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684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优秀版教案

习作:

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能查阅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查阅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难点:

能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四板块,第二课时完成第五板块。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或电视节目了解、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教师准备资料链接,课前发下。

教学过程:

一、给大熊猫画像

1.猜谜导入。

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

(打一动物)

2.请你给大熊猫画一张像,你会怎么画?

生抓住外形特征,用语言进行描述。

(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胖嘟嘟的身体,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也有锋利的爪子。

回答要点:

耳朵、眼圈、四肢是黑色的,其余部分为白色。

二、猫和大熊猫的对话

1.同桌角色扮演,介绍熊猫特点。

活动过程:

同桌的两位同学戴上头饰,一位扮演猫,一位扮演大熊猫,猫问,大熊猫答,对话练习。

活动要求:

准确引用信息,介绍大熊猫的多方面特点。

活动提醒:

可以凭借书本上提供的信息,也可以补充自己搜集的信息,或者老师补充的信息。

(课前发下补充信息:

见资料链接)

2.同桌对话展示,集体评议,对不正确的信息进行纠正。

三、整理信息,画思维导图

1.思考讨论:

刚才的对话中,介绍了大熊猫哪些方面的特点?

2.将对话中的信息归类、整理,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属性饮食特点

大熊猫居住环境

身上颜色文化意义

四、变换人称,介绍大熊猫

1.比较阅读,习得方法。

(1)出示两个片段:

家兔

家兔是常见的饲养小动物。

它们的祖先主要是分布于欧洲、非洲等地的野生穴兔。

家兔的体毛通常为白色、褐色等。

它们耳朵较长,能够灵活地向声音方向转动,听觉灵敏,而且由于布满了毛细血管,竖立时可以散热。

家兔的眼睛很大,脚下的毛多而蓬松,适于跳跃,奔跑迅速。

家兔仍保留着祖先白天埋伏洞中,夜间四处活动觅食的习性。

它们很胆小而且善跑,当有狗、猫、蛇……出现时,它们撒腿就跑。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吃野草、蔬菜、树叶和嫩枝。

大白鲨

我叫大白鲨,住在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

我是名副其实的“海中霸主”。

我的身体有一头亚洲象那么重,两头亚洲象那么长。

我还有如弯弯的月牙一样的尾鳍,蓝灰色的脊背,乌黑的眼睛,雪白的腹部和带有倒钩的三角形且让人不寒而栗的牙齿。

我食量也很大,一顿饭吃的如果有3吨—5吨,我两个星期不吃东西也行。

我最擅长“打伏击”。

只要有猎物,我便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向猎物冲去。

这时即使猎物长了翅膀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最让我得意的一点是我的牙。

我的牙可以随时随地更换,而且换多少次都可以。

我每次用52颗牙。

当我有牙脱落时,口腔后部的备用牙就会往前移到原来掉下的地方。

怎么样,很神奇吧?

(2)自由阅读思考,同桌讨论:

两个片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

同:

都通过名称、分布地区、外形、生活习性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动物……

异:

《家兔》采用第三人称;《大白鲨》采用第一人称,生动、亲切,吸引读者……

2.完成习作,介绍大熊猫。

(1)可以第三人称,作为饲养员的角度介绍。

(2)可以第一人称,作为大熊猫的角度介绍。

五、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1.自读修改:

有无不准确的内容,是否需要补充新的内容。

2.小组交流:

根据信息是否准确,信息的选取、分类、排序是否合理,互提修改建议。

3.班级交流:

投影优秀习作,共同评议,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修改的地方。

4.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布置熊猫展,展示熊猫图片和优秀习作。

习作七国宝大熊猫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在描写一件事物之前,需要认真观察、仔细了解的道理。

 

2.学着在习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

 

3.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自己的目标对象描写得形象、具体。

 

教学重点:

在描写事物之前,要学会观察描写对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自己的目标对象描写的形象、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写作指导:

 

1.素材选择。

查找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弄清楚大熊猫所属的门类、爱吃的食物、外貌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分布地区等相关知识。

 

2.谋篇布局。

在写作的时候先解决教材上的几个问题,然后再围绕这些问题搜集更多资料,再按照顺序介绍大熊猫。

同时,也可以先介绍关于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如其所属的门类、学名、分布地区等。

然后介绍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写,如,整体外形、尾巴;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可以分别写头、身子、四肢、肩膀等方面的特点。

接着可以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动作等,让大熊猫的形象更具体。

最后总结表达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写作手法。

运用外貌描写来写大熊猫的外形特征,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大熊猫的可爱,还可以运用排比来介绍大熊猫的行为习惯等,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有文采。

  

教学过程 

一、作文要求:

 

介绍大熊猫。

包括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二、谜语导入: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 

大家知道这是在形容什么动物吗?

是的,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大家应该都很喜欢这些圆乎乎的朋友吧。

今天,就让我们试着将大熊猫写进自己的作文中。

 

将学生带进本次教学内容,对于大熊猫有个初步的印象,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进入教学:

 

1、对于课题“大熊猫”质疑。

 

2、小组分享课前收集到的熊猫资料。

 (课前预习:

分小组收集资料,课上小组上台汇报.) 

