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6653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docx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和心得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

自从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谈迁的实际一直在我脑海里回闪。

他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辛辛苦苦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前后经过6次修改.终于完成了长达400万字之多的鸿篇巨制---明史《国榷》可是,这部浸润着他全部心血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却在他五十多岁体弱多病的时候,一夜之间被小偷盗走。

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对于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该是多麽惨痛的打击呀!

一般人可能会承受不住,甚至会一蹶不振,在贫病种遗憾的死去。

可谈迁却毫不气馁,不顾年老力衰,广泛搜集资料,挑灯奋战重新再写。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一本新的《国榷》,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更加精彩。

谈迁也因此名留青史。

我想:

谈迁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他在困难和坎坷面前有着一种坚定不移的战胜困难的信念。

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这种信念。

记得我刚练习书法的时候,常常遭到老师的批评,说我写的字软弱无力。

我难过极了,失败使我丧失了对书法的信心,对成功失去了信念。

幸好老师及时开导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像爱迪生,诺贝尔,爱因斯坦,霍金这些名人,他们不都是经过无数次失败与实践,才在他们所研究的科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这样我又找回了信心,对书法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后来,经过我的努力,水平终于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也经常夸奖我写的字遒劲有力。

而且我还不止一次得过一等奖呢。

我们现在还是学生,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摆在我们面前的成功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充满坎坷。

如果怕失败怕困难畏缩不前,那么我们注定要失败。

如果像谈迁那样,在厄运面前有种打不垮的信念,迎着困难而上,将困难踩在脚下,那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这使我想起了语文老师的一首小诗:

人生认定一条路,任是坎坷亦无惧。

纵使回力九头牛,挣断绳索不回头。

人生认定一条路,任是寂寞亦无惧。

纵使漠荒死沙丘,也要开花上枝头。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品悟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在厄运降临时坚定的信念。

3.通过朗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情境中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在明末清初,我们浙江省出了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名字叫谈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板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

读完课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研讨(厄运是什么?

遭遇了什么厄运?

为什么说厄运打不垮?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指什么?

)不急着回答。

同学们课前读了几遍课文了?

(生答)很好,真会学习。

1、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

着重读准“浙、抄、挣”等翘舌音。

“坎、诞、寝、”都是前鼻音。

(2)理解生词:

“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二、初读感知,了解厄运

1.好书不厌百回读。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厄运”指什么?

用简单的一个词概括(《国榷》被盗下落不明化为乌有。

)面对这样的厄运,谈迁最终选择了什么?

(从头撰写。

)最后写成了吗?

(完成了。

3.谁能根据板书简单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促使谈迁下定决心从头撰写呢?

让我们深入课文来研读。

三、深入研读,透彻感悟厄运及信念

(一)抓重点词句及数字理解艰辛与厄运:

1.同学们,一般什么可以称为“厄运”?

(金银财宝丢失身体受伤害等)

2.那么,书稿被盗,又不是金银财宝失窃,不值钱呀,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

让我们深入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可以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句1.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20多年的心血《国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对于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致命”(理解:

夺走性命)。

——厄运

▼句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这句话中有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作者运用了一组数字,“20650500”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把它放回句子再读,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20多年——时间久;6次修改——细致、精益求精;终于——艰辛、不容易;500多万字——翔实;50多岁——体弱,更不容易)

请你读出他的艰辛漫长细致修改翔实。

(2)从这一组数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似乎看到他:

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一百里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些原本毫无感情的数据与谈迁联系起来就有了感情。

可见,这书稿中凝聚的就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呀。

可见这书稿是多么来之不易。

难怪这对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3)面对这样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让我们怀着敬佩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

(生读句2)

可是,一夜之间,这部书稿却下落不明,可谓从“欣喜的顶峰”跌入“痛苦的深渊”。

(读句1)

(4)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他的书稿吗?

(20多年的心血,全部的生命)

面对书稿被盗,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你觉得谈迁又会怎样?

你猜想一下。

你还从哪里看出的确是厄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播放音乐,学生读)你似乎看见了什么?

(辗转反侧,愁眉苦脸,两行热泪不停地无声流淌)听见了什么?

(唉叹声,哽咽声,那内心颤抖的声音)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呢?

这是怎样的热泪?

(伤心至极,悲痛,惋惜,痛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内心的这份痛苦吧。

(二)抓四字词想画面感悟坚强信念

1.面对如此厄运,他被打垮了吗?

(没有)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

请你继续研读,划出能深深让你感动和震撼的关键词句。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很快挣脱让我震撼;下决心从头写;?

.)

(1)在这里,“站不起来”是指什么?

令大家震惊的是(“他却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

你们读出很快了吗?

谁再来?

一起来。

(2)是啊,整整追求了二十多年的信念怎能就此罢休呢?

他开始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第二次写作。

你还从哪里读出他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没有被厄运打垮?

(4年完成书稿特地——注意了数字,抓住了关键词)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1)从“四处寻访”等读出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更坚强了。

(2)“言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大家都抓住了重要词语来理解体会,这是很好的方法。

你看老师也搜集了这些词语,谁能有感情地来读读。

透过词语读出了什么?

