美。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

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

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5.讨论:

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汇报、交流学习所得,感受诗趣,体会诗歌的用词。

 

1.“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十分和谐,又把风拟人化了。

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胧胧,“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诗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

3.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诗歌的故事。

4.读诗贵在感受意境,作者慢慢领悟到:

联系生活来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画面,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我们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

5.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6.交流自己学后所得。

四、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

(教师推荐)

 

1.观看表格,注意表格内容。

 

2.自己填写,然后组内交流。

3.做到感情朗读。

4.阐述诗歌打动自己的地方。

5.欣赏优秀诗歌。

五、指导制定“活动计划”,让学生将“动手写诗”和“诗歌朗诵会”结合起来,要求活动时朗诵自己创作的诗。

根据“活动建议”,在小组内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教后小记:

 

第三四课时

目的:

搜集资料,小组开展活动。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指导学生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工作。

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五六课时

目的:

全班交流,开展活动。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一、举行诗歌朗诵会,要求各小组推荐本组所创作的优秀诗作,在班上有感情地朗诵。

1.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3.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朗诵自己的诗歌,聆听他人的诗歌,互相谈感受,交流提高。

1.自己尝试写诗。

 

2.小组内互评互改。

3.在班上朗读自己的诗。

二、让各小组展示本组编辑的诗集,并作相应介绍,全班互评,看哪一组的材料最丰富,编排最有创意。

 

1.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展示本组的诗集,研究其他组的诗集,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本组的不足。

1.各小组代表介绍。

2.互相点评。

3.采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让每一小组提交两三道有关诗歌知识的题目,在全班范围进行诗歌知识大赛,看看哪些学生的诗歌知识最丰富。

1.赛前准备

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2.知识竞赛

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抢答题。

共20道题,每题10分。

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风险题。

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3.小结。

积极参与知识答题,通过此环节认识自己在诗歌知识方面的欠缺。

1.学生积极投入准备。

 

2.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竞赛,积极作答。

 

3.评出优胜者。

教后小记:

 

第七课时

目的: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设计及意图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开展得比较成功。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随教师的提示进行回顾。

二、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定的计划吗?

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写一写。

  

结合活动计划仔细回顾,把活动过程及自己的收获写出来。

三、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

四、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

小组选出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选。

互相评议,评选出优秀总结。

教后小记:

 

单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