师:

大家对于大熊猫都很好奇呢,有这么多想了解的。

课前老师也让大家分组收集相关资料了,现在依次有请小组代表为我们带来他们小组的收获吧!

 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3、总结熊猫的相关知识。

(PPT出示相关信息。

) 

4、讲解大熊猫的“国宝”地位。

 

老师利用ppt向大家系统地讲解。

 

5、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毛发、四肢,眼睛等) 

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并适时指导用语和用词。

 

在学生自主发言后,为学生介绍对于事物外貌的描写方法,如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等。

然后让学生再系统地描绘下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6、导入视频观看 ,走进大熊猫。

 

师:

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大熊猫的知识,也见到了他们可爱的样子,现在大家想不想去看看他们平时生活的样子呢?

 

大家在观看视频时,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留意下大熊猫哪种样子最让你印象深刻?

 

(看完视频后,老师先为同学们做个示范,怎么表达,给学生一定的启示,然后再让学生自主交流。

) 

7、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熊猫样子。

 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分享。

 

8、总结本节课中对于大熊猫的认识。

 

插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宣传。

让学生在对于大熊猫的喜爱基础上,更激起学生对于它的爱护。

  

四、习作指导 

1、理清自己要写的内容,先列个大纲。

 

2、明白自己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分清主次,明确自己最想介绍的是关于熊猫的哪个特点。

 

4、在写作中注意用上优美的词句,最好是用上我们刚学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具体形象,让别人通过你的文章对于大熊猫有更深的了解。

 

 五、板书 

国宝大熊猫

 外形(整体——局部) 

 活动的样子         可爱 

“国宝”称号 

......

习作:

国宝大熊猫

活动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教材编排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生活地方,有的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

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

学生注意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做了说明。

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

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并能够具体、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优秀习作范围;查找关于大熊猫的资料;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

按照教材中给出的问题查找关于大熊猫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创境激趣,引入教学

1.课件播放几幅大熊猫的图片及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大熊猫。

教师适时板书:

国宝大熊猫。

预设:

“我喜欢大熊猫是因为它肥肥胖胖的,非常可爱,憨态可掬。

“我喜欢大熊猫的黑眼圈,大大的眼睛非常有特色。

“我喜欢它吃竹子的样子,很吸引人。

2.课件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卡通动态画面,趣味引入。

同期声:

嗨!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大熊猫,别人都叫我“国宝”,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但是更让我激动的是,有人告诉我,你们都非常喜欢我,是这样吗?

既然你们都这么喜欢我,一定十分了解我咯!

所以,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听听你们到底了解我多少。

亲爱的朋友们,加油!

我看好你们哦!

二、资料交流,答疑解惑

1.引导交流:

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惑呢?

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再在组内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3.投影仪展示学生们的问题。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大熊猫只吃竹子吗?

·大熊猫一般能有多重?

·大熊猫在地球上有多久的生存历史?

·大熊猫为什么叫熊猫呢?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只大熊猫呢?

4.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通过网络查找、书籍查找、搜集资料、向他人询问,等等。

过渡:

同学们,搜集信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刚刚同学们提供了很多途径,相信在下面的预习中,各位同学也运用了这些途径找到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我们的朋友——大熊猫介绍清楚吗?

(生答:

有。

)老师也相信你们。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三、成果展示,合理整合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资料搜集交流。

小组成员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资料的准确性。

教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针对教材中出示的问题进行质疑、询问,并对不够准确的信息予以纠正。

2.组织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提醒他们可以按照“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方面的知识”句式介绍,注意将相关的知识表达得清楚、有条理。

同时对他们分享的资料及时进行梳理、纠正。

预设: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外貌方面的知识。

大熊猫身体的颜色是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

它丰腴富态,头圆尾短。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生活的地方。

大熊猫现在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的命名问题。

大熊猫之所以叫大熊猫是因为它是像猫一样的熊。

它不是猫。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大熊猫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这是因为大熊猫非常稀有和珍贵。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质疑交流,填表补充。

过渡:

听了大家的介绍,大熊猫可高兴了,它给你们送上了一个大大的“赞”。

(课件出示大拇指图片。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用文字来介绍大熊猫,我们是不是要一字不落地把刚刚分享的资料都搬到我们的习作中来呢?

(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大熊猫的“名片”。

)同学们,你们看了教材中关于大熊猫的名片,可以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仿照图表进行筛选、整理吗?

4.学生对此前交流资料进行整合,将重复信息合理删减,填写表格,教师补充指导。

名称

大熊猫

类别

哺乳动物

食物

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行为特点

爱睡觉,善于爬树,也爱嬉戏

性情

性情温顺,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

……

……

四、品读语句,仿照运用

过渡:

当我们知道了要介绍大熊猫的哪几个方面的知识以后,如何使得自己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呢?