(荒郊野岭危险多多终日奔波不辞辛劳奋笔疾书与时间赛跑哪个字看出快——“疾”)

(3)读着词语,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同桌互相讲讲。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他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直到公鸡打鸣。

狂风暴雨之中,()

大雪纷飞之日,()

2.大家把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语话都化作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终日奔波,终年忙碌?

又是什么支撑他即使病倒了,累垮了,也毅然决然站立起来?

是心中那

份坚定的信念,这就是——立志编写一部明史,下决心从头撰写。

好,这就是:

(生读题目。

3.此时此刻,站在你的眼前还仅仅是一个一袭破衫、体弱多病的老人吗?

你眼前出现了一

位怎样的老人?

(板书:

意志坚定,不向生命屈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顽强毅力)

还有哪些语句令你震撼的?

▼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更加翔实精彩令人震撼。

2.出示图片:

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什么是名垂青史?

书上有个近义词——流传千古。

“垂”的意思是“流传”。

仅仅是因为《国榷》吗?

(巨著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同学们,谈迁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启迪,正如作者在文中结尾所说: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你又有什么感悟呢?

想对谁说?

写下来。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史学家谈迁说:

我想对()说:

3.老师也想送你几句格言:

(出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

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

坚持不一定回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

4.课外作业:

找一找像谈迁一样的人,读一读关于信念的文章,并写写读后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分析、地位

《厄运打不跨垮的信念》是讲清代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是对《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勇敢探索、敢于试验的承接,又是21课《诺贝尔》中描述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铺垫。

是本单元“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学情

这一单元教材赞扬了人类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高尚品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本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且情感丰富,在对第一篇课文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难度应该是不大的。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充分与文本对话,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如“翔实可信”、“奋笔疾书”等等,并初步会运用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本站向你推荐:

)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3、领会数据在描写议论的语句中所起的作用。

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

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3、对比教学,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谈迁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要求是孩子们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接下来我将以第二课时为例,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预习是讲读课文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的对话,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检查预习尤为重要。

首先用多媒体出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词语。

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接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为下文的教学作铺垫。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首先是学习体会“厄运”。

我紧扣课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厄运”的意思,并以“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

”“为什么说是厄运?

”这两个问题引入下面的教学。

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划出问题的相关句子,并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时,我适时用课件出示“20多年?

?

老人了”这个重点句,通过抓“家徒四壁”这个词语,体会谈迁家境的贫寒,并通过联系第一小节中“经过20多年?

?

《国榷》”这段话和本句中“体弱多病的老人”这两个方面,让学生细细品读,以体会《国榷》被偷走对于谈迁来说真的是个厄运,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来体会、感悟、理解。

此时,我也将适时板书“化为乌有”。

(板书)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默读第2段,找出谈迁在《国榷》被偷后的行为态度的句子,别人的看法并好好朗读,体会谈迁的坚定信念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我也将适时板书“挣脱出来”。

(板书)

其次是品读“重编《国榷》”。

我再以“谈迁是怎样重撰《国榷》的呢?

”这个问题引入第3自然段的教学。

我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并圈画出谈迁重撰《国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个别读、齐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谈迁重撰时的顽强信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

接着,我将引读“新写的《国榷》?

?

名垂青史”这两句话,并重读“104卷”、“500万字”这两个数据,让学生与之前的《国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感受谈迁写成《国榷》的不容易。

此时,我将适时总结点拨,谈迁坚定信念,打倒了厄运,终于写成了《国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也就是“跌倒后又站起来”(板书)

(三)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首先,我总结全文,启发学生从谈迁写成《国榷》的经过中感悟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并让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主题,让学生说几句战胜挫折的名言。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

——贺拉斯

——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

从读到写是仿造积累,文本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发展。

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一个以“谈迁,我想对您说?

?

”为题的小练笔,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的渠道,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布置作业

a、推荐阅读战胜逆境的文章。

b、把你的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来.写成一首诗,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推荐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代版)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鸿篇巨制(《国榷》)

化为乌有

挣脱出来

名垂青史(跌倒后又站起来)

校级公开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文中数据的作用,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读题,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的朗读中强调了什么?

结合课文说说“厄运”指什么,“信念”指什么。

二、读文1-2自然段,体会遭受“厄运”的痛苦。

1、导读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里的“厄运”指《国榷》书稿被偷,如果谈迁失去的仅仅是几卷书稿,能称得上是“厄运”吗?

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呀,请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

出示重点语句,朗读体会: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⑴认真观察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这段话里有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用了一组数据。

用心的读一读,你能从这一组组数据中,体会到什么?

(“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能感受到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治学的严谨和坚定的信念。

“400多万字”可以看出《国榷》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鸿篇巨制。

)如果去掉这些数据,你觉得有什

么不同?

(出示:

经过很多年的奋斗,几次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⑵引读:

①我们从这些数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编写《国榷》〉的来之不易,能读出其中的艰辛吗?