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方法。

1.课件出示例子,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比喻)

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比喻)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比喻)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比喻)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拟人)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比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排比)

过渡:

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我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运用恰当的比喻,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动物具备人的特性,则使得动物变得活泼起来了。

排比则能用多个铺陈反复描绘要写的事物,让它更加丰富。

这些手法同学们都可以在习作中运用哦!

2.仿照上述的例句,写一写大熊猫吧!

比一比谁写得更加生动。

学生自主写句子,随后教师指名学生读出,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示例:

大熊猫圆圆的黑色眼睛被黑圈围着,从远处看,像戴着一副墨镜呢!

大熊猫有一颗圆圆的大脑袋,身上有黑、白两种颜色,就像穿着一件黑白小棉袄似的。

大熊猫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筋斗,活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大熊猫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前爪揉揉惺忪的眼睛,好奇地望着游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下来,似乎想让自己清醒一下。

大熊猫吃竹子时,一会儿四脚朝天,捧着竹子吃;一会儿端端正正地坐在地上吃;一会儿又用两脚紧紧地环着竹子,用两手拿着竹子吃起来。

大熊猫的眼睛黑黑的,像戴着一副漂亮的墨镜;耳朵小小的,像两个扎起的辫子点缀在脑袋上;尾巴短短的,像团毛线球似的贴在胖胖的屁股上。

过渡:

听了大家的描述,大熊猫更加高兴了,看它乐得在地上打滚呢!

(课件播放动态画面)大熊猫对大家说,谢谢你们把我写得这么可爱,你们真是太聪明啦!

你们能继续将这些技巧、语句都运用到习作练习中吗?

我相信你们可以的!

加油吧!

五、自主习作,互评互改

1.引导学生紧扣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思习作初稿,并在问题后面标注序号。

预设:

教师指导学生将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知道在介绍事物时,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如运用恰当的总起句,围绕总起句进行介绍,条理将更加清晰。

还可以运用设问句,整理自己的思路,告诉别人你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拟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练写情况,提醒他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各种修辞及句式等将大熊猫各方面的特点介绍得具体、生动、形象,并及时予以个别学生整合信息、组织习作内容指导。

2.教师根据习作批改情况,投影展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改。

预设:

教师应有意识选择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这样的作文修改更有意义。

修改要点:

标点错误、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错误的格式,以及是否清楚准确并且有条理地描写大熊猫的特点。

3.学生自主小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初稿,看看哪些地方还不够通畅,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然后试着进行习作的自主修改。

修改标准:

(1)没有错别字;

(2)语句通畅;(3)言之有序;(4)写出大熊猫的典型特征;(5)全文段落有条理展开,段落间连接顺畅;(6)书写整洁;(7)标点符号运用准确。

4.学生交流互评,互相检查对方对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有哪些精彩部分值得自己学习。

5.全班交流,指名将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其他学生评价哪些写得值得自己学习,哪里需要改进。

过渡:

孩子们,看到你们能够如此出色地介绍自己,大熊猫心里高兴极了。

它悄悄告诉我它还有很多动物朋友,以后你们可以慢慢了解。

它会慢慢都介绍给你们认识呢!

它还看到你们能相互学习,在其他同学的习作中看到闪光点,能帮助同学修改习作,它表扬你们非常团结友好,它也会向你们学习哦!

 

总评:

作者先介绍了大熊猫名字的含义,接着介绍大熊猫的外形和习性,最后说明大熊猫的地位及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将大熊猫介绍得生动而具体。

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等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课前查找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有效培养了整合信息的能力。

整个过程中,以大熊猫的形象动态拟人化插入其中,增强了课堂的乐趣。

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的兴趣较为浓厚,结合资料,争先恐后地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氛围很好。

在本课中,为了指导学生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如何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特地回顾了前面学习的课文,实现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

同时,教师还重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讲例文与自己的习作初稿进行对比研读,从中进一步习得方法,并自然运用到习作修改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提高了对文字的鉴赏能力,更加培养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交流互评”环节,学生能看到其他同学是如何写作的,相互学习,这给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薄弱,在整个习作的过程中对大熊猫各个方面特点的介绍有些凌乱,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降低对他们要求,让他们逐渐掌握整合信息并能够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信息。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语句要通顺,调理要清晰,内容要清楚明白。

能适当的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整合大熊猫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写作。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大熊猫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学们见过真的大熊猫吗?

在哪见过?

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

出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再现生活场景,便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激起表达的欲望。

为后面的话题交流创设了轻松地氛围。

2.教师讲述,明确任务: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节

课我们从不同方面来介绍大熊猫,让我们通过交流多一些对它的了解认识。

3.出示交流的问题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

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

4.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样子门类分布食物数量……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提取信息的学习意识,为接下来的写作梳理提纲。

5.明确写作要求

(1)整合信息,确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

(2)信息要准确,语句要通顺,内容要清楚,结构要完整。

(3)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6.整合资料,自主写作。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1.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评价,老师再补充评价,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

作品展示,更能彰显学生的成就,提升写作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组内互评,互改,教师巡视,相机关注指导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互提升。

三、整理誊写

板书设计:

介绍国宝大熊猫

整理信息

学会使用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