(指名读)

②用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真实而具体,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谈迁编写《国榷》的坚定信念,能读出他那坚定的信念吗?

(指名读)

③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字,这仅仅是几组枯燥的数据吗?

不是,此时的数字都充满了生命。

让我们带着感受,读出这些有生命的数字吧!

(齐读)

3、导读第二自然段: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板书),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的确是厄运(点题)啊,这对于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致命的打击!

此时的他——?

出示: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⑴他茶饭不思,思什么?

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

(学生交流体会)师:

他茶饭不思,思《国榷》;他夜难安寝,想《国榷》。

为了《国榷》,他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为了《国榷》,他博览群书终日忙碌,却家徒四壁。

想着想着,谈迁不禁老泪纵横!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

此刻的谈迁内心怎样?

(无比痛苦)你能用哪些词形容?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祸从天降等…)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⑵师:

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谈迁泪流满面的样子,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无比痛苦。

面对厄运谈迁被打垮了吗?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最后一句话。

出示句子: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

是什么使谈迁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是什么使他下决心从头再来?

(信念)这是怎样的信念啊?

(坚不可摧、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点题)一个

人有了真正坚定的信念是不容易被打垮的。

经历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更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谈迁在日记中写道:

“吾手尚在,宁(nìng)遂(suì)已乎!

”(屏幕出示,生齐读,师讲解并板书:

厄运不改男儿志)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老人背后的坚强。

三、读文第3自然段,感受坚守“信念”的艰辛。

1、师:

正是凭着这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再次开始编写《国榷》。

为了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谈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

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是如何做的,划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⑴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打动你?

从中体会到什么?

(重点体会“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孤灯”“奋笔疾书”)

⑵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风沙奔波图”“孤灯疾书图”)⑶感情朗读。

师: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⑷师:

因为有了信念,他不怕家徒四壁,环境恶劣;因为有了信念,他不怕奔波劳累,风沙扑面;因为有了信念,他不怕黑夜孤寂,年老体弱;因为有了信念,他敢与命运抗争;因为有了信念,他敢与时间赛跑;因为有了信念,他终于又一次完成了《国榷》。

这又是一部怎样的《国榷》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相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师:

新的《国榷》与旧的《国榷》有什么不同,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感悟体会)

师:

谈迁为什么会名垂青史?

仅仅是因为他编写了鸿篇巨制《国榷》吗?

还因为他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驱云见日千古传)

⑸师: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谈迁终于取得了成功——编写了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巨著《国榷》,然而成功的背后却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此我想把冰心的一首小诗《成功的花》献给300多年前的谈迁: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四、读文第4自然段,领悟故事给予的启示。

1、导读:

这个故事是感人的,但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

文章最后一段直接揭示了这种启示。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请记住:

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再次齐读课题)

2、升华:

古今中外像谈迁这样厄运打不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举例)

师:

同学们,2014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厄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我们头上,雪灾、地震、洪水……正因为我们中国人具有谈迁那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们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磨难,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

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强大的,是永远打不垮的。

五、拓展练笔,布置作业。

1、拓展练笔:

作者蒋光宇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运用了许多数据。

你能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话,运用一些数据来表现某个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成就吗?

(出示范例,学生练笔,并组织交流,重点评价数据的运用。

范例:

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卓绝地努力和辛勤劳动,先后3易其稿,终于在61岁时完成了闻名中外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全书近200万字,共52卷,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

范例:

我班张明同学6岁开始练字,每天写2个小时毛笔字,经过5年刻苦训练,他终于在小学5年级就获得了写字考级10级证书。

2、布置作业:

⑴积累文中四字词语,收集几条与“信念”相关的名言警句。

⑵阅读名人传记《谈迁传》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云见日千古传《国榷》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我读了这篇文章,很是惊奇,叹道:

世上竟有这么勇敢、坚强的人。

他就是谈迁。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他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还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但他家境贫寒,无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就这样,他辛辛苦苦地奋斗了二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国榷》。

可就在付印前,却被当成财务的小偷给偷了;二十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对任何人都是致命的打击,何况对一位50多岁的老人呢。

可是,谈迁并没有倒下,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四年努力,59岁的谈迁终于写出了一部更加翔实精彩的新《国榷》。

文中的主人公是多么坚强,他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奋斗着。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上千次,选用了无数种灯芯,才得以成功。

想想看,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时,如果失败了上千次,肯定非常气馁,哪儿还谈到“失败乃成功之母”!

但是爱迪生就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信坚持就会发明成功的,所以他真的成功了。

我也有亲身经历。

三、四年级时,我还没有学会骑自行车,爸爸决定来教我,可能我有点胆小吧,总是跌下来,手上还破了一点皮,因此我总想躲着,找了各种理由不学骑自行车,可是爸爸最终还是把我拽出来,让我坚持,还一直陪我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一1

个下午,我就能摇摇晃晃的自己骑车了,一星期后,我已经能熟练的在小区里骑车闲逛了。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是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8